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經典名句(4)
301.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302.被恨的人,是沒有痛苦的,去恨的人,卻是傷痕纍纍。
303.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
304.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305.竹密不妨流水過,青山豈礙白雲飛
306.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307.成功不是偶然的,失敗必有原因。
308.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309.算了吧、不要緊、會過去的
310.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說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當知是等,即是男子。
311.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於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312.人人愛此色身,誰信身為苦本?刻刻貪圖快樂,不知樂是苦因。
313.羅衣偏罩膿血囊,錦被悉遮屎尿桶
314.慧劍歌
柳為營兮花作寨,絕世佳人稱主帥。
酒兵日夜苦相爭,又有笙歌增氣概。
殺人妙算是風流,斬將奇謀有恩愛。
任他舉鼎拔山雄,但與交鋒無不敗。
力戰筵前氣血衰,洞房疊媾神精憊。
連年累月不解兵,管教性命從茲壞。
勸君修德立城池,不淫不縱守關隘。
一朝修得慧劍成,誅盡酒魔與粉黛。
315.女色多迷人,人惑總不見,龍麝暗薰衣,脂粉厚塗面。人呼為牡丹,佛說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316.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動曰因緣,非也。業境相隨,互為流轉,夙生魔障未消,還來虧損其德爾。
317.日輪漸漸短,光陰一何促。身如水上沫,命似當風燭。常須慎四蛇,持心舍三毒。相見論修道,更莫著淫慾。淫慾暫時情,長劫入地獄。縱令得出來,異形人不識。或時成四足,或是總無足。可惜好人身,變作丑頭畜。今日預報告,行行須努力。
318.休誇年少趁風流,強走輪迴販骨頭。不信試臨明鏡看,麵皮底下是骷髏。
319.我曾為牛馬,見草豆歡喜。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長如此。若好惡不定,應知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認物為己。
320.心凈土凈,心平地平,心底平等,則大地平正。
321.三點如星布,彎鉤似月牙,披毛從此起,作佛也由它。
322.一切法無來,是故無有生,以生無有故,滅亦不可得。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若能如是解,斯人見如來。諸法無生故,自性無所有,如是分別知,此人達深義。」
323.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
324.諸法無所有,如是有,如是無所有,是事不知,名為無明。
325.諸佛大事者,所為救一切眾生,不舍一切眾生。
326.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327.緣起性空,真空妙有。
328.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則不成
329.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330.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
331.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有所得著,則非菩薩,是名凡夫。
332.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善男子。夫著相者則能生痴。痴故生愛。愛故系縛。系縛故受生。受生故有死。死故無常。不著相者則不生痴。不生痴故則無有愛。無有愛故則無系縛。無系縛故則不受生。不受生故則無有死。無有死故則名為常。以是義故涅盤名常。
333.凡夫迷實之心,起諸法相,執相施名, 依名取相,所取不實,故曰妄想。
334.發上等願,享下等福。
335.人到無求品自高。
336.複次善男子。一切諸法皆從自業因緣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緣念念不住猶如電光。如是業緣如來覺證。是故我說以因緣故而諸法生。以因緣故而諸法滅。若離因緣則無業報。如是等事如來覺知。
337.複次善男子。又有一法如來覺證。何等一法。所謂諸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緣。如是等法如來覺證。
338.複次善男子。我亦復說一切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來覺證。又善男子。諸法性相一味解脫。如是等事如來覺證。善男子。如是解脫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
339.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我們台灣的同胞過年的期間,你看許多寺院庵堂,拜萬佛懺,拜萬佛;拜千佛是三千佛。拜千佛,拜萬佛,實在講佛是無量無邊,不知道漏掉多少。十方佛,恆河沙數,你才拜一萬尊,你想想看你漏掉的有多少。怎樣才能夠叫一尊佛都不漏呢?念阿彌陀佛,一尊也不漏。這個事實,知道的人不多。為什麼說我們念一尊佛阿彌陀佛就把所有一切諸佛都念到了呢?我們在這個經裡面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所以一切諸佛都念到了。沒有一尊佛不講《阿彌陀經》,所以我們念這部經,這部經的經題底下就有了,《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我們念這一部經,一切諸佛都護念,豈不是統統都念到了嗎?所以拜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都拜到了,一個也不漏。這個真是大喜事啊。
340.永明延壽大師《禪凈四料簡》
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將來作佛祖。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341.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凈。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今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葯。今證心空法了。病退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義。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含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便證無生。阿羅漢果。此四句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342.世尊曰。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種種顛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戀塵緣。從貪嗔痴。行殺盜淫。造諸罪業。無量無邊。輪迴相遇。受形非一。略說四生。顛倒業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貪心機謀。計較為活。故墮卵生魚鳥之類。貪高為鳥。見人高飛。謀深為魚。逢人潛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貪戀淫慾。故墮胎生。人與人畜類。本分貪淫。為人堅立。橫心貪慾。作畜橫行。三者濕生。是人先世。貪食酒肉。打鬧作樂。故墮濕生爛蛆廁蟲蠛蠓之類。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變異。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墮化生蛻殼飛行蛾蟲之類。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惟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人能修福。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墜地獄。有德為神。有道成聖。入五總路頭。福罪不由近定。臨命終時。隨業受報。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343.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王舍城。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凈齋戒喻城牆。六根喻六部宰輔。六塵喻六賊強梁。六識喻六門出入。五欲喻五道穽坑。見聞覺知喻住國四相。同佐性土一體家邦。性王一出。坐於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國政。若性王有道。不順私情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體天行道。死者無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牆堅固。六門警慎。六賊不起。在內六臣清政。四相體公。不敢作弊。內外一如。性土大平。若性王無道。聽讒納佞。背公向私。賞罰不平。上下相乖。在內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門不關。六賊亂起。攻破戒牆。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盡法無。身心落泊。便受沉淪。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內外一如。上下無失。君臣道合。心性圓明。體用一致。性土君民。同樂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344.阿彌陀佛是法界一切諸佛的本名!其他一切佛的名號是別名。阿彌陀佛是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佛。
345.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呀,法界藏身是諸佛之王呀,所以名號換句話來說,是具足著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所有的功德。我們要認識這一點,我們才知道,我們每天念的這句名號是多麼地不尋常呀,多麼地沉甸甸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法報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都在這六個字裡面。它是無盡的寶藏呀!那麼我們每一聲去念這句名號,都是開採這個寶藏呀!我們能把六字洪名的寶藏完全開顯出來,我們也就成佛了,萬德洪名,名具萬德。
346.我們大家大概多數都是修的凈土法門,有人問:「十方佛很多,為什麼你們只念阿彌陀佛?」我想有不少同修都曾經被人問到這個問題:為什麼你們專念阿彌陀佛?要知道,佛是很多,但是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菩薩、羅漢,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大乘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都說得很清楚,這是從理上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法界藏身,這諸位讀經的話都會念到過;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是能現能變、真心自性的本名,本來的名號。
這四個字,「阿彌陀佛」四個字是梵文音譯過來的,如果把它的意思翻譯出來,實在講並沒有困難。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覺」,無量智、無量覺。你們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智、不是無量覺?佛佛道同。
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了,不要一個一個念。念其他的名號是念別名,念這個是念本名;本名不變,別名千變萬化。為什麼——別名是隨眾生機緣而建立的。
譬如釋迦牟尼佛這是別名,為什麼稱釋迦牟尼佛?佛到這個世界來教化眾生要契機,這個世界眾生需要什麼,你一定要曉得。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對自己心不清凈,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對人家、對一切眾生沒有慈悲心。佛就抓到教化娑婆世界眾生,這兩椿事情是教學的宗旨,是課程的中心。所以就提出釋迦,釋迦翻作能仁,就是我能夠仁慈,用仁慈對待別人,別名;牟尼翻作清凈。就是對自己要清凈,對別人要慈悲,是針對我們這個世界教學用的別名。如果釋迦牟尼佛要到別的世界去作佛教化眾生,別的世界眾生跟我們情況不一樣,他要換名字,他不能用釋迦牟尼。
但是阿彌陀佛是本名,無論到哪個世界,無論在什麼地區,對什麼樣的眾生,決定不變。不但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你們在《彌陀經》,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十方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道理在此地。
這是一個解說,諸位一定要懂得這個名號殊勝,它是一切佛的本名,一切佛名號都是別名。佛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這是幫助無量無邊苦難眾生。
347.釋迦牟尼佛是怎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個諸位要知道。不僅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個道理就很深很深。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
348.前面蕅益大師跟我們說過,他說:「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講的這段經文。可見得蕅益大師說這個話真的是有根據。而我們天天念《阿彌陀經》,有很多人《阿彌陀經》念得滾瓜爛熟,假如碰到一個人問你:「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法門成佛的?」你就呆著,不知道!哪裡曉得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法門,就在《彌陀經》這一句。可見得,我們天天念經,有口無心,這樣重要的一樁事情居然馬虎過去了,沒有留意到。如果你真正留意到,我相信其它所有宗派法門你都不要修了。為什麼?不但釋迦牟尼佛是這個方法成佛的,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個方法成佛的。我不修這個方法,我還會修別的方法,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還搞其它的法門,把凈土法門擺在旁邊?對它不認識,不了解,不知道諸佛是怎麼成佛的。
349.蕅益大師真的對我們有大恩德!他要不跟我們點破,說老實話,《彌陀經》我也念了幾十年,不知道,不曉得佛是怎麼成佛的。到這個地方,才真是恍然大悟。等覺菩薩用這個方法成佛,大家相信,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用這個方法也一樣成佛,就搖頭了,不相信。這是道理沒搞清楚,事實真相不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萬緣放下,真的放下了,其它的什麼都不搞了。古來有許多真正徹底明了的人,他在一生修行當中所表現的,就是一卷《阿彌陀經》,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其它的都捨棄了。
350.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諸佛的總持法門。念其它佛名號,漏掉了許多,年阿彌陀佛則沒有漏掉一個,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念到了。
351.一句阿彌陀佛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典,所說的一切法門統統都包括了,一條也不漏。不但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這一句阿彌陀佛也都包括了。
352.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353.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 於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幻師以幻術於四衢道中 化作男女像兵眾共鬪戰
皆共相侵害其事非真實 我今觀生死如幻無有異
如人於夢中造作種種事 以其無真實覺已無所見
諦觀於我見惟是陰入界 無有真實體但從顛倒生
譬如水中月可見不可捉 法性同水月其實無去來
亦如熱時炎見有動搖相 或見是河池而無有真實
諸法皆如炎其性無所有 但從顛倒生畢竟無有我
我本為女身而從顛倒生 今觀男子身皆空無所有
若有能知空不應分別生 則於見中空身證無罣礙
是佛境界力復從宿福生 亦修現前法得離女人身
若有諸女人 欲成男子身 當發菩提心所願便成就
354.散亂心念佛可以往生嗎?
居士:「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與「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請問法師如何正確理解?
大安法師:前面的一個偈子是古德所開顯的,意思是我們所執持的阿彌陀佛名號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渾濁的水裡,便能澄清濁水。用這個來比況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投到我們凡夫眾生渾濁散亂污染的心中,我們的心念亦法爾自然地趨近佛心,因為佛號即是實相,即是阿彌陀佛的心,所以我們的心也一定會像阿彌陀佛那樣,具有他的平等心、清凈心,慈悲心、廣大心、光明心,這就是凡心不得不佛,說明這個名號就有像清水珠那樣的功能作用。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憨山大師《費閑歌》中說的話。這個偈子意謂:如果不具備信願,只是口頭上去念彌陀名號,也沒有信願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帶業橫超往生凈土,所以才稱作「喊破喉嚨也枉然」。
如果具足信願持名,雖然內心還有散亂,但也絕對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的。所以這個偈子大家不要隨便亂用,不要斷章取義,要把前面兩句話聯繫起來理解。信願持名,雖然散亂,絕對往生;如果沒有信願,只是口念,當然就不能往生,這時候可以說是枉然。這裡應當辯識清楚,不可顢頇自昧。
推薦閱讀:
※經典語句: 縱然芳華老去,心永若初見,不棄,不離
※網路經典段篇文章
※張愛玲經典語錄3
※經典語錄:藍顏,是永遠不會分手貌似情侶並非情侶的戀人
※經典句子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