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適博士學位說到馮友蘭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來源:新京報  發布時間: 2007-06-26   作者:邵建【思想文蹤】有關胡適博士學位的討論胡適1910年赴美留學,1917年從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回國。1919年2月,胡適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這本書的封面署名是「胡適博士著」。於是就惹來了麻煩。該年6月,胡適好友朱經農致信胡適:「今有一件無味的事不得不告訴你。近來一班與足下素不相識的留美學生聽了一位與足下『昔為好友,今為讐仇』的先生的胡說,大有『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的神氣,說『老胡冒充博士』。」冒充博士,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此時的胡適並沒有拿到哥大的哲學博士學位。哥大有個特殊的規定,博士論文答辯過後,一定要正式出版,並送上學校一百本,學校才頒發學位證書。胡適是1922年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他的博士論文的,1927年他從英國到美國前,囑咐亞東圖書館寄一百本書到哥大去,然後用它換回了自己的博士文憑。因此,胡適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準確地說,是1927年而非1917年。學位延宕十年,這個問題由胡適的「好好學生」唐德剛揭出,由此引發一場有關胡適博士學位的討論。「疑胡派」認為胡適當時口試沒通過,所以沒及時拿上文憑。「衛胡派」認為胡適當時急於回國就任北大教授,沒顧上出書,所以耽誤。屬於「衛胡派」的夏志清認真排查了袁同禮編製的《中國留美學生博士論文目錄》,看到北大出身的馮友蘭和他在上海滬江大學的老師徐寶謙的論文,馮、徐兩位也都是哥大的哲學博士。這兩本書都註明是「哥大論文」。夏志清便認為:這一定是胡適想出一條妙法,在國內印英文論文,馮、徐二氏有前例可循,想來也是返國後把書印好,再寄給哥大一百本的。徐的情況不詳,根據馮的年譜,他是北大畢業後,1919年底達到紐約的,1923年6月,馮通過了以《天人損益論》為題的博士論文答辯,然後就打道回府,回國任教了。直到1924年底,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修改後的論文《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才拿到哥大的博士文憑。這種回國內出版博士論文的做法是否由胡適開頭,已不可考。有趣的是,夏志清筆頭一轉,下面就對馮友蘭尖刻起來。「這兩本論文我在滬江大學時都已讀過。馮著比較孔、老、亞里斯多德三人的人生觀,英文極劣,當時我就覺得發表這種論文是很丟人的。但馮友蘭不繳進一百本論文,博士學位哪能到手?」胡、馮的「中國哲學史」之爭夏志清不但是耶魯英文系出身,還自稱「英文系的優等生」,那麼,馮友蘭「英文極劣」是否出自他那優越感之下的酷評?這並非沒有可能,何況歷來文人相輕。不過,馮友蘭的英語確實不怎麼好,讓人得出這個印象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的文字。馮友蘭曾這樣比較過在美國的北大留學生和清華留學生的區別:「我們這些北京大學畢業的……,對於中國的東西知道得比較多一些,對於中國政治和世界局勢比較關心。缺點是英文比較差,社交比較差,穿戴比較隨便。」至於清華來美的,「不僅專業學得好,英語也流利,社交活躍,衣冠整齊,但對於中國的東西知道得比較少。對於政治不大感興趣。」胡適和馮友蘭同為哥大的哲學博士,又同樣師從大哲學家杜威,回國後,又同在中國哲學史上下過工夫。正因為如此,在某種意義上,他們成了一對冤家,學術冤家。胡適1917年回國,1927年才正式拿到博士文憑,比小於自己的馮友蘭反而遲拿了三年。胡適雖然1919年先聲奪人出版了《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但此後便沒有下文,以至被北大屬於文化保守派的黃侃譏為「著作監」。然而,若干年後,這個中國哲學史的未盡工作,卻讓馮友蘭給完成了。1930年馮先出《中國哲學史》(上卷),1933年,又一氣呵成在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了上下卷。於是,兩人不免在中哲史上相頡頏。學人眼中的胡、馮相輕1947年夏,留學北美的何炳棣去哥大附近一家旅館看望來美的馮友蘭。聊天中,何提及一位女士正在寫的碩士論文,題目是《1927年以前胡適對中國文化界的影響》。「馮先生聽了,急不能待,口吃地以極純濃的河南腔說:『這……這……這個題目很……很……很好,因為過了1927年,他也就沒……沒……沒得影響啦!」巧的是,也是何氏的何兆武1940年代在西南聯大讀書,也聽過馮友蘭同樣的表達,他在《聯大七年》中有一段回憶:「有些老師喜歡在課堂上胡扯,甚至於罵人,但我非常喜歡聽,因為那裡有他的風格、他的興趣,有他很多真正的思想。比如馮友蘭在課堂上罵胡適,說:『胡適到1927年就完了,以後再沒有東西了,也沒起多大的作用。』」不過,就像以上夏志清說過胡適就把矛頭對準馮友蘭一樣,何炳棣說完這一節,筆墨一歪也落到了胡適頭上:「相形之下,馮之譏胡要比胡之譏馮溫和多了」。可惜在《讀史閱世六十年》中,胡適如何譏刺馮友蘭,又如何顯得更不「溫和」,何炳棣只放空頭卻未曾落墨,這裡只好根據其他閱讀試為補。讀錢穆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20世紀30年代,錢穆在燕京大學任教,一天顧頡剛約他一道去胡家聊天。那天他們三人從胡適的書齋一直坐到院中石凳,「盡談了些老子問題。適之謂天下蠢人恐無出芝生右者」。「芝生」是馮友蘭的字。胡馮二人在老子孔子誰先誰後的問題上,觀點相左,積不相容,因此胡適一時失雅,唐突此言。□邵建(學者南京)
推薦閱讀:

TAG:博士 | 胡適 | 學位 | 馮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