標籤:

孔子到底是咋想滴?

---與邸永強先生商榷

前幾年,國學熱「熱絡」大江南北,一時間,孔老夫子使很多嚼文弄字的文人搖身一變成為「國學大師」,頓然名利雙收,至於孔老夫子到底咋想滴,實在無法考證。

毫無疑義,孔子是一位牛人,中國儒學的鼻祖,中國封建帝制思想和傳統人文倫理的核心奠基人,他的思想會讓人不知不覺變為思想和精神上的奴隸,他的學說成為了封建專制者的「狗皮膏藥」。如果我出生在20世紀之前,我或許對孔子頂禮膜拜,但在21世紀的今天,我覺得孔子的學說,一半是毒草一半是麻醉劑。

孔子的偉大自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孔子本人的內心世界及現實態度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個人的思想體系和思維邏輯有什麼特徵,文人政客們一直莫衷一是。自古以來,吃孔子殘羹剩飯的「國學大師」不在少數,而吃得最好的一位「前輩」當屬「朱熹」。朱熹不僅喜歡引用孔子的隻言片語,而且還敢於大膽發揮。比如,邸永強先生在他新近出版的著作《論語明義》有這樣的文字: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此話的正解是:孔子說:「中庸之作為人的修養品德是最高了吧,普通人很少能長久持守」。中庸的「中」為本,引申為中正,即「法於中」,言行以中正為則,而朱熹解釋「中」為「無過無不及」,解釋「庸」為「平常、不易」。與「法於中」相去甚遠。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此話的正解是:孔子說:「妻妾和小人的關係難以保養,關係太親近他們就會有失恭順,太疏遠他們就心生怨尤。」關於這句話的爭議也一直很大,首先是女子與小人如何定義。此處說的女子指與男子有男女之愛的女人,當指妻妾,「小人」指未學之人,被君子所管教的普通民眾。而朱熹解釋「女子與小人」均為「臣妾」。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此話的正解是,孔子說:「幾年學習之後,以所學從於政事,能應對自如,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困難,這是很難得的。」而朱熹對「不至於谷」的解釋為「不去做官」,如果是這個意思應該為「不穀」才對。試想想,學三年而沒有做官的應該很多人,怎麼會是「不易得也」呢?孔子本人五十多才從政即是例證。還有最重要的是儒家主張積極從政教民,「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是證。孔子怎麼會稱讚學有所成者不去行使教民的職責呢?

當然,邸永強先生最近的兩本書(《論語明義》、《周易明義》),我只是大致瀏覽,沒有仔細閱讀,沒有太多的褒貶之詞,總體感覺是:這兩本書是換個角度,更人性、更現實、更通俗地解讀國學經典。其實,孔子到底是怎麼想的,您知道嗎?孔子生存發展的人文社會環境、生產力水平與他當時的價值判斷有多大關係?我還有一個質疑:孔子雖然修編《周易》,但他本人真的讀懂周易了嗎?孔子曾經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說,假如老天再給我更多時間,我會沉潛於周易的研究之中,那麼我的人生就不會走大的歪路了。他說這句話,不排除在一定程度上是「忽悠」和「掩飾」,孔子在較大程度上對《易經》或許是「一知半解」。

其實我對孔老夫子本人多少有點兒逆反心理,因為我從小就被家長逼著背誦無聊的孔子「語錄」,以至於我現在對於孔子的學說有兩點稍顯「不敬」的看法:一是孔子善於「抄襲」,孔子的偉大之處首先在於他的刻苦學習、善於思考、演繹推理和歸納總結上,其次才在於他的「學說」,在他那個年代,人們的書面記載表達水平還十分有限,很多上古、遠古時代國人的智慧,都是在民間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而孔子則把這些古人傳頌已久的哲理歸納整理在一起了,並註上自己的名字而千古流芳,後人就自然而然地尊其為師祖了;二是孔子學說散亂而不成體系,孔子本人沒有系統的、邏輯性很強的著作,他所有思想不過是古代「學界」的「名言摘錄」而已,而且在不同篇章中對一些事情的表述,觀點不盡一致,有時含混不清,成系統的著作就是修編他人的著作,比如:《易經》。然而,值得敬佩的是:他和弟子非常辛苦地周遊列國,一方面傳播經過他吸收消化的思想學說,一方面收集民間新的思想。

我特別要說明的是:我「借題發揮」並推介我的朋友邸永強先生這兩本力作,主要是為了鼓勵所有「好學之士」要敢於以顛覆性、創新型思維,審視祖上留下的文化遺產,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固然可貴,但只供珍視和借鑒,不可作為教條,因為歷史車輪是前行的,人類文明是不斷「升華」的,一代代人的思想、智慧和創造力只能比過去的人更加「高超」。


推薦閱讀:

孔子當年也會罵人
孔子思想體系 下
孔子的「野合」與岳飛的「莫須有」正解
老外說孔子
孔子為什麼述而不作?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