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於科學、道德經、黃帝內經、易經、佛經、儒學等東西方文明精粹的專家告訴我們《教育之道》一
我們生活在東方,我們和西方之間是很大差異的,那麼差異在哪裡?我們東方的所謂生命教育,它的理論、經驗、應用到底是什麼?我會從這三個方面去完整的解釋一下,適合於中國孩子的教育體系到底是什麼。
這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問題,未來的教育發展趨勢。因為現在目前全球化,尤其是互聯網世界以後,全國化的世界發展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必須了解這個社會到底發展些什麼,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
中國雖然有很多對於教育的提法,比方說大學,我們有小學,有大學,古代的小學和大學是不太一樣的,一個是對小孩的教育體系,一個是對大人的教育體系,教育出來的人是不是一樣呢?不一定,方法和目標是不一樣的。
那麼如何做正確的事情,《大學》裡面第一件事情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是選擇我們的方向,我們首先要做對事情。第二件事情要正確的做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世界裡面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做這個事情,這個是我們這兩天的課程當中跟大家一起要分享的東西,或許那句話你抓住了、明白了,那你孩子的問題就解決了。
中國最早教育一詞出現在《孟子》這本書裡面,《孟子》這本書裡面講到了「君子有三樂」,最早的教育這個詞出來就是在這個地方。「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就是說父母都在,兄弟沒有任何問題,這是第一個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對天地之間是和諧的,這是第二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第一次提出教育一詞是這麼來的。
我們先看看啊,中國有一本書寫的很有意思,叫做《說文解字》,我看了一下它對教育如何解釋,「教,上所適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它把教和育分開了,這是我們中國人對教育的體系,一會我們會分析西方人怎麼定義教育,也蠻有趣的。
中國人對教育的體系當中是,上邊怎麼教,下邊怎麼做就是教,按照過去的經驗和方式去施教於人。育是讓他在這個教當中去做善事,而不是我們所謂的善事,能夠符合於社會,符合於天地自然為善。符合天地自然規則的事情為善事,如果你反了,可能這個事情就被「餓死了」。就是傷害到其他周邊的自然、人或者物,這就不是善事。所以在《說文解字》當中,對教育是這樣一個解讀。
那麼,我來解讀一下教、育這兩個字,這是蔡老師的解釋。我們把這個字拆開,教——首先上來我們會先寫一個土,然後一把鋤頭把土劈開,把土劈開要種一個種子進去,這個種子能不能發芽不一定,如果你把種子放到這個地上能不能發芽,水泥上、桌面上可以嗎?不行,要放到土壤裡面,在合適的時間放到合適的地方才可以發芽,生根起步變成一個莖葉,然後人們把這個莖葉從一顆種子,不管是人的種子、植物的種子還是動物的種子種進去以後,把整個的生長過程記錄下來,就是文,把它記錄下來教就形成了。這個你們可以理解嗎?所以我們要把中國的字要跟現代做一個結合,把字裡面真正的寓意和含義解釋清楚,這是教。
育是上面一個雲,雲就是在天上。我們在上一次課當中專門跟大家談到關於《黃帝內經》對月的解讀,月就是肉體,就是我們這個人的身體。雲的下邊有一個身體,這個身體要做什麼事情呢?人和動物有一個差異,動物是屬於自然的屬性,而人比動物多了一個屬性,是社會化的屬性。
所以育是人身體所具備的自我繁殖的能力,它是自我繁殖。教,家裡面每一個人的生長記錄都是不一樣的。你的父母、你們夫妻兩人、你們的孩子、你們的老師,你們的生長經歷所記錄下來的教一樣嗎?不一樣吧,所以你做出來的育讓這個人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結果也就不一樣了。所以育是有這個身體的人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才能叫育。而育裡面我們談到最多的是生育。
為什麼要把生孩子叫做生育,因為我們談的是生命的教育,自我繁殖的命題有了,但是生長還是自然生命的自我繁殖。人——自然生命,你生出來之後,哪怕你沒有養他,這個孩子到動物世界裡面,狼都可以把一個人培養成狼孩,就是說它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自然的生命繁殖,這是對於生的解讀。
既然生育是一種雙重特性,育就是主要是對人類在社會生命的一種自我負責。我們把育也解讀出來,生是自然屬性,育是社會屬性的東西,所以把教和育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就是說這個人過去所有的記錄經驗遺傳。
我們會談到遺傳的體制,遺傳有些是不需要你教育,它就有的,最重要的是把它挖掘出來。比如說我把電腦給你,裡面有非常多的內容和文件,但是你得有一個方法找到它,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裡面真得有,這兩個都合適了才能找到。所以教和育在我的理解當中是有這兩個含義,一個是身體,另一個是社會。所以我們要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適合於自然,適合於社會的人。如果你適合於自然的話,就不會受到社會的污染。
剛才康德的一句話,如果真正的教育成功,它是不成立的,但是條件只有一條,自然是自由的,理解嗎?自然是自由的,可是社會呢?社會是有規則的。剛才我們有一個學員提出來,這兩個到底怎麼去平衡它,這是我們要根據每一個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所做得不同的事情。
《三字經》當中有兩句話,「養不教,父之過。」的是生育,沒養好。「教不嚴,師之惰。」指的是教育,這是社會和自然兩個體系就建立清楚了。中國在《三字經》當中所定義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因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概念在中國古代是定義的很清楚的。
教育的智慧:
撫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完善自己,而不是改變孩子。撫育孩子是一項20年的工程,堅守為人父母的職責,通過與孩子建立純真的友誼來培養彼此關係是尤其重要的。
一個孩子降生時,你首先應該明白,你並沒有創造生命。你只是充當了新生命得以誕生的載體。因而你必須明白,這個新生命只是來到了你的生活中,它並非來源於你,也不為你所有。你只不過是擁有了養育它一段時間的特權。現在你需要跟這個進入你的世界的小生命建立某種友誼。
孩子是你一切的縮影。因此,如果一個孩子到來了、並且它對你有意義的話,你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清自己。撫育孩子的最佳方式是完善你自己。或許以前你曾過著各種扭曲的生活方式,但現在孩子來了,這就是你矯正自己生活的時候了。無需在矯正孩子的生活上費神,因為他通過模仿進行學習的速度是極快的。無論接觸到什麼事物,他在無意中就會吸收學習到。在許多方面,你都是他最常模仿的對象。最好的情況是你自己活得正直,你做到自己理想的樣子。無論你認為最高尚的狀態是怎樣的,當孩子在身邊的時候,你就要處於那種最高尚的狀態,因為他正在通過模仿向你學習。他也有可能接觸並模仿其他對象,這一點你無法控制,但至少你可以盡好自己的那分職責。所以,你最應該做的事就是放下為人父母的架子,學著單純跟孩子做朋友,那麼當他遇到困惑或者難題的時候,他第一個想要與之傾訴的人就是你。
重要的是父母需有這樣的認識 — 無論你的志向和目標是什麼,只要你想養育一個孩子,它便是一項20年的工程。所以,一旦這個工程開啟,你必須有至少20年的承諾與決心。當我們在生活中前行時,我們的觀念、想法和情緒都可能改變,許多的不和、分歧與爭鬥均可能發生。當兩個人的親近與分享達到一定程度時,許多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由於我們共同承擔著一項20年的工程,我們必須信守承諾至少20年。一個人在決定要孩子之前,起碼得有這一分的成熟度與承諾感。否則,你根本不需要孩子,因為你還只是一個孩子;你可以和別人打架後揚長而去,你可以與某人意見不合便立刻離家出走,如果你處於這種狀態,那麼你還僅僅是個孩子,你並不需要孩子。讓一個孩子去生養另一個孩子是不公平的,所以你不必這麼做。況且,如此一來你是在對世界做貢獻,因為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人口過多。
推薦閱讀:
※《內經》對腦髓學說的認識 (轉載)
※《黃帝內經》100錯
※黃帝內經人身之陰陽與12經脈
※黃帝內經 素問1
※《內經》論針灸療法
TAG:道德 | 教育 | 科學 | 道德經 | 佛經 | 文明 | 西方 | 易經 | 儒學 | 專家 | 黃帝 | 西方文明 | 專註 | 東西 | 黃帝內經 | 內經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