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智慧
人世間,每個心靈的深處,都有獨自的痛苦;每個心靈的深處,又都有一扇面向幸福的窗戶。當你一旦在痛苦中發現另外的涵義,痛苦便是迎接美好未來的曙光。
人因為有智慧而成為萬物主宰,自然之靈,並通過不懈的求索而獲得幸福。但同時,人也因追求智慧才知道,嚮往現世永生終是一夢。
宗教信仰,超越和化解了人類的苦難,直指人的靈魂。超越痛苦,意味著超越造成痛苦的世俗社會,超越由世俗關係造成的自我;化解痛苦,是讓人真正認識到痛苦的價值,從而達到世俗至永生天鄉的逾越。
人因不解而痛苦,人因頓悟而釋然,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磨練的啟示:沒有人不受傷害,這是人生必然的歷程。沒有什麼能比坎坷和不幸給人的教誨更為深刻,也沒有什麼能比痛苦帶給人的沉思更多。不痛得深,就不會對生命有更透徹的認識。人的智慧就是在這種痛苦的傷害中成長。
故事: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小男孩掙脫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裡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
磨難的啟示:世上沒有不起風的大海,沒有不落雨的天空,沒有沒懸崖的高山。如果說順境是一位友善的朋友,逆境則是一位偉大的導師。磨難讓人的心智慢慢成熟,經歷過人生的痛苦,才能感知快樂的滋味。
故事:在安逸閑適的海岸邊,無數的沙粒舒服地伸展著自己的身體,沐浴著陽光的溫暖,享受著徐徐海風帶來的清新。有一顆小沙粒卻不甘於享受如此安逸卻平庸的生活,他縱身躍入了大海,漸漸沉入了深海,隨著海流闖進了一隻海蚌的世界,海蚌合上了自己的外殼,小沙粒永遠留在了裡面,小沙粒感到非常痛苦,因為陪伴他的只有無盡的黑暗……
不知道過了多久,海蚌被人們撬開了嘴巴,耀眼的陽光刺得小沙粒睜不開眼睛,只聽到周圍的人們發出一陣陣驚嘆的聲音。小沙粒揉了揉眼睛,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一顆渾圓的珍珠,散發著無與倫比的光芒。他高興極了,他所承受的磨練終於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感受到磨難和痛苦帶來的喜悅。
苦情的啟示:在人生負重的行程中,人的歡樂與痛苦形影相隨。苦情,讓人痛不欲生,沒有心情欣賞暴風雨後的彩虹。如果以寬廣的胸懷去面對,心胸變得豁達了,那麼痛苦就會越來越少,快樂會越來越多,心就會從痛苦中長出快樂。
故事:一個人生活在痛苦中,無法解脫,就去找一位智者,訴說了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不幸,整日忍受生活的煎熬,生不如死。智者聽了,並沒有用言語安慰他,而是叫他把一把鹽放到一個杯子里,盛滿水讓他喝。這個人喝了一口,皺著眉頭說,太咸了,沒法喝。智者於是又吩咐他把一把鹽放到旁邊的湖裡,然後叫他再喝那湖水,那人說沒有嘗到鹹的滋味。智者於是對那個痛苦的人說:「痛苦就是那一把鹽,關鍵在於看你把它放在什麼樣的容器裡面。」
失痛的啟示:身體酸痛、脹痛、灼痛、絞痛等各種痛覺,是機體受到傷害的警示,失去這些知覺,就失去了機體一系列防禦性的保護反應。同樣,人的心靈遇到痛苦,也是讓人警醒,如果連痛苦的感覺都沒有,則心已死矣。痛苦,能說不是上蒼賜予人的大禮包嗎?
故事:在印度布蘭德醫生的麻風病院中,病人經常緊握著有釘子突起木把的鐵鍬來工作,或是用手去滅掉燃燒著的蠟燭,甚至在一堆碎玻璃上行走。通過對這些人的觀察,布蘭德醫生開始建立了他的學說:麻風病的主要性質,是麻醉性的,它的損傷破壞性只是間接的。有一次,他想開一個小倉庫的門,但是因為鎖已生鏽,他開不開。這時一個十歲的身材矮小、面容憔悴的麻風病兒童,笑著對他說:「大夫,讓我來試試看!」說著他就接過鑰匙,用力一拉,便把生鏽的鎖打開,布蘭德驚訝得啞口無言。這樣瘦小的一個孩子,怎麼能比他更有力呢?但他的眼睛卻看到了孩子流在地板上的血跡。檢查孩子的手指時,布蘭德醫生髮現,開鎖的動作,讓孩子的手指傷到了骨頭。他的皮膚、肌肉,甚至骨髓的環節,都暴露無遺,然而孩子卻絲毫感覺不到。對他來說,他的手指傷到了骨頭,與用手指揀起一塊石頭或是在衣袋裡轉動一枚銅幣,毫無差別。這些病人的日常生活,都靠著手和腳,但是卻沒有一個警戒的系統,來警告他們危機的來臨。如果他們的腰扭傷了,筋骨和肌肉受到了傷害,他們仍舊會一瘸一拐地行走;如果一隻老鼠,在夜間把他們的手指吃掉,只有等到第二天早晨,他們才會發現。
維克多·法蘭克是猶太籍的精神病學家,在二次大戰時曾被納粹監禁起來。他曾說過:
「只要能由痛苦中看到意義,一個人就願意承擔任何痛苦。」
經歷苦難能讓我們更堅強、更有韌性,但是相對的,也能讓我們更柔軟、更敏銳、更溫柔。痛苦的經驗能讓我們打開心胸,深刻地體會到別人的感受。詩人華滋華斯曾經說過:「深刻的痛苦教化了我的靈魂。」
人,究竟應該怎樣生活?是整天愁眉不展,把每一點不如意放得很大,痛不欲生?還是坦然面對一切不幸,用微笑迎接每一個黎明?
人生會是完美無缺的嗎?當然不是。正因為人生並不完美,我們才要更多地發掘生活的美。人活著,本來就不容易,甚至很苦。但是,如果我們不去思考,我們會明白為什麼苦?又如何才能不苦嗎?
其實,痛苦是從人類的原點而來。我們先祖的悖逆引來了世界的痛苦,而一次次的痛苦又使我們不斷調整著生命的焦距。痛苦,讓我們去發現生命的意義。 從基督宗教的傳統來看,痛苦的意義是多重的:痛苦能試煉與加強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的內心與天主更接近,讓天主成為我們的庇護所,助我們擺脫塵世間的重擔。
生命經歷著不幸與磨折,但擁有信仰,會讓人無畏痛苦,給生命注入神奇與幸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2b451010167w2.html
推薦閱讀:
※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和尚說:放生和悲智
※【智慧背囊】富翁的秘密
※愛分多少種——愛了一輩子,你真正懂得愛嗎,讓你的愛變得有智慧吧
※禪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