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婦科診室內的悄悄話(3)

第四節 不孕症一.什麼是不孕症?  女性結婚(含末次妊娠)後二年以上,夫婦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無異常,無避孕而不受孕者,稱為不孕症。從未受孕者,稱為原發性不孕;曾有孕育者,稱繼發性不孕。  不孕症的時限規定,各國不甚一致。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新婚夫婦一年內懷孕者,約為80﹪;二年內懷孕者,約為90﹪。鑒於提倡晚婚,為避免過早下結論,又不致於過久拖延診治時間,我國將不孕症時限定為二年以上。  祖國醫學對不孕症極為重視,歷代婦科醫學典籍都設有「求嗣」、「種子」、「嗣育」等專篇加以論述。最早見於《素問·骨空論》:「督脈為病…其女子不孕…」。唐·孫思邈《千金要方》把原發性不孕稱為「全不產」,而把繼發性不孕稱為「斷緒」。明·萬密齋《廣嗣紀要》還把不孕症的原因歸於「五不女」,即螺、紋、鼓、角、脈五種,大多屬於先天性生理缺陷和畸形,非藥物所能取效的疾病。二.為什麼會發生不孕症呢?  造成不孕原因十分複雜,從女方來說,主要有:  1.卵巢因素:先天性無卵巢、幼稚卵巢、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卵巢腫瘤等影響卵巢激素分泌和排卵;全身性疾病,如嚴重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等影響卵巢功能;甚或精神過度緊張、憂鬱,導致丘腦下部—垂體—卵巢軸內分泌的平衡失調,抑制排卵。  2.輸卵管因素:輸卵管炎症粘連引起阻塞,一向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巧克力囊腫,使輸卵管周圍粘連,以致不孕,臨床上屢見不鮮。  3.子宮體、子宮頸因素:粘膜下肌瘤、子宮肌腺症以及子宮內膜炎,使子宮內膜粘連、萎縮,或息肉,或瘢痕,影響孕卵著床。宮頸腫瘤、宮頸嚴重裂傷、宮頸粘連、宮頸粘液過於粘稠或含有大量白細胞,不利精子活動和通過。  4.外陰、陰道因素:外陰陰道炎、滴蟲、黴菌、淋菌等感染,膿性分泌物多,大量白細胞和其它致病菌可吞噬精子、殺死精子,降低精子活動能力。  5.免疫因素:如血清含有抗精子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等,均可引起不孕。三.為什麼會發生持續性無排卵?  女性在新生兒時,卵巢內大約有10萬個以上始基卵泡(即沒發育的卵泡),但女性一生中僅有400—500個卵泡發育成熟,其餘的卵泡發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也叫卵泡閉鎖。發育成熟的正常女性,每一月經周期,一般只有一個卵泡達到成熟程度,成熟卵泡直徑大約15~20毫米。排卵時間大多數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可由兩側卵巢輪流排出,也可由一側卵巢連續排出。  在正常的月經周期內,能否排卵的主要關鍵在於:雌二醇水平和周期性變化。如果下丘腦—垂體—卵巢的功能失調,雌二醇水平低到不足以刺激FSH(即促卵泡素)分泌,以促進卵泡發育;或者雌二醇水平不能達到激起LH(即黃體生成素)分泌高峰,均可發生排卵障礙。排卵障礙依嚴重程度可分為:持續性無排卵和散發性無排卵兩種。  臨床上引起雌二醇水平低下和無周期性變化,導致發生持續性無排卵,主要的病因有:精神過於緊張或憂鬱,嚴重營養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染色體異常,內分泌異常,下丘腦、垂體、卵巢疾病等等。尤以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征、垂體瘤、高催乳素血症為常見。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生殖,腎為天癸之源,沖任之本。若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復加情志損傷,使腎、天癸、沖任的功能失調,均可發生排卵障礙。四.為什麼B超檢測有大卵泡卻仍不排卵?  臨床上屢見一些女性患者敘述:月經正常,基礎體溫雙相,多次B超探查均提示大卵泡、卵巢増大,卻一直沒排卵,到底是什麼原因?這種情況似屬於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  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並無特殊的臨床癥狀,月經周期正常,基礎體溫雙相,子宮頸粘液的改變正常,子宮內膜也有分泌期的改變,但只要詳細觀察就可發現:1.基礎體溫雖然雙相,但高溫期短,也就是不足12天,且有波動;2.子宮內膜分泌期改變較遲;3.反覆B超檢查,可見卵泡生長過快、過大,直徑超過3厘米;4.內分泌檢查,可發現促卵泡激素,在卵泡早期及黃體期均較高;黃體生成素卻較低,出現時間也較遲;雌二醇較多,孕酮較低,催乳素和雄烯二酮升高。  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黃體生成素不足或異常,影響了排卵;卵巢局部蛋白溶解酶抑制卵泡的破裂;前列腺素不足,影響卵泡周圍的平滑肌收縮,導致不排卵;盆腔炎症粘連,或異位內膜,使卵子排出發生障礙;促排卵藥物使用不當,也可導致卵子無法排出;精神過於緊張,影響下丘腦的分泌功能等等。以中醫的角度看,按筆者的臨床體會:與腎氣虛、肝氣鬱、脾失運、痰濕凝有關。因為腎氣虛,則無能鼓動卵泡排出;脾失運,則津液成痰、壅聚胞絡,致排卵受阻;日久未孕,情緒憂鬱,肝鬱失調,氣機郁阻,病情加重。可選用促排卵湯:王不留行、丹參、續斷、仙靈脾、海藻各15克,當歸12克,川芎8克,若催乳素升高者加麥芽30克。當卵泡發育至直徑18~20㎜時頻服,並適時過性生活;排卵後應用壽胎飲合當歸散治療,提高孕酮水平,増加受孕率。五.為什麼黃體功能不健會造成不孕?  隨著卵泡的發育成熟,卵泡移行至卵巢表面,當表層細胞破裂時,大部分卵泡液流出,卵細胞就跟著排出.卵泡壁的破口很快由纖維蛋白粘合封閉,留下的顆粒細胞變大,胞漿內含有黃色顆粒狀的類脂質,這就是黃體。  黃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分泌孕酮,使子宮內膜由増生期的形態逐漸向分泌期形態改變,為受精卵著床做好準備,並且可降低子宮肌的敏感性,為胚胎、胎兒提供一個穩定安逸的環境,利於胚胎、胎兒的生長發育。若黃體功能不健全,也就是黃體分泌的孕酮不足或黃體過早衰退,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不能夠為受精卵的著床做好準備,導致不孕;即使受精卵著床,由於不能為胚胎、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營養,導致胚胎、胎兒生長發育停止,自然流產也就難以避免。  黃體功能健全的主要特點:黃體期從排卵後至下次月經來潮的時間維持14±2天。最簡便、最經濟的方法是基礎體溫測定。基礎體溫雙相的標準是:高低溫差>0.3℃,高溫相上下波動<0.1℃,移行期<3天。若有一項異常,就屬於黃體功能不健。具體檢查方法詳見本書的有關介紹。為了避免誤診,還可進一步作血液中的孕酮檢查,或刮取子宮內膜作組織檢查。  黃體功能不健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多數認為與卵泡發育不良有關,如小卵泡排卵,黃體發育不良,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低下,導致子宮內膜發育遲緩,雌激素受體和孕激素受體低落,不能對孕酮有正常反應。同時,促黃體生成素和催乳素水平過高或過低,都可導致黃體功能不健。精神過度緊張或過於勞累,也可影響黃體功能。  目前,糾正黃體功能不健,都從卵泡期開始。西醫大多採用:一是激素補充療法,常以黃體酮注射;一是刺激黃體療法,常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中醫則著眼於補腎、健脾、疏肝,主要是:  1.排卵期用當歸、巴戟、仙靈脾、續斷、杜仲、黃芪、旱蓮草、菟絲子、覆盆子以溫補腎氣;  2.卵泡期用熟地、枸杞、女貞、黃精、丹參、白朮、旱蓮、菟絲、黃芩、續斷以滋養腎陰;  3.肝鬱者,經凈後用丹皮、山梔、柴胡、茯苓、白朮、夏枯草、白芍、當歸、甘草以疏肝理氣。  4.食療:(1)雌鴿一隻,枸杞、熟地各15克,冬蟲夏草3克,經凈後燉服:(2)鱉一隻,枸杞15克,熟地10克,西洋參3克,經凈後燉服:(3)烏骨雞一隻,党參、黃芪、白芍、熟地、枸杞各15克,當歸10克,川芎6克,煎藥二次,取葯湯燉雞,於排卵前服用。六.輸卵管在受孕過程中有什麼作用?有哪些輸卵管疾病會引起不孕?  輸卵管是一對細長、彎曲、柔軟,且能蠕動的管道,一端與子宮角相連,一端與卵巢相近,全長8~12厘米,分為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和漏斗部(也稱傘部)。顧名思義,輸卵管是卵子的通道,在受孕過程中有舉足輕重作用,主要有:  (1)拾撿卵子:卵巢排出卵子,輸卵管肌肉、系膜與卵巢固有韌帶協同作用,使傘部接近卵巢排卵部位,把卵子拾撿起來。  (2)受精在壺腹部進行:卵子排出後,由於孕激素的作用,輸卵管收縮増加,加上大量纖毛的運動,卵子運送至壺腹部,並在這裡停留與精子結合。一般卵子排出15~18小時受孕效果最佳。  (3)運送受精卵:由於正常的輸卵管柔軟、活動性能好,管道暢通。受精卵依靠輸卵管平滑肌的收縮,以及纖毛運動,使受精卵向子宮腔方向運行,並在子宮腔內著床和生長發育。  (4)提供能量:輸卵管分泌的液體,如質酸酶、乳酸鹽、丙酸酮等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精子、卵子都可以從中獲得能量,對精子、卵子的發育成熟,精卵的結合,受精卵運送和發育,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輸卵管性不孕,在近幾年來似有増多的趨勢,其主要原因:  1.性傳播疾病:如淋病、沙眼依原體、支原體感染等等性傳播疾病引起的炎症,使輸卵管粘連、狹窄、積水,傘端粘連、包塊,輸卵管僵硬、阻塞。  2.輸卵管結核:輸卵管結核雖無明顯癥狀,婦科檢查也無特殊發現,作腹腔鏡檢查,可發現輸卵管僵直、結節狀,有的可見乾酪樣團塊或腹膜結節;或輸卵管與周圍組織粘連;有的輸卵管造影雖然通暢,卻仍可發現輸卵管傘端暴露於腹腔內與卵巢隔絕,失去拾卵作用。  3.婚前性生活、流產、宮腔手術増多而引起炎症感染。  輸卵管阻塞,或一側阻塞、一側不通暢者,目前單靠藥物難以取效,最好藉助於輔助生育技術。若是輸卵管柔軟,走行正常,只是通而不暢,可考慮藥物或物理療法。筆者自擬通管湯即蒲公英、半枝蓮、王不留行、路路通、皂刺、海藻、穿山甲、枳殼、苡仁,治療輸卵管不通暢取得良效。七.為什麼女性也會有抗精子抗體?  人類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各種各樣病菌、病毒以及其它抗原物質,為了保護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機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的抗原物質進行識別、排除,甚至消滅的反應,這種反應就是免疫功能。反應的結果有二:一是對機體有利,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避免身體受到傷害;一是對機體有害,可引來疾病造成身體傷害,如對移植到體內的器官組織所作的排斥反應等等。  在性生活中,精子對女性來說,並非自身所有,而是外來的東西,必然會受到免疫功能的識別。通常性生活並不產生精子免疫反應,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精漿中含有免疫抑制物,能有效抑制女性對精子的免疫反應;一是女性的陰道和子宮可以吸收抗原,並不產生抗體。但是當女性的生殖道創傷、炎症、出血時,精子、精漿與血液接觸,進入淋巴細胞,就產生抗精子抗體。在臨床也偶爾發現,少數男性外傷或手術創傷以及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精囊炎、副睾~睾丸炎等,導致輸精管堵塞,引起精液外溢,當免疫功能識別有誤時,就可產生自身的抗精子抗體。  抗精子抗體,既可刺激巨噬細胞吞噬精子;又可凝集精子,阻止精子穿越生殖道;同時可干擾精子獲得能量,破壞精卵結合,導致不孕症發生。  目前,對抗精子抗體造成不孕治療,主張男性應用避孕套半年至一年,阻止精子接觸女性的生殖道。有陰道炎、宮頸炎的,應先消炎治療,儘快使破損組織癒合。西醫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進行免疫抑制治療,常用強的松5毫克塞入陰道後穹窿,每日一次,經期停用,直至抗體轉陰。僅是陰道、宮頸粘液中有抗精子抗體的,也可採用宮腔內人工授精。中醫認為抗精子抗體與腎虛、肝鬱、濕熱、血淤有關。常選用歸芍地黃湯:熟地、山茱、淮山、澤瀉、茯苓、丹皮、當歸、白芍;或知柏地黃湯:即上方的前六味,加知母、黃柏;或滋水清肝飲:柴胡、當歸、白芍、山茱、淮山、麥冬、菟絲、丹皮、山梔;或景岳固陰煎:生白參、熟地、淮山、山茱、菟絲子、遠志、五味子、甘草。八. 患有子宮肌瘤是否可以懷孕?  臨床經常有子宮肌瘤患者詢問,對懷孕有影響嗎?是否可以懷孕?妊娠對肌瘤有哪些影響?其實,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所提的問題,跟子宮肌瘤大小、生長部位密切相關。 1.子宮肌瘤對受孕的影響:(1)子宮肌瘤的直徑大於5厘米的,使宮腔變形,可影響精子穿過、胚胎著床和胎兒發育。(2)子宮角肌瘤的,由於肌瘤壓迫輸卵管開口,造成輸卵管阻塞。(3)宮頸肌瘤的,有時宮頸變位,遠離後穹窿精液池,影響精子進入宮腔。 2.肌瘤對妊娠的影響:(1)粘膜下肌瘤佔據宮腔,影響胚胎著床,且易流產,流產後並發感染、出血。(2)宮頸肌瘤易發生胎位不正。(3)壁間肌瘤,可使胎盤低置、前置或直入性胎盤,容易引起產後大出血。 3.妊娠對肌瘤的影響:(1)妊娠後,雌、孕激素分泌増多,子宮増大,容易使肌瘤變性。尤以妊娠晚期至產褥期,子宮體部的壁間肌瘤,可發生紅色變性,出現腹痛、高熱。(2)帶蒂肌瘤於產後易發生扭轉。 4.治療建議:年輕女性結婚不久,肌瘤較小或漿膜下肌瘤,可考慮先以中藥消瘤治療,等待自然妊娠。若是粘膜下肌瘤,可考慮宮腔鏡下手術治療。婚久未孕未育,有流產或早產史的,或肌瘤較大的,應先考慮手術治療後再懷孕。妊娠合併肌瘤者應倍加小心,爭取以保胎為主,促使胎兒正常成長,控制肌瘤増大。並定期作B超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應用中藥進行保胎消瘤治療是最佳選擇。常用當歸散加味,即菟絲子、生牡蠣各20克,桑寄生18克,續斷、海藻、白芍、白朮各15克,黃芩、夏枯草各10克,當歸8克,川芎6克。平時用鮮海帶100克,鮮豬排200克,梗米100克,熬粥。九. 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影響懷孕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的常見病,以進行性痛經為特點,經前開始腹痛,持續至經後,常伴有性交痛、月經不調、子宮不均質増大等等,常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內膜異位部位不同,臨床上把異位於子宮肌層的稱為子宮肌腺症,異位於子宮外的其它部位的稱為外在型的內膜異位症(簡稱為內異症),異位於卵巢的稱為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對懷孕有很大影響,主要表現在:  (1)卵巢功能改變:巧克力囊腫是最常見的內異症,因為卵巢生髮上皮對子宮內膜特別敏感,卵巢與輸卵管傘端緊鄰,有豐富的血管和激素,為異位內膜提供良好的種植和生長條件。由於巧克力囊腫使卵泡期的卵泡膜,缺乏黃體生成素受體,黃體功能減弱,發生排卵障礙;異位內膜常合併高催乳素血症,對促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干擾卵巢功能,使卵泡不破裂,造成黃素化。  (2)輸卵管功能異常:卵巢巧克力囊腫滲血或破裂,引起周圍組織粘連、炎症,使輸卵管僵硬,影響拾卵和輸送卵子。子宮直腸內異症的,由於結節増大、粘連,改變輸卵管走行,影響輸卵管和卵巢的關係,阻礙了拾卵。  (3)腹腔液増多:子宮內膜異位症使腹腔液増多,不利於懷孕,其主要是:前列腺素含量増多;輸卵管浸漬在腹腔液中影響蠕動;腹腔液中巨噬細胞増多,吞噬精子、降低精子的活動以及卵子的受精能力。  (4)免疫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子宮內膜碎屑流入盆腔,被巨噬細胞吞噬後,產生抗子宮內膜抗體,不僅影響排卵,還損害子宮內膜功能,不利於胚胎著床。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目的在於解除痛經之苦,改善生育功能。根據要求生育者的年齡和病變程度,可選擇藥物或手術治療,不過,無論藥物或手術都存在複發的可能。現僅對中藥治療提出一點建議:(1)輸卵管柔軟通暢者,僅是月經不調,黃體功能不健,造成排卵障礙的,宜以扶正祛淤為主,選用生牡蠣30克,黃芪20克,仙靈脾、王不留行、鱉甲各15克,當歸、莪術、三棱各10克。每日一劑,並觀察基礎體溫,排卵時適時過性生活。(2)輸卵管通而不暢的,以清熱通管為主,薏苡仁20克,蒲公英、半枝蓮、王不留行、路路通、皂刺、海藻各15克,穿山甲、枳殼各10克。(3)輸卵管完全堵者,應選用助孕技術。最好先用中藥調整卵巢功能,待排卵和黃體正常後,接受助孕技術,效果更佳。十. 為什麼高催乳素血症也會引起不孕呢?  高催乳素血症的主要臨床癥狀是閉經與溢乳並存,常伴有不孕、性慾減退。催乳素本是女性必需的一種生殖激素,在卵子發育的微循環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但是,當垂體分泌的催乳素過高時,可通過負反饋作用,使下丘腦多巴胺濃度升高,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黃體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的分泌,影響卵泡發育,從而造成無排卵。同時,催乳素過高使卵泡發育受阻,卵巢雌二醇合成減少,卵泡纖溶酶活性下降,卵泡壁不能形成破口而無法排卵。這就是高催乳素血症造成不孕的原因。  高催乳素血症是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引起的。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有:垂體微腺瘤,或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多囊卵巢綜合征,或腎上腺功能低下。服用藥物不當,如利血平、氯丙嗪、奮乃靜、舒必利、滅吐靈、鴉片類葯等均可干擾多巴胺的作用,影響卵泡的發育。此外,雌激素類葯以及甲氰米胍等,則可使催乳素分泌増多,甚或造成不孕。  祖國醫學典籍並無高催乳素血症的記述,按其臨床癥狀主要是閉經、溢乳和不孕,應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古人云:「乳頭屬肝,乳房屬胃」,「經乳同源」俱為精血所化。沖為血海,下起胞宮,上達乳房。若七情所傷,肝氣鬱結,逆氣上沖,沖血隨肝氣上入乳房,化為乳汁而溢乳。肝腎同源,肝鬱腎虛,失去主經血、主生育的功能。若過食辛辣之品,胃氣壅滯失健運,痰濕阻滯,血不能下注胞宮而經閉不孕。  目前,對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療,強調袪除病因,如垂體微腺瘤,可採用藥物、手術、放射治療。一般西醫首選溴隱停片,1.25㎎/日,4日後改用2.5㎎/日,一周後5㎎/日,分為2次,為避免不良反應,可在進食中服用。同時注意檢測催乳素水平,以便於調節藥量。中藥可用麥芽60克,熟地、淮山、王不留行、續斷各15克,山茱、茯苓、澤瀉、丹皮、青皮、巴戟各10克。每日一劑,直至催乳素正常。十一.什麼是人工授精?適合於哪些患者採用呢?  人工授精是一種輔助生育技術,主要是通過人工方法,藉助器械把精液注入要求生育女性的陰道及子宮頸周圍,使其獲得妊娠。授精分為同源授精和異源授精兩種,前者是自己丈夫的精液,後者即是贈精者的精液。  人工授精方法,不管是同源授精或異源授精,女方的年齡最好在35歲以下,生育功能正常,子宮頸、宮腔、輸卵管均通暢。適用於兩種患者:一是丈夫的精液正常,卻排精功能障礙,無法自行順利完成授精,確需收集精液後,通過人工輔助方法完成授精;一是丈夫有遺傳病、代謝病、先天性缺陷等等疾患,或無精子症,或由於精子原因,造成新生缺陷兒、或不斷流產,確需藉助贈精者的精液。但是,若妻子患有全身性疾病或傳染病,或有嚴重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甚或畸形、或嚴重子宮頸糜爛,或輸卵管不通暢,或無排卵或黃體功能不健等等,則不宜或暫緩用人工方法授精。  接受人工授精的,必須注意下列事項:(1)無論是同源或異源授精,男方的精液應事先經質量分析和形態學檢查屬正常者;(2)要求生育的女方,應通過基礎體溫測定,或宮頸粘液檢查,或B超監測,預測排卵日期,儘可能選在臨排卵時或排卵日授精;(3)授精後應卧床半小時至一小時;(4)異源授精涉及法律問題,夫婦及贈精者應預先辦好法律公證。十二.什麼是宮腔內人工授精?適合哪些病患者採用?  精液經過處理後,去掉精漿,收取活精子,用人工方法直接注入要求生育女性的子宮腔,使其獲得妊娠,就叫做宮腔內人工授精。當然,有一個前提條件,女性的年齡最好在35歲以下,生育功能正常,宮頸、宮腔、輸卵管通暢。  這種方法適用於男方的精液中含有精子凝集抗體,或精子過少、精子的活動力不良、精子液化不良等一系列精液分析參數低於標準值的患者。運用無菌操作取出精液,經過認真處理或洗滌,使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達到要求,然後注入女方宮腔,以獲得妊娠。一些女性的子宮頸含有抗精子抗體,或嚴重宮頸糜爛,或宮頸錐形切除,或子宮位置異常等患者,也可採用宮腔內人工授精方法,以獲得妊娠。十三.什麼叫做試管嬰兒?這種技術適用於哪些患者?  試管嬰兒是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一種生育輔助技術,主要特點就是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也就是在B超的介導下穿刺卵泡,取得卵子,放入備好的試管內培養液中;然後把丈夫或贈精者的精液,經認真處理或洗滌,製成的精子懸液,加入到含有卵子的試管培養液中,使精卵結合,完成體外受精;受精48小時內,精卵繼續發育成前期胚胎,再取出1~3個胚胎移植到子宮腔內,若順利則發育成胎兒,並足月分娩,這就是俗稱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技術適應對象:雙側輸卵管阻塞或手術切除輸卵管的,男性少精症、弱精症、畸形精子多等生育力低的,或宮頸性不孕、或免疫性不孕、或不明原因不孕等。  接受試管嬰兒技術的女性,必須是年齡低於35歲,身體健康,精神狀態好,生育功能正常。且男女雙方無艾滋病等傳染病。試管嬰兒技術是一種高科技,涉及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倫理、道德、法律等等,而且費用大,成功率不高,必須謹慎使用,同時要注意在國家衛生部指定的三甲醫院實施。第五節 產後常見病  產後系指胎兒、胎盤娩出,至生殖器官完全恢復到孕前狀態的這一段時間,也稱為產褥期,一般約要6~8周。在這期間發生與分娩有關的疾病,就叫產後病。它包括範圍很廣,鑒於目前產婦分娩,都是嚴格無菌操作助產,破傷風疾患極少,則使產後大出血,也都在留醫期間及時搶救治療,因此,僅就門診常見的疾病做些簡單介紹,以做好產褥期的保健,増強產婦的體質,防止和減少疾病,有利嬰兒的生長發育。一.產褥期有那些生理特點?  產褥期的生理變化,突出表現在生殖系統,如子宮在產後的第一天,子宮底與臍平,以後每日下降1~2㎝,第10~14天降入骨盆,42天左右恢復至孕前水平;子宮腔包括胎盤附著處,大約於產後6~8周被新生內膜修復;卵巢功能於產後6~10周,若無哺乳的可恢復月經,哺乳的雖無月經來潮仍能排卵;乳房產後即有乳汁分泌,初乳呈黃色,以後逐漸増多呈白色,乳量每日可達1000~3000毫升。臨床上具有下列生理特點:  1.畏寒、微熱:一般體溫正常,若產程過長,過於疲勞,腠理不密,衛陽不足,在產後24小時內會發生畏冷,甚至寒戰,保暖後即消失;亦可有微熱,但體溫不超過38℃,不必用藥,熱可自退。  2.褥汗:產後氣血虛弱,衛陽不固,腠理不密,出汗量多,睡眠和初醒時尤為明顯,常在數日內消失。  3.腹痛:產後子宮復舊現象是子宮收縮,時有腹部輕微地、陣陣地作痛,稱為兒枕痛,又稱產後痛、後陣痛。在哺乳時尤為明顯,一般在產後3~4天自然消失。  4.惡露:產後經陰道排出的余血濁液,稱為惡露。含有血液、蛻膜、粘液,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不臭,一般血性惡露約持續3~7天,以後逐漸變成漿性,兩周左右變為白色或淡黃色,約3周乾淨。  5.脈、舌象:脈滑數無力,舌淡,苔白。二.產後發熱的發生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治?  產後發熱系指在產褥期內,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突然高熱寒戰,並伴有頭痛,神志不安,或惡露異常,或小腹疼痛等症。  產後發熱的原因:現代醫學認為在產後24小時至10天內,體溫達到或超過38℃,除了乳腺炎、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數是由於產褥感染引起的。也就是在產前、產時或產後致病菌,主要是厭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由外界侵入或產婦自身潛伏的致病菌,乘分娩創傷出血,抗病能力下降而作亂致病的。祖國醫學認為產後發熱的病因多端,常見的有:(1)感染邪毒:由於產時創傷、出血、用力、耗氣,或護理不周,邪毒乘虛而入,邪正交爭致發熱。(2)淤血內阻:惡露排出不暢,氣機阻滯,營衛失和,致發熱。(3)外感風寒:產後氣血驟虛,腠理不密,衛陽不固,寒邪乘虛而入;或盛夏分娩,暑熱之邪乘虛而入,營衛不和,致高熱、寒戰。(4)血虛發熱:分娩失血過多,陰血暴傷,陽無所附。陽浮於外,致產後發熱。此外,尚有傷食產後發熱,勞傷產後發熱等等。  產後發熱應以預防為主,特別是做好孕期的保健,増強孕婦抵抗力,治療各種孕期的併發症。妊娠後期應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常用溫水洗乳頭,乳頭凹陷的洗後應輕揉、按摩、牽拉。分娩時,應到正規醫院產房,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接生,防止各種感染髮生。產褥期,應保持外陰清潔,防止傷口感染。哺乳應注意乳頭衛生,保證乳管暢通,發現乳頭皸裂及早治療。居室宜清潔通風,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並注意更換空氣。飲食要富有營養且易消化,及時糾正貧血,提高抵抗力。產後發熱的病因諸多,病症不一,應及時就診,應詳詢病史,並作必要的檢查化驗,對疾病作出明確診斷。現代醫學對產褥感染引起的,特別是出現高熱神昏、驚厥等癥狀,屬產後發熱危重症,應密切注視病情變化,加強護理,必要時選用抗菌藥物,注意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調整酸鹼平衡,高熱採用物理降溫。對中暑引起的,一般以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合併使用,發生合併症的應對症治療。祖國醫學在用藥時,則強調要注意產婦多虛、多淤、易感外邪的特點,以調節氣血營衛為主,本著「勿拘於產後,亦勿忘於產後」原則,審證求因,辨證治療,如熱毒熾盛,就該用大劑清熱解毒,不過中病即止,並注意扶正祛邪。  (1) 寒戰高熱,小腹疼痛、拒按,惡露臭穢,尿短赤,大便秘,屬於熱毒熾盛,盆腔感染,清熱解毒,可選用薏苡仁20克,蒲公英、苦參根、半枝蓮、益母草、皂刺各15克,元胡、生蒲黃各10克,大黃6克。  (2)畏冷發熱,或寒熱往來,口苦口乾,或咳嗽痰少,或噁心,屬外感發熱的,宜扶正祛邪,選用小柴胡湯加味:党參、大棗各15克,柴胡、黃芩、半夏、杏仁各10克,甘草3克。  (3)高熱不退,口渴喜飲,汗出如珠,煩躁氣粗,屬中暑,宜清熱益氣,選用竹葉石膏湯:石膏15~20克,竹葉、太子參、淮山各15克,麥冬、半夏各10克,甘草3克。  (4)低熱起伏,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自汗,小腹隱痛,下墜感,屬血虛發熱,宜甘溫退熱,補益氣血,選用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芪、白朮、党參各15克,黃芩、陳皮10克,升麻、柴胡、當歸各6克,甘草3克。三.惡露不絕怎麼辦?  產後經陰道排出的分泌物,內含血液、壞死蛻膜組織及粘液等,稱為惡露。若產後持續3周以上仍有血性或漿性惡露,量或多或少,色或淡紅或深紅或紫暗,或有血塊,氣味臭,常伴腰酸痛,下腹墜脹疼痛,甚至發熱、頭痛、關節酸痛等癥狀,稱為惡露不絕。  惡露不絕的主要原因:現代醫學認為大多由於子宮復舊不全;或宮腔有殘留胎盤、胎膜;或受到病原菌感染,合併內膜炎;或子宮過度後屈、側屈,致使惡露排出不暢等等原因引起的。祖國醫學認為惡露為血所化,沖任為病,氣血運行失常,致惡露不絕,主要原因有三:氣虛下陷,攝血無能;熱擾沖任,迫血下行;淤血內阻,新血難安。  為了防止產後惡露不絕,應當注意下列幾點:(1)重視孕期保養,増強孕婦體質。有條件的,在孕中期,可用西洋參或高麗參10克燉雞,每十天半個月食用一次,可預防產後氣虛惡露不絕。(2)產後4小時應及時排尿,防止尿瀦留;產後6~12小時,早期下床活動,並避免長時間仰卧,有助於子宮收縮復舊。(3)注意外陰清潔,嚴禁盆浴,以防止感染而發生子宮內膜炎、盆腔炎。(4)產後8周內,嚴禁性生活。否則,易損傷生殖器官,増加生殖器官發生炎症的機率,影響惡露排出。(5)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雙子宮,或經產婦,可在產後第二天服生化湯加味:當歸、益母草各15克,桃仁10克,川芎8克,炮姜6克,甘草3克。水煎2次,每日一劑,連服2~3劑,有助於子宮收縮,惡露排出,子宮復舊。  惡露不絕的臨床表現,有氣虛、血熱、血淤的不同,應根據惡露量、色、質、氣味以及兼症加以辨證,遵循虛者補之,熱者清之,淤者活血化之的原則,治法有:(1)補氣攝血:惡露過期不止,色淡紅,質稀,小腹下墜感,疲乏無力,倦怠懶言,臉色蒼白,舌淡紅,脈細弱,屬氣虛下陷,宜用補中益氣湯加味,即黃芪、党參、白朮各15克,陳皮8克,當歸、升麻、柴胡各6克,甘草3克。每日一劑,連用3~5天。(2)清熱止血:惡露過期不止,量較多,色深紅,質粘稠,氣臭,伴口渴咽干,舌紅,脈細數,屬熱擾沖任,迫血下行,宜用芩梔四物湯加味,即生地、生芍各15克,黃芩、山梔、側柏、地榆各10克,當歸、川芎各6克。每日一劑,連用3~5天。(3)活血化淤:惡露不絕,色暗紅,有血塊或夾有胎膜,伴小腹疼痛,舌暗紫、有淤點,脈弦澀,屬淤血留滯,宜用生化湯加味,即當歸、益母草、淮牛膝各15克,桃仁10克,川芎8克,炮姜6克,甘草3克。每日一劑,連服3~5劑。四. 產後大汗淋漓怎麼辦?  產後汗出過多,不能自收,動者加劇,常伴有面色蒼白,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稱為產後自汗。若產婦夜寐汗出較多,醒來即止,常伴有面色潮紅,頭暈耳鳴,口燥咽干,渴不喜飲,或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稱為產後盜汗。  現代醫學認為皮膚汗腺分泌汗液,把體內多餘的熱量散發出去,以保持體溫的恆定。是調節體溫的生理現象。產後皮膚排泄功能較為旺盛,汗腺活性増強,出汗量多,睡眠和初醒,尤為明顯,常在數日內自行好轉,經皮膚排出大量汗液,乃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如果持續出汗過多,伴有其它臨床癥狀的,就應當查一查是否患有甲亢、糖尿病等內分泌、神經系統的疾病。  祖國醫學認為產後自汗、盜汗乃是產後氣虛,衛陽不固,或陰虛內熱,浮陽不斂,迫汗外溢所致。產後出汗過多,正如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症治》指出:「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明確告訴我們:剛分娩的產婦血虛,出汗多,易傷風感冒,甚至發生抽痙,應當重視。  產後自汗、盜汗的治療,著重在於解決一個「虛」字。(1)氣虛自汗者,宜益氣固表,和營止汗,可選用黃芪湯加味:即生牡蠣30克,黃芪、熟地、白朮、大棗各15克,茯苓、麥冬、麻黃根各10克,防風8克,甘草3克。水煎2次,每日一劑,連服2~3劑。(2)陰虛盜汗者,宜養陰益氣,生津斂汗,可選用當歸六黃湯,即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芪、黃芩各10克,黃柏6克,黃連3克,酌加牡蠣、浮小麥各10克。五. 為什麼產後易發生腰腿痛,甚或遍身疼痛?  產褥期發生以腰腿痛為主症,甚或出現肌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者,稱為產後腰腿痛、遍身疼痛。常伴有頭暈心悸,氣短懶言,皮膚不澤;或小腹疼痛,惡露量少甚至不下,色紫暗;或背微惡寒,頭痛身熱,關節痛無定處。  產後腰腿痛遍身疼痛的主要機理乃是產後血虛,經脈失養的緣故。臨床上常見的有:(1)血虛:產後氣血虧損,氣血運行無力,經脈關節失養,致機體麻木、疼痛。(2)血淤:產後百節開放,惡露去少,淤血留滯於經絡、肌肉之間,氣血運行受阻,致產後腰腿痛、遍身疼痛。(3)風寒:分娩時氣血俱虛,腠理不密,營衛不固,寒濕之邪乘虛而入,客於筋骨關節留而不去,致氣虛寒濕、運行不暢而致痛。(4)腎虛:素體腎虛,復因分娩氣血更虛,胞脈失養,則腰脊酸痛,腳腿無力,足跟疼痛。  產後腰腿痛、遍身痛與常人腰腿痛、遍身痛不同之處,在於產後氣血俱虛,雖挾外邪亦當以調整氣血為主,稍參宣絡,不宜峻投風葯。治法主要有:(1)補養氣血、溫經通絡,葯選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即黃芪、桂枝、白芍、生薑、大棗,加當歸、雞血藤、蓁艽。(2)活血化淤、通絡止痛,藥用身痛逐淤湯:即蓁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藥、當歸、五靈脂、香附、牛膝、地龍。(3)養血祛風、散寒除濕,藥用獨活寄生湯:即桑寄生、蓁艽、防風、獨活、細辛、當歸、白芍、川芎、熟地、杜仲、牛膝、党參、茯苓、甘草、桂心。(4)補腎強腰壯筋骨,藥用佛手散加味:即當歸、川芎,加獨活、肉桂、防風、杜仲、川斷、牛膝、桑寄生、威靈仙、防己,以達到補腎活血、溫經通絡。(5)葯膳:①綠心烏豆30克,核桃肉20克,當歸、淮牛膝各10克,桂尖6克,豬脊骨(近尾部)500克。燉食,每3~5天一次。②大棗30克,黃芪、薏苡仁各20克,乾薑5克,燉食,每3~5天一次。六. 為什麼產後會發生小便異常?  所謂產後小便異常,系指新產後小便不通,或小便頻數,甚至小便失禁。  產後小便異常發生的原因,現代醫學認為:由於妊娠晚期,瀦留在體內的水分,將在產褥期排出,所以尿量増多,乃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極個別的,由於分娩時膀胱損傷,引起膀胱陰道漏,致小便不禁。有些產婦,特別是初產婦,往往膀胱脹滿又無尿意,或不能自解,發生尿瀦留,主要原因有三:1.產後腹壁鬆弛,加以膀胱肌肉張力差;2.產程過長,使膀胱肌肉收縮功能暫時障礙;3.會陰疼痛反射,使尿道括約肌痙攣等。此外,產婦精神過於緊張,或分娩時使用麻醉藥品,也可發生小便困難。  祖國醫學認為:產後小便異常主要在於產後耗傷氣血,肺腎氣虛,膀胱運化失職。臨床上常見的:1.氣虛:素體虛弱,肺脾氣虛,復因產時耗傷氣血,肺脾益虛,不能通調水道,致排尿異常;2.腎虛:元氣素虛,產時復傷氣血,以致腎氣不固,膀胱氣化失職,致排尿異常;3.膀胱損傷:難產手術或接生不慎,損傷膀胱,致膀胱失約,發生排尿異常。  產後小便異常的治療,祖國醫學認為應以補氣溫陽為主,若小便頻數或失禁者,佐以固澀;若小便不通佐以行水通利。至於膀胱損傷造成膀胱陰道漏的,則應及時手術修補。具體治法:  1.補腎益氣,固澀止遺:由於氣虛引起夜間遺尿,或尿蹩不住,或用力、打噴嚏時尿泄下,伴腰酸疲乏無力,小腹下墜感,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脈緩弱,選用補中益氣湯加味:即党參、黃芪、白朮、升麻、柴胡、陳皮、當歸,加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甘草。  2.滋陰降火,化淤通利:由於淤血內阻或腎移熱於膀胱不能氣化,致產後數日小腹脹滿作痛,小便不通或點滴難出,坐卧不安,口苦口乾、不喜飲,舌偏紅,苔薄黃,脈滑,選用滋腎丸加味:即黃柏、知母、肉桂,加益母草。七.分娩後大腹便便怎麼辦?  有些女性分娩後,體形無法恢復到生育前,尤其腹部膨隆起來,感到很不舒服,往往向醫生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妊娠後,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子宮逐步増大,腹部也就跟著膨隆起來,肌纖維増生,彈力纖維斷裂,腹部鬆弛,骨盆韌帶變軟,骨盆關節變松。分娩後,儘管體重迅速下降,腹部形態要恢復像孕前一樣,並不十分容易。況且,有的分娩後習慣於卧床,有意識活動甚少,加上大吃大補,無節制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營養攝入量大大超過人體的需要量和利用量,過剩部分轉化為脂肪貯存於皮下,造成脂肪細胞増大,人體發胖,怎能叫腹部恢復如前呢!  為使產後有如意的體形,奉勸年輕的孕婦,分娩時儘早下床活動,一般產後6~12小時起床輕微活動,2日在室內隨意走動;則使會陰切開或剖腹產者,也應儘早活動,有利於盆底和腹部肌肉張力的恢復,又可減少和避免靜脈血栓,促進排尿和排便,増強體質。同時產後注意腹肌鍛煉,防止脂肪堆積,諸如:仰卧兩手臂放在頭部,做深呼吸,使腹壁下陷,內臟引向上方;兩腿平伸,同時離床高舉或兩腿交替離床高舉,然後慢慢放下;也可側卧兩下肢交替前後伸直;產後二周可做仰卧起坐等運動。當然,活動次數及活動量,應逐步増加,持之以恆。生殖器官未恢復前,不宜劇烈體育運動和重體力勞動,否則陰道壁易膨出,子宮下垂也不利腹部張力恢復。八.產後何時可過性生活?  產後何時可恢復過性生活,歷來受到年輕夫婦的關注。唐朝著名醫家孫思邈指出:「凡產後滿百日,乃可合會,不爾,至死虛羸,百病滋長,慎之。」明確告誡人們,產後何時可過性生活,切不可掉以輕心,粗心大意。現代醫學提出:何時可恢復性生活,主要在於分娩後生殖器官防禦功能的重建和體力的恢復情況。一般說來,產後8周內嚴禁性生活。因為子宮大小,要到產後6周,才能恢復至孕前;子宮內膜,要到產後8周左右,才能被新生內膜修復。只有內生殖器復舊,外陰、陰道內無炎症、無損傷,才可以恢復過性生活。否則,過早過性生活,會損傷生殖器官,影響子宮復舊;產婦產後體質虛弱,惡露未凈,過早過性生活,容易増加感染機率,引起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疾病,甚至終身痛苦。九. 分娩後食欲不振,甚至厭食怎麼辦?  產後氣血大傷,百脈空虛,溫之以味,補其不足,促使機體早日康復,乃是常理。但一些產婦一見膏粱厚味就厭膩,甚至嘔吐,或胃脹納呆,或飢不欲食,或便溏。  現代醫學認為:妊娠期間,胃酸減少,胃動素水平較低,胃腸道平滑肌收縮力下降,使胃腸道肌張力與蠕動力減退。分娩後,由於孕酮水平下降,胃動素水平上升,胃腸的消化功能將逐步得到恢復。但是,胃腸消化功能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產後1~2天內,常感口渴多飲而胃納減退,約需1~2周,胃腸道肌張力和蠕動力以及胃酸分泌才能恢復正常。因此,分娩一日內應進食流質或半流質,以後用普通飯,食品應當富有營養、易於消化,特別是蔬菜水果不可缺少。同時,要保持情緒穩定,防止精神刺激,以免影響食慾。  祖國醫學認為產後氣血俱虛,脾胃虛弱,若起居不慎,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肥甘,超過脾胃腐熟和轉輸能力,導至厭食。胃氣上逆,失於和降,則嘔吐。濕邪為患,大腸傳化失司,則便溏。產後厭食的治療以調理脾胃為主,臨床上常用有: 1.益氣健脾,養胃和中:脾胃虛弱,運化失常,胃脹納呆,或飢不欲食,或嘔吐不食,或便溏,面色無華,疲乏無力,舌淡苔薄,脈細弱,選用六君子湯加味:即党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黃芪、淮山、山楂。可另用胡椒5克(打碎),砂仁8克,淮山15克,蓮子20克,豬肚一隻,燉熟加調味品,有溫中養胃的功效。 2.益氣健脾,祛濕止瀉:脾胃虛弱,運化失職,腹中陣痛,嘔吐,便溏,飲食不香,疲乏無力,口渴。舌淡胖,苔白,脈細弱,選用七味白朮散加味:即党參、茯苓、白朮、藿香、木香、甘草、葛根、神曲。 3.養陰清熱,降逆止嘔:胃陰不足,虛火上炎,咽燥口乾,喜飲欲嘔,胃納不適,納谷不香而厭食,舌紅苔少,脈細數,選用麥門冬湯加味:即麥冬、半夏、党參、大棗、粳米、甘草,加玉竹、山楂。可另用龍眼乾15枚,大棗15~20枚,水煎,加入雞蛋煮熟,即成龍棗荷包蛋湯,清甜可口,適合產婦飲食。十. 哺乳期間母體服藥會影響嬰兒健康嗎?  哺乳期間母體服藥,大部分藥物都能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是否影響嬰兒健康,主要取決於:一是藥物的性質和成份,一是嬰兒的肝腎功能,也就是解毒與排泄能力。若藥物進入乳汁多、時間長,嬰兒的肝腎又有疾患,就可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副作用,影響嬰兒的健康。無論中藥或西藥都有這一問題值得注意。因此,母體患病就診時應主動向醫生說明正處於哺乳期,以便醫生在選用藥物時,挑選無副作用或副作用少的。服藥時,應反覆校對藥品說明書,凡是禁用的切不可用,慎用的一定按醫囑服藥,不可過量。母體確因疾病需服哺乳期的禁忌藥物者,嬰兒應暫時停止哺乳,採用代乳品。第四章 乳房篇第一節 乳房的生理知識  乳房是女性生長於體表,出現最早的與性有關的器官,又是女性最顯著的第二性徵,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生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它不僅給女性體形的曲線美,重要的是為嬰兒提供營養最佳的乳汁。其生理功能及疾病的發生,跟性腺激素的關係密切。  乳腺屬於內分泌之一,某些內分泌疾病可表現在乳房上,如乳腺小葉増生、垂體微腺瘤、高催乳素血症;還有一些乳腺本身病變,如乳腺炎、乳腺腫瘤等,給女性増添煩惱和痛苦,甚至威脅女性的生命。  女性若要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多一點健康,少一點疾患。有必要了解乳房的解剖生理知識,了解乳房常見病的預防知識,防患於未然,増強身體健康,更美麗地生活。一.乳房的解剖怎麼樣?與內分泌有什麼關係?  乳房位於胸前兩側的第2、3和6、7肋骨水平之間。整個乳房呈半球形,乳頭在其頂部,周圍有環形的色素沉著,稱為乳暈。乳暈表面光滑無毛,散在許多粗大隆起的皮脂腺,稱乳暈腺。乳房主要由乳腺、脂肪和結締組織構成。每個乳房內約有15~20個乳腺葉,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每一乳腺葉分成10~15個小葉,而乳腺小葉又由許多腺泡組成。每個乳腺葉,有一條排泄管叫做輸乳管,輸乳管也呈放射狀排列,分別開口於乳頭。  正常乳房發育受多種激素影響和調節。青春期後,乳房受雌、孕激素的影響,隨著月經周期而有所變化。月經前期乳腺呈増生性改變,乳房較為脹,有輕微的疼痛感或觸痛;月經後期,則緩解,消失,直到復原。妊娠期,由於乳腺腺泡、腺管増生,脂肪沉積,結締組織充血的緣故,乳房、乳頭明顯増大,乳頭、乳暈著色,尤其是胎盤分泌大量雌、孕激素,使腺管、腺泡發育。但是僅此兩種激素還不能使乳房發育完全,還必須有胰島素、腎上腺皮質醇、甲狀腺素、垂體生乳素及胎盤生乳素等的參與,由這些激素協同作用,才使乳腺分泌細胞生長和發育,為產後泌乳作好充分準備。分娩後,雌、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解除對乳汁分泌的抑制作用,開始分泌乳汁。一般情況下,泌乳大部分由嬰兒吸吮所給予的刺激所控制。因為生乳素是泌乳的基礎,嬰兒每次吸吮動作,均可刺激生乳素的分泌,從而使乳汁分泌更多。老年期隨著機體內分泌器官的逐漸萎縮,激素功能普遍下降,乳房也逐漸萎縮、鬆軟、下垂。二.為什麼乳房這麼小?怎樣才能擁有健康豐盈的乳房?  乳房是女性最顯著的第二性徵,也是性感的象徵。許多年輕女性,受到現今時尚的影響,都希望有一對飽滿、堅挺、誘人的乳房。往往有些女性認為自己的乳房太小,到處尋找豐乳的「靈丹妙藥」,企盼有對健康豐盈的乳房。  女性的發育最早從乳房開始。從10歲左右起,卵泡中開始有少數卵泡發育,儘管還不到成熟程度,卵巢的形態也僅僅逐步變為扁卵圓形,但是乳房開始發育,大約要用4~5年時間完成乳房發育,由乳暈下的組織隆起,乳暈變寬,乳頭伸直;到乳房乳腺組織増大,乳暈進一步變寬,外形仍保持不變;再到乳頭、乳暈及周圍形成隆起;最後,隆起的乳房呈半球形,乳頭的直徑可達9毫米,並向前挺直,整個乳房如成年人樣。這時大約15歲左右。  乳房的大小,隨人種、年齡、發育、營養、體型、胖瘦等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的因素有:(1)遺傳因素:遺傳是存在生物界極其複雜的生命現象,在人類中,父母通過精子與卵子的結合為受精卵,把雙方的遺傳基因傳給子代,包括人體生態特徵、生理特徵、免疫特徵和生物特徵等等因子,以保持種族的相對穩定和不斷世代延續。每一位女性乳房發育,毫不例外地受到父母以及上一代遺傳下來的因素影響,譬如:西方女性的乳房,普遍比我國女性來得大,這就是種族的遺傳因素在起作用。(2)激素因素:女性乳房的發育受到垂體前葉分泌的生乳素、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影響,同時生長激素、胰島素、甲狀腺素等也是不可缺乏的。若某些激素的分泌發生異常,就必然影響乳房的發育。實際上,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以及老年期的乳頭、乳暈、乳腺、乳房的變化,也就是激素水平變化的反應。(3)疾病因素:若是身體患有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原發性卵巢發育不全、胸大肌的胸骨肋骨缺陷…等等疾病,都可造成乳房發育異常,臨床常見的有:乳房、乳頭大小與形狀懸殊,多乳頭,巨乳症等等。(4)營養因素:長期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及脂肪;或消耗性疾病的折磨,身體過於瘦弱,乳房就可較小。  到底乳房要多大才算漂亮,可謂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有位專家說:我國25歲的成熟女性,乳房的計算公式為:胸圍÷身高(厘米)=0.5~0.53的,屬於標準乳房,≥0.53為美觀,>0.6屬太大。依筆者的觀點,凡是自然的,屬父母給的,上天給的,就是好,應當好好保護。除非是職業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豐乳。目前有的專家對使用硅膠,特別是液體硅膠豐乳的安全性提出置疑,應引為注意。  怎樣保護乳房呢?特提出幾點供參考:(1)定期自檢乳房:最佳的檢查時間為經凈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狀態,易於發現疾病。可利用洗澡時,在大鏡的映照下,檢查兩側的乳房是否對稱,乳房大小是否相似,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頭是否凹陷、裂傷、溢乳,乳房皮膚色澤如何,有無水腫或桔皮樣變,是否紅腫發炎,淺表靜脈是否曲張等等,一有異常及時就診。(2)合理使用乳罩:選用質地柔軟,大小合體的乳罩,使乳房得到固定和支撐,利於乳房的血液循環,保護乳房不受損傷,防止乳房下垂。臨睡前應把乳罩脫下,乳房血液循環更好。(3)做好乳房按摩:每日早晚,以乳頭為中心,由下而上,順時針輕揉按摩乳房,有利於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反射作用,改善垂體的分泌,以使胸部肌肉強健,乳房脂肪飽滿。(4)加強體育運動:諸如擴胸運動、體操、游泳等,促使胸大肌強健厚實,利於乳房豐盈。同時在平日生活中,行端坐正,保持優美體態,如挺胸、抬頭、收腹、緊臀等。(5)注意營養攝入:有的女性為了追求苗條,刻意節食減肥,這是不科學的,應當認識乳房大部由脂肪構成,乳房周圍囤積的脂肪,約佔女性體內脂肪總量的百分之四。期盼有豐盈的乳房,切不可挑食、偏食,營養應當全面,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甚至蔬菜、水果都是不可缺少。三. 為什麼兩側的乳房一大一小?  人體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對稱的部位並不是絕對一樣大小,如兩手不一樣長,兩眼不一樣大,臉頰一大一小等等,兩側乳房一大一小,也並非罕見。兩側乳房大小不一,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有的是暫時性的,有的卻是永久性的,可謂原因不一,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發育有先後:有的少女,由於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的敏感性,一側較強一側較弱,乳芽的發育也就出現一快一慢,仔細觀察乳房一大一小,但並不影響生理功能,隨著年齡増長,性的發育逐漸成熟,兩側的乳房也就逐漸對稱,所以不必憂慮太多。  2.授乳習慣:年輕的媽媽在哺乳時,常用一側懷抱嬰兒授乳,兩側乳房受嬰兒吸吮的機會不均等,斷乳後兩側乳房大小不一,也就不奇怪了。  3.疾病影響:如乳房腫瘤切除手術、胸大肌的胸骨、肋骨部分缺陷、胸大肌受到損傷、燒傷、燙傷,先天性乳房發育不良等等,導致乳房一大一小。  4.其它:有的少女出於害羞,採取束胸;或穿胸罩過緊壓迫乳房,影響乳房血液循環,造成乳房缺血;擠壓乳頭造成乳頭凹陷等等。  成熟後的女性兩側乳房略有差異,在外觀上並不明顯,也不影響生理功能,大可不必介意。若少數有明顯差別的,礙於美觀的,可加強較小一側胸大肌的鍛煉,使胸肌強健,増大乳房。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較小一側的乳房。四. 為什麼乳頭會變黑?  雖然我們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炎黃子孫,但各個人的膚色還是有所差異的,有的白皙,有的黝黑,這是遺傳基因不同的緣故。乳房是女性最明顯的第二性徵,受到多種激素的影響和調節。每當激素水平發生激烈變化,乳房都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女嬰幼兒時期的乳頭都是粉紅色的,十分惹人喜歡;成年後,特別是妊娠8周時、乳房明顯増大隆起,乳暈増寛,色素加深,乳頭的顏色也隨之加深,這是激素水平變化,乳腺腺泡、腺管増生,脂肪沉積,結締組織充血引起的。實際上,在日常的生活中,諸如;每次月經來潮、乳房輕揉按摩、嬰兒吸吮乳頭等等,都可刺激垂體、卵巢內分泌的變化,尤其一些年輕女性隨意使用性激素藥物,積以時日,乳頭色素加深,有的人感到乳頭變「黑」了,一點也不奇怪。五. 乳房有什麼生理功能,母乳哺養有何好處?  乳房是女性最顯著的第二性徵,具有兩大功能即:體現女性形態的曲線美,傳遞性的信號;分泌乳汁,餵養嬰兒,使下一代生命得以延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大力倡導母乳餵養嬰兒,認為母乳是嬰兒的最佳的天然食品。其主要原因如下:  1.母乳含有各種營養素,而且比例合適。據權威專家說:母乳中主要營養素:糖類、脂肪類、蛋白質,以及鈉、鉀、氯、鈣、鎂、磷等鹽類,利於嬰兒的吸收和利用。  2.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如免疫球蛋白、各種酶、抗體、抗毒素等,可増加嬰兒對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的抵抗能力,保證嬰兒健康生長。  3.母乳的溫度適中,哺乳方便、經濟、安全。  4.母乳餵養有利於產後母體的子宮復舊,減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生率,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情的發展。  5.母乳餵養有利於増進母子間的感情,有利嬰兒的智力開發。年輕的准媽媽,母乳餵養有這麼多的好處,您準備好了沒有?六.乳汁不足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所謂乳汁不足,前面已講過乳房是受激素影響和調節的,分娩後隨胎盤的排出,雌激素、孕激素等各種激素水平突然下降,解除對乳汁分泌的抑制,開始分泌乳汁。一般來說,只要嬰兒不斷吸吮,刺激垂體前葉釋放生乳素,乳量每日可達1000~3000ml,6個月後才逐步減少,絕大多數母性是沒有乳汁不足的問題。  母乳的量足與不足,是相對嬰兒的需要而言的,一般可從兩方面考慮作出判斷,即從母體看:哺乳前是否乳脹;哺乳時乳汁是否有噴射反應;哺乳後乳房是否變鬆軟。從嬰兒看:哺乳每日有幾次,哺乳時是否聽到嬰兒的吞咽聲;大小便是否正常;哺乳後是否安靜入睡;眼睛是否炯炯有神;尤為重要的是體重増加多少,在出生的三個月內,是否達到每日平均増加20~30克。  乳汁不足的原因:(1)乳房分泌乳汁主要是受生乳素調節,還受到皮質醇、胰島素、甲狀腺素和生長激素的影響。分娩後,嬰兒對乳房的不斷吸吮,通過神經刺激的反射作用於垂體前葉,使之陣發性釋放生乳素,促使乳汁分泌;同時,垂體後葉釋放生乳素,刺激乳腺、腺管的肌上皮細胞收縮,促使乳汁經乳腺小管向乳房外射出來。因此,按嬰兒的需要哺乳,並儘可能每次都把兩側乳房的乳汁排空,對促進母乳分泌具有重要作用。事實證明:若墨守陳規,分娩後只考慮母體身體疲憊,遲遲不哺乳;或哺乳限時、限次數;或隨意給嬰兒喂代乳食品等,乳房得不到應有的刺激,釋放生乳素受到影響,則乳汁自然分泌不足。(2)產婦的營養和液體的攝入,對乳汁分泌有很大影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是分泌乳汁的原材料,若原材料缺乏,或原材料質量差,怎能有質優、量多的乳汁。(3)產婦的身體健康,乳房乳腺發育良好,是乳汁分泌的必備條件。同時睡眠充足,休息充分,情緒穩定,精神樂觀,有利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正常,促使生乳素釋放,分泌嬰兒的最豐富、最全面的營養食品—母乳。如母體的身體羸弱,心情憂鬱,情緒不穩,精神疲憊,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怎有母乳充足呢!  祖國醫學家薛立齋在《校注婦人良方》一書指出:「夫乳汁乃氣血所生,在上為乳,在下為經」。也就是說,乳汁是脾胃水谷之精華化生,脾胃氣壯,乳汁多而濃,血衰則少而淡。沖任為氣血之海,上行為乳,下行為經,哺乳期則月經暫閉止。乳汁缺乏原因有二即:脾胃素弱,生化之源不足,復因分娩失血過多,以致氣血虛虧,不能化為乳汁;情志鬱結,肝氣不舒,氣機壅滯,阻礙乳汁運行,致乳汁缺乏。七.乳汁不足怎麼辦?  哺乳期的母親發現乳汁不足都是十分著急的。現將乳汁不足一些調理方法介紹於下:  (1)儘早哺乳越早越好,初次哺乳的時間,不得遲於分娩後12小時。哺乳應以嬰兒的需要為依據,不要限時、限次數,嬰兒想吃就喂,乳脹也可以喂。同時,每次都把兩側乳房的乳汁吸空。嬰兒經常吸吮乳汁,不斷刺激生乳素分泌,不僅可使乳汁分泌更多,還可防止乳脹,減少乳房疾病的發生。哺乳應注意保持乳頭的衛生,使乳腺管暢通。  (2)產婦分娩後普遍感到極度疲勞,思想不穩定且十分敏感,亟需丈夫和親屬的關懷,應儘可能讓產婦充分休息,保持情緒穩定,精神愉快,並提供適口、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閩南僑鄉有產後多吃鮮魚湯的風俗,乳汁量多,質量優良。切勿受舊習俗影響,超過胃腸的消化能力,恣意進補,甚或大飲自製的含鉛量高的劣質酒。並注意大小便通暢。  (3)中藥治療:   ①氣血虛弱,化源不足,乳汁缺乏,乳汁清稀,乳房鬆軟,伴面色無華,神疲納少,舌淡苔少,脈虛細,可選通乳湯:党參、黃芪、當歸、麥冬、通草、桔梗,燉豬蹄,以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②情志鬱結,肝氣不舒,乳汁難以排出,伴胸脅脹悶,鬱鬱寡歡,納呆,苔薄黃,脈弦細,可選下乳湧泉散:當歸、白芍、川芎、生地、柴胡、青皮、花粉、漏蘆、木通、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以疏肝解郁,通絡下乳。   ③乳腺管不通暢的外用輔助療法:▲全蔥30~50克,洗凈,切成約3公分長,在開水中焯一下,乘熱(以不燙傷為度)朝乳頭方向擦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鐘。▲撲硝25克溶於熱開水中,用6層的紗布浸濕,對乳房腫塊作熱濕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浙貝10克研成細末,分為幾次吸入鼻孔內,左乳孔不通塞右鼻孔,右乳孔不通塞左鼻孔。以上可用於乳腺管不通,乳汁無法排出。  (4)氣血虛弱的葯膳:①鮮魚通草湯:鮮魚500克,洗凈去內臟,加入通草5克,麥冬10克,生薑3片,燉湯,作點心。②參芪豬手湯:党參、黃芪、白芍、熟地各15克,當歸、麥冬各10克,川芎、通草各5克,豬手若干,燉熟,吃肉喝湯。八.產後乳汁自出有什麼辦法治療?  產後乳汁自出系指乳房未經嬰兒的吸吮,也未經人為的擠壓,乳房未見腫脹,自然流出乳白色或黃白色的乳汁。若是哺乳時間已到而未能按時哺乳,以致乳汁自出者,則不屬病態。  產後乳汁自出的原因,現代醫學認為主要是由於身體羸弱,精神抑鬱,泌乳功能紊亂引起的。祖國醫學稱乳汁自出為乳漏,主要病因有二:產後氣血虛弱,胃氣不固,統攝無權,乳汁隨化隨出;七情所傷,肝氣鬱結,郁久化火,疏泄失常,迫乳外溢。  治療本著「虛者補之,熱者清之」的原則,主要方法有:  1.氣血虛弱,胃氣不固,乳房柔軟無脹感,乳汁清稀,伴疲乏無力,舌淡苔薄,脈細弱,選用八珍湯加減:即党參、白朮、茯苓、熟地、當歸、白芍、甘草、黃芪、五味子、芡實,以補氣益血,固精止澀。  2.肝鬱化火,疏泄失常,乳汁自出,乳房腫脹疼痛,乳汁濃稠,伴煩躁易怒,或心悸少寐,舌紅苔薄黃,脈弦數,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即丹皮、梔子、甘草、白朮、當歸、白芍、茯苓、柴胡、生地、夏枯草、生牡蠣,以解郁清熱,平肝斂乳。九. 哺乳期宜多長時間,何時斷奶為好?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不僅營養最豐富、最全面,而且含有各種抗體、抗毒素等免疫物質,可使嬰兒健康成長。一般說來,哺乳期以10~12個月為宜,6個月後,乳汁的分泌逐步減少,嬰兒生長又很快,營養亟需増加,應補充流質或半流質食品,如奶粉、肉泥、魚粥、果汁…等等,以便今後逐漸過渡普通飲食。同時,乳齒陸續萌發,有一定咀嚼能力,補充一些輔助食品,有利牙齒健康成長。哺乳10~12個月,若無特殊原因,一般應斷奶為好。當然不能囿於成見,一定要等到哺乳10~12個月才斷奶。若母體患有乙型肝炎、肺結核、糖尿病…等傳染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立即斷奶,以免母嬰都受到傷害。  一些偏僻的山村,有的母親出自對孩子的溺愛,錯誤認為哺乳越長越好,拖了三、四年才斷奶。其實,哺乳期過長是有許多害處的:(1)對嬰兒:哺乳10個月後,奶水中的蛋白含量已減少,變得清淡,營養價值大不如前。哺乳期過長,易養成嬰兒不喜歡其它食物,何況這時嬰兒的生長發育快,亟需各種營養素。若一味拖延斷奶時間,將使嬰兒體弱、瘦小、多病。從心理學角度看,哺乳期過長,極易養成嬰兒對母體的依賴性,獨立能力差,接觸外界少,思想幼稚,心理脆弱,膽子過小。(2)對母體:乳房是女性哺育嬰兒的器官,無論妊娠期、產褥期、哺乳期都受控於生殖系統的內分泌。哺乳期間,嬰兒的不斷吸吮刺激乳腺,通過神經的反饋作用,促使生乳素的分泌。若哺乳時間拖長,血中的生乳素濃度長期升高,就影響了其它激素的分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得不到調節,子宮內膜過分萎縮,出現月經不調,甚至閉經,並且造成體力過分消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夜難入寐等等。  斷奶的時間,最好選在氣候宜人的季節,避開酷暑和嚴寒;嬰兒身體健康,無發熱、腹瀉等疾病。斷奶以逐步進行為好,也就是逐步減少哺乳,逐步増加普通飯菜,使嬰兒有一個適應過程。回乳的方法:青皮10~15克,麥芽30克,煎成藥湯,頻飲至無乳脹。斷奶期間,母體應減少進食魚、蝦等有助於泌乳的食品。第二節 乳腺炎及乳腺良性増生一. 什麼是乳腺炎?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乳腺炎是指哺乳期間,乳房的一側或兩側,腫脹疼痛,皮膚微紅或紅腫,乳汁分泌不暢,伴惡寒發熱,頭痛,胸悶不舒等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發展至化膿潰破。  乳腺炎大多發生在初產婦,哺乳期間由於乳頭損傷皸裂,病原菌侵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同時,多有乳腺不通暢,乳汁淤積,為病菌生長繁殖提供條件,從而引起乳腺炎症,若治療不當,易引起化膿潰破。  乳腺炎屬祖國醫學的乳癰範疇,正如《醫宗金鑒》中說:「此證…俱生於乳房,紅腫熱痛者為癰,十四日膿成。」乳癰發病主要原因有二:1.乳汁淤滯:乳頭破碎,毒邪侵襲,乳汁淤滯,乳絡不暢,乳管阻塞,敗乳蓄積,化熱而成癰腫;2.肝鬱胃熱:情志不暢,肝氣不疏,飲食不節,胃中積熱,胃熱壅滯,經絡阻塞,氣血淤滯而成乳癰。二.怎樣做好乳腺炎的防治?  現代醫學對乳腺炎大多採用綜合治療方法,主要有:1.西藥治療:採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2.物理療法:紫外線照射或超短波照射。3.淤積乳汁的處理:初期乳汁淤積,可作局部輕柔按摩,或用牛角梳子的背緣輕輕向乳頭方向梳通;炎症明顯時,可用吸奶器或人工手法及早排空殘留的乳汁。必要時可口服乙烯雌酚1~2㎎。每日3次,用3日,終止乳汁分泌。4.手術:已形成膿腫,應及時手術作切開引流,並注意不傷及乳腺管。  祖國醫學以疏肝清熱,通乳消腫為主,主要方法:1.內治法即蒲公英、銀花、王不留行、紫花地丁、路路通各15克,連翹、赤芍、丹皮、浙貝、穿山甲各10克。2.外治法即20﹪芒硝的水溶液,用多層紗布蘸藥液熱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20分鐘。若治療不及時已化膿者,應立即轉外科處理。  防重於治,對乳腺炎更是如此。妊娠晚期應經常擦洗乳頭,使乳頭皮膚有韌性;乳頭凹陷者洗後應輕揉牽拉;產後經常用溫水清洗乳頭,防止乳頭裂傷,使乳腺管暢通,利於排乳。產後可用橘核30克,水煎服,服2~3劑,可防乳汁郁滯。哺乳時應使乳汁排盡,防止淤積。不要讓嬰兒含乳頭睡覺,乳頭長時間受唾液浸潤,易發生乳頭皸裂,便於細菌入侵。乳房發生腫脹結塊者,可用蒲公英30克,銀花15克,煎湯,頻飲;或用生蔥切成幾段,在熱水中焯一下,乘熱向乳頭擦洗患處。同時應保持精神愉快,清淡飲食,少吃辛辣、油炸食品。三.什麼是乳腺増生病?  乳腺増生病主要是乳腺腺泡和間質増生,以乳房腫塊和疼痛為主要特徵。由於組織形態改變較為複雜,臨床對病理分類和命名意見不一,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命名為乳腺結構不良。病理分類有:乳痛症、乳腺腺病及乳腺囊性増生病。其中乳腺腺病的病變過程又可分為:小葉増生期,以乳腺小葉増生為主;纖維腺病期,即乳腺小葉和纖維均増生,以後者更明顯;纖維化期,即以纖維組織為主,管泡萎縮甚至消失。乳腺囊性増生病則以乳腺導管擴張為主。乳腺増生病多發於30~50歲,國內的發病率約10﹪。  乳腺増生病屬祖國醫學的乳癖範疇,正如清朝的《瘍科心得集》所說:「有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發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而消長,此名乳癖」。四.乳腺増生病的臨床癥狀怎樣?  1.乳痛症是最為常見、最輕型的乳腺結構不良症。經前一周開始感到乳房腫脹及疼痛,月經來潮後消失,下一月經周期又重新出現。疼痛以乳房外上部最多,有時疼痛較嚴重,可放射至腋窩和肩部,甚至影響睡眠。病變多見雙側,也有單側,有觸痛和瀰漫性堅實的増厚感,有的可觸及顆粒狀結節。  2.乳腺腺病常有乳痛症病史,乳房疼痛和觸痛為周期性的,多發生在月經前期,月經來潮則消失。病變好發於乳腺外上部,多為單側,累及雙側的較少。可觸及堅韌的圓形腫塊,多為邊緣不清,呈扁平狀或顆粒狀,月經凈後不消失。  3.乳腺囊性増生病都與乳腺腺病的癥狀相似,發病年齡較大,病變多靠近乳房周邊,常局限在單側可觸及腫塊,邊緣不甚清楚,乳腺組織常有散在的結節,有的腫塊較大,呈囊性,囊內的液體稀薄,性狀變化較大。若乳腺囊性増生病有乳頭狀上皮増生者,有發展成癌的可能,故視為癌前病變。五.什麼是乳腺増生病的發病原因?  現代醫學多數認為乳腺増生病的發病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  1.卵巢內分泌功能紊亂。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促進乳腺導管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生長;孕激素促進乳腺小葉及腺泡發育。當雌激素過高,孕激素不足,則引起乳腺導管上皮和纖維組織不同程度的増生。  2.乳腺組織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反應性異常,從而發生乳腺組織的結構的改變。  3.精神因素:喜、怒、憂、恐、驚是大腦活動的外在表現,與內分泌息息相關。女性情志易激動,尤以中青年處在婚戀、孕育、學習、工作事業的頂峰時期,心理和社會壓力較大,不良的情緒將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從而發生乳腺増生病。  祖國醫學對乳癖的發病主要機理是:七情內傷,怒惱傷肝,肝鬱氣滯;或思慮傷脾,運化失司,痰濁內生,肝脾兩傷,痰氣互結,淤滯而成腫塊;或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肝腎虧損,沖任失調,精血不足,陽虛痰濕內結而成腫塊。六.如何做好乳腺増生病的防治?  現代醫學對乳痛症及乳腺腺病,尚無明顯腫塊的,治療應在月經來潮前一周起,可服激素葯,如溴隱停阻斷生乳素的作用,達那唑抗促乳腺激素,三苯氧胺抗雌激素。若増生呈大團塊,活檢證實導管上皮高度増生者,應立即手術治療。  祖國醫學對經前乳房脹痛結塊,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者,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常用逍遙散加味:即夏枯草、白芍、白朮、穿山甲、麥芽、王不留行各15克、當歸、柴胡、青皮、蔞實各10克,甘草3克。經前一周開始服,每日一劑。對乳房脹痛,經後未減,伴月經不調,腰酸乏力者,宜調理沖任,化痰散結,選用六味地黃湯加味:即熟地、淮山、夏枯草、麥芽各15克,柴胡、茯苓、澤瀉、山茱、丹皮各10克。經凈後服,每日一劑,連服一周。  乳腺増生病的預防,主要在於:  1.心情舒暢:精神因素是乳腺増生病的原因之一,也是影響乳腺増生病的預後和轉歸。應調暢情志,廣交朋友,廣泛交談,精神舒暢,肝氣條達,氣血調和,達到防病目的。  2.養成良好習慣,起居有序,飲食合理,粗細搭配,肥胖者應減少肉類、甜食、油炸食品。  3.大便暢通,可減少乳腺増生病的發生。  4.適當運動,可依各人的興趣和體質,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  5.無生育要求的,應做好避孕,盡量避免人工流產。因為多次人工流產,打亂正常女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如激素水平下降,正在發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長,細胞變小,腺泡消失,乳腺復原不完全,易誘髮乳腺増生。  此外,胸罩大小要適合,長時間戴束胸過緊的胸罩,減少乳房內淋巴液迴流,影響乳房血液循環,造成乳房缺血,易引起乳腺増生。尤為重要是一旦發現有乳腺増生病,應及早到醫院檢查,排除惡變或者癌前病變。第三節 乳腺癌及其它一.什麼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惡性腫瘤。多發生於乳腺的小葉和導管上皮.30歲前的青年女性發病很少,絕經後發病率増多。主要癥狀表現為乳房腫塊,位於乳房外上方居多。由於早期乳腺癌生長緩慢且無疼痛,僅有輕度不適,往往被人忽視,延誤治療。早期表現為小腫塊,質地堅韌,固定,邊緣不清楚,不規則呈圓形或橢圓形,多為單發。因韌帶受侵犯,使局部皮膚下陷、粘連,俗稱「酒窩征」。中期可出現腋下及鎖骨下淋巴結腫大,乳頭下陷,或乳頭血性滲液,腫塊増大。晚期則局部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由於淋巴管受阻,皮膚水腫,甚至皮膚潰破呈翻花狀,腫塊與胸壁粘連,全身癥狀有腋下和鎖骨下淋巴結腫大、消瘦、貧血、惡病質,甚或劇痛等。並且可經淋巴或血液擴散到腎、肺、腦和骨骼等而發生死亡。二.乳腺癌發生原因是什麼?  現代醫學對乳腺癌的成因尚未取得一致,大多數醫家認為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諸如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精神抑鬱、特別是與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有密切關係。還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嚴重肥胖、脂肪堆積過多;月經期異常,初潮早於12歲,絕經期較晚(50歲以後),行經已超過40年;婚育、哺乳異常,婚後未育或初產年齡大於35歲、哺乳少;頻繁人工流產,使體內激素水平驟然下降,影響乳腺的生長;性生活不和諧,或絕經後長期補充雌激素;過多嗜食高脂肪和燒烤食品,甲狀腺機能減退,環境污染,特別是接觸有機氯殺蟲劑等等。  乳腺癌屬祖國醫學的乳岩範疇,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指出:「若初起,內結小核,或如鱉棋子,不赤不痛,積之歲月漸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內潰深洞,血水滴瀝,…名曰乳岩。」其成因有二:1.情志不暢,肝氣不疏,肝鬱日久,氣滯血淤;脾氣損傷,運化失常,痰濁內生,肝脾兩傷,經絡閉塞,痰淤蘊結而成乳岩。2.先天稟賦不足,沖任失調,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淤,經絡阻塞而致乳岩。三.乳腺癌可以治療嗎?  乳腺癌發生於體表,易於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無數的事實證明,若能早期治療,療效遠比肝癌等其它惡性腫瘤好,據有關的專家說:5年以上的生存率達85﹪。目前,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對乳腺癌只要用紅外線熱象法,配合造影,腫瘤9毫米時即可診斷出來,為及早治療提供十分有利條件。  現代醫學對乳腺癌的治療,主要根據病情的發展和病人的身體狀況確定,普遍採用標準根治手術為主,輔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內分泌治療和免疫治療。單純用中醫中藥治療,大多採用疏肝解郁,清熱解毒,活血化淤,軟堅散結等法,其確切療效應作進一步觀察。目前,運用中醫中藥,主要採用益氣健脾、滋補肝腎、養血活血、扶正祛邪、清熱解毒等等療法,對防治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已有較為成熟的經驗。並取得良好效果。四.怎樣做好乳腺癌的預防?  乳腺癌同樣是可預防的,不僅可大大降低發病率,則使不幸患病,也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首先,定期作乳房和腋下淋巴結檢查:特別是一些高危人群,諸如:有母系乳腺癌史的,婚後未孕育或哺乳少的,初潮早於12歲且行經超過40年的,絕經後長期補充雌激素的,高度肥胖者,長期接觸有機氯的…等,更應經常檢查腋下和鎖骨下是否有淋巴結腫大?乳房是否有腫塊,包括位置、大小、質地、疼痛、能否移動,月經前後變化等等。  其次,注意心理健康:做到樂觀豁達,寬宏大度,英國一醫學家發現許多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經歷了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史。俗語說:「百病皆生於氣,氣順百順,氣通百通,氣行血行,壅者易通,郁者易達,結者易散,堅者易軟」,只要心情好,則使病了也易治,各地的抗癌俱樂部提供的經驗表明,心情愉快,心理健全,對未來充滿信心,對家庭充滿愛心,對社會關心,不幸得了癌症活了十幾、二十年的比比皆是。  再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俗語說:「病從口入」,飲食合理均衡非常重要,應減少進食高脂肪、油炸、燒烤食品,對含有性激素的食品、藥品、化妝品應審慎使用。據新加坡專家說:絕經前每日攝入50克黃豆製品,可減少乳腺癌的發生。日常生活應當規律,不吸煙、少喝酒,避免接觸不必要的射線和有機氯殺蟲劑,認真做好勞動保護。  複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適時婚嫁,生兒育女,分娩後堅持母乳哺養,以減少乳腺癌發生率。五.乳腺腫塊有良性的嗎?  腫瘤是人體的正常細胞,在諸多原因的長期作用下,所發生異常的、過度的増殖,這種質變既不符合正常細胞生長規律,更不是人體生理的需要。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兩種。良性的腫瘤限於局部生長,生長較緩慢,邊緣清楚,很少潰破,不會轉移擴散,對人體危害較小,一般都可治癒。乳房發生的腫塊較多,有許多是良性的。若發現乳房有腫塊,及早到醫院檢查,如紅外線、高頻X射線攝影、目靶攝影、彩色B超、細針穿刺塗片病檢、活組織病檢等等,就能及早確診是惡性或良性的。不要一有腫塊,就惶惶不可終日。現就良性的乳房腫塊,略舉幾例於下:1.乳房炎症腫塊:可有乳房腫塊疼痛,紅腫、灼熱痛、觸痛,伴畏冷發熱,白細胞増多。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則可形成膿腫。2.乳腺増生病:以乳腺腺泡和間質増生,乳房腫塊和疼痛為主要特徵。腫塊可為單側或雙側,位於乳房的外側上方,呈圓形,邊界清楚,光滑,活動,質地中等,伴有觸痛,多發生於經前,經後消失。具體參考前一節論述。3.乳腺纖維腺瘤:多見於年輕女性,可發生於一側或兩側乳房,呈圓形或橢圓形,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能活動,可單個或多個。4.乳汁瀦留囊腫。六. 乳頭溢液是癌症嗎?  乳頭溢液並非罕見,有的乳癌可溢液,並不等於溢液都是癌症。臨床上可發現乳頭溢出的液體,有清水狀、漿液狀、牙膏狀、血液狀和乳白狀等。有的屬於生理性的,有的卻是病理性的。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生理性溢液:嬰兒出生後,大約有60﹪嬰兒乳頭下有小硬結,有時可擠出乳汁樣的分泌物。這是妊娠時,母體的激素通過臍血進入胎兒體內所致。嬰兒出生數日後,這種激素耗盡,嬰兒乳頭溢液自然就消失。提醒一下,切莫有意擠壓嬰兒的乳頭,以免引起乳腺炎或導致乳腺功能異常。  但是,乳頭溢液大多是病理性的,前面已敘述的乳腺増生病,有的也可雙側多孔溢液。此外臨床上常見的還有:1.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位於乳暈下或乳暈旁的大輸乳管內,呈楊梅狀腫塊。多發於40~50歲女性。乳頭單孔溢液,呈血性或漿液性。2.乳腺導管擴張:屬非細菌性的慢性炎症。常見於40~60歲女性,以絕經後較多見。可能是乳頭內陷,乳導管開口狹窄,分泌物滯留的緣故。為多孔溢液,急性期乳房紅腫,腫塊觸痛明顯;慢性期持續存在腫塊,質較硬,界限不清。3.乳腺導管瘺:由於乳腺導管擴張,導管內容物堆積,導致導管破裂,形成竇道,開口於乳頭旁,乳暈、乳頭反覆破潰、流膿,反覆癒合,很難自愈。應特別提出的是:病理性的乳頭溢液,約有15﹪可為惡性,尤以乳房有腫塊且溢出是血性的,多數是惡性的,應立即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治療。第五章 婦科腫瘤篇  腫瘤是人體器官和組織的細胞,長期在某些內外因素諸如:遺傳、內分泌紊亂、病毒感染、不良飲食習慣、心理失衡、性生活不潔、環境污染等等的刺激下,具有分裂潛能的細胞過度増生所形成的。腫瘤既不符合正常細胞生長規律,也不是人體生理的需要,與人體的生長、代謝很不協調。近幾年來,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精神壓力的増大,周圍環境的污染,腫瘤發病率有増多的趨勢,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甚或威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  婦科腫瘤種類多,發病約佔全身腫瘤的20﹪,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良性的局限於某些器官和組織生長,邊緣清楚,發展緩慢,不轉移,少破潰,對人的機體危害較小;惡性的則生長快,常破潰,易轉移,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甚或生命。女性的子宮、卵巢腫瘤以良性居多,尤以子宮肌瘤為多見;惡性的則以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居多。應當指出:由於女性解剖上的特點,婦科腫瘤容易暴露和檢查,癥狀一般出現較早,疾病發展較為緩慢。因此,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婦科腫瘤的預後,一般優於其它系統和臟器的惡性腫瘤。第一節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發生於女性宮頸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處移行區的惡性腫瘤,是女性最常見的生殖道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安全。一.為什麼會發生子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主要高危因素如下:  (1)性行為過早、過頻:大量的臨床資料說明,絕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都是已婚女性,處女患子宮頸癌者甚為少見。性交年齡過早,初次性交年齡早於16歲的,因宮頸鱗狀上皮化生時期對致癌物質較為敏感,發生宮頸癌的危險性高;性生活過頻或多個性伴侶,使宮頸長時間浸在精液中,致癌的發生率増多;性生活不衛生,或女性生殖道不清潔,或男性包皮垢,或經期性交,均可使宮頸癌的發生風險増大。  (2)生育過早、過多:生育早於18歲的,或多次生產的,尤其多次經陰道分娩的,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大為増多。究其原因可能與宮頸損傷、產褥期衛生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感染病毒的幾率増加等等有關。  (3)病毒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因素,據發現人乳頭狀瘤病毒有30多種與生殖道疾病有關,尤以16、18、31、33、35、45、52、56等型屬高危型的,大多導致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甚或宮頸癌。持續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是子宮頸癌病變的必要條件。此外,皰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等等的感染,都可使子宮頸癌發病率増多。  (4)宮頸慢性疾病:諸如宮頸裂傷、糜爛、外翻、慢性炎症等等的長期刺激,使子宮頸上皮非典型増生,進而發生癌變(原位癌、浸潤癌等)。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有宮頸糜爛的女性比無宮頸糜爛的發病率高10倍。  (5)其它因素:宮頸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精神創傷、吸煙…等相關。譬如吸煙,尼古丁不僅直接抑制免疫能力,増加感染機會,它的代謝中間產物亞硝胺對宮頸上皮有直接致癌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多數專家認為:宮頸癌是一種與性傳播疾病有密切關係的疾病,有的年輕人性紊亂、性衛生不良,通過性接觸可將致癌病毒,如人乳頭狀瘤病毒、梅毒、淋病、皰疹病毒…等等,傳染到宮頸,導致或加重宮頸糜爛。宮頸糜爛是宮頸癌的基礎,可使宮頸癌發病増多。二.什麼是宮頸癌前病變?是否都轉為癌? 1.宮頸上皮不典型増生是癌前病變:  所謂癌前病變是指癌瘤形成之前,有一個癌組織發生和發展的演變過程,歷時相對較長,短的幾年,長的十幾二十年,也就是通常說的「潛伏期」,若不及時治療,則其中的一部分將會發展為癌。宮頸癌也不例外,有個從量變到質變逐漸變化過程。宮頸癌從病理上說可分為:鱗狀上皮癌和腺癌兩大類型,前者占絕大多數。  宮頸癌組織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即:子宮頸上皮細胞受到陰道酸性的影響,發生鱗狀上皮分化和増生,在各種內外因素特別是性交過早、過頻,生育過早、過多,感染病毒尤其是性傳播病毒,宮頸裂傷、糜爛等等因素長期刺激下,宮頸上皮細胞出現不典型増生,接著發展為原位癌,最後浸潤癌,也就是:宮頸上皮増生→不典型増生→原位癌→浸潤癌這一連續過程。目前世界公認宮頸上皮不典型増生是宮頸癌前病變。1988年Bethesda會議把宮頸上皮不典型増生,統稱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 2.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並不是都會變為宮頸癌: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按異型化程度和上皮累及範圍,可分為CINⅠ(輕)、Ⅱ(中)、Ⅲ(重)三級。  Ⅰ級:細胞異型輕度,異常増生細胞限於宮頸上皮層下1/3;  Ⅱ級:細胞異型明顯,異常増生細胞限於宮頸上皮層下2/3;  Ⅲ級:細胞異型顯著,異常増生細胞佔據宮頸上皮下2/3以上。  雖然,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具有惡性潛能,但具有可逆性和進展性,也就是有三種轉歸:(1)自然消退,恢復正常;(2)病情穩定,保持不變;(3)發展為宮頸癌。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若不經治療,大約15~30﹪Ⅰ、Ⅱ兩級的,在3~8年內可發展為Ⅲ級或原位癌;65~75﹪Ⅲ級的,可發展為原位癌或浸潤癌。一旦發展為浸潤癌後,病情就發展很快,若不治療,在2~5年內病人就死亡。3.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不同轉歸的原因:  同樣都是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都屬於癌前病變,轉歸卻很大不同,有的自然消失,有的竟發展為宮頸癌,究其主要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不典型増生細胞的異型程度和累及上皮的厚度。如屬於(CIN)Ⅲ級(重度)的,發展為浸潤癌的幾率就高。  (2)發病的原因不同,轉歸常有不同。如持續性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HPV)16、18型的,屬高危型的,發展為宮頸癌的危險比(HPV)其它型號高250倍。  (3)年齡的差異。隨年齡増長,可逆性降低,有學者發現:35~39歲的可逆轉率達77﹪,40歲以上的只有61﹪。  (4)是否及時規範治療,有效干預病情發展。如發現宮頸糜爛、慢性宮頸炎等,就積極採取措施,規範治療。則使是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立即到醫院通過電灼、冷凍、激光、錐切、中藥等治療,都可阻止癌變。三.宮頸癌有哪些癥狀?宮頸癌能及早發現嗎?  宮頸癌又稱宮頸浸潤癌,可發生於20~80歲女性,發病高峰為50歲左右。數年來,30歲以下女性發病呈上升趨勢。由於病理類型的不同,鱗狀細胞癌約佔宮頸癌的70﹪,腺癌較為少見約佔20﹪,鱗—腺混合型癌約佔10﹪。 1.宮頸癌的主要癥狀:  宮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及腫瘤生長方式的不同,癥狀逐漸顯現,主要有:  (1)陰道分泌物異常:分泌物増多是宮頸癌的主要癥狀,出現也較早。開始分泌物如稀水狀或粘液狀,無臭味。隨著腫瘤増大、壞死或合併感染,分泌物大量増多,如淘米水,混有血液,且有惡臭。  (2)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出血也是宮頸癌的主要癥狀,開始時接觸性出血,如性交或婦科檢查時出血;絕經後出血也常見。隨病情發展,陰道出血常是不規則的,出血的持續時間、出血量以及間隔時間都無規律。如為菜花狀的或大血管被侵蝕,可發生大出血,且不易止血。若出血量多、時間長,則可發生嚴重貧血。有的年輕患者卻往往表現為經量増多,經期延長,周期縮短。  (3)疼痛:疼痛是宮頸癌晚期的主要表現。由於宮頸癌増大,堵塞宮頸管,分泌物排出受阻,使宮腔積液、積膿,從而引起小腹疼痛和腰酸。當宮頸癌波及盆腔,侵犯宮頸旁組織,累及股或腰骶神經,引起腰骶部劇烈疼痛,並沿坐骨神經分布而放射。  (4)其它:宮頸癌晚期,癌瘤侵犯到膀胱,可出現血尿、尿頻、尿痛,甚致膀胱陰道瘺;癌瘤侵犯直腸時,可引起便血、直腸墜痛或排便困難,甚或陰道直腸瘺。長期的消耗,可出現惡病質。宮頸癌晚期大多死於尿毒症、大出血、感染和惡病質。 2.宮頸癌是可以早發現的。  前面已經介紹過,早期宮頸癌往往是無癥狀的,當出現陰道出血、分泌物増多和疼痛時,一般已是癌變中、晚期了。但是,宮頸癌並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當發現患了宮頸糜爛或慢性宮頸炎,甚至癌前病變時,心中有一根弦,就是定期檢查,完全可以及早發現和診斷。因為宮頸癌生長於子宮頸,容易暴露。醫生只要用窺陰器,就可觀察陰道分泌物的性狀、宮頸的病變。再配合三合診就可明確宮頸増大程度、質地硬度、浸潤範圍。更何況今日科技發展,有許多特殊檢查手段,諸如: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常用於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檢測,用於檢查宮頸癌與人乳頭狀瘤病毒的關係;宮頸和頸管活組織檢查,這是準確診斷的方法等等。目前,最先進的是液基超薄細胞(TCT)檢查,檢出率可達100﹪。四.患了宮頸癌可以懷孕嗎?已懷孕怎麼辦?  臨床上宮頸癌合併妊娠,或妊娠合併宮頸癌,都是非常罕見的。兩者同時並存,無論對母體的治療還是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都是十分不利的。  首先,宮頸癌對妊娠的影響:早期宮頸癌對妊娠影響不大,但中、晚期宮頸癌,由於陰道分泌物大量増多,陰道的酸鹼度發生改變,則不利於妊娠。若妊娠將増加母、胎的危險,隨著病灶的増大,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常導致流產、早產、難產,或產時、產後大出血。  其次,妊娠對宮頸癌的影響:妊娠後由於盆腔內血液供應和淋巴液流速増加,可促使癌瘤轉移;分娩時會發生癌瘤擴散,嚴重出血,或產後感染等危險。同時妊娠影響宮頸癌的治療,因為無論採用何種治療方法,對胎兒都是不利的。若待產後治療,由於病情發展,勢必影響療效和預後。  再次,懷孕後確診為宮頸癌的,原則上應去胎保母。對迫切要求生育者,應根據腫瘤的發展情況和妊娠月數來加以確定。若是原位癌的,可繼續妊娠,但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待足月剖腹產;孕晚期只要胎兒能存活就可剖腹產。若無生育要求,應立即去胎,半個月後抓緊治療宮頸癌。五.宮頸癌的治療效果好嗎?影響療效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宮頸癌在形成浸潤癌之前,有一段相當長時間,處於癌前病變和原位癌,若能及時發現、及時規範治療,幾乎百分百可治癒。因為早期宮頸癌的病灶小,轉移的可能性少,無論手術或放射治療療效都十分可佳。綜觀多數文獻報道:鱗癌Ⅰ期的,治療後5年存活率90﹪以上;也有文獻報道10年存活率達86﹪。Ⅱ、Ⅲ期的療效就差一些,存活時間不如Ⅰ期的。宮頸腺癌的療效和預後,不如鱗癌效果好;混合型的鱗腺癌惡性程度高,預後較差。但是,醫學科技日新月異,今日辦不好的,不等於明天不能辦好  緣何治療效果不一樣呢?可能與下列因素有密切關係:  1.不同的臨床分期可直接影響療效:前面已說過,宮頸癌早期治療療效好。病變範圍較大,轉移的可能性高,身體素質相對較差,治療效果和預後也就較差。  2.不同的組織形態和病理分級跟預後有重要關係:如腺癌都為內生型生長的,就容易浸潤宮頸間質,侵犯淋巴血管,轉移較早,惡性程度高,療效預後都不如鱗癌。同樣是鱗癌,由於病理分級的不同,治療效果也有差別,如Ⅰ級的比Ⅲ級的,5年存活率高;相反,病理分級越高,5年存活率越低,複發率和病死率也呈上升趨勢。  3.腫瘤體積大小也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癌瘤體積越大,表明病情的發展,存活率就越低,轉移率和複發率就高。  4.病人心理狀態好,家屬精心照顧和關懷,注意生活調節,飲食營養,就能増強戰勝病魔的信心,預後就較好。六.宮頸癌可用中醫中藥治療嗎?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道的惡性腫瘤。時間就是生命,宮頸癌一旦確診,應根據病情、體質、經濟條件,儘快到各方面條件好的醫院治療,可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方法,消除癌瘤病灶,防止癌瘤轉移,對保存生命有重要意義。在這治療前後,應用中藥作輔助治療,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宮頸癌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分泌物増多和疼痛,都可造成氣血兩虛;手術、放療、化療後,傷陰耗氣,元氣大傷,如能選擇中醫中藥辨證論治,大量的事實證明,有利於扶助正氣,提高抵抗力,減輕化療或放療的毒副作用,使血象早日恢復正常,以延長生命。  有的病患者由於出自這樣或那樣原因,要求單純用中藥治療的。祖國醫學對宮頸癌無專門論述,就其癥狀屬「崩漏」、「五色帶」等範疇。大多認為發病的主要機理是七情創傷,肝氣鬱結,氣血凝滯,淤血蘊結;或外感濕熱,毒邪凝聚、濕毒下注,阻塞胞絡,或沖任虛損,臟腑失調,正氣虛弱,邪氣留滯等等所致。目前一些報道文獻大多採用扶正祛邪,清熱解毒、活血化淤、益氣養陰、軟堅散結等治法,但確切療效如何,還有待今後繼續觀察。七.怎樣做好宮頸癌的預防?  由於宮頸癌在癌瘤形成之前,有一個相當長的癌前病變過程;癌瘤形成後,又有一個相當長時間處於原位癌階段。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療效幾乎百分百治癒。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定期作婦科檢查,尤其患宮頸糜爛的,切不可粗心大意,密切觀察白帶和陰道出血等現象。其次,治好癌前病變,有效防止其向癌發展。再次,針對發病原因進行防治,特別注意個人性衛生,保持外陰和陰道清潔,節制性活動,盡量減少流產,嚴防性傳播疾病及宮頸病毒感染等等。發現宮頸裂傷要及時縫合;糜爛的,應抓緊採用藥物治療,若面積較大、炎症浸潤較深的,可用電灼、激光、冷凍、紅外線、微波等治療。第二節 子宮內膜癌一.什麼是子宮內膜癌?為什麼會發生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病變發生在子宮內膜層,多數為腺癌,又稱為子宮內膜樣腺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占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多見於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常見發病年齡在58歲左右,40歲以下發病的甚少。近幾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有増多的趨勢,究其原因可能與女性平均壽命延長,一些女性絕經後長期使用雌激素有關。  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下列高危因素有關:  1.長期持續雌激素刺激:長期持續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刺激,可能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正常月經周期,子宮內膜先受雌、孕激素作用,使子宮內膜呈周期性改變,不利於子宮內膜癌的生長。絕經後女性體內雌激素的來源有二:(1)內源性:女性絕經後,卵巢功能衰退,雌酮是體內主要的雌激素。肥胖女性脂肪組織多,轉化能力強,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某些疾病諸如:無排卵性「功血」、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由於無排卵,缺乏孕激素,子宮內膜沒有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改變,長期處於増生狀態,増加發生癌變的幾率。(2)外源性:一些女性在絕經後,為了防止心血管疾病,避免過早衰老,長期的、過量的接受雌激素治療,使子宮內膜長期處於雌激素刺激下,這部分女性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較高。  2.遺傳因素:據有關專家統計,子宮內膜癌的患者,20﹪有家族病史。特別是近親家族中有過卵巢癌、直腸癌、乳腺癌等病史的,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較高。  3.臨床上常常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往往伴有肥胖、不孕、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等等,是否膽固醇代謝障礙可引起子宮內膜癌;一些因有良性疾病行子宮放射治療而發生子宮內膜癌,是否放射線刺激也可引起子宮內膜癌,至今尚未得出肯定結論。二.什麼是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  子宮內膜癌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經過一個緩慢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的。所謂子宮內膜是指從宮頸口開始,覆蓋整個宮腔的上皮。它對卵巢分泌的激素特別敏感,再生能力強。上皮下的間質由豐富的圓形細胞組成。內膜分為功能層和基底層,內膜含有豐富血管。在正常的月經周期中,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出現逐漸増殖,腺體、血管増生等的變化,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若有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諸如:遺傳基因、過度肥胖、卵巢內長有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多囊卵巢綜合征、長期過量服用雌激素,乳腺癌使用三苯氧胺…等等,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宮內膜在長期持續雌激素刺激下,又沒有或很少有孕激素拮抗,子宮內膜無周期性脫落,一直處於増生狀態,當發展至非典型増生時,這就是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  病理上的子宮內膜増生,無論是單純性増生或複雜性増生,均無細胞異型性;若是非典型増生,則具有細胞異型性。因此,發生癌變的幾率是有差異的,據《中華婦產科學》一書說:單純性増生的癌變率為1~10﹪,複雜性増生為3~22﹪,非典型増生為29~57﹪。同時發生癌變的間隔時間也有很大差異,前者較長,後者較短。應當指出的是癌前病變並不等於癌瘤,必須抓緊治療,那怕是原位癌也只是腺上皮細胞有明顯的異型性,並無浸潤到子宮內膜的間質或肌層,切不可放棄治療。三.子宮內膜癌有哪些癥狀?  1.陰道出血:絕經後,陰道少量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癥狀。若發生在圍絕經期的則出現月經紊亂,表現為經期延長,或經間期出血。  2.陰道異常排液:初期為少量血性或漿液性的液體排出。若合併感染或癌瘤組織壞死,則有大量膿血排出,其氣惡臭。  3.疼痛:當癌瘤増大累及子宮下段,使液體排出受阻,引起宮腔積液、積, 膿,就可導致子宮收縮性疼痛。若晚期癌瘤侵入淋巴結締組織,壓迫神經,也可引起疼痛,其疼痛從腰骶部下腹部向大腿內側放射。  4.盆腔改變:子宮內膜癌生長緩慢,早期盆腔可無多大改變,稍晚子宮増大,晚期由於腫瘤轉移,主要通過淋巴轉移、或直接蔓延、或血行轉移,可在附件或盆壁發現轉移性結節或腫物。子宮內膜癌一進入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惡液質。  女性朋友在絕經前後,若發現有上述癥狀,應到醫院檢查。一般藉助B超、宮腔鏡、子宮內膜病理檢查,就可確診。四.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如何?影響生存率的原因何在?  子宮內膜癌確診後,主要根據子宮大小、肌層是否被浸潤、頸管是否被累及、腫瘤分化程度,確定治療方案。手術切除子宮是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理想方法,必要時作廣泛性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盆腔淋巴掃蕩術。發現有癌瘤轉移應再放射治療,以減少複發的幾率。對年輕患者,有生育要求的,一般採用保守療法,以孕激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是女性生殖道腫瘤較好的。因為子宮內膜癌多數發生於絕經後,又有明顯癥狀,患者就診早,檢查方法容易,可較早明確診斷。況且,有一個癌前病變過程,癌瘤轉移也較晚。據婦科腫瘤治療年鑒1998年提供的子宮內膜癌的總結報告,5年存活率77.6﹪,其中1~5年分別為94﹪,88.1﹪,83.6﹪,80.5﹪,77.6﹪。  子宮內膜癌經治療後,存活期其所以有差異,與下列因素有關:  1.年齡、治療以及癌瘤早、晚期有密切相關。就診時年齡輕,能早期診斷,癌變局限,無肌層浸潤,未轉移,癌細胞分化程度高,身體素質較好,尤其能在癌前病變時治療,可阻斷髮展為內膜癌。若需手術的,能在術後選擇最好的輔助治療,存活率高。  2.病理不同類型關係很大。子宮內膜癌中,屬於子宮內膜樣腺癌約佔85﹪,屬於漿液性乳頭狀腺癌、透明性細胞癌的佔少數。就存活期而言,前者預後較好,後兩者因惡性程度高、分化低、轉移快、複發率高,一般預後差,存活期較短。  3.是否有併發症,嚴重影響預後。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是子宮內膜癌的三聯症,腫瘤發展較快,可供選擇治療方法有限,嚴重影響預後。  4.癌瘤是否有轉移,尤其盆腔淋巴轉移者,子宮頸和雙附件受累,預後差,存活期短。五.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由於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原因,至今尚未十分清楚。大多認為是內分泌紊亂,尤其是雌激素長期持續刺激引起的。現僅針對高危因素提出幾點意見:  1.可疑患者應作全面細緻的檢查。特別是絕經後陰道出血的,更年期月經紊亂的,年輕女性月經過多、經治療無效的,均應注意排除癌病的可能。  2.嚴格控制和合理使用雌激素。特別是絕經後和更年期女性,使用時要十分謹慎,用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密切觀察反應,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3.提醒一些高危人群:有腫瘤家族史的,在育齡期應避免使用避孕藥,另找其它方法避孕;肥胖者應注意減肥,並抓緊糖尿病、高血壓的治療;提倡適時婚嫁,生兒育女,堅持母乳哺養。  4、一旦發現子宮內膜非典型増生,也就是癌前病變,中、老年婦女應手術切除子宮,年輕婦女應及時用孕激素治療,以防止癌變。第三節 卵巢惡性腫瘤一.什麼是卵巢腫瘤?  卵巢腫瘤系指腫瘤生長在卵巢部位的統稱,是女性常見的腫瘤,可發生任何年齡。從質地來說有實性和囊性之分;從性質來說有良性、惡性和交界性之別;腫瘤有原發於卵巢的,也有鄰近器官轉移來的。  卵巢雖小,但發生腫瘤的潛能卻極大,其所發生的腫瘤居全身各臟器之首。為何會發生這麼多腫瘤呢?原因有三:其一.卵巢富含發展性生髮上皮、生殖細胞、間質細胞和胚胎殘留;其二.卵巢屬內分泌腺體,是排卵器官,常年處於周期性變化,易受到影響而引起失調;其三.卵巢深居盆腔,與盆腔內器官緊鄰。因此,卵巢腫瘤發生機率高。  卵巢腫瘤的體積,有的很小、無特殊癥狀,不易發現,往往於婦科檢查或B超檢查偶而發現;有的腫瘤體積很大,可達幾十斤重,佔滿整個盆腹腔,病者可自已摸到,並出現腹痛、腹脹、排尿不暢等癥狀。  卵巢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一般說,良性的往往是單側發病,腫瘤生長緩慢,早期不影響月經,當腫瘤増大,病者可在下腹部摸到腫塊,腫塊可活動;B超檢查大都顯示:液性暗區,邊緣清楚,呈囊性;常有腹痛、尿頻等癥狀;育齡期女性的卵巢腫塊,多數屬良性的。惡性的則雙側發病較多,固定、不活動,呈實性或半囊性結節狀,病情發展迅速,易轉移,常出現腹痛、腹水和不規則陰道出血。B超檢查顯示:雜亂光團,腫塊界限不清。因此,女性應定期作婦科檢查,一發現卵巢腫塊,立即作婦科腫瘤標誌物檢查,有條件的應作腹腔鏡檢查,取卵巢腫瘤組織作病理檢查,及早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二.什麼是卵巢癌?  凡是生長於卵巢的惡性腫瘤統稱為卵巢癌,屬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生殖道惡性腫瘤第三位,死亡率卻占第一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以絕經後女性為多見。主要特點有三:其一.卵巢深居盆腔,癌瘤早期無特殊癥狀,不易發現,就診時往往是中、晚期。其二.易於轉移且廣泛播散。主要轉移途徑是:直接蔓延和腹腔種植,癌細胞可直接侵犯包膜,累及鄰近器官;淋巴也是重要轉移途徑,可循卵巢血管,或沿卵巢淋巴管,或從圓韌帶等進行轉移,晚期可轉移至肝、肺等部位。其三.由於目前治療技術有限,卵巢癌經治療後易於複發,5年存活率低於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嚴重威脅女性生命。  卵巢癌85﹪左右屬惡性上皮癌,從組織學分為漿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子宮內膜樣癌、透明細胞癌(又稱中腎樣癌)等類,在各類中的分化程度並不一樣。此外,惡性上皮癌中,尚有少數未分化癌。  卵巢癌的臨床表現:早期常無特殊癥狀,但癌瘤生長迅速,可在雙側出現質地軟硬不一、形態不規則、固定不活動的腫塊,隨之出現腹脹、腹水等癥狀。當癌瘤侵犯周圍組織或者壓迫神經時,可引起腹痛、腰痛、坐骨神經痛。若癌瘤壓迫盆腔靜脈,可出現下肢浮腫。若是功能性腫瘤,由於產生過多的雌激素或雄激素,根據不同年齡,可引起性早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絕經後陰道出血以及男性化徵象。癌瘤晚期則出現明顯消瘦、貧血、乏力等惡病質。  目前對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根據腫瘤的性質、分類、擴散範圍以及年齡、生育等情況,確定雙側全切除或切除患側,並輔以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和中藥治療。鑒於卵巢癌的原發部位,有些是由其它器官癌瘤轉移來的,在治療卵巢癌的同時,應注意原位癌的治療。由於卵巢癌易於複發,應定期檢查,切不可大意。  卵巢癌的預後,也跟腫瘤的臨床分期、病理分類分級、身體素質、治療方式等有關,據有的文獻報道:Ⅰ期癌局限於包膜內的,5年存活率達90﹪。越是晚期療效越差,Ⅳ期的5年生存期僅10﹪左右。一般說來,腫瘤惡性程度高的、細胞分化不良的、對化學藥物不敏感的、年老免疫功能低下的,預後都較差。三. 發生卵巢癌的原因是什麼?可以預防嗎?  卵巢癌的發生原因至今不甚明確,從臨床資料調查,多數專家認為與下列危險因素有密切相關:  1.排卵與生育因素:正常女性發育成熟,卵巢呈周期性排卵。每次排卵時,卵巢上皮細胞受到破損,都要進行修復,容易使卵巢上皮細胞發生突變,從而増加卵巢上皮包涵囊腫的機率。因此,初產年齡越大,卵巢上皮細胞破損與修複次數越多,發生卵巢癌的機率就越多。由此推理,可見分娩後,堅持母乳哺養的,卵巢排卵少,卵巢上皮細胞破損與修復機會少,發生卵巢癌的機率就低。  2.內分泌因素:腦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即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對卵巢的過度刺激,可使卵巢上皮細胞異常増生,直至發生癌變。絕經後長期、過量地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可使卵巢上皮細胞増生與轉化,發生卵巢癌變機率増多。同樣道理,使用避孕藥,抑制排卵,減少卵巢破損,減少卵泡及周圍細胞増生與異常分化,可降低卵巢癌發生率,起到保護卵巢的作用。  3.環境和飲食因素:長期處於惡劣環境,深受各種化學藥物的侵害,降低人體的免疫力,易於發生基因突變,使卵巢癌的發生率増高。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飲食衛生,過多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或霉變食品,均可増加卵巢癌的機率。  4.遺傳因素:據有關專家研究,約10﹪卵巢癌是有遺傳性,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病的機率約1/6。  由於卵巢癌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難以提出準確的預防措施。目前,一方面,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遠離污染環境,注意飲食平衡合理,不過多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提倡母乳哺育,…等。另一方面,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用避孕藥預防,並定期作婦科檢查,排除卵巢腫瘤。一旦發現卵巢腫塊,應注意治療,必要時作手術切除。四. 什麼是卵巢交界性腫瘤?  卵巢交界腫瘤是一種低度、潛在的惡性腫瘤,從其組織學和生物學的特點處於良性與惡性腫瘤之間,約佔卵巢惡性腫瘤的10~15﹪。生長緩慢,易發生於育齡女性,多為早期的,且轉移率低,一般手術治療,不僅年輕的可考慮保留生育能力,而且10年存活率達95﹪左右。五. 什麼是畸胎瘤?  畸胎瘤是屬於卵巢生殖細胞腫瘤的一種。多數為囊性的,少數為實性的,有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之分,現分述如下:  1.成熟畸胎瘤:又稱皮樣囊腫,屬於良性腫瘤,約佔畸胎瘤的95﹪。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40歲為多見,多數是單側發病,中等大小,呈圓形或卵圓形,包面光滑,壁薄質韌,腔內含有皮膚、毛髮、牙齒、骨骼、油脂等。若無蒂扭轉或合併症,一般無特殊癥狀,也不影響卵巢功能。若腫瘤較大時,可發生腹脹和輕度腹痛。  成熟畸胎瘤若直徑小於3㎝的,可暫緩手術,但應定期作B超檢查,發現有増大趨勢或腫瘤直徑大於3㎝的,應侭快手術,以免腫瘤壓迫卵巢影響其功能,甚或引起蒂扭轉。由於畸胎瘤仍有惡變為卵巢癌的可能,大約有1~3﹪的機率,最常見的是鱗癌,因此,也不可掉以輕心。  2.未成熟畸胎瘤:屬卵巢的惡性腫瘤,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組織構成,好發於青年女性,腫瘤多為實性,病情發展快,臨床主要表現為腹部腫塊、腹痛、腹水、形體消瘦等。轉移率較高,大多沿腹膜擴散,常轉移至腹膜、大網膜、肝、橫隔、腸等部位。  未成熟畸胎瘤應及早手術治療,術後4周內輔以規範的聯合化療,一般很少複發,5年存活率可達95﹪以上。但若手術不當,化療不規範,複發率高達65﹪以上。第四節 滋養層細胞腫瘤一.什麼是葡萄胎?  葡萄胎是來自胚胎滋養層細胞的一種病變。由於妊娠後,胎盤絨毛膜的滋養層細胞過度増生,及絨毛間質水腫,使得絨毛變成大小不一的水泡,相互之間有細蒂聯在一起,如成串葡萄狀,因此就叫葡萄胎。葡萄胎主要發生於20~30歲和40歲至絕經期前的女性。鑒於葡萄胎的病變局限於子宮腔內,水泡狀組織並不侵犯子宮肌壁,也不轉移至其它器官,多數屬於良性的。但是有一部分可惡變為惡性葡萄胎或絨毛膜癌。  葡萄胎髮生的原因至今尚未十分清楚,多數專家認為營養缺乏、病毒感染、內分泌功能失調、細胞染色體變異、空卵受精等等因素有密切關係。  葡萄胎的臨床癥狀,主要是:1.大多數停經2~4個月後,出現陰道出血,開始出血量少,呈暗紅色或棕色,以後逐漸増多,甚至反覆大出血,排出的血塊有水泡狀組織,嚴重的可出現貧血、休克以至死亡。2.由於絨毛膜過度増生、水腫和積血,子宮迅速膨脹,與停經月份不符,可出現下腹部脹痛。3.半數患者可在停經後,出現嚴重噁心、嘔吐等妊娠中毒症,較早出現水腫、高血壓、蛋白尿等。4.婦科檢查,子宮大於妊娠月份,子宮質地極軟,摸不到胎體,聽不到胎心、胎動。B超檢查,顯示子宮內充滿雪花樣光點,無發現胎體和胎盤。血液檢查可發現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高於正常妊娠值,並隨子宮増大持續上升。  目前,現代醫學對葡萄胎的治療,一旦確診應及早終止妊娠,主要採用吸宮手術,一般手術一周後,再行第二次手術,務求徹底清除,不留余患。同時強調術後兩年內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變;堅持用陰莖套或陰道隔膜避孕兩年;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會促滋養細胞過度増生,應避免使用。  祖國醫學對葡萄胎的認識很早,稱葡萄胎為「鬼胎」。如《陳素庵婦科補解》一書說:「妊娠腹內鬼胎者,由營衛虛損,精神衰耗,以致妖魅精氣感入臟腑。狀如懷妊,腹大如抱一瓮,按之無凹凸,不動者是鬼胎也。」並指出:可排出「上有細白亮小泡千餘。」可以說跟葡萄胎別無二致。醫學典籍留下許多藥方,可供後人參考。二. 什麼是侵蝕性葡萄胎?  侵蝕性葡萄胎又稱為惡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的水泡組織不再局限於子宮腔內,而是侵入子宮肌層深部,或轉移至子宮外的其它部位,具有惡性腫瘤的特點,雖嚴重損害病人的身體健康,但治療效果比絨毛膜癌好。  侵蝕性葡萄胎來自良性葡萄胎,一般在手術6個月內,由於免疫能力下降,葡萄胎滋養細胞的侵蝕能力増強而發病。其主要癥狀是:葡萄胎排空後超過2個月以上,妊娠反應仍然存在,陰道不規則出血。婦科檢查時子宮略増大而軟,雙側有黃素囊腫存在,刮宮雖無殘存水泡狀胎塊,但血檢卻發現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續升高。有的X光檢查發現肺部轉移病灶。個別的因絨毛侵蝕穿破子宮肌層及漿膜層,可發生腹腔內出血,呈急性腹痛,嚴重的可休克。  目前對惡性葡萄胎的治療,若子宮已穿孔者,或外陰、陰道轉移結節大出血者,應手術治療。其餘用化學藥品治療,如5—氟脲嘧啶、更生黴素等等。一般治療後,預後良好,但仍有複發及發展為絨毛膜癌的危險,要定期檢查,兩年內不宜再妊娠。三.什麼是絨毛膜癌?  絨毛膜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它的發病絕大多數與妊娠有關,繼發於葡萄胎、流產(包括人工流產、稽留流產)或足月產之後,屬繼發性絨毛膜癌,都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女性。偶而發生於未婚女性的卵巢,屬原發性絨毛膜癌。  絨毛膜癌的主要臨床表現:在葡萄胎排出後、流產或足月分娩後,發現陰道持續性或間歇性不規則出血、腹痛、盆腔腫塊。尤為突出的是:絨毛膜癌細胞在早期,可通過血液循環轉移至全身,諸如肺、外陰、陰道、盆腔、腦、肝、腎等,破壞組織器官,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安全。  目前對絨毛膜癌大多採用綜合治療,以化學抗癌藥物為主,對癌細胞進行抑制甚至殺滅;手術治療將病灶切除,以控制出血和感染;手術有困難或多個療程化療收效不明顯的,也可採用放射治療;並用中醫藥,以増強免疫能力,減輕手術、化療、放療所產生的副作用。  絨毛膜癌若及早診斷,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較佳。由良性葡萄胎惡變的,預後也較好。若是潛伏期長,或手術後血清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濃度持續不變的,一般預後不良。由於絨毛膜癌易於複發,應定期檢查。
推薦閱讀:

老中醫坐堂 婦科病診治絕招06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婦科診室內的悄悄話(1)
患婦科病後,老公讓我找前男友治療
這些穴位通治婦科疾病!它們是女性健康的大救星!

TAG:婦科 | 室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