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第22—34章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釋迦牟尼佛說:人都被妻子、兒女、家庭房舍捆綁住了,甚至比牢獄捆綁還厲害。牢獄還有刑滿釋放的時候,而妻子、兒女卻永遠沒有遠離的可能。對於這親情、愛欲和色,難道人不怕被它們驅馳支配而不能自拔嗎?雖然這就好像在虎口上一樣,但心裡寧可被老虎吃了,也心甘情願。這簡直就等於把自己投進爛泥潭中淹死,所以這就叫凡夫俗子。如果能從情慾、愛欲、色慾這道門中鑽過去,那就能超凡脫塵,修成羅漢果位。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釋迦牟尼佛說:情愛和色慾,最厲害的莫過於女色。色這種慾望,沒有比它更大更厲害的了,幸虧只有色慾這一種最厲害的東西。如果再有同色慾一樣厲害的東西,兩面夾攻,那麼,普天下的人,就沒有能夠修成佛道的了。
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釋迦牟尼佛說:貪戀愛欲女色的人,就好像手裡拿著火把,逆風而行,一定會有火把燒手的危險。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天神給釋迦佛獻來了一位美女,想藉此來動搖釋迦的成佛決心。佛對天神、美女說:「這些都是皮囊裝著的污穢之物,你們來幹什麼?走開,我不需用你們。」天神見釋迦對於美女都無動於心,便更加崇敬釋迦佛,就問佛如何修道,佛就給他講說佛法,於是,這位天神(天魔波旬)即刻之間就證得須陀洹果位了。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慾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釋迦牟尼佛說:修道的人,就好像木頭放在水中,只要順著水流向前漂行,不被河兩岸的土石所阻礙,不會被別人取走,也沒有鬼神的阻擋,更不會被水中的旋渦沖回來,也不腐爛,我敢保證這根木頭,一定會漂到大海中去。修習佛道的人,只要不被情慾迷惑,不被各種邪見擾亂,只要勤奮地修習佛理佛法,我保證這個人一定能得道成佛。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我:
釋迦牟尼佛說:千萬謹慎不要相信你的意念,你的意念是不可信、不可靠的;千萬謹慎不要墮入色情之中,墮入色情之中必然立即招來禍殃。如果你證得了阿羅漢果位,那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念。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 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釋迦牟尼佛說:修習佛道的人,就好像乾草一樣,火來了,就必須遠遠避開,否則必然遭到大火焚燒。因此,修習佛道的人見了各種物慾色慾,都應當遠遠地避開它。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原文: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釋迦牟尼佛說:有人有淫慾的毛病,一直無法除掉。他想要將自己的男根割掉。佛對他說:如果你想割斷自己的男根,不如把自己的淫慾之心割斷。心就好像當官的一樣,當官的如果停止了,他的隨從們也都就停下來了。你的邪淫之心如果沒有停止,那麼你割斷男根又有什麼益處呢?佛就對他說了一首偈語:「淫慾生於你意念,意念全在思想間。淫心不起思想靜,色慾頓失行端正。」釋迦佛說:這首偈是過去迦葉佛所說的。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釋迦牟尼佛說:人因為有愛欲,便從此生出許多憂愁煩惱,從憂愁煩惱又生出許多恐懼害怕之心。如果斷除了愛欲,那還有什麼值得憂愁恐怖的呢?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釋迦牟尼佛說:修習佛道的人,就好像一個人與一萬個敵人作戰,你披上鎧甲,出門迎戰,或者意志膽怯畏敵如虎,或者半路退回,或者與敵人戰鬥而死,或者打敗敵人,得勝而回。沙門修習佛道,就應當有堅定的信心,勤奮勇敢,一往直前,不要害怕前進道路上的種種敵人,定要消滅一切障礙修道的業障惡魔,從而修得佛道正果。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 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 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凈安樂,道不失矣。
有一位沙門夜間誦讀迦葉的《佛遺教經》,他的聲音很悲慟、緊張,自己很慚愧,想停下來。釋迦牟尼佛問道:「你以前在家時,曾經做什麼事情?」沙門回答說:「愛彈琴。」佛便對他說:「彈琴時,琴弦如果鬆緩了,會怎麼樣呢?」沙門回答說:「那就彈不響了。」佛又問:「如果琴弦太緊了,又會怎麼樣呢?」沙門回答說:「那琴弦就會斷了,聲音就斷絕了。」佛問:「琴弦鬆緊適中,不緊不松,怎麼樣?」沙門回答說:「那麼,琴的各種音調都有了,就會很和諧悅耳。」釋迦佛說:「沙門修習佛道也是這樣的,你的心境如果能調整合適,不緊不慢,不急不慌不懶惰,那麼就可以修成佛道了。在修道時,如果急躁暴烈,身體就會疲倦;身體如果疲倦了,意念就會生出種種煩惱來;意念如果生出煩惱,在行動上就會退步,不修行了;你的行動如果退而還俗,那麼你的罪業就必然會加重。只要你清凈自己的心境,心安意樂,佛道就不會失去,就必然會成道。」
推薦閱讀:
※《修身集》之(四十二)
※龍溪漱石有清音(四十二)
※《大易未央》 節選(四十二)
※《華嚴經疏論纂要》卷第四十二
※人生賦(之四十二)
TAG: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