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的中國古錢幣二三事 | 科普

今天,讓我們來一場貨幣進化之旅吧!商周貝幣 據說商族部落居住在海濱,喜歡撿一些美麗的貝殼穿成飾品佩戴,並視其為吉祥物。

後來貝殼隨著商人的足跡遍布中原。由於其是海外來的稀罕物,小巧美麗、質地堅硬又可以計數,因而深受人們喜歡,大家都想要得到它。

漸漸地貝就取代了其他物品成為了人們爭相接受的交換對象,甚至出現了各種人工仿製的貝。

貝幣指:天然貝、人工仿製貝、蟻鼻錢。宋代洪遵《泉志》:「此錢上狹下廣,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鏤,不類字,世謂之蟻鼻錢。」

據研究,貝幣是中國最早的貨幣,興於夏,盛於商、周,衰於春秋之後;在雲南地區,甚至用到了清初。而且,貝幣還是一種國際貨幣,在緬甸、泰國、越南等地的貿易都是用貝幣進行的。春秋戰國其他錢幣 接下來我們聊聊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錢幣,各種奇形怪狀的錢幣究竟是怎麼想出來的呢?時下最為流行的觀點是仿物造幣。

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發展,人們對各種可以幫我們填飽肚子的農具十分看重,紛紛仿照它們做成各種錢幣,其中主要代表有鏟幣、刀幣以及後來出現的圓形錢幣等。

鏟幣,亦稱布幣,是一種類似於「鏟子」的金屬錢幣,其形狀從農具中演化而來,可分為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空首布由原始布演變而來,後來因其空首影響攜帶、不易鑄造等原因又出現了一種平首布。

刀幣,是從一種外形像刀的農具演變過來的,主要有齊刀幣、燕刀幣(因其幣文多「明」字,又稱明刀)、趙刀和中山國刀。其中齊刀幣厚重精美,幣文筆勢生動,書寫優美為刀幣之最。此外明刀的鑄量很大,是現在發現數量較多的古幣之一。

與此同時,仿車輪形狀的圓形錢幣也出現了,分為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兩種。

圓形錢比其他種類的錢幣設計合理、易於製造和攜帶,代表了金屬幣的未來發展方向。

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秦始皇下令統一全國貨幣時就以秦半兩錢為秦朝法定貨幣,奠定了圓形方孔錢的主導地位。這種形制的錢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兩千多年,一直沿用到清末。漢五銖 西漢武帝即位之初,貨幣混亂、物價飛漲,於是武帝下令,廢除漢初的郡國制幣權,改由中央統一鑄幣,組成相關的鑄幣機構專職負責鑄造五銖錢。 五銖錢就從西漢武帝開始歷經新莽、東漢、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雖在材料或尺寸有變動但總體改變不大,在中國歷史舞台上一站就是七百多年啊! (此處應有掌聲)

新莽 大泉五十

西漢 五銖

東漢五銖

三國曹魏 五銖

三國劉蜀 五銖

三國孫吳 大泉五百

南朝陳五銖

北周 五行大布

隋 開皇五銖唐通寶 接著我們來到了經濟繁盛的唐朝! 唐高祖武德年間鑄行的「開元通寶」錢正式結束秦漢以來以重量銖兩定名的錢幣體系,開創了唐宋以後的年號寶文銅鑄幣體系。 此後,以」文」計數,以」兩」為重量單位的寶文錢制就一直沿襲到清朝啦~

宋錢幣紙幣 到了兩宋,除了銅鑄幣外,還產生了鐵錢與紙幣。宋代文化底蘊深厚,書法更是顯著。相傳宋神宗元豐年間錢有篆、隸、楷、草四種書體。此間流行的「對文錢」也是一大象徵。 宋朝銅器比銅幣值錢,故有毀錢鑄器的現象發生。因此少見銅錢而出現鐵錢。 另外,由於經濟重心南移,貨幣流通擴大,兩宋產生了紙幣,這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它的出現與造紙印刷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

北宋 政和通寶(篆)

北宋 政和重寶(楷)

1 231:北宋 交子2:南宋 會子3:南宋 紹興通寶 (鐵錢)

元至正通寶元朝時統治者出於掠奪財富、供應軍需的目的,大量發行沒有信用保證的紙幣,對鑄幣時用時禁,故而傳世精品不多。只有元順帝時期所鑄的至正通寶可與前代鑄幣相媲美。

明正德通寶到了明王朝,正德通寶是明朝錢幣中的上品,系光背小平。有單龍戲珠及陰文花紋,銅色青白,傳說此錢有保佑平安之說,故多為後世所仿鑄。 (長得好看怪我咯,攤手)

清清朝10個皇帝各有鑄幣。咸豐朝時所鑄的咸豐錢為上品。自明朝以來,對幣文已經不再過多講究,筆法多出於鑄造匠人之手,藝術性不高。而咸豐錢卻採用善書法者以大手筆書之,故錢文雋秀者為多。

到了光緒年間,由於西洋近代製造錢幣技術傳入,我國傳統的制幣業開始了工業化、機械化的生產道路。光緒十五年(1889)第一批光緒元寶銀元鑄成,銀元代替銀錠成為市場流通的貴金屬貨幣。

我國錢幣發展演變史連綿上千年。鑄造錢幣數量之多,版本之複雜,數量之精美世所罕見。小小的錢幣之中積澱著寶貴的歷史財富,真是讓人想要一睹錢小弟的風采吶!我才不會告訴你浙博孤山館區「方圓乾坤——馬定祥先生捐贈珍貴錢幣資料特展」正在火熱進行中呢!部分內容來自相關文獻和網路編輯:很有故事的越王劍&持續撩錢幣富春山居圖&渴望晴天的銅房屋整理:不過江的泥菩薩
推薦閱讀:

【科普】乳腺癌診治,不得不了解的3個」NO」!
人情是借一次少一次,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欠別人的人情
深刻解析:才華橫溢,卻職場失意鬱郁不得志的三大緣由
這3大生肖2018年,得到上天的眷顧,福星保佑,一整年不得了!

TAG:科普 | 中國 | 錢幣 | 古錢幣 | 古錢 | 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