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能最有效提高英語?(上)

「讓全中國人民不花一分錢學好英語」

終於發更新文章啦!讓大家久等了!

我曾經在《通過自學掌握流利英語(3)》一文中解釋過為什麼學習外語要多聽。在今天的文章里,我將談一談如何聽。


在「聽讀說寫」里,讓眾多外語學習者最深感挫敗無助的,非「聽」莫屬。只要單詞都認識,「讀」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問題;儘管再怎麼中式英語,我們至少還能「說」和「寫」出來點東西。但「聽」就不一樣了– 儘管所有的單詞都認識,但很多時候不管你怎麼聽,你就是聽不懂 –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怎麼破?希望本文對你有啟發。

先來回答:為什麼你聽不懂?

其實聽無非就是「用耳朵閱讀」 – 作為外語學習者,當我們「聽」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努力把聽到的內容轉換成文字,然後在腦海里「閱讀」。因此,當出現「聽不懂」的情況,只有兩個根本原因:1)單詞你不認識;2)單詞你認識,但沒聽出來。解決第一點的關鍵在於多閱讀;解決第二點則靠多聽。

正如我一直強調的:只要你堅持進行「讀聽」,你肯定可以學會英語。國外留學的人之所以比國內的同學更快學會英語,就是因為他們一直被逼著做「讀聽」 – 學習英語其實真的就那麼簡單。你可能會講:Victor,你說得輕鬆,可是不管我怎麼努力去聽BBC英語新聞,我就是聽不懂啊! 這樣的「無效輸入」有學習效果嗎?答:有學習效果。請聽我解釋。

回到我以上的理念框架 – 對於大部分英語學習者來講,之所以聽不懂英語新聞,單詞的「不認識」和「不認得」兩個原因同時存在。如果僅僅是不認得,那麼你多聽幾次,或許能聽懂;但如果你不認識某些單詞的話,不管你聽多少次、發音再慢再清晰,你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譬如說:filibuster,fi-li-bust-er,懂了嗎?)。說的殘酷一點:如果你的基礎一般,當你聽英語新聞時,就像日本乒乓球隊對戰中國隊,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結局了 – 前者被虐。

如果說張魔頭是英語的化身,那麼你就是愛醬 ...

However,聽不懂英語新聞不代表沒有學習效果(就像日本隊被中國隊虐完後肯定會有長進),因為錄音中總有你「認識但不認得」的單詞 – 當你聽的時候,你實際上在加深對這些單詞的熟悉。其實普遍來講,中國學生的單詞量並不缺;當我們聽不懂的時候,「不認得」要比「不認識」的單詞多得多。很多考四六級的同學都表示:考聽力時基本上都是瞎猜;但如果把聽力的原文都寫出來讓大家直接閱讀,99%的人都會「聽力滿分」。

多聽是解決「不認得」的唯一方法。但是,多聽英語新聞是否對每個人都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呢?其實不是。因為當你有太多的單詞不認識,你應該把時間更多地花在閱讀上;錄音中你所認識的辭彙越多,練習聽力的意義才越大。而這也是為什麼:對於基礎一般的同學們,我一直強烈推薦《新概念英語》作為聽力的學習材料。

通過「聽讀結合」積累辭彙量

比方說你是一個正在執行剿匪任務的警官,英語單詞就像一群逃到隧道里的土匪,然後「讀」和「聽」就是這條隧道的兩個口。如果你不是急著立功(此處暗喻「應試」),你根本不需要去追,因為最省力的辦法就是守在隧道的兩個口不動,土匪們遲早會乖乖地投降。

很多英語新聞只有音頻而沒有文字,而《新概念》之所以是理想的學習材料,就是因為它的「聽」和「讀」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當你閱讀《新概念》的課文時,你完全不需要費力去嘗試把單詞都記住,因為你會不斷地聽。而你只需不斷地聽,你最終會把課文里所有的單詞都聽出來,因為你還會把課文反覆讀幾遍。通過這樣「聽讀結合」的方法學習單詞不單只不費勁,而且效果比你去刷「百詞斬」強多了。

辭彙是聽力的基礎。在學習的初期,我們應該先著重解決「不認識」的問題。讀聽《新概念》是我所了解的積累辭彙量的最佳方法(沒有之一)。大家知道,我成立「何老師英語課堂」的口號是「讓全中國人民不花一分錢學好英語」。我不是一個靠賣書賺錢的英語老師,所以我可以老實告訴大家:打好英語基礎,你只需要《新概念》這一套教材就夠了 – 而且你連書都不用買,只需要下載一個APP。

我並不是特意安利這四個 APP – 因為我都沒用過。我只想告訴大家:不管是安卓還是蘋果,一搜 「新概念 APP」 就會有一大堆搜索結果

外語學習是 1% 的單詞語法和 99% 的聽讀

有些人說我是因為長期在加拿大生活,所以英語自然學得好;然後因為英語受法語的影響深遠,有很多單詞很相似,因此學會法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因為西語跟法語都屬於拉丁語系,因此學會西語也不難;至於葡語嘛,跟西班牙語也很像。。。

確實,當我學習法語時,學習單詞方面比較省時間;而後,當我掌握法語後,學習西語的語法也確實會快一些。但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其實單詞和語法只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開頭,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頭。中國人之所以一直學不好英語,就是因為我們錯誤地把過多注意力放在單詞和語法上,而缺乏大量的聽讀。

我學習葡語的經歷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因為西葡語的單詞和語法很像,我學習葡語起步非常快。自學的第一天,我就直接閱讀「維基百科」上關於「巴西」的葡語介紹(能猜出約一半的意思)並開始聽 NHK World 的葡語新聞。幾個星期後,我就能感覺到:閱讀速度越快了,單詞也能聽懂越來越多了。與西語相比,葡語(特別是巴西的)語速更慢,語法也更簡單。連我都覺得:兩個月就能拿下葡語,搞不好甚至超越我的西語水平。

NHK World 是一個名叫 「播客 」的 APP 里的頻道,提供多種語言的慢速新聞

而現實是,我花了大半年時間,聽了約500個小時的葡語,才敢說自己達到基本流利程度,而我的葡語也一直未能超越我西語的流利程度。其實類似的事情以前就發生過 – 相比法語,西語的語法更容易,發音也更簡單,但我的西語也一直沒有超過我的法語。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語言的流利程度歸根到底與「讀」和「聽」的攝入量呈正比;我的 「外語聽讀攝入量排名」 一直是:英1,法2,西3,葡4,因此流利程度排名也如是。

可能很多外語學習者都會同意:英語是「最簡單的歐洲語言」。當我學習法語時,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恩上帝讓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打敗了法國。因為跟英語相比,法語語法複雜程度實在讓人抓狂。我一度覺得法國小孩能學會講這麼複雜的語言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我甚至覺得法國人的大腦必須得更聰明,才能把複雜的法語說的這麼溜。

我曾經非常羨慕留學法國的人 – 首先是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法語環境,是不可能學會法語的(當然,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其次是我覺得:只要把法語學好,英語自然就會了– 就好比你繁體字都學會了,簡體字能不會嘛?然而,我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會說法語的人,除非在英語上也花了大量時間進行聽讀,否則照樣不懂英語。

世界上有那麼一類東西,屬於「易學難精」 – 如各種樂器、球類運動等。雖然來來去去就那幾個動作,但若要成為高手,則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語言也一樣:難點不在於「學」,而在於「練」。我見過一個法國人跟我抱怨:英語的各種動詞變形太難了(實際上法語的動詞變形要繁雜得多)。雖然日語里的大量辭彙源自於中文,但很多中國人都覺得學習日語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 – 其實並不是日語難,只是你一開始把它想像得太容易了。

雖然說英語的語法比法語簡單得多,但如果你的學習目標是達到基本流利程度(我的定義是:能聽懂外語新聞),你會發現你所需要花的學習時間差不了多少。因為專門的語法學習其實只佔你學會一門語言所需時間的 1% 不到,真正使你達到流利水平的,是剩下的那 99% 的 「練」 — 就是聽讀。

真功夫的特點: 「不假思索」和「不會忘」

打個比方:駕駛是一項極其簡單的基礎生活技能。但即便我們從小看著父母開車長大,我們也到要親自上手後才能學會,並且要積累到一定的駕駛經驗,才能達到「駕輕就熟」的地步。語法和單詞,就像交通規則、車輛操作等知識,僅僅是學會開車的基礎。如果你想達到能聽懂外語新聞的水平,你必須對你學過的語法和單詞進行多次重複使用,才可以練成真功夫。

那麼,「真功夫」的定義是什麼呢?就是當你可以邊吃飯、邊聽外語新聞,基本聽懂並且不影響你對美食的享受。當你對一個語言不熟悉,你需要非常專心地聽,才有可能聽懂。因為這時候你的大腦實際上在努力地處理接收到的信息,你會下意識地停下做其他事情,為大腦騰出更多「內存」。而當你邊吃飯、邊聽外語,你會覺得胃口受到嚴重影響,因為你的大腦只想專心地享受美食(不信你今晚試試,說不定是一個既能學習、又能減肥的好辦法哦。)

很多學習《新概念》的同學表示:讀過課文後聽錄音,感覺聽幾遍就聽懂了。但如果這時候你覺得「我已經聽懂了,不用再聽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會發現,你一旦不留神聽,就會馬上覺得:好像每個單詞都認識,但不知道說了什麼。很多新手上路都覺得開車很好玩刺激,因為他們的大腦還覺得很新鮮;而對於駕駛老手來講,則是完全的不假思索。外語的真功夫,就是這種「不假思索」。

真功夫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忘。跟大家一樣,我的一天也只有24個小時,學習外語也只能是一個一個來;而且我不是語言專業出身,也只能利用我的業餘時間學習。因此當我把法語攻下來後,我便開始把大部分學習時間轉移到西語上,當時我確實擔心會不會「西語學會了,法語荒廢了」。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關鍵原因還是正如我之前說的:聽讀(攝入量)。

說到這兒,很多人可能不同意:都說「語言不用了就會忘」,這點還有爭議嗎?你看那麼多人上大學時學了那麼多英語,不也都忘了?如果你覺得以上說的就是你本人,那麼我想先問你一句:你自己到底做了多少真正的英語聽讀?

雖然我沒有數據支持,但根據我本人學習外語的經驗,我認為中國人要練就「英語真功夫」,需要聽至少1000小時的純英語,以及相當於《哈利波特》英文原版全集(共3407頁)的閱讀量。請注意,真正的英語聽讀必須是「英語」。當你在微信上讀「洪荒之力」用英文怎麼說,聽網紅老師用中文教英語,盯著中文字幕看美劇 –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英語聽讀。

語言很久不用之後確實會變「生疏」,但不會忘。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獨居加拿大時,幾乎沒什麼機會講廣東話,後來發現粵語里很多特有辭彙想不起來了– 儘管如此,我想你保證:我這輩子、永遠、絕對、百分之百不會聽不懂廣東話!生疏跟忘記有本質上的區別:就像我好久沒開車了,重新上手的時候需要點時間適應一下;但你要我忘記如何開車,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方法正確,你想練不成真功夫都不行

決定你英語真功夫的,歸根到底是:聽讀攝入量。如果你的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講十句話,只有一句英文,那麼你再認真聽講也很難學會英語(當然,你的考試分數會提高)。相反只要你不斷聽讀英語,你再怎麼不努力,你的英語也很難不提高。我以前講過:聽讀結合,二者同樣重要,但「聽」所需要花的時間更長。然而,跟閱讀(需要費神)不一樣,「聽」 幾乎完全不費力 – 即便只是背景音,也會有微妙的效果。

廣東的各大城市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跟我不會忘掉粵語一樣,很多在廣東的朋友們雖然說家鄉話的機會不多,但聽不懂自己家鄉話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不要說家鄉話,當你學會聽懂粵語後,你想「打回原形」聽不懂都難。儘管很多朋友在廣東生活的朋友並不需要說粵語,但只要你的大腦不斷地被粵語轟炸,最終你都會「情不自禁」地聽懂。即便你以後離開廣東,你也很難忘掉如何聽懂粵語。

我曾經因為說過「學習語言不需要努力」而招來很多批評。雖然我之前的表達有問題,但老實告訴大家:我真的不覺得我為學習語言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我會先以最快速度(占學習時間的1%)把語法不求甚解地過一遍,然後就把 99%的時間花在聽讀上面。閱讀需要一點努力,因為當你的大腦在處理一個不熟悉的語言時,多少會有點不舒服;但當我在讀感興趣的內容時,這種不舒服完全不是事兒。至於「聽」 – 不就走路時帶著耳機嘛,這算什麼努力?

自從我開始愛上學習外語後,我的人生不再有無聊的時刻。當我朋友出於各種原因赴會遲到半個小時,我心裡一點埋怨都不會有,因為我在等待的時候一直在聽外語;當地鐵出了故障停運半個小時,也完全不會影響到我的心情,還是因為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聽外語。學習外語的愛好不但使我的人生變得更充實,而且連發脾氣的機會都沒有了,你不讓我學我還跟你急呢!因此你覺得這算「努力」嗎?

說了那麼多,其實我只是想說服大家一件事:利用空隙時間多聽。學習外語的道路漫長,但從宏觀上來看,其實也很很短。法、西、葡這三種語言,都是我在過去三年不到的時間裡達到流利水平的(雖然我高中時學過法語,但從2007年中至2013年末,我基本沒碰法語)。粗略估算,我學習這三門外語的聽讀時間分配比例約為 9 : 1(聽佔大頭)。為什麼聽占這麼重的比例?其實我並沒有刻意一開始就這樣做 – 只是我也需要忙工作、學習,坐在電腦前做專門閱讀的時間有限,沒想到最後歪打正著找到了一把學習外語的鑰匙。

(未完待續)


大家或許記得:大概一個多星期前,我發起了一次志願者號召,後來得到了100多位朋友的響應,遠超過我的預期。因此這裡要再次感謝大家對我的厚愛和支持!

至於我上次未透露太多細節的所謂 「大計」,今天也可以向大家公開了 -- 我正在籌辦一個「新概念自學團」,目標是把我的學習理念落實到實踐上。上述的100多位志願者也因而成為「自學團」的第一期實驗班學員。

正如我在今天的文章里提出:打好英語基礎,僅《新概念英語》一套教材就足夠了。之所以稱為「自學團」,則是因為:學習英語最佳的方式是自學。至於收費?我的理想是:讓全中國人民不花一分錢學好英語。因此,我的未來短期目標是打造一個完全由志願者主導的公益性線上學習社區,讓更多的人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語。

目前來看,第一期實驗班的學習成果基本符合我的預期,未來我會不斷地對自學團的系統化運作進行細節上的完善,並打算在不久的將來招募第二期的志願者學員。感謝第一批參與自學團的志願者對我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朋友們加入我們的學習團大家庭 -- 讓我們一起共同進步,助人利己!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吧

推薦閱讀:

只需七點,提高你的節奏感!
餐廳如何提高上菜速度實例
提高你的財商FQ
以色列打造海基「鐵穹」導彈 提高海上反導能力
怎樣提高步頻?來自咕咚

TAG:英語 | 提高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