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片時間】第0489期:顏面部皮膚鱗狀細胞癌

顏面部皮膚鱗狀細胞癌【臨床資料】

女,79歲,左側額顳部皮膚腫塊並破潰5個月余。查體見左側額顆部皮膚腫物,約5.0cm×6.0cm,近端到左側眉弓內側,上界及遠中界離髮際約4cm,下界達左側上眼瞼,眉弓形態破壞,左側上眼瞼發紅;腫物質較硬,邊界不清,呈菜花狀。基底部固定,浸潤生長,不活動,無明顯觸痛,皮溫不高,腫物表面可見大面積表皮脫落,腫物表面凹凸不平。

圖1左側額顳部鱗狀細胞癌

A~B. CT平掃橫斷面;C~D. CT增強橫斷面;E. MPR冠狀面重建;F.病理(HE×100)【影像學表現】

左側額顳部皮膚可見一橢圓形軟組織腫塊影,局部明顯突出於皮膚,病灶約4.6cm×1.8cm×5.0cm,平掃時ct值約44HU(圖1A、B),增強掃描病灶呈明顯強化,CT值約100HU左右(圖1C、D);腫塊向皮下脂肪層浸潤,致皮下脂肪層密度增高(圖1E)。

【手術所見】

腫物13cm×6.5cm×2.5cm,呈結節狀,突出於皮膚表面,中心潰瘍6.5cm×5.5cm×1.8cm。左側額部病變深達骨膜上,完整切除病變組織。

【病理】

癌細胞排列成巢狀或團塊狀,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癌細胞核大,卵圓形或短梭形,胞漿紅染,異型性明顯,可見核分裂象及癌珠形成。癌組織周圍纖維組織增生,伴慢性炎細胞浸潤。病理診斷:左側額顳部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四側及基底切緣未見癌殘留(圖1F)。

【分析與討論】

皮膚惡性腫瘤是一種累及表皮、皮膚附屬器或黑色素細胞等成分的疾病。在日照豐富的國家,皮膚癌的患病率極高,主要包括基底細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 BCC)、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皮膚黑 色素瘤(CMM)三大類。我國皮膚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以西北地區最高,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均是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多發生在面部、頸部等長期暴露部位的皮膚,目前認為與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密切相關。其中顳面部約佔70%~80%,多見於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發病部位以眶周(眼瞼、內外眥、眶下區)和鼻部最常見,其次為頰部、耳廓、顳部和額部,頦部和唇部少見。

皮膚癌惡性程度低,發展緩慢,病史較長,是預後較好的一類惡性腫瘤。該病典型臨床早期表現為浸潤性硬斑,以後可為斑塊、結節或疣狀損害,質地堅實,損害迅速增大,表面呈菜花狀增生,或中央破潰形成潰瘍,基底部有浸潤,邊界不清,觸之有堅實感。腫瘤周圍組織往往充血,邊緣呈污穢暗黃紅色。潰瘍在組織病理上表現為明顯的炎症反應,炎性細胞的出現說明組織對癌細胞反應強烈,產生抵抗和防禦。隨著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組織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炎症反應也由明顯到無。

皮膚癌位置表淺,根據肉眼所見或病理活檢一般均可獲得確切的診斷,一般不需要局部的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的目的常是了解深部侵犯的程度及遠處轉移情況。皮膚癌的影像學表現無特異性,早期僅表現為局部皮膚增厚,隨腫瘤增長可形成突出皮膚表現的腫塊,平掃呈軟組織密度,增強掃描後明顯強化。最後診斷需結合病理。

【鑒別診斷】

皮膚癌位置表淺,根據肉眼所見及病理活檢一般可獲得確切的定性診斷。鑒別診斷主要與良性的肉芽腫性病變鑒別,炎性肉芽腫性病變一般範圍較瀰漫,波及鄰近皮膚及皮下組織致皮下組織界線模糊,另外,需結合臨床病史體征。


推薦閱讀:

面部痣相解說(教你看痣相的好壞)
面部有啥特徵,相當有福,一生圓滿
一張臉,就是一台戲,這張臉為我們訴說「夢魘的故事」
圖解面部30種痣的位置與命運
面部長痣的真相竟是它

TAG:細胞 | 皮膚 | 時間 | 面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