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研究】趙干城:「老馬」復出 馬來西亞何去何從?

//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7/dd4441e3977f44599dd45a9ec12d7daf.jpeg

作者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現年92歲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帶領的反對派「希望聯盟」贏得國會下議院超過半數席位,再次出任總理。21日,他所選定的新內閣人選宣誓就職。馬哈蒂爾再次當選將給馬來西亞帶來什麼?他對馬來西亞的外交又有何謀劃?本版編輯特請專家做詳細解讀。

強人政治傳統影響大

問:92歲的馬哈蒂爾為何能贏得此次大選?

答:馬來西亞此次大選在本地區乃至國際社會都引起了較大關注,其中馬哈蒂爾參選並最終贏得選舉是主要原因。這個結果雖較令人意外,但細思也可說是在情理之中。馬哈蒂爾在該國政壇上可謂資格最老且具強烈民粹主義色彩的領導人,被譽為「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1947年巫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甫一成立他就加入該黨,顯示出對政治的強烈興趣。馬哈蒂爾雖早年以行醫為生,被稱為Dr. Mahathir,因「Dr.」在英語中有博士和醫生的雙重含義,不明情況的人還以為是尊稱他為博士,而其實他就是醫生。但馬哈蒂爾的政治天賦很快幫助他在黨內嶄露頭角,至1965年已成為該黨最高理事會理事,1981年更成為巫統領袖,出任總理長達23年,直至2003年辭職。任職期間,馬哈蒂爾的諸多舉措一再引起爭議,他常常以超強硬姿態應對危機,提出的很多想法雖未實現,但在國際上都會引起注意,例如號召成立東亞核心經濟圈與論壇的思路、建設從新加坡到昆明的泛亞鐵路網的想法、提倡亞洲價值觀的理念,乃至反對西方對亞洲的干涉和影響等,都曾在國際上產生過很大影響。所以這次他決定率領2016年剛成立的「土著團結黨」,與其他反對派合作成立「希望聯盟」參選,與以巫統為核心的國民陣線對陣,如果沒有較大勝算,以他92歲高齡,恐怕不會做出這個決定。

馬哈蒂爾與巫統的恩怨從他在該黨的三進三出中得到充分反映。他領導巫統時就常常因打破常規舉措引起爭議,在他不滿巫統領導層時便以退黨表明態度,這使他成為馬來西亞政壇上色彩特彆強烈的政治人物。這類政治領導人往往能夠在政治分歧突出的局面中獲得民眾的較大支持。馬哈蒂爾雖然年屆高齡,但他在本輪選舉中運用他的聲望,繼續以激烈言辭批評執政黨,最終贏得議會過半數的112個席位。儘管只是簡單多數,而非壓倒性多數,但他已足以再次執掌政權。這在東南亞政治史上恐怕也開創了先例,顯示強人政治的傳統仍存在著重要的影響。

迎合民粹主義上升趨勢

問:馬哈蒂爾的復出對馬來西亞本國來說有何利弊?

答:他的復出迎合了馬來西亞正在顯現的民粹主義思潮逐漸上升的趨勢。馬哈蒂爾執政時就常將馬來人的福祉掛在口頭,認為除非馬來人真正掌握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否則馬國的發展就不能算是成功。以馬來西亞現有的民族分布,馬來人加上土著約佔60%,華族佔21%,印度裔約9%。馬哈蒂爾認為馬來人應當控制經濟超過30%,即必須與其人口比例相當,這個目標現在遠未實現。近年來馬政局出現一定動蕩,與經濟下滑有關。馬來西亞在經過之前的相對高速發展後已成為東南亞的重要經濟體,但發展高峰之後如何繼續保持,這對任何國家都是一個難題。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成為諸多後發國家的一個關鍵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新和領先,都沒有什麼現成方案。東南亞經濟體面臨的問題是類似的。

納吉布領導的國民陣線在推進經濟轉型和建設民族融洽社會等諸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包括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積极參加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等,但這些舉措在馬國內引起的反應各異。馬哈蒂爾在參選時對政府的很多做法提出嚴厲批評,認為沒有維護好馬國利益,聲言他如果勝選將對不合理不公正的做法開刀,維護馬來人的利益云云。這類言論比較迎合社會廣泛存在的不滿情緒。加上政府及司法部門處理前副總理安瓦爾也有失當之處,使反對派在輿論上得勢,而馬哈蒂爾為其站台,更為反對派的「政治正確」做了背書。

但馬哈蒂爾以如此高齡出任要職,對國家未來的政治穩定究竟是福是禍還很難下結論,而穩定理應是馬來西亞最需要的,否則不但經濟決策難做,而且會導致外資因恐慌而流失。從馬哈蒂爾競選時以及目前發表的言論來看,還較難判斷他的具體政策。相信以他的資歷和經驗,應該是有理性的政策出台,尚不宜過於將競選言論作為新政府決策的主要甚至唯一根據。

無永恆朋友無永恆敵人

問:納吉布敗走、安瓦爾出獄,如何看待馬哈蒂爾與這兩人的恩怨,這將如何影響馬來西亞?回歸後的安瓦爾與馬哈蒂爾,是否會如納吉布所說,「同床異夢」?

答:納吉布意外敗選為馬政壇重新洗牌鋪平了道路。馬哈蒂爾已經表示上任後立即釋放安瓦爾,為治癒馬來西亞社會這個持續已久的傷痛奠定基礎。就馬哈蒂爾而言,無論是納吉布,還是安瓦爾,都可以視作政治同僚。2008年,退而不休的馬哈蒂爾以退出巫統相威脅迫使當初其辭職時接任的總理阿都拉下台,隨後又將納吉布親自扶上台,可以算是納吉布的政治領路人。同樣,安瓦爾一度也在馬哈蒂爾領導的政府里出任副總理(1993年-1998年)。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倆甚至可以算是馬哈蒂爾的「手心手背」了,但他們與馬哈蒂爾的關係主要不是道義上的,應了一句「無永恆朋友也無永恆敵人」的說法,決定關係走向的還是政見和利益,至於價值觀是否有決定性意義,則是一個頗難回答的問題。早年便參政的馬哈蒂爾醫生因政治生涯受挫退出巫統後曾寫過一本書《馬來人的困境》,書中這位醫生大談他對馬來人的不公處境的看法,這是否形成了他後來擔任要職後強調要捍衛馬來人利益的理念基礎,還難以判斷。

如今,馬哈蒂爾表示釋放安瓦爾是他的政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並且隨著他和安瓦爾結成新的同盟,對納吉布的清算好像也已開始。此次選舉,對納吉布政府最大的指控是貪腐。至於事實究竟如何,外人很難得知真相。同樣,當年安瓦爾被捕入獄直至判刑,對他的指控以詆毀他的個人聲譽為主。在伊斯蘭社會,即便是溫和的政教分離國家,個人聲譽的毀滅相當於政治生涯的終結,但真相究竟如何,外人同樣難曉。至於「馬哈蒂爾最終與安瓦爾走不到一塊」的預言,只能說是納吉布的個人願望。能否成真,現在無法下結論。政治博弈有其自身的邏輯,而「希望聯盟」此次勝選終結國民陣線的長期執政,也是反對派首次成功組閣,開創了馬政治的歷史新篇章。只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終結巫統執政歷史的真是該黨最具聲望的前領導人。相信馬哈蒂爾會運用其全部智慧寫好這個新篇章。

中馬合作符合兩國利益

問:馬哈蒂爾與納吉布在對華態度上有何不同?馬來西亞與中國、東盟與中國的關係將如何發展?

答: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南亞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馬哈蒂爾和納吉布也都是中國的老朋友,均多次訪華。馬哈蒂爾卸任後也到訪中國,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等。因此在對華關係上,他們都做出了很大貢獻,贏得中國人民的尊重。

今年4月,馬哈蒂爾接受採訪時表示,馬來西亞人「沒在華投資中受益」,擔憂中資在馬造成安全隱患,宣稱將在勝選後仔細核查中國投資,並將重啟南海問題談判。應該說,競選中馬哈蒂爾對納吉布政府的批評首先是著眼於國內政治。作為競選言論,其中對華部分中國當然會認真傾聽,但不會將其作為政策來看待。

在政策層面,中馬經濟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已經取得較大成績,既有政府間合作的鐵路港口等項目,也有民營企業大力介入的大型項目,包括房地產開發等。總體而言,這些項目都以市場為導向、以互利合作為本。已經簽署並執行的合同如有新情況出現,也應根據國際公認的契約精神與原則進行商討和調整。當然,有些情況可能會很複雜,例如房產商開發的大型地產項目,如果馬政府突然做出決定不允許其在馬購買房產,必定會對房產商的運作構成極大挑戰。

在政治上,中馬關係發展良好。馬哈蒂爾對中國有充分的了解,他領導的新政府應該不會使雙邊關係錯位,因為這完全不符合雙方的最大利益。南海島礁的主權和權益爭端是中馬間的一個問題,不易解決。所幸在各方努力下,當前南海局面向好,中國與東盟今年更將著手擬定「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文本。一旦做成,則離正式達成不遠,因此維護好南海來之不易的穩定與合作局面是包括馬哈蒂爾政府在內的各方的共同意願。至於他勝選後表示「不希望看到南海出現很多軍艦」的言論,首先應是針對域外勢力的,而且軍艦越來越多客觀上主要也是因為域外大國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不斷派遣大型艦隻,包括航母編隊闖入南海所造成的。中馬同為南海沿岸國家,有義務加強合作,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與穩定,防止域外勢力無事生非的攪局行為。

中國與東盟的關係近來發展正常。作為東盟的重要成員,馬來西亞始終是維護和促進中國-東盟關係的積極力量。馬哈蒂爾見證了東盟成長,始終支持東盟在地區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這正是中國對東盟的期望。當年馬哈蒂爾因維護東盟的這種作用而遭到美國「另眼相待」《時代》周刊也曾冷嘲熱諷。如今隨著形勢發展,這些是否都已時過境遷了呢?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國博弈在亞太地區仍將繼續,馬來西亞能否發揮積極作用以維護其利益應是最考驗馬哈蒂爾政府的智慧與能力的挑戰。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推薦閱讀:

加西亞·馬爾克斯:這世上寫作最孤獨
李光耀:馬來西亞,殊途何往
馬哈蒂爾時代再次開啟,馬來西亞走向何處?
華人在馬來西亞第二大民族 但無法上公立大學 華人越來越少
紀錄片;《人與自然》自然發現:印度尼西亞野生世界

TAG:東南亞 | 馬來西亞 | 西亞 | 南亞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