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隔代教育不可不知的10大策略!(最全隔代教育分析)

老人帶孩子,一直備受爭議。自家老人照顧孩子當然比較放心,但老人在教育孩子上,又常常與子女發生矛盾,鬧得不愉快——「你說我帶小孩不科學,可是我不是把自己的小孩帶得好好的、健健康康的嗎?為什麼到了現在我來帶孫子,你們就覺得不行了呢?」

現在,隔輩帶孩子的情況非常普遍,一種是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祖父母們便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全面照看第三代的「現代父母」,兼任「保鏢」和「保護傘」。從上學接送到回家檢查家庭作業,挨批時替孫子孫女打抱不平,祖父母似乎要把自己因條件限制對第二代關愛不夠的愧疚,在第三代身上得以彌補,要把自己退休後的閑暇在照顧孫子孫女中得到充實。

還有些父母雖然把孩子帶在身邊,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或借口,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偶爾陪陪孩子也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沒有互動、沒有交流。這些孩子整日與老人相伴,成了父母雙全的孤兒!

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就好比一棟高樓的地基,沒有地基,高樓怎麼能建起來?父母自己不帶孩子,孩子遲早要出問題的。

上海一所著名初中的校長甚至說過:「來面試的孩子里,若完全是由老人帶的,我這裡是不收的。完全由老人帶的孩子,往往思維方式很陳舊,與社會脫軌,而且很容易耍脾氣,一切不該有的壞習慣基本都有。一般來說,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弊病多優點少。」

那麼,老人帶孩子究竟有哪些弊端?

1、無法改變的隔輩親現實。許多老人對孫輩們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大包大攬地幫著孫輩做本該孫輩們力所能及的事。在他們眼裡,子女都永遠長不大,何況孫輩。如果父母當著老人的面教育孩子老人會非常的不高興,孫輩在老人們的驕寵溺愛之下變得為所欲為。

2、容易過分溺愛和放縱。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時,較多地採取順從、滿足需要的方式和態度,容易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的意識,孩子有了錯誤也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慾望就會無原則地得到滿足,即使父母想方設法來改變,有老人那張保護傘的作用,孩子有恃無恐,稍有不合心意就會大哭大鬧,以達到非分的要求。

3、導致孩子出現心理障礙。老人在年齡上步入晚年,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礙,具體表現為脾氣急躁、不穩定,並伴有抑鬱憂愁、焦慮等負面心理傾向。如果孩子長期和這樣性格的祖輩相處,容易受其影響產生人際交往恐懼等輕度心理障礙。如不及時疏導,正確矯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而且,多數老人由於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也不愛外出活動。孩子與祖父母朝夕相處,長期囿於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張口閉口說的是成人的話,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4、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溺愛是大部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通病,他們大多存在補償心理,將自己年輕時無法滿足子女的高質量的生活照顧,全數投射到孫輩身上,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當,總給予毫無節制的滿足,不經意間就會對孩子的錯誤過分縱容,甚至替孩子掩飾及善後。另外,孩子有什麼缺點,也因為心痛孩子,不能及時予以糾正,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依賴性強的性格弱點。更為嚴重的是導致孩子出現雙重性格。

5、包辦替代和保護。祖輩包辦代替的比率明顯高於父輩,當孩子已經會走路了,爺爺奶奶非要抱著上下樓梯;孩子吃飯時,擔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著趕著喂,這種種做法,恰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錯過了「自己整理、物歸原位、自己吃飯」的敏感期,導致孩子動作發展緩慢,獨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只會叫喊著等別人來幫忙,不會嘗試、鍛煉,只會哭鬧和發脾氣。

6、抱持老觀念不放,妨礙孩子個性發展。許多祖輩教育理念比較落後,對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種探索活動,給他提出一些與他的年齡不相適應的要求,無形中給孩子一些捆綁,導致孩子缺乏開創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識老化,思想相對比較僵化,看待事物比較死板,容易固守塵封,採取過於傳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落後的教育模式會影響孩子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導致孩子缺乏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意識,妨礙孩子個性發展。

7、安全隱患較高。祖輩們的年齡直接決定了他們身體狀況以及靈敏程度,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較年輕人弱。現在的社會不安全因素太多,當危險來襲時,該如何保護?

8、造成孩子與父母的感情隔閡。隔代教育容易導致親子隔閡。兒童時期是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孩子與父母培養感情的最佳時期。孩子若從小就被丟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親子之間缺乏經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間很容易形成隔膜,無法融洽相處,若關係長期冷淡,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長期與老人住在一起,就會習慣被老人袒護和遷就,因此當父母看到孩子的缺點或種種不足時,而對其提出嚴格的要求,希望其改正時,孩子心理上會很難接受,以致形成親子之間的情緒對立和感情隔閡,使正常的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既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也容易導致家庭關係失和。

9、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噹噹不出格,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

10、不利於兒童的身體發育。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於祖輩的縱容,無限制地滿足孩子們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導致他們發育不正常。在農村家庭,爺爺奶奶很難給兒童提供全面的營養,有時由於農忙或者是勞動後的疲勞,而不能及時給兒童準備每一頓飯,特別是早餐,許多孩子早上總是飢腸轆轆地去上學。多數農村孩子喜好下課後買零食充饑,影響學習效率不說,更重要的是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有就是要把孩子包得嚴嚴實實,認為這樣不容易感冒。在此提醒老年人,給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學合理,根據環境溫度,天氣冷就多穿點,天氣熱就少穿點。

但是,隔代教育並不是一無是處。祖輩家長有愛心,對孫輩十分喜歡,時間充裕、生活規律、耐心十足,老人帶孩子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祖輩家長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輩家長由於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的緣故,已變得更加從容淡定,不像父母對孩子那樣「急功近利」,有利於為孩子提供愉快、寬鬆的成長環境。

不過,上述都是建立在成功的隔代教育的基礎上。班主任研究會的專家們總結了10個條件,作為擔當「隔代家長」的老人的「資格標準」,現錄如下,以供參考:

1、身體健康,精力較好,心態年輕,樂於養育孫輩。

2、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沒有精神障礙或偏差。

3、家庭和個人衛生習慣良好,不吸煙,不酗酒。

4、了解孩子的飲食營養和生活護理等常識。

5、性格開朗,人際交往能力強,不固執偏見,對孩子有耐心。

6、喜歡戶外活動,常帶孩子外出去認識周圍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8、待孩子慈愛寬容,但不縱容、不溺愛,善於引導教育。

9、能細心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及時與孩子父母交流溝通。

10、願意並善於吸收新知識、新觀念,用現代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教育孩子。

需要提醒的是,要改變目前隔代教育效果不盡人意的狀況,實現成功的隔代教育的目標,需要年輕父母和祖輩們共同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揚長避短,克服存在的弊端,發揚其中的優勢。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年輕父母往往趨於理性,著眼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智力開發等;而老人,是趨於感性的,他們疼愛孫輩,往往願意盡量去滿足孩子的願望,而沒太理會這些做法對孩子是不是弊大於利。因此,隔代教育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許多父母為此深感煩惱。大家不用太著急,班主任研究會特別奉上10招兒經過實踐證明、頗有成效的「兵法」。

私聊。當我們和老人產生矛盾後,首先要注意找准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與爺爺、奶奶溝通,那就請爸爸出馬;如果是與姥姥、姥爺溝通,就請媽媽出馬。而且,不要把問題搬上檯面,一定要找沒人的場合私聊。這樣,即使老人意識到確實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誠以對。此外,在溝通之初,年輕父母要盡量先表達對老人的感謝和關愛,再慢慢切入正題。

說事實。當發現老人對孩子有溺愛現象或不妥當的教育方法時,我們要顧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從側面提醒,說話只說事實,而不帶批評或任何讓老人馬上改變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當眾駁斥老人,那樣只會傷了老人的心,還讓矛盾更加惡化。

找對理由。在養育上和老人產生分歧時,不要在問題表面爭論不休。如果有科學依據,不妨將反駁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礎上。這樣既體現了對老人的尊重,又容易讓老人接受建議。畢竟,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願意孩子越來越好的。堅信這一點,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據,老人一定也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

把握時機。教育孩子講契機,說服老人也要講時機。如果對方此時心情愉悅,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建議和意見易於被老人接受;如果氣氛、場合不對,說服則易遭遇反擊,最終問題沒有解決,還導致不歡而散。

曲線救國。和老人發生重大分歧時,千萬不可針鋒相對,否則問題解決不了,大家的關係還會惡化。試試這招——曲線救國,即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請專家幫忙。當下媒體中專家講育兒知識和方法的節目很多,可請老人一起看。專家的指導更有說服力,便於老人接受。如果節目內容正好跟自家的矛盾相同,也不妨讓老人自己看,給他反思的空間。這也是一種不揭短的做法,給老人留足面子。凡事給對方台階,大事才能化小。

老幼兼顧。年輕父母想說服老人時,往往站在對孩子好的角度去說,比如: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但這樣的說法容易讓老人產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因此,在和老人討論養育問題時,不妨老幼兼顧,既為孩子考慮,又為老人著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如果遇到強勢的老人,你可能無法說服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那麼就不妨以柔克剛,讓老人體會到因為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為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轉移引導對象。有很多事,矛盾的焦點並不在老人身上,也許只是導火索由老人引發。那麼就要冷靜一下,掐斷導火索,回過頭去找真正的矛盾焦點。

常談心。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大家因某種緣分走到了一起,那麼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應該相互體諒和關懷。平時多與老人交流,不要總說孩子的事,多多溝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於在雙方有矛盾時相互理解和寬容。

善意的謊言。很多矛盾,有時候只需一個玩笑、一個善意的謊言就能輕鬆解決。尤其是對於物質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節儉過來的,當看到為孩子花費過高時,會覺得不值。此時不妨來個善意的謊言,使其安心。比如,給孩子用稍貴些但是品質高的用品時,不妨跟老人把價格說得便宜一些,或者盡量說是打折、特價、單位發的、朋友送的等。

冷處理。對於老人在育兒上的一些錯誤做法或說教,有時候不必爭個面紅耳赤,冷處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輕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老人的指責、不滿權當沒聽見就好了。不過,適當的時候,撒撒嬌,表示自己很無奈什麼的,老人的氣也就消了。

假如上面幾招你都用遍了,老人還是不聽,怎麼辦?此時試著想想,老人的觀念或許並不是全無道理。畢竟,在愛孩子這一點上,你們是完全一致的。

為了孩子, 歡迎大家積极參与討論並轉發,轉給有困惑和需要的人們。

(本文由班主任研究會作者創作,轉載請註明出處)

班主任研究會

微信號:bzryjh

全國班主任研究會,我們共同的家


推薦閱讀:

心理策略
這些營銷策略之道,高手們經常用到
【心態策略】不接最後一棒就不會被套嗎?
凌峰時刻:3.26黃金歐盤操作策略,空單被套怎麼辦?
凌峰時刻:3.28黃金日內逆勢暴跌,午夜被套多空單何解?

TAG:教育 | 父母 | 策略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