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董旻與琉球的變遷

明朝董旻與琉球的變遷

廣西 賀州 董全吉

從明朝以來200多年的歷史中,琉球始終屬於中國的藩屬國,國王的任命由明王朝和清王朝冊封,文武兼備的董旻於成化十四年(1478年)被朝廷派遣,代表朝廷出使到琉球冊封,古代的琉球也進入到歷史的黃金時期。明朝與琉球的文獻,都一致表明琉球屬於明王朝的管轄的藩屬國。

1.明朝詩人對董子仁出使琉球的誇讚

明代去冊封琉球王的正使,大都是從七品的給事中。民國《德興縣誌》注釋稱「董子仁,明黃門宦官,德興籍」。 德興樂平唐以前為一縣。董旻,樂平人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成化二年(1466年),登進士,歷任吏科都給事中。後因被誣陷下詔獄,謫石臼知縣。孝忠時,擔任四川參議,死於任上。而董子仁和董旻屬於同一個人

董子仁出使琉球,明代南海縣舉人徐哲出任山東新城知縣作詩《送黃門董子仁使琉球》:「朝罷皇華拜冕旒,遙持玉節下琉球。文章絕域知名姓,劍氣清霄逼鬥牛。燈火吠厖蠻寨晚,樓船飛鷁海天秋。不須投卻班超筆,談笑堪封萬里侯。」誇讚董子仁文武全才,可比班超;李東陽(1447—1516),幼為神童,十八中榜眼,晚年為內閣首輔,又是創茶陵詩派的文壇領袖。也為董子仁作詩《送董子仁出使琉球》:「琉球東望海門開,聖代提封亦壯哉!萬里風濤才七日,六年天使此重來。麒麟有服真殊寵,薏苡無車莫浪猜。歸憶皂囊封事在,殿前丰采尚崔嵬。」把董子仁比作馬援,給予極高的評價!

兩位詩人為何把董子仁班超、馬援呢?這「威震西域,平定西域」的班超和「平定隴西、平定交趾」的馬援都是為朝廷平定安撫邊疆,具有舉足輕重的文武雙全的功臣。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是東漢著名將領、外交家,是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他投筆從戎,成為一代東漢名將。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隨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皇帝和竇固對班超的智勇非常欣賞,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名句。之後班超從鄯善前往於當時西域強國——闐國,推翻龜茲國在疏勒國(國都在今新疆喀什市)所立的傀儡政權,重立疏勒故王兄長之子為王,建立新的親漢政權而威震西域;建初三年(公元78年)之後的數年裡,班超降服了莎車、月氏、龜茲、姑墨和溫宿(今新疆烏什縣),繼而被任命為都護,此時西域諸國已多半歸降漢朝。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討平焉耆、危須(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東北)和尉犁(今新疆庫爾勒市城南),至此西域五十餘國都已歸附於漢。范曄在《後漢書》中稱:「祭肜、耿秉啟匈奴之權,班超、梁慬奮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薦功祖廟,勒勛於後,亦一時之士也」。

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其先祖趙奢為趙將,號馬服君,子孫遂以馬為姓。於漢武帝時,馬家以吏二千石,從邯鄲徙於茂陵成懽里。曾祖馬通以功封為重合侯,坐兄馬何羅反,被誅,故再也不顯。祖父馬賓,宣帝時為郎持節,號使君。其父馬仲,官至玄武司馬。馬援兄弟四人,三個兄長均有才能,王莽時並為二千石,家世再次顯赫。馬援的祖父、父親這兩代家境式微,地位不顯。馬援「少有大志,諸兄奇之」。 馬援有三個哥哥,他們是馬況、馬余、馬員。都很有才能。十二歲父母雙亡,馬援隨長兄馬況至河南。王莽末年,馬援曾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 隗囂既發兵拒漢,光武帝採納馬援之謀,漢大軍壓境,隗囂「城邑皆降」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馬援為太中大夫,與來歙率諸將平定涼州。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馬援為隴西太守。戰鬥中,馬援受傷,光武帝以璽書慰勞之。這時,朝臣議欲放棄金城。馬援上書反對此議,令羌豪楊封,說塞外羌來和親。於是郡中逐漸安定,民樂其業。武都氏人背公孫述來降,馬援奏請復其侯王君長,賜給印綬。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萬餘人皆降,「於是隴右清靜」,終於平定隴西;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蘇定依法處決了詩索。詩索之妻徵側及妹徵貳起兵反抗,攻佔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蠻夷」起而響應,攻掠嶺外六十餘城,徵側自立為王。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馬援率樓船二千餘艘,戰士兩萬餘人,嶺南悉定。馬援所過之處,皆「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還條奏越律與漢律乖舛者十餘事,加以整頓,平定了交趾。可見,馬援平定隴西、平定交趾,功不可沒!難道當時文武雙全的董子仁需要肩負平定琉球的使命?

2.董旻不辱使命出使琉球

琉球據說該島被波濤洶湧的大海包圍著,最初一對夫婦住在島上,繁衍後代。人多以後,就選出了領袖「天帝子」。相傳天帝子育有三男,長子天孫氏被立為國君,傳國二十五世後被叛臣利勇所殺。後有尊敦起兵誅滅了利勇,被擁立為君,稱舜天王。這一事件大約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宋朝。《隋書》中稱為「流求」,《元史》中寫作「瑠求」。元朝末年,琉球分裂為三個各自獨立的國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楊戴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琉球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朝政府稱臣,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

《明史。琉球傳》記載:「琉球居東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國。元世祖遣官招諭之,不能達。洪武初,其國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為姓,而中山最強。五年正月命行人楊載以即位建元詔告其國,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隨載入朝,貢方物。……十五年春,中山來貢,遣內官送其使還國。明年與山南王並來貢,詔賜二王鍍金銀印。時二王與山北王爭雄,互相攻伐。……祖成祖承大統,詔諭如前。永樂元年春,三王並來貢。……南山南自四年兩貢,終帝世不復至,亦為中山所並矣。自是,惟中山一國朝貢不絕。……成化五年,其貢使蔡璟言:「祖父本福建南安人,為琉球通事,傳至璟,擢長史。乞如制賜誥贈封其父母。」章下禮官,以無例而止。……十三年,使臣來,復請比年一貢,不許。明年(成化十四年1478年)四月,王卒,世子尚真來告喪,乞嗣爵,復請比年一貢。禮官言,其國連章奏請,不過欲圖市易。近年所遣之使,多系閩中逋逃罪人,殺人縱火,奸狡百端,專貿中國之貨,以擅外蕃之利,所請不可許。乃命給事中董旻、行人張祥往封,而不從其請。十六年,使來,復引《祖訓》條章請比年一貢,帝賜敕戒約之。十八年,使者至,復以為言,賜敕如初。使者攜陪臣子五人來受學,命隸南京國子監。二十二年,貢使來,其王移咨禮部,請遣五人歸省,從之。弘治元年(1488)七月,其貢使自浙江來。禮官言貢道向由福建,今既非正道,又非貢期,宜卻之,詔可。其使臣復以國王移禮部文來,上言舊歲知東宮冊妃,故遣使來賀,非敢違制。……」明朝多次遣使琉球,並對其統治者冊封。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統治時期(1478年-1525年)為琉球的黃金時期,貿易發達,且不斷對外擴張。1500年,尚真王平定八重山群島的遠彌計赤蜂之亂;1522年平定與那國島鬼虎之亂;1537年,攻取奄美群島,將勢力擴張到整個琉球列島,確定了琉球史書中所稱「三省並三十六島」。尚真王確立了琉球的官員品秩、朝儀制度、神官制度、賦稅制度、行政劃分,擴建了首里城,廢除了殉葬習俗,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擁有兵器(刀狩),確立了琉球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此後琉球進入穩定發展的時期。琉球的古代黃金時期,與文武齊備的董旻的出使,應該具有一定的作用的。此後,琉球國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進貢,謹守臣節。明朝滅亡後,琉球繼續與清政府保持了藩屬關係。

3.明史與琉球對董旻的記載

《明史》列傳第六十八有《董旻傳》:「董旻,樂平人。成化二年進士。歷吏科都給事中。為吏所訐,下詔獄,謫石臼知縣。孝宗時,卒官四川參議」。

琉球國史書《中山世譜》卷五亦有記:「十五年己亥,世子尚眞遣長史李榮等,奉表貢方物,並迎封舟。憲宗賜宴及衣幣如例,仍遣正使兵科給事中董旻、副使行人司右司副張祥賚勅至國,諭祭故王尚圓,封尚眞為中山王;並賜王及妃皮弁、冠服、金鑲犀帶、彩幣等物」。(《遺老傳》云:「忠順可嘉」四字匾額,此時賜之)。該十五年己亥,應該是董旻到達琉球冊封的時間。

董旻是樂平人,德興樂平緊鄰,唐以前為一縣,德興海口董為大族,聚居時代悠久。《德興縣誌/選舉志》不載董旻名,其籍貫當為樂平而祖籍德興。民國《德興縣誌》注釋稱「董子仁,明黃門宦官,德興籍」。董旻進士出身,顯然不是宦官,稱其「黃門」當為給事中(漢代有給事黃門侍郎)代稱,案明代給事中,雖為從七品,品卑而權重,都給事中更可監察尚書。

其中1478年前往琉球封國王尚真的正使兵科給事中董旻,就是這位董子仁。也可能就是:董旻,字子仁。

4. 董旻出使琉球後的變化

董旻出使琉球後,直至清軍入關不久,琉球國王尚賢就派遣使者金應元前來請求冊封。卻沒攜帶明朝政府的冊封印信,請封未成。後恰逢尚賢去世,改由其弟尚質繼續上表請封,後被清廷冊封為琉球國中山王。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國王。此後百餘年,歷任琉球新王即位時都要遣使請封,從未間斷。  1609年,日本軍閥豐臣秀吉向琉球敲詐錢財遭拒。派出島津氏攻打併俘虜了琉球國王尚寧,逼其寫誓文:每年向薩摩藩輸糧8000石。日本侵略視為「上貢」,以證明琉球是日本的「藩屬」。1868年,日本維新政府的「太政官令」將琉球王國置於日本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又將其改為政府直轄地。1872年10月,令琉球王子伊江等人進宮朝拜。當時,琉球的賀表上寫的本是「琉球國王尚泰」,而日本外務省擅自去其國號,改為「琉球尚泰」。明治天皇下詔將琉球王室「升為琉球藩王,敘列華族」。第二年,下詔書命琉球受內務省管轄,租稅上繳大藏省,將其納入日本內政的軌道,而這一切都沒有獲得琉球國的同意。

1871年11月27日,66名前往中國進行朝貢和貿易的琉球人,返回途中遇海浪而漂流到了台灣,被土著牡丹社民誤認作敵人,殺死54人,另外12人被清政府護送回國。1873年日本使者副島種臣和柳原前光來到中國,副島種臣前往禮部商討覲見同治皇帝的禮節,而副使柳原前光則前往總理衙門,拜見了辦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談起了台灣土著殺死琉球人的事件。日本人抓住毛、董無意流露出「殺人者皆屬"生番』,系化外之民」的話柄,強詞奪理地說 「化外之民」不歸中國政府治理,進而表示否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為「代表」琉球出兵台灣的侵略行動。日本先派海軍將領樺山資紀和水野遵到台灣秘密考察,後以陸軍中將西鄉從道、大藏卿大隈重信為侵台軍政長官,出兵台灣。並向美國尋求幫助。兩國一拍即合,派遣駐廈門兼台灣領事李仙得等人為顧問,租借美國郵船「紐約號」,隨同日軍出兵台灣。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得知了此事。擔心破壞英國在遠東的利益,向美日兩國政府提出了抗議。美國只得宣告中立。但日本政府仍派兵3000人,夥同美國顧問於1874年四五月間在台灣琅嶠登陸。  清政府寄望「以夷制夷」於外國干涉的消極防禦,日軍在琅嶠登陸得逞,15天後進攻了牡丹社,殺死台灣同胞30餘人,並將社內房屋全部焚毀。李鴻章大罵日本人背信棄義。此時西北有浩罕國(今屬烏茲別克)軍官阿古柏侵略新疆,沙俄又乘機出兵佔領伊犁,清政府無法集中精力處理日軍侵台之事。因此,李鴻章使用了以武力為後盾的實力外交手腕和平手段處理台灣事件。1874年5月,清廷命船政大臣沈葆楨以巡閱為名,率兵到達台灣,共有一萬餘人在軍事上展開了部署,但李鴻章一味力圖不戰而屈人之兵,喪失了戰略主動,日軍攻破了18個番社。早已到達上海的日本駐華公使柳原前光為了等待前方消息,以日本政府的台灣問題全權大臣是在台灣的西鄉從道為理由,拒絕與清政府談判。9月1日,日本內務卿大久保利通來到中國,向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和美國駐華公使忻敏求助。在他們的調停下,清政府答應給日本撫恤銀10萬兩,在台建築費40萬兩,先付10萬,其餘40萬在12月20日日本退兵後支付。10月31日,中日雙方簽訂了《北京專條》3條,在英國的支持下,日本敲詐清廷的陰謀得逞。但李鴻章為清政府與日本簽訂的《北京專條》卻埋下了一個隱患,那就是,承認了日本為被殺的琉球人出兵的合理性,這就等於隱約承認了琉球是屬於日本的,將琉球這個一直依仗中國扶持的小國推到了日本的魔爪之下!《北京專條》簽署後的第二年,日本派兵進駐琉球,並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號,不再向清政府入貢。琉球國向宗主國清政府告急,派遣尚德宏到中國求助。但清政府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過分注重情理,反使日本變本加厲。1875年9月,日本派遣軍艦侵入朝鮮領海,逼迫朝鮮政府與其在次年簽署了不平等條約。1878年4月,日本政府悍然決定廢琉球為郡縣。令琉球國王尚泰到東京聽候處置。當時他正身染重病,一心巴望清政府能夠救其出水火。何如璋按照清政府旨意,8月30日與日本政府喋喋不休的交涉中,正式宣布改琉球為郡縣,聲明琉球與中國的關係由日本外務省處理,琉球終於沒有逃脫被日本吞併的命運。  琉球懇請清政府「威惠於天下」,希望能「速賜拯援之策,立興師問罪之師」,救琉球國於水火。但琉球問題又正好跟此時阿古柏侵擾新疆的事件碰到了一起,清廷當然無法傾注全力拯救琉球。面對尚德宏的哭泣,清政府在猶豫不決之中讓日本佔了先機。1879年3月,美國前總統格蘭特來到中國。在與格蘭特的會談中,李鴻章詳細介紹了琉球一案的來龍去脈,並希望利用格蘭特的特殊身份從中斡旋。但弄不懂儒家色彩濃厚的「冊封」、「藩屬」等概念,調停始終不得要領。日本人拿出了清廷在《北京專條》中埋下隱患的條款,使格蘭特啞口無言。1879年4月,日本派出了一支由450名軍人和160名警察組成的隊伍,前去鎮壓了已有200年不設軍隊的琉球「藩王」,不容分說將王室強行遷移到了東京,並廢除藩政改為由日本政府直轄的沖繩縣。  

2014年1月4日22:38荷香月暖(QQ:353159928


推薦閱讀: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
琉球群島的奄美群島
中國古代朝貢體系中除了朝鮮國王以外,其他的藩屬國王薨後中國給賜予謚號嗎?如果有的話,哪裡能查到嗎?
萬國之津梁(三)
曾經向中國朝貢的這個小國,後來怎麼歸屬了日本?地球知識局

TAG:明朝 | 琉球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