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六大作用與五大發展背景
06-11
中國資本市場六大作用與五大發展背景 |
中國證券報 2011-02-22 08:51 |
【文章正文】 |
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巨大 中國資本市場究竟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學界、政府和社會上不少人並不認為資本市場的作用有多大,他們大多都是從融資額和融資比例的角度來評判資本市場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少學者都是拿資本市場的融資額與銀行的融資額相比較,從而得出資本市場並不重要的結論,這是不正確的方法,也是不正確的結論。因為這種比較本身就不是衡量兩種金融制度重要性的標準。 在這20年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資本市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正在與日俱增。概括地說,主要有六大作用: 第一,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的核心,推動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到2010年底,中國經濟總規模將接近40萬億,約6萬億美元,總規模超過日本。資本市場從資本籌集、公司治理、風險釋放、財富增長和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不僅推動了經濟的持續增長,而且大大提升了經濟增長的質量。沒有資本市場的發展,今天很多看起來很成功、很強大的企業,可能已經破產倒閉了。所以說,資本市場是企業騰飛的翅膀,又是中國經濟前行的動力。 第二,資本市場加快了社會財富特別是金融資產的增長。 經濟的發展需要財富的集聚和優化配置,社會的進步需要財富的大幅度增加為前提。沒有社會財富的增加,說社會會進步,我不相信。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不僅是經濟成長的發動機,而且還為社會創造了一種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的財富成長模式,建立了一種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從可自由參與的財富分享機制。這個作用太重要了。以前中國人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增量收入,存量財富缺乏成長機制,存量財富帶來不了多少新增收入。我們有了錢就存到商業銀行,儲蓄存款怎麼能增長你的存量財富呢?後來發現存款增加不了多少存量財富,就趕緊投資房子。一個社會,如果靠投資房子去成長你的存量財富,只能說明這個社會的金融體系不發達,金融體系沒有提供投資者可自由選擇的成長性資產。資本市場實際上創造了一種可選擇的具有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的財富成長機制。 我在很多地方都講,所有的資產中,股票是最好的。各理論和經驗都表明,從收益風險比、流動性等方面看,股票是現代社會最應配置的金融資產。美國一位教授寫了一本書,拿股票、房地產、長期國債、黃金四種資產做比較,時間跨度是1896年到1996年的100年間。研究發現,在這四種資產中,收益最好的是股票,在股票中,中小企業好於藍籌企業。第二位的是房地產,收益率只有股票的1/10。第三位是長期國債,最後是黃金。研究結果與中國的理財觀念不同。大多數中國人的理財觀念剛好與此相反,黃金排在最重要的位置,投資房地產放在比投資股票更優先的地位。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區。 說資本市場提供了一種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的財富成長機制,是有實證支持的。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建立了一種人人可以參與的財富分享機制。這是經濟民主的重要體現。 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加快了中國社會財富特別是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1990年中國社會的金融資產,只有區區的3.8萬億,證券化的金融資產幾可以忽略不計。到2010年,中國全社會的金融資產超過了100萬億,其中,證券化金融資產(股票+債券)超過40萬億人民幣,增長的速度大大超過了同期的經濟增長速度。這裡面就有一個命題,就是資產沒有泡沫。有人說,快速增長的金融資產中有大量泡沫,我不以為然。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社會和中國金融結構轉型的必然表現,沒有金融資產如此大規模的增長,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難以維持。 最近一年來,我心裡總有一個情結或者說心中有一個彼岸,那就是如何讓中國經濟能夠維持100年的增長,百年增長就是心中的彼岸。這個想法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美國跨世紀增長的啟示。美國經濟從上世紀初到這次金融危機,整整成長了100年。看看美國經濟百年成長史,就非常清楚。百年間只有七年的衰退,主要在1929年-1933年和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期。我在想,美國經濟這樣龐大的經濟體,能夠維持百年增長,其中必有奧秘。奧秘在哪裡?細細想來,跟兩個因素是有最密切關係的: 其一,科技創新以及由此引起的產業革命,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科技創新推動了產業革命,產業革命成為美國經濟長周期增長的起點。美國這樣大的經濟體,要進入幾十年甚至百年增長周期,要有原動力。這個原動力一定是產業革命帶來的。產業革命之前,一定有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翻開美國現代經濟史可以看到,在上個世紀初,冶金技術的提高推動了鋼鐵工業的發展,加上後來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汽車的普及,推動了美國經濟差不多40年的增長。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突破,帶來了新的產業革命,後工業化時代催生了納斯達克和微軟、英特爾、蘋果等新型領袖企業的出現,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經濟突然間開始加速,到了20世紀的9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和日本經濟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開始把日本拋在後面了,實際上美日兩國的經濟有一段時間是並駕齊驅的。中國經濟要維持百年增長,沒有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沒有產業的轉型,只想靠大規模投入來維持經濟的持續增長,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十二五」規劃提出來的大力發展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是非常正確的。中國經濟要實現一個長周期的增長發展,光靠人口紅利是不夠的,靠制度紅利也是不夠的,需要科技進步和創新,需要找到一個產業革命的原動力。21世紀的產業革命從哪裡開始?這個需要思考。我個人認為可能在新能源、新材料革命領域,也可能在生物工程方面。這些領域的產業革命可能會成為下一輪新的經濟長周期增長的起點。經濟增長長周期的邏輯過程,不會因為國別的差別和制度的差異而不同,具有同質性。 其二,就是美國的現代金融體系和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結構。這也是美國和日本在最近20年在經濟上拉大差距的根本性原因。我在想,經濟增長除了科技進步是最根本的動力源以外,還要有一個使科技進步這個動力源發揮乘數效應的加速器,這是什麼呢?這就是現代金融。要讓科技進步迅速有效率地推動產業的升級、轉變成新型產業,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這種金融制度不僅要媒介資金供求,而且還能創造一種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源源不竭的金融資源增長機制。我始終認為,在邁向現代社會的進程中,要維持經濟持續增長金融資源或者說金融資產的大規模增長是一個必要條件。大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需要大規模資本投入的,需要源源不斷的金融資本的力量去推動的,否則僅有科技進步是不夠的,還是轉換不成強大的生產力的。科技進步是原動力,是基礎、是起點,現代金融提供了槓桿化的動力,是關鍵,是加速器。 有些人忽視現代金融的作用,沒有看到金融的槓桿作用。賣傻力氣是不可能進入發達、富裕社會的。金融還是一種技巧,它能讓你用相對少的功力,做很大的事情。於是你就要設計一種這樣的金融制度,能源源不斷地創造與經濟規模相適應(有時也可能是超經濟規模)的金融資產。 在中國,顯而易見,除了我們必須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以推動產業升級乃至產業革命外,還要設計一種能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竭金融資源的金融制度。我們現有的內需市場,現有的人口紅利,使中國經濟增長10年沒有問題,但是,10年以後,即2020年以後怎麼辦?我們需要從戰略的角度,設計一種適當的金融制度,這個適當的金融制度就是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它能夠創造出與未來中國經濟相匹配的源源不竭的金融資源。 經濟的百年增長,首先要設計好動力系統,這個動力系統就是科技進步和源源不竭的金融資本。除動力系統之外,經濟的持續增長,要有壓力釋放系統或者說風險釋放機制。沒有風險釋放機制,經濟體系遲早都會崩潰。有了合適的風險釋放機制,經濟增長才能持續,就像人需要解壓一樣。人如果24小時不停頓地工作,很快就會出問題。所以他一定要睡覺,睡覺是一種壓力的釋放,他還要聊天的,要散步,要交流,要看電影等等,這都是壓力釋放。經濟也是這樣,要設計經濟增長的風險釋放機制。這個風險釋放機制是什麼呢?是資本市場或者說以資本為基礎形成的現代金融體系。資本市場通過資產證券化,使風險流動起來,使風險從存量化變成流量化,通過資產的流動實現風險的釋放。這就是我的思考。按照這種邏輯走下去,中國經濟可能可以維持百年增長。要知道20年的增長,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很大,是考慮在21世紀頭20年高速增長之後還要持續增長,要像美國在20世紀那樣增長100年。 所以,金融資產的迅速增長,既是中國社會富裕的標誌,又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具有源源不斷的巨大金融資源,而且還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資本市場的作用。 第三,資本市場為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和機制轉型提供了天然的市場化平台,從而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沒有資本市場,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資本市場使單個股東或者少數股東組成的企業,成為社會公眾公司,對中國企業來說,這就是一種徹底的企業制度變革,是一種觀念的革命。這種制度變革,使中國企業從為所欲為、無知無畏的盲流的心態,轉變成為既有制約又有激勵的現代行為機制。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在沒有上市之前,個個都是盲流,目標終無所定;行為無所畏懼,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敢做,沒有風險概念,沒有約束力量,為所欲為。有了資本市場,成了上市公司後,它們在理念和行為機制上都發生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正在成為一個有目標,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理性行為人。很多企業,都說上市意味著企業脫胎換骨的變革,意味著從一個蠻荒時代進入到現代文明社會。所以資本市場使中國的企業,不僅有股東意識和公司治理的概念,不僅有對收益與風險匹配原則的深切理解,而且通過強制性的信息透明度原則使其開始具有經濟民主的精神。經濟民主精神對中國來說太重要了,就是要尊重股東,信息要透明,一切都要講真話,要平等溝通和對話,這無不體現了經濟民主的精神,一切從投票開始,由投票來決定。 所以,資本市場使中國企業華麗轉身、進而邁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中國企業的價值也得到了公正的評價。在我上大學和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在今天,全球百強甚至十強中都有中國企業的身影,即使好萊塢大片的導演們恐怕也沒有這個想像,但這已經是事實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十強中,無論是按市值,還是利潤,還是銷售額,都有兩三席之地。在這種驚天動地的變化中,資本市場的作用特別重要。 第四,資本市場推動了中國傳統金融體系的變革,進而使其逐漸向現代金融體系演變。 所謂現代金融體系是指什麼呢?是指以資本市場為基礎構建的金融體系;所謂傳統金融體系,是指以傳統商業銀行為基礎的金融體系,也就是沒有資本市場或者說資本市場不發達條件下的商業銀行主導的那個金融體系。在現代社會,剛才我談了,金融體系不僅僅是資源配置的機制,不僅僅是媒介資金供求關係的機制,而且還是一種風險分散機制。以資本市場為基礎構建的現代金融體系,已然具有資源配置特別是存量資源調整、分散風險和財富成長與分享三大功能,這就是在中國為什麼必須發展資本市場的根本原因。我理解在中國發展資本市場,不是實用主義的,而是具有戰略目標的。 第五,資本市場發展培育了數以千萬計的具有風險意識的投資者,極大地提高了中國投資者群體的金融意識、民主意識和政策觀念。 從來沒有一所學校,也從來沒有一種教育方式,能像資本市場那樣,讓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普通的投資者那樣真切地關心國家大事,那樣深入地了解國家政策的變化,那樣富有理性地行使經濟民主權利。例如,投資者很關心「十八大」什麼時候開,關心貨幣政策會有什麼變化,關心為什麼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而不加息,關心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等等,這些問題過去都是經濟學家和政府部門關心思考的,現在我們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都在思考這樣宏大而高深的問題。投資者不僅關注國內大事,也關心國際大事,關心愛爾蘭危機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關心朝韓危機,關心美日聯合軍事演習,如此等等,他們關心我們國家的未來,關心國際安全,關心經濟政策的變化,有哪一所學校能做到? 資本市場使投資者富有理性地行使經濟民主的權利。投資者通常在研究信息之後如果發現這家企業沒有成長性,不值得投資,那就不買你的股票,這種決策是富有理性的。參加股東大會,任何股東都可以民主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中國,資本市場既是投資者的樂園,經濟前行的發動機,也是現代社會公民意識孕育的搖籃。而這正是中國社會文明、民主、法制社會的重要基礎,資本市場對投資者風險意識的形成,國民素質的提高,公民意識的培育,比任何流於形式的口頭教育都要好得多。 第六,資本市場給全社會提供多樣化的、收益風險在不同層次匹配的、可以自主選擇並具有相當流動性的證券化金融資產。 在消費品市場上,我們經常強調,消費者對消費品的自主選擇權,這是消費者自主權的核心內容,也是市場經濟發達的一個重要標誌。與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相對應的是,投資者也必須擁有自主選擇投資品或資產的權利,這既是一國市場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也是金融市場發達是否的重要標誌。給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不同收益與風險相匹配的、具有充分流動性且信息透明的金融產品,是一國使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 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說,發展資本市場是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核心任務,是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所在。 影響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資本市場發展的因素 我講資本市場發展趨勢,主要分析影響資本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因素。把這些重要因素講清楚了,心中才會有數,否則的話任何投資都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方向在哪裡。未來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市場呢?我認為,主要有五大因素或要注意五大背景: 第一個因素或背景,是2011年乃至於未來的資本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流通時代。 全流通時代來臨的起點是股權分置改革,標誌是中石油和工商銀行的全流通。它們的全流通使市場流通市值佔總市值之比超過85%。全流通的市場,對市場的功能,對投資的理念,對市場的波動形態都會有深刻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再用股權分置時代或非流通時代的觀念、方法、技術去看待這個市場。 全流通時代的資本市場,資產定價的功能得以恢復,也就是說資產價格大體上是所有信息的集合反映,這與股權分置時代價格信息的扭曲完全不同。資產定價功能的恢復,會引起市場自身功能的變化。在相當長的時期,我們將市場的主要功能放在IPO融資上,重組功能很弱,全流通之前的那些年代,每一次收購兼并重組都是掏空上市公司資源的掠奪行為,而全流通背景下市場的存量資源配置功能將凸現。 全流通的市場交易量將逐步放大。2007年之前,市場有兩千億的交易量就是天量,現在兩千億的交易量稱之為地量。三、四千億交易量屬正常交易,超過5000億的交易也會出現,未來交易量可能還會有所放大。交易量如此之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投資文化的某些特點。在中國的金融投資文化中,有兩種極端的文化: 一種是極端的穩健可以說是保守的文化。有了錢,就存銀行,有的甚至是一紮一紮捆起來放在家裡。極端穩健,害怕風險。絕大多數中國人喜歡儲蓄存款,的確是中國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基因。中國的商業銀行為什麼沒有存儲壓力,因為它有廉價的源源不斷的來自於老百姓的巨額儲蓄存款,成本很低,流量又穩定。這種成本低、數量大、流量不斷的資金來源,極大地緩解了商業銀行生存壓力。這不像美國的商業銀行那樣,主動負債是其吸收資金的主要方式,銀行的經營活動不確定性明顯增大。所以,中國穩健的金融文化是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文化決定了銀行穩健的基石。穩健的金融文化在中國是占多數的,這種文化與年齡、職業有一定關係。 另一種文化則非常冒險。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可以連續出現20個漲停板!我們都知道,韓國市場是高度投機的,一年換手率2.8倍。我們這幾年的換手率9-10倍。 中國金融文化里兩個極端,保守和投機,與兩種不同的金融制度相適應。保守的文化成為商業銀行文化的基石,投機的文化為中國股市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活力。投機文化可能是股市的一種相對活躍的基因,缺少它不行;當然,太盛也必衰。在中國具有投機和冒險意識的人在增多,他們具有強烈的投資意識和機會意識,他們的財富增長速度大大快於前一種文化的人。 從以往的經驗看,在中國股市上股指期貨做空的人,比做多的人要賺錢。細細想來也有道理。在歷史上,從統計規律看,衍生品種特別是股指期貨、商品期貨,做多的人要勝過做空的,因為衍生品的基礎資產的價值在成長。但是在中國,股指期貨做空的為什麼會勝過做多的?為什麼會與全球市場的統計規律不一樣呢?我想,除了市場的結構特徵具有高度的賣壓以外,與我們的政策實際上也是喜歡做空是一致的。我們的政策總體上看,是不希望市場漲得太快,市場一出現漲勢,一般都會有調控政策出台,政策面基本上處在壓抑市場的狀態。美國的市場剛好相反,股票市場上漲沒有人管,人人都說好,是市場興旺發達的標誌。市場大幅度下跌,一定會有人過問,SEC、美聯儲都會採取相應措施穩定市場,市場如若進一步惡化,美國總統都會發表演講穩定信心。所以,美歐發達市場是阻止下跌,我們是控制上漲,這既是觀念的差別也是文化的差異。 在中國,發展資本市場的理念是需要從根本上進行調整的。理念成為制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最大的障礙。時至今日,雖然社會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和發展理念有所變化,但仍沒有實際性變化,社會主流價值觀似乎仍不太認同資本市場。對於股票投資,人們的認識還是相當膚淺的甚至是歧視的。你說投資股票掙了兩萬,似乎沒有什麼人會為你高興。這種文化的影響很大。有一個證券公司的董事長跟我說,在中國做證券投資就如同桑拿浴一樣,總懷疑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這反映了社會的一種價值觀。從這個意義說,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道路仍很漫長,有一個非常根深蒂固的觀念在束縛著它。 第二個是貨幣背景,這個貨幣背景就是通貨寬鬆時代的來臨。 通貨寬鬆是金融危機的副產品,現在全球都進入了通貨寬鬆的時代,到處充斥著正在貶值的貨幣。貨幣多了,價格涌動,一會兒是這個價格暴漲,一會兒又是那個價格飆升,這就是通貨寬鬆時代的價格特徵。在通貨寬鬆的背景下,除了採取總量收縮政策外,還應採取結構性的疏導政策。通貨寬鬆,一定會引起價格體系的變化,這個價格可能是CPI,也可能是資產價格,或者是黃金,或者是房地產,或者是股票等價格的上升。 在中國現階段,提高利率雖然可以收縮流動性,但同時也會通過外匯占款帶來更大的流動性,所以,利率工具要慎用。實際上,數量工具不可能全部對衝掉過多的貨幣,只能對衝掉一部分,剩下的怎麼辦?只能採取結構性政策加以引導,使其進入可以吸納大量貨幣又不影響經濟正常運行的領域。這是什麼呢?我們顯然不希望CPI漲得太快、太高,天天炒大蒜、炒蔬菜不行,會影響到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政策必須嚴加管控。 大宗商品價格與國際市場有密切關係。美元泛濫導致貶值預期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金價的上漲,哪裡是消費引起的分明是美元貶值引起的。受其影響,銅、鐵、鋅、鎳等等都上漲了。今天的大宗商品已經不是商品而是一種資產了,一種規避風險的資產。所以,對大宗商品價格的限制,餘地很小。 資產價格中有兩部分,一是房地產,二是證券主要是股票。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對經濟和金融體系帶來的潛在危害很大。目前出台的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目的不是說要把價格壓下來,壓到讓所有的人都買得起商品房的水平。實際上,這是不現實的。 我認為,房地產調控的目的不是要讓所有的人都能買得起商品房,而是為了中國金融體系特別是商業銀行體系的安全。大家知道,房地產與商業銀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通過按揭借款把房地產的風險與銀行連在一起了,房價上漲到一定水平後,價格上漲的風險就開始轉移到銀行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這麼來的。如不遏制上漲過快的房地產價格,中國的金融危機也會到來。 過多的貨幣既不能進入消費品領域,又進不了房地產行業,那進到什麼地方呢?股票市場。股市與銀行體系有嚴格的界限,有防火牆。股票即使從6000多點到1660多點,銀行的資產風險並沒有什麼增加,資產更沒有什麼損失。目前中國股市的價格是相對便宜的,沒有泡沫,漲一漲沒有什麼危害。中國經濟在2010年增長較快,但股市的價格指數卻下跌了14%左右,這不匹配呀。美國經濟不怎麼樣,股市價格仍有較大幅度上漲。所以,讓過多的資金進入股市沒有什麼不好。這樣可以吸納一部分流動性,總比大蒜、蔬菜價格上漲好,股票的適度上漲還增加人們的存量財富,從而推動消費需求的增長,有利於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 第三個是融資背景,或者說巨大的融資壓力。 由於結構性缺陷,中國股市具有很大的融資壓力,其中商業銀行融資需求巨大且持續。巨大的融資壓力與中國金融改革和創新不夠有關。工農中建這些大商業銀行,雖然2010年融了資,它們在2011、2012年可能還要融資。因為到2012年,就要執行巴塞爾協議Ⅲ,中國銀監會對執行巴塞爾協議Ⅲ是積極的。我個人認為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經很高了,過於安全就損害了效率了。穩健是一個很好聽的中文詞,穩健過頭就是保守,就是損害了資本效率。巴塞爾協議Ⅲ,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資本槓桿率,這也許是金融危機後去槓桿化的一個具體步驟。從巴Ⅱ到巴Ⅲ,在資產方不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就必須補充資本金,而且要大規模補充資本金,包括核心資本和一級資本,最終必須達到12%-13%的資本充足率。商業銀行原來12倍的資本槓桿率,現在變成了8倍,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上市銀行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需求來源之一。否則就要削減信貸資產。削減資產無非兩個途徑:一是沒有新增貸款。但這不可能!中國經濟要增長8%,新增貸款必須要7萬億,沒有7萬億新增貸款,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增長8%的目標。7萬億新增貸款,要消耗多少核心資本?至少5000億。所以不增加新增貸款是不可能的。銀行本來就是做貸款的金融機構,不貸款就不是銀行了。既然停止新增貸款不可能,那就只有資產證券化了。通過資產證券化使信貸資產流動起來,對銀行來說,這就是金融創新。我們的銀行太臃腫了,太龐大了,這樣下去遲早會出問題。工商銀行的資產規模達到13萬億,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很快就會到20萬億、30萬億,那要消耗多少資本? 可以看出,資本市場的融資壓力主要來自於金融創新不夠,來自於資產證券化的程度不夠。通過金融創新,讓越來越龐大的銀行資產流動起來,流動起來就釋放了風險,當然也轉移了收益。釋放風險的前提是,必須轉移與風險相匹配的收益,這是金融產品設計的基本原則。我們的商業銀行有時候挺奇怪,說我這麼好的信貸資產,為什麼要證券化?他還捨不得賣呢!這是觀念問題,是一個對風險、收益的理解問題。所以中國金融、資本市場、商業銀行的發展都要從金融改革和創新開始。中國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都要減肥、消腫,臃腫看似很大,實則是潛在的危險。巨大的融資壓力,會影響到2011年乃至2012年的中國資本市場。 第四個是經濟背景,即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和模式轉型的時代已經來臨。 從2000年開始,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已經維持了10年,從2011年開始,我們還將維持10年的高增長。中國有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只要在收入分配製度上做一些改革,做一些調整就可以實現。2000年以來,財政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經濟增長的速度平均只有9%左右。2009年政府財政收入是6.8萬億,今年可能在8.4萬億左右,增長超過20%。如此下去,經濟增長模式怎麼轉型?這樣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只會形成政府推動性的經濟增長,靠政府大規模的投資來推動經濟的增長,這是難以為繼的。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必須改革,比例必須調整,要讓居民消費需求、民間資本更多地去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基本背景。在高增長的同時,經濟也要進入模式轉型的時代。我相信我們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能夠順利推進,所以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也能夠循序漸進地推進。模式的轉型意味著資本市場的結構將會發生分化,結構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齊漲齊跌不是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常態化的現象。結構分化的時代,考驗人們的眼力和智慧。 第五個是開放的背景,即把中國資本市場建成全球新的金融中心。 開放是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最大的紅利。我們要把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必須國際化。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更多的是全球資產配置中心。在中國,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必須是可自由交易的貨幣,不僅如此,人民幣未來還要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只有這樣國際金融中心才有可能建成。 人民幣國際化是個巨大的紅利。美國經濟延綿一百年的增長,美元的國際化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沒有美元的國際化,美國經濟社會就會失去持續性的強大動力。美元國際化基礎上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場,通過美元國際化和全球性的金融市場,既為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籌集了巨額的源源不斷的金融資源,又實現了其分散風險的目的。所以,人民幣國際化基礎上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
推薦閱讀:
※揭秘美國派往中國間諜的種種最終結局
※這道乾隆年間的聖旨,英國人看了笑掉大牙,中國人看了羞愧難當!
※前Uber中國柳甄: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也不要太把性別當回事兒
※特朗普:美元貶值要全世界買單!中國、俄羅斯:做夢!
※「中國最早的一部天書」誰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