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張臭臉還想要小費——小費,你給多了嗎?

昨天和大家聊的《奧地利8件令英國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提到了維也納餐廳里的服務員因為脾氣暴躁而聞名:「客戶永遠是正確的」規則在這裡並不真正適用。

在維也納,千萬不要催服務員來點菜或者結賬,因為他們毫無耐心而且根本不想理你,此外,他們還可能搞錯你的賬單。如果你在這樣的服務之後給的小費不高,他們會再回敬你一個白眼——這一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不少從沒有小費文化的地方來到奧地利遊玩或生活的人,紛紛留言說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小編的台灣小夥伴在維也納中央咖啡館湊了個整數當小費給,卻被傲氣的服務生當場懟回來:「你們這麼給小費很不禮貌!」窘得他們只得立即多掏了幾歐出來,倉皇離開……

也有人留言說請水管工來家裡幹活,這人卻始終各種找茬,最後收了整錢還直接不找了,默認那是小費……

遇到類似讓你心裡翻了無數個白眼的服務,你真的還需要給小費嗎?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劉裘蒂曾經在分析文章中指出,小費文化表面隨興,卻隱含強制性。它鼓勵越來越誇張的期望值,消費者不屈服便會無辜受懲罰。

就在很多國家都在爭取拔得「無現金國家」頭籌的當下,在奧地利我們每天卻都在進行著一種不可忽視的現金交易:小費經濟。

在奧地利的餐館、咖啡館、理髮店、商場、打車甚至加油站,只要有服務人員的地方,他們可能都在期待著你給的小費。給太少會被認為你小氣,給太多讓人覺得你自命不凡。

那麼到底該給多少?據奧地利《標準報》報道,在發票金額之外再給5%-10%的小費,被奧地利人約定俗成地認為是恰到好處的。在奧地利我們似乎聽不到太多質疑小費經濟的聲音,然而與歐洲各國相比,小費經濟的重災區美國,質疑的聲音卻從未斷過。

劉裘蒂就認為,美國的「小費經濟」表面上是「隨興」,但是卻比強制性的服務費更有壓迫感。很多旅行者表示,在沒有小費文化的國家如日本、法國或德國旅行時,從來沒有感到和在美國同樣對小費的期望值。

長久以來,美國的小費文化不斷引起各方聲討,在Quora(美國版知乎)上也有很多人吐槽美國的小費潛規則,但為什麼小費文化廢除不掉呢?

美國《食客》(Eater)網設有專頁,羅列各州對於消弭小費爭論戰的即時新發展。但是小費的習慣根深蒂固: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2014年的資料顯示,有430萬美國人依靠別人的慷慨謀生。

去年底,紐約餐飲大亨丹尼·邁耶開始在旗下的餐館推行「無小費」方案,引起餐飲界的風暴。邁耶認為小費跟服務水平沒有直接關係,對在廚房和後台的工作人員不公。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也同時提高了消費單價,由餐館用來分配報償前台以及後台的工作人員(如廚師)。

邁耶的「無小費實驗」很可能是對2015年的一場官司所做的反應:兩名離職的餐桌清掃員代表提出了集體訴訟,指控邁耶旗下的謝來喜酒館(Gramercy Tavern),讓「非服務性員工」如流程維護員、銀器拋光員和葡萄酒經理,不當地分享了餐廳得到的小費,並且僱主私納了全部或部分從私人宴會賺來的服務費。今年三月邁耶的公司同意付69.5萬美元和解。

如果商家禁止小費,消費者們其實還是需要以另一種形式付出代價。但如果是寫在發票上的服務費(強制性小費)則是會被徵稅的。

劉裘蒂回憶說,她在紐約計程車開始接受信用卡付賬之前,有一次因為身上帶的零錢不夠,全身掏盡了,只給了計程車司機大約10%的小費,沒想到他居然把鈔票甩到她的臉上,說:「你給這樣的小費還不如不要給!」

劉裘蒂認為在美國付小費的時候,經常覺得很虐,憑什麼要為這麼糟糕的服務買單?她覺得美國的小費潛規則反而使得服務的素質降低,縱容了服務態度很差的人,讓他們認為拿錢是對自己報酬不公的合理補償。劉裘蒂反對小費變成一個隱形的強制制度,鼓勵一個越來越誇張的期望值。如果消費者不願意屈服,便會無辜地受懲罰。

儘管非議不少,但來自無小費文化地區的我們,生活在歐洲卻也暫時只能入鄉隨俗。當然,如果不介意被服務生白眼相待,完全可以根據心情和財務狀況不去理會下面那些所謂約定俗成的規矩。

那麼,在歐洲各國各自那些不成文的規定里,到底需要客人給服務生多少小費呢?

奧地利小費: 5%~10%

在奧地利的餐館和咖啡館,一般給5%~10%的小費是合適的。如果很多人一起用餐,那麼在奧地利、德國和芬蘭,都是可以各付各的小費的,但在斯洛維尼亞你最好不要那麼做。

在賓館裡,提箱子的,每件行李要給1歐元;給打掃清潔的女工,每天1到2歐元,這些錢要在你離開旅館時直接塞給賓館員工。同時還要看住的是什麼標準的賓館與房間,可以把小費留在房間里,比如放在床頭柜上或者煙灰缸里。給搬行李人員和房間清潔女工的小費則應該交給本人。如果想確保所有提供過服務的賓館人員都能得到小費,應該在離開賓館時把錢交給前台。

給理髮師和計程車司機的小費在5%~10%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在荷蘭和瑞典,去理髮店是不用給小費的。

奧地利方言里小費不叫「Trinkgeld」,而叫「Schmattes」或者「Schmatt」。

德國小費:已有不成文的規矩

在德國給小費是應該的,但並不是必須的。據奧地利《信使報》稱,在德國用餐或喝咖啡應該多付賬單金額的10%-15%作為小費。

如果餐館跑堂來問你:「您覺得味道好嗎?」你說「很好」、「太棒了」,按理說就應該多給點小費,當然這是完全自願的。在數額特別大的情況下,比如幾百歐元,可以給5%左右。

義大利小費:已是半公開現象

在義大利,收小費屬於半公開的現象。當遇到拒收的或者示意時,你最好是趁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一般在義大利飯店,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吧台上有專門給你放小費的小盆子。在旅店裡,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

西班牙和葡萄牙小費:請給整的!

奧地利《信使報》稱,在西班牙的餐館如果服務不錯,同樣需給7%~13%的小費。一般是在跑堂的找了錢後,客人把所給的小費留在餐桌上。坐計程車,一般是將車費零頭湊成50歐分或整數歐元。此外,要特別注意不要把2歐分、5歐分這樣的零錢作為小費留在桌子上,這在當地人看來是最不禮貌的小費支付。

法國小費:公開的「秘密」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行業通常會在賬單中收取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會將小費計入。然而有的當地人還是會額外再另附小費。

英國小費:意識並沒有那麼強

小費的英語單詞是「tips」,源於18世紀英國倫敦。當時英國酒店的餐桌中間會擺放寫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的碗。顧客將零錢放在碗中,將會得到招待人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由以上幾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聯在一起就是「TIPS」。

雖然小費文化起源於英國,但是現在英國的小費意識並沒有那麼強。

a.在英國就餐時,許多餐館的賬單已經包含12.5%的服務費,這時不用重複支付小費。

b.如果發現帳單沒有附加服務費,建議以餐費的10%-15%支付小費,更常見的是將找零的少許硬幣全部留在盤子里。

c.快餐無需付小費,一些高級餐廳會加收12%-15%的服務費,也就必給小費。

愛爾蘭小費:不超過10%

在愛爾蘭不超過10%。假如帳單上已經開出了「服務費」,客人就可以適當少給一些。在酒吧里若坐在吧台旁,則不需要付小費。住賓館,要給提箱子的員工1歐元。坐計程車要付整數車費。

希臘:5%-10%小費

臨走前放在桌子上即可。只要服務和食物過得去,都應該付小費。不付小費一定是因為服務或者食物非常糟糕。

巴爾幹半島諸國

像在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等國,如果只是喝杯咖啡,還需要把找零的錢留在桌上就行。如果在一般的小餐館,多給3%-5%的小費足矣,但在特別高級且昂貴的餐館,還是得給10%左右。


Reference:

https://kurier.at/reise/wie-man-im-ausland-richtig-trinkgeld-gibt/205.017.230

http://derstandard.at/2000021615186/Trinkgeld-Wann-ist-es-angebracht-und-wie-viel-soll-es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3696?full=y&ccode=2G178003

(以上內容來自歐洲時報中東歐版,作者:修修,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EuroNews)


推薦閱讀:

出國旅遊小費怎麼給?看完這篇讓你省錢又體面!
【乾貨】在泰國,給小費的藝術!巧妙避免尷尬!
環球旅遊不同國家怎麼給小費你知道么?
乾貨必收 | 全球各國小費指南

TAG:小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