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了梁山大計,晁蓋必須歸天

晁蓋在梁山三代領導人當中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梁山才能不斷發展壯大起來,並且由繼承人宋江完成從巔峰到衰落的拋物線路徑。  晁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王級英雄!梁山上真正的英雄好漢並不多,魯智深、史進、朱仝、朱貴和晁天王是難得的好漢。  晁蓋在落草前,是濟州鄆城縣東溪村的大地主、當村保長,大約就是如今的村長兼村支書角色,為人慷慨大方,仗義疏財。出於對黑暗的現狀強烈不滿,因此當劉唐將生辰綱的消息透露給他的時候,晁蓋想也沒想就一口答應下來,兩人一拍即合,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誼。一個生活安樂的富裕地主,能夠拋家棄業鋌而走險,為了「劫富濟貧」的崇高目標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晁蓋可謂真好漢!  黃泥崗劫生辰綱是架構梁山強盜公司的第一筆原始資金,在這場出山第一戰中,晁蓋等人運氣不錯,順利從楊志手中騙得十萬貫金珠。  七雄劫生辰綱,前戲破綻百出!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作為地方名人,晁蓋竟然不知道避嫌。港台槍戰片中,打架鬥毆事件都是小弟揮著斧頭上,真正的老大戴著墨鏡幕後操作,而晁蓋卻不能很好地學習、貫徹和領會這種精神。晁蓋是一個好大哥,卻不是個好領導,他能夠做到身先士卒,卻忘記偽裝自己的本來面目,不明白「將在謀而不在勇」的真理,結果被黃泥崗派出所所長何濤的弟弟何清認出,要不是宋江知法犯法前來通風報信,晁蓋極有可能在監獄中度過下半生。  最不可思議的是,宋江早晨巳時報信,晁蓋開始收拾家產,一直收拾到晚上一更都沒能結束!其間共有九個鐘頭的寶貴時間沒能有效利用起來!而正是他的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直接導致了鄆城全體公安幹警的前後合圍!要不是朱仝徇私舞弊,晁蓋還是逃不脫恢恢法網!  由此而來七雄只能在晁蓋的領導下投靠梁山,晁蓋天真地認為王倫會喜不自禁——既得到大批部下,又得到無數金銀,可謂「人財兩得」。晁蓋辦事,頗有點理想共產主義,把人性想得太簡單、太善良,在他的概念里,大宋政府的下屬人員,除了極個別的如宋江、朱仝,其他都是壞的;而和朝廷作對的,都是好的。晁蓋不如吳用,吳用為人如我前文所說,是個徹頭徹尾的狗頭軍師,大事屢屢弄巧成拙,撥小算盤陷害人卻是一把好手。  晁蓋沒有看清楚王倫的真面目,吳用不簡單,不僅看出了,而且還看出林沖的復仇心態。而事情的發展也和吳用預料的一樣,梁山發生大火併,人格魅力低下的第一代領導人王倫自取滅亡,而晁蓋則一步登天,成為梁山的新老大,梁山的命運從此改寫!  晁蓋上台後,出手不凡。首先大賞功臣,犒勞三軍,迅速穩定了人心,然後修理寨柵、打造兵器,做好後勤工作,接著才是安排船隻、訓練士兵,提升梁山的作戰能力。這一套「先發展再爭霸」的策略,完全符合當時的形勢需要,正是這「三步走」的正確方案,導致隨後的濟州剿匪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團練黃安也被梁山生擒,最終病死強盜窩。  在這場家門口的水泊保衛戰中,晁蓋很好地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指揮全軍大獲全勝,從此開創了梁山的新局面。但是隨後的另一場攻堅戰卻使我對晁蓋的指揮水平大搖其頭!可謂失敗之極!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江州劫法場之戰。  宋江「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在潯陽樓頭觸犯了文字獄,進而連累了戴宗的落水。晁蓋當然不能背著「沒有義氣」的黑鍋,留下吳用、公孫勝、林沖、秦明看守大本營,自己親率梁山大軍去劫法場!  如前所說,晁蓋義氣當頭,勇氣可嘉。但是他的計劃相當混亂!  晁蓋帶領十六員頭領,四路化裝混入江州,並且順利靠近法場周圍,看起來一切都很成功,但是晁蓋忘記了一個重要環節——誰來解決行刑劊子手?!  電影電視作品裡面,大凡法場殺人,通常選擇午時三刻這個時間段,而劊子手是時間觀念相當嚴格的人物,聽見號令,天大的事情也阻攔不了他們動手。晁蓋所帶部下,除了花榮施神箭可以射倒一個,另一個恐怕會順利砍下戴宗的腦袋!現代特警營救人質,要求生還率達到百分之百,假如江州之戰,人質死亡率達到百分之五十,怎麼看也不像是場成功的戰例。  晁蓋百密一疏,由此戴宗性命攸關!退一步講,即便花榮神箭及時出手,也未必快得過劊子手的利刃和慣性!哪怕梁山好漢事後將兩名劊子手大卸八塊,宋戴二人終究是拼不起來了!  作為小說男主角,宋江運氣不錯。正在危急之時,改變戰局的人物——李逵出現了!李逵由此正式拉開他的處子秀,只見他露出其標誌性的赤條條身軀,像人猿泰山一樣,從十字街頭的茶樓凌空一躍,伴隨從天而降的是他的霹靂怒吼。劊子手長這麼大,什麼都見過,就唯獨沒見過這個同事表演皇帝新裝空降版,這「有聲有色」的一幕實在駭人,劊子手一時看呆了,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結果被李逵一斧一個,身首分家。  有這個良好的開端打頭,一切水到渠成,晁蓋率領大軍,順利擾亂了市場秩序,救走人質宋江、戴宗。這時候,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出現了:晁蓋根本沒安排斷後的人員和撤退的路線,一大幫人,像沒頭蒼蠅一樣胡鬧!好在監斬官早就嚇得逃之夭夭,要是有人鎮定指揮,關起門來打狗,恐怕晁蓋等人要全軍覆沒!而這時候,晁蓋又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全軍跟隨李逵前進——他以為李逵本地人,知道路線。其實李逵自己也是個胡鬧大王,哪裡有什麼善後處理計劃!當時殺紅了眼,不管官兵還是百姓,只要擋在前面,統統大斧排頭砍去。砍得晁蓋都看不下去了,拉住李逵的手大喊:「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李逵殺得性起充耳不聞,帶領大部隊殺出城門,一直到潯陽江邊——終於無路可走了。  花榮便道:「哥哥,你教眾人只顧跟著李大哥走,如今來到這裡,前面又是大江攔截住,斷頭路了,卻又沒一隻船接應,倘或城中官軍趕殺出來,卻怎生迎敵?將何接濟?」李逵便道:「不要慌,我與你們再殺入城去,和那個鳥蔡九知府一發都砍了便走。」戴宗此時方才蘇醒,便叫道:「兄弟,使不得莽性,城裡有五七千軍馬,若殺入去,必然有失。」阮小七便道:「遠望隔江,那裡有數只船在岸邊,我兄弟三個赴水過去,奪那幾隻船過來載眾人如何?」晁蓋道:「此計是最上著。」  花榮畢竟是軍官出身,眼光遠大,看出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可謂大智;李逵不愧是第一莽夫,除了殺人還是殺人,完全不動腦子;戴宗鬼門關上轉了一圈,到現在才清醒過來,好歹還算明白形勢;倒是阮小七明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道理,給出一條正確的建議;晁蓋能說什麼?遇事不明,導致全員陷入困境,除了能說「好主意」又能如何?而宋江已經暈過去了,不作評價。  好在「主角不死」的真理再次發威,張順率領揭陽鎮同仁水路及時前來接應,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可以說,如果不是李逵和張順的歪打正著,晁蓋此行,不僅不能救出宋江,反而要將自己和部下的性命送在江州!  至此晁蓋的性格已經袒露無疑。他急公好義,熱心助人,心存善良,不肯濫殺無辜,視兄弟如股肱,但卻是個有勇無謀的魯莽漢子,遇事判斷不明,行事拖泥帶水,沒有全局觀念,這樣的人,能成為好朋友,但卻萬萬不能成為好領導。  晁蓋空有一腔熱血,又懷婦人之仁,不明白「成大事者,須當機立斷」的真理,這在封建時代的黑社會團體中是完全吃不開的。楊雄石秀送上一個攻打祝家莊的天賜借口,宋江能夠暗暗大喜「好一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晁蓋卻正義感滿身:  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按:指楊雄石秀)與我斬訖報來!」宋江慌忙勸道:「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千里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晁蓋道:「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孩兒們快斬了報來。」  晁蓋聚義廳上如雷一吼,徹底宣告了他和宋江的決裂,晁蓋依舊想把梁山建立成一個仁義為先的團體,而宋江卻知道,實力才是生存最重要的保證。由此而來宋江開始慢慢疏遠晁蓋,狗頭軍師吳用也隨即見風使舵迅速投靠到宋江門下,兩人聯手,掌控了梁山軍政大權。當宋江上山後立馬把所有將領人為分成晁宋新舊兩派的時候,晁蓋的末日也來臨了。  不管晁天王曾頭市中不中箭,他都必須要死,因為晁蓋的性格,完全不符合梁山再次發展的需要。梁山的發展經歷成立、成長和成熟三個時期,王倫創立了梁山公司,出於人格缺陷,不能發展壯大,所以他要讓位給晁蓋。同樣,晁蓋可以帶領梁山成長,卻不能導致成熟,所以他也要讓位給宋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點很符合進化論。  晁蓋最後的遺言是:「哪個捉到射死我的,便立他作梁山泊主」,看起來很有點兒戲的意思。堂堂梁山之主,豈能這麼隨便?如果不是這條意氣性質的遺囑,晁蓋可以算做一條好漢,但正是這條或許能損害宋江、吳用切身利益的遺命,給晁蓋的一生划上一個不那麼光彩的句號。  也許晁蓋看清楚了宋江的面目,不想梁山毀在他手裡,但是你可以指定接班人,譬如公孫勝為正,林沖為副;又或者,你乾脆大方一點,直接授權宋吳組合,給自己留個光明的尾巴——死後方知萬事空。宋江才不管你那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最後通牒」呢!  晁蓋一死,宋江馬上成為代理老大,緊跟著就是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向朝廷正式傳遞了投降信號。而在後續的復仇戰中,梁山大軍將曾頭市踏為平地,雖然盧俊義僥倖抓住兇手史文恭,宋江依舊違背了晁蓋的遺言——他是正職,盧俊義雖同為老大,卻永遠只是副職!這一正一副之間,鴻溝如天塹般難以逾越!而這個決定,不管對死人還是活人,同樣生效!  晁蓋對梁山的發展,功不可沒,然而當你不適合領導這個時代發展的時候,你就必須要下崗。晁蓋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卻不能做一個好領導人,也許他更適合坐柴進或者李應的位置,當他勉為其難振臂一呼的時候,命運已經書寫好了他的結局,為了梁山大計,晁蓋必須歸天,看起來有點意料之外,實際上也在情理之中。  英雄空有鴻鵠志,無奈抱憾落寞亡。
推薦閱讀:

吳用從何時開始拋棄晁蓋依附宋江?一切還要從三卷天書說起
宋江為何處處拿捏晁蓋
花榮憑什麼敢頂撞指責晁蓋
晁蓋死了,寨主之位卻沒給宋江,晁蓋心中最合適的人選到底是誰?

TAG:晁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