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個「人格測試」,看結果,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

知乎日報註:最近,知乎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人格實驗室,推出了一項「知乎測評室」 第一季——心靈海洋。摸不清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很多知友測了測,說自己的「人格畫像」還真挺像那麼回事的。

不過,比起測試結果,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更關心這個結果對日常生活有哪些參考價值。到底靠不靠譜?一起來看看心理學上是怎麼解讀的。

如何解讀「大五人格測試」的結果?它對日常生活有哪些參考價值?

京師心理大學堂,打造最優質的心理科普平台

你會用佛系來形容 TA ,形容 TA 不焦不躁,不追名逐利;

你會用外向來形容 TA,形容 TA 精力充沛,總是樂觀、自信;

你好像,也會用「處女座」來形容 TA,形容那個強迫自己追求完美的人,那個大家眼中的「異類」……

我們喜歡用各式各樣的詞語形容自己、形容他人;人格,個體自身的穩定行為方式和內部過程,則是心理學家用於描述、了解人的。

而大五人格,正是心理學界廣受認可和應用的人格測試。

在介紹大五人格前,學堂君想先聊聊,在它出現之前……

從人格「特質說」說起

相信知友們也了解,網路流行的星座學並不科學。它除了是一種「巴納姆效應」的產物外,還將所有人分成了特定的 12 種類型,認為他們將表現出與對應類型相似的行為模式。

然而,類型是有限的,而人格特徵卻是無限的,類型說忽視了每個人的獨特性,限制了人格的多樣性[1]。這時,「特質說」出現了。特質,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那些不論在你生命中的何時何地指引你行動的「念頭」。它是一種心理結構,能使許多刺激在引發某種行為上具有同等作用,並且能創造、指引那些功能相等而一致的適應性及表現性行為。

其實,心理學界一直存在關於人格研究中「類型說」還是「特質說」的爭論,雖然像將人分為 16 種的 MBTI 等測驗仍在招聘等領域被大量徵用,INTP 等四個字母的排列也在各種個人簡介中出現,但在人格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中,「類型說」已慢慢被更具科學性的「特質說」取代。

大五人格是什麼?

大五人格,是人格心理學中「特質流派」的典型代表。

  • O-Openness,「開放性」(也譯作求新性)
  • C-Conscientiousness「盡責性」
  • E-Extraversion「外向性」(也譯作外傾性)
  • A-Agreeableness「宜人性」
  • N-Neuroticism「神經質」(也譯作情緒性)
  • 上述是大五人格的五個維度,它們的首字母拼湊在一起便構成了 OCEAN——人格的海洋。這五個維度是研究者將所有形容人格的詞語進行因素分析,發現它們一共能被歸為五個潛在因素,而後將這五個因素命名成如上五個維度名。

    可見,大五人格中的每一個維度都是一系列特質的集合,每個維度的高低分都有不同的特質表現。我們可以通過專業的量表進行測試,來了解自己的人格,比如,知乎聯合北師大心理學部人格實驗室推出的 心靈海洋 ,就是一個 20 題版的大五人格。

    你完成測試了嗎?你可以從結果中看到自己每個維度上的高低得分。人格特質可以預測「行為傾向」,即描述個體做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但是,人格測評工具只是了解自己的參考,而不能作為絕對標準。

    下圖顯示了高低得分人群普遍的人格特質,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每個人格維度的解讀,請繼續往下瞧瞧。

    Openness 喜愛現實還是喜歡想像?

    你更可能是天馬行空的藝術家,還是腳踏實地的實幹家,開放性高 VS 開放性低,你想要個怎樣的分數?

    剛剛的人格測試中,有四道開放性維度的題,測驗採用 7 點評分的方式:

  • 我有著生動的想像力
  • 我對抽象的觀念不感興趣(反向計分)
  • 我對抽象觀念的理解感到困難(反向計分)
  • 我想像力不好(反向計分)
  • 你是怎麼選擇的呢?

    開放性指的是對經驗持開放、探求的態度,而不僅僅是一種人際意義上的開放。構成這一維度的特徵包括活躍的想像力、對新觀念的自發接受、好奇心等等。得分高的人像是獨立的思想者而得分低的人則是本分的實幹家[1]。在開放性維度得分高的人更適合在科學藝術等需要創新的領域內工作,得分較低的則比較合適像是公務員、司法人員等等[6]。

    Conscientiousness 謹慎盡責的人能安享悠長的人生

    萬事體貼周到的學霸江辰和時而犯點小迷糊的陳小希,可能就是盡責性高和盡責性低的代表喔,其實都很可愛呀~

    從嚴肅嚴厲到放任自由,在盡責性的維度上,你處於哪個位置?

    剛剛的人格測試中,這四題反映盡責性特質上的得分,測驗採用 7 點評分的方式:

  • 我能迅速處理好日常瑣事
  • 我經常忘記把東西放回原處(反向計分)
  • 我喜歡秩序
  • 我做事情總是混亂且沒有頭緒(反向計分)
  • 你的這些特質有多突出?

    盡責維度得分高的人表現出更有條理的處事方式並能夠持之以恆;得分低的人則馬虎大意、容易見異思遷、不可靠[1],然而生活中,卻總有這樣一種現象:認真負責的人疲累不堪,而自由散漫的人卻漁翁得利,盡責的人格特質會不會因此給我們帶來不好的結果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研究發現能準確預測一個人是否長壽的因素,既不是開心快樂也不是善於社交,而是謹慎和可靠的人格特質。盡責的人長壽或是因為盡責性人格特質會讓人獲得更健康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可以說,他們為自己創造了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5]。

    Extraversion 你是不是真正的「外向」?

    一邊是舞會上大放異彩的 social 女王,一邊是安安靜靜坐在書桌前的文藝少女,你更像哪個?

    剛剛的人格測試中,這麼幾道題反映了你在這個維度上的得分,測驗採用 7 點評分的方式:

  • 我是聚會中的靈魂人物
  • 我話不多(反向計分)
  • 我在聚會中和許多不同的人交談
  • 我喜歡在幕後,很少顯山露水(反向計分)
  • 你是更偏外向還是更偏內斂呢?

    網路上總流行著這樣的話: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越外向的你好像越孤獨寂寞。那麼,你自己是否真的外向呢?

    我們總會為了更強的社會讚許性把自己硬生生地掰成一個很會 social 的人,可是,這真的適合我們自己嗎?可以看到,外向性得分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優勢——更冷靜、內斂,有更多的空間與自己相處[1]。

    Costa 和 McCra 曾說,內向者含蓄而非不友好,自主而非追隨他人,穩健而非遲緩[3]。內向與外向不是對與錯,只有適合不適合你自己。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人格優勢選擇職業,比如外向性高的人多嘗試一些人際交往類的工作,像是顧問、銷售等,內向的呢可以做一些財務類、科研類的工作,發揮所長。

    Agreeableness 宜人性不高,就可以不友善嗎?

    剛剛的人格測試中,這麼幾題反映了宜人性維度上的得分,測驗採用 7 點評分的方式:

  • 我能對他人的情感產生共鳴
  • 我對他人的困難不感興趣(反向計分)
  • 我能體會他人的內心感受
  • 我對其他人不感興趣(反向計分)
  • 你是高冷更多還是熱情更多呢?

    宜人性高者在任務中注重合作而不強調競爭,相反,宜人性低的人則喜歡為了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奮鬥。雖然宜人者更受喜愛,但似乎我們總覺得宜人性低的人適合擔任領導幹部,或是獲得偉大成就。「熱情」與「能力」之間存在一種類似於補償的負向關係[4],因此我們會刻板印象地覺得說宜人性高的人能力差,而實際上能力與熱情並沒有顯著的相關關係。

    Neuroticism 神經質得分那麼高是神經病?

    才不是這樣!雖然常被翻譯為「神經質」,但它才不是「神經病」更不是「精神病」!為了避免這樣的歧義,我們的測試中,就用了「情緒性」來描述這一維度。

    剛剛做的人格測試中,有這麼幾道題可以反映這個維度的特徵,測驗採用 7 點評分的方式:

  • 我情緒容易波動
  • 我很多時候感到放鬆(反向計分)
  • 我很容易感到失落
  • 我很少感到憂鬱(反向計分)
  • 你是怎麼選擇的呢?

    雖然神經質得分高的人確實可能會有一些比較過激的行為表現,他們更容易變得心煩意亂、產生消極情緒,他們會敏感、緊張、甚至畏懼未來或將發生的一切[1]但神經質並不完全是無用的,在很多情況下,比如長跑運動、競技比賽等等,我們需要適當的情緒喚起,甚至應該要適當的焦慮,這才能激發我們的潛質來更專註地投入到任務中[2],極度平靜反而是沒有益處的。因而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定量的「神經質」。

    最後,學堂君需要再強調一遍,人格測評工具只是了解自己的參考,而不能作為絕對標準,而且就像測試中說的,分數並無好壞之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優勢人格,我們的人格特徵都是我們獨特的財富,它會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發光發熱。

    我們都是那個獨特的唯一。

    參考文獻:

    [1] 伯格, 陳會昌. (2010). 人格心理學.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 Sweeny, K., & Dooley, M. D. (2017). The surprising upsides of worry.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11(4), e12311.

    [3]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92).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its relevance to personality disord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6(4).

    [4] Yzerbyt, V., Provost, V., & Corneille, O. (2005). Not competent but warm. really? compensatory stereotypes in the, french-speaking world. Group Processes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8(3), 291-308.

    [5] 弗里德曼, 馬丁, 王立傑. (2012). 人格決定壽命為什麼謹慎盡責的人能安享悠長的人生 surprising discoveries for health and long life from the landmark eight-decade study.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6] Feist, G. J. (1997). A meta-analysis of personality in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creativit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4), 290-309.

    [7] Allport, &Gordon, W. (1948). Comparative psychology of ment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狼寶寶,心理學的學徒;社會心理學項目博士生

    最近,想必不少知乎 er 都做了心靈海洋測試——我還挺中意測試的片頭的,把「海洋」這個隱喻展現出來,有點意思。這次測驗採用的是 Mini-IPIP, 關於這一量表的優劣,我會在後文比較詳細地介紹。

    借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人格心理學特質論中及其重要的一課——大五人格學說。

    大五人格理論發端於人格辭彙學的研究。這還得說說奧爾波特——人格心理學之父。

    他老人家不喜歡弗洛伊德那套玄乎的潛意識人格論,希望能夠用一種更加實證的方法去研究我們的人格。於是,他開始了一項偉大工程——翻詞典!

    沒錯,他和同事一起翻英文詞典,找出了若干描述性格特質的辭彙,然後將這些辭彙加以歸類,形成了人格特質辭彙表。然鵝,最早的辭彙表有大約 4500 個,這顯然太多了。於是,研究者開始不斷地對這些辭彙加以概括,希望找到幾個辭彙精鍊地涵蓋人格特質。幾經發展,終於形成了今天的五因素人格,也就是用五個關鍵詞概括人格特質,分別為:

    開放性(openness)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傾性(extraversion)

    宜人性(agreeableness)

    情緒(不)穩定性,也叫「神經質性」(Neuroticism)

    取每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便成為了 OCEAN,也就是我們說的「人格的海洋」。

    (需要指出的是,五因素模型和大五人格並不完全相同,二者在部分維度的表述中有區別,比如大五因素中的「開放性」在大五中被定義為聰慧 Intellect 和想像力 Imagination;不過這並沒有妨礙量表的開發和後續研究,此處也不做嚴格區分了。)

    有了理論,還得有體現理論的測量工具。於是,依據大五理論編製的量表應運而生,文獻指出,大概有 30 種不同種類,測試方式的量表。這些量表有言語式的,有圖片式的;有針對成年人的,有針對少年兒童的。

    這次,我們在知乎上做的題目是 Mini-IPIP(微信國際人格題庫),一共有 20 道題。原版的國際人格題庫共有 50 道題目,修訂是在 2006 年由 Donnellan 等人完成的。有研究指出,這個量表對焦慮,抑鬱,行為抑制等指標的校標關聯效度與其他測驗類似(BFI, IPIP-BFFM),然而 CFA 的結果顯示量表與大五人格模型擬合併不好,EFA 發現多個題目存在交叉載荷,部分題項的信度指標不理想,需要進一步修訂(Cooper et al., 2010)。

    上面真的話對於非心理學專業的同學來講可能有點不夠閱讀友好,我簡單翻譯成「人話」就是——這個 mini 測驗在預測我們焦慮,抑鬱這些負性情緒上表現良好,可是題目本身並不太符合大五人格理論——真是硬傷!可能這個使用這個量表的優勢在於時長吧,畢竟才 20 個題,可能只需要 3-5 分鐘就可以完成,用戶體驗會好一些……我建議知乎可以考慮來個第二波,放一個信效度更好的量表(e.g., NEO-FFI; BFI)供大家測評。

    解讀人格測驗的結果需要小心:

    首先,得分高低只是一種傾向,並不代表必然。或者說,它表示的一種大概率。心理學的研究是基於統計結果的,所以是「某種類型的人大概率會 xxx」。比如,研究發現外傾程度高的人更喜歡參加聚會(對比程度低的人),這並不代表你得分高就一定會去參加。

    其次,得分高低並沒有好壞,要看你的人格特質與環境的匹配程度。比如外傾性程度高的個體(比低的個體)在社會交往方面更有優勢。但是,這些人在開車的時候也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Lajunen, 2001)。

    第三,人格的穩定性與可變性。雖然我們一般認為人格是穩定的,但是這種穩定是相對的。比如有些人在工作場合非常健談,但是回了家就不想說話,喜歡獨處。這種表現並非「人格分裂」,而是我們應對不同社會環境的反應。

    最後,自陳量表的通病就是可能有較強的社會讚許效應。也就是說,用戶知道如何能在這些題目上獲得較為理想的分數。這樣的話,得到的結果是真實的情況,還是理想的情況呢?這個難題確實不好解決,除了安排測謊題以外,我們還是反覆告誡被試,這些題目沒有正誤,請憑藉你的主管感受選擇。另外,即時你知道了量表測量的用意,如果真的想了解自己,何必欺騙呢?

    說起大五人格對日常生活的參考價值,類似的研究不勝枚舉,比如:

    高盡責性和情緒穩定性可以預測學生的好成績(Chamorro-Premuzic & Furnham, 2003);

    高外傾性和低盡責性可以預測酒精攝取(Paunonen, 2003);

    高外傾性,高宜人性,高盡責性和高情緒穩定性則可以預測商業情境中較高的領導力(Silverthorne, 2001)。

    說一個和學生相關的,我之前在專欄里寫過一篇文章,那些選擇法律、商科、經濟專業的同學在宜人性這一維度上會低於其他專業,尤其低於心理學、人類學或者其他一些文科專業(Vedel, 2016)。

    狼寶寶:選專業?或與你的人格有關!

    說了很多關於大五人格的方面,相信大家對人格海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你千萬不要以為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到此結束了。

    人格研究者還在繼續探索其他特質——未被大五囊括的。比如黑暗三角人格特質(Dard triad trait),詳情也可以戳上面的文章進行了解。

    最後,推薦幾本關於人格心理學的書給大家,

    這本教材摒棄了以往人格心理學按照研究者,研究流派的講述方式,把人格心理學大致分為了特質論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動力取向,認知實驗取向,社會文化取向,還介紹了人格與生活適應相關的話題。我非常喜歡這種體例(並不喜歡伯格那本……)。

    不過,對那些沒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同學來說,可能這本書有點嚇人。別急,作者還寫了一套簡明本讀物(這套書 kindle 版有售哎……),非常適合沒有專業基礎的童鞋閱讀,類似牛津簡明讀本了。

    最後一本書是我在想法里推薦過的,比較針對的是大五人格:

    講真,這個名字我是有點不喜歡的……要不是看到了腰封,很可能我就當偽心理學扔在一邊了……

    當你看完這些之後,相信你對這個測驗就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祝你測得愉快,讀得開心!

    查看知乎原文(35 條討論)
    推薦閱讀:

    強迫症與強迫人格
    MBTI測試結果為INTJ的人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誤測?
    歇斯底里的人適合做什麼類型的工作?
    怎麼成為一個會聊天的人

    TAG:測試 | 人格 |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