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點小錯惹人愛(犯錯誤效應)

犯點小錯惹人愛

白璧微瑕——談談「犯錯誤效應」

某傢具公司一個非常能幹的員,平時工作一絲不苟,為公司贏得了很多的客戶,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然而,他並不是一個受人喜歡的人,同事們都稱他為「機器」,他不以為然。直到有一天,他聽到老闆與人聊天時也說他是「機器」,他困惑了。他不理解,為什麼別人都那樣對待他。於是,苦悶的他獨自到酒吧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當他睡醒時,卻發現自己一直睡在公司櫥窗里的沙發上,路過的人們都在用異樣的目光打量他。他以為老闆會因此而責怪他,同事會瞧不起他,他甚至做好了辭職的準備。然而,老闆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對他大加讚賞,同事們也從此開始對他笑臉相迎。他不知道,他的無心之過反倒幫助了他,使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豐滿起來,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機器」。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犯錯誤效應」,也叫「白璧微瑕」效應,即小小的錯誤反而會使有才能者的人際吸引力提高。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演講會上,有四位選手,兩位才能出眾,而且幾乎不相上下,另兩位才能平庸。才能出眾的一名選手在演講即將結束時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一杯飲料,而才能平庸的選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一杯飲料。實驗結果表明:才能出眾而犯過小錯誤的人最具有吸引力,才能出眾而未犯過錯誤的人吸引力位居第二,才能平庸而犯同樣錯誤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心理學上對這樣的現象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一個能力非凡的人給人的感覺是不安全的、不真實的,人們對於這樣的形象不是真正地接納和喜歡,而是持有距離的敬而遠之或敬而仰之。記得魯迅先生曾說過:「凡是神聖的、神秘的事物都是值得懷疑的。」中國雜技團在國外演出也曾經出過錯,然而,當地的觀眾並沒有因為演員的一時失誤而冷嘲熱諷,前去觀看演出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因為人們通過雜技演員的失誤了解到,他們那些驚險的動作是真的。真實,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1961 年,美國總統肯尼迪試圖在豬灣侵入古巴,結果計劃慘遭失敗。消息傳來,全國一片嘩然。可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豬灣事件」非但沒有使肯尼迪的聲望降低,相反,他的聲望卻大大提高了。心理學家的解釋是:過去新聞媒體把肯尼迪描述得過於完美,無可挑剔,讓人感到他不是凡人,無法和他相提並論;一旦大家知道他也像常人一樣犯些低級錯誤,於是心理為之放鬆:肯尼迪也不過如此,不是想像中的無所不能。這一下反而讓人們對他產生親近、體諒的感覺,無形中因禍得福,靠「犯錯誤」拯救了自己。

另一種解釋是從人的自我價值保護的角度來說的。通常情況下,人們喜歡有才能的人,才能與被喜歡程度是成正比例關係的。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限度,如果一個人的能力過強,過於突出自己,強到足以使對方感到了自己的卑微、無能和價值受損,事情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人首先是進行自我價值保護的,任何一個人,無論如何不可能去選擇一個總是提醒自己無能和低劣的對象來喜歡。相反,一個犯小錯誤的能力出眾者則降低了這種壓力,縮小了雙方的心理距離,保護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

值得說明的是,「犯錯誤效應」的產生是有條件的,它的發生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即犯錯誤的人應該是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而且犯的都是可以原諒的小錯誤。在阿倫森的實驗中,那個能力平庸而又犯了錯誤的人成了人們最不歡迎的人。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一個舉動讓我們感到他非常的可愛,就是他幫助小姑娘做算術題,並且津津有味地吃小姑娘帶給他的甜餅,但是這事假如發生在一個普通人身上還能體會到這樣的美感嗎?能力平庸的人哪怕是犯小錯誤,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可原諒的。

「犯錯誤效應」的產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別差異。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男性更喜歡犯過錯誤、能力非凡的男性,而女性往往喜歡沒有犯過錯誤、能力非凡的人,而不考慮是男性還是女性。可能是由於我們社會文化的作用,男性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置於社會比較系統中去,而我們的文化,則給予女性更多、更彈性的空間,她可以把自己置於社會比較系統的邊緣,甚至跳出系統,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來評價。同樣道理,有著中等自尊的男性更喜歡犯過錯誤、能力非凡的人,而自尊心低的男性更加喜歡沒有犯過錯誤、能力非凡的人。

「犯錯誤效應」提示我們,如果是一個強者,請不要過於「包裝」自己,追求「錦上添花」,恰當地「示弱」,適度地暴露一點「瑕疵」,反而會另闢蹊徑,贏得更多人的親近和喜歡。


推薦閱讀:

是人就會犯錯,學會原諒,就是佛
經典語錄:比起一輩子的碌碌無為,犯錯不僅光榮,而且有益
男人在哪5種情況下最容易衝動犯錯?
不允許犯錯,意味著什麼???
青春就應該犯錯,中年人才要正確呢

TAG:錯誤 | 犯錯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