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法鍛造漢唐刀劍

【轉自廣州日報】古法鍛造漢唐刀劍

漢唐刀劍:古法鍛造剛柔相濟  冷兵器系列  漢唐刀劍的製作技術水準曾達到中國歷史的最高峰。宋代以後,因超大規模的軍隊需要裝備快速而廉價的兵器,導致刀劍品質逐漸下降,明朝後期,漢唐之技遂成絕唱。  而在人類已經進入「核能時代」的當下,廣東陽江卻出現了一位刀匠,不緊不慢地架起原始的低溫鍊鋼爐,苦苦琢磨如何以古法做出冷兵器時代的上好刀劍。  在這個夢想的指引之下,漢唐刀劍鍛造工藝的脈絡終於漸漸清晰……  文、圖:記者 金葉  

復興古法  九大工序

  2008年,周軍辭職,在陽江租了一棟小樓。用整整一年,惡補大學地質、冶金、熱處理等專業課程。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在工作室實驗。失傳幾百年的中國刀劍傳統鍛制工藝的脈絡終於在他心中、手下逐漸清晰——  這是一個包括了選礦、冶煉、設計、鍛造、覆土、燒刃、研磨、調刀、裝具九個工序的複雜過程。每個程序又包含多則二十個、少則五六個的子工序。  周軍自己設計製造了模擬古代的低溫鍊鋼爐。從鐵礦石中篩選鐵砂,先冶煉成蜂窩狀的鋼鐵,然後用空氣錘反覆摺疊鍛打。鋼材經過15~20次的摺疊鍛造,層數最終會在大約5~6毫米厚的刀身上,達到2萬~300萬乃至上千萬層。它們如同牛毛一樣層層疊疊。在陽光下,呈現一種星星點點的光澤。  但這種神秘的視覺效果並非刀匠的目的。「古法鍛造以木炭為燃料,爐溫較低,冶煉出的鋼鐵是海綿狀的。而經過反覆加熱、摺疊、鍛打,可降低鋼材中的雜質與過多的碳,增加鋼材的彈性與韌性,刀胚的含碳量會更均勻,鐵晶體也會更細緻,成千上萬層的刀胚,是刀劍具有強大韌性的表現。」  最有傳奇色彩的步驟叫「覆土燒刃」:如同作畫一樣,將陽江的紅泥塗在刀胚上。然後將刀條放在木炭爐中進行加熱。周軍一般會在晚上進行這個步驟。因為以黑暗為背景,他的眼睛會更容易判斷出應該在什麼時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刀條抽出,然後以同樣迅疾的速度插入水中淬火。刀條在水中「呲呲」作響,再將其取出,去掉覆土,刀條上遂形成高低起伏、濃淡相見的花紋。這頗值得玩味的「寫意山水」不僅是一種裝飾:覆土較薄的部位會迅速冷卻,而有覆土較厚的部位溫度下降緩慢很多,使得刀身各部位的硬度不同,最終形成剛柔相濟的效果。  古法鍛制的過程並不全是這樣充滿戲劇張力的,更多的時候是辛苦與枯燥的交織。比如研磨工序,也就是俗稱的「磨刀」,一把傳統刀劍條,要歷經10~12塊不同的石頭進行研磨,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幾個月。只有經過這樣的過程,刀劍本身的性能、特徵、美術效果等才能纖毫畢現。  周軍告訴記者,在順利的情況下,傳統刀劍的工期「一般是6~12個月,這是工業化生產無法容忍的慢節奏、無法承擔的巨大成本付出。」  激活兒時「刀劍夢」  周軍出生於湘西北大山之巔,從小喜歡舞刀弄槍。父親是相鄰幾個縣的傳統木工行業頭領。4、5歲時,他就可以用父親的工具自己製作木刀、木劍、木槍這類玩具了。周軍初中上的是寄宿學校,學校附近有個打鐵鋪,周軍經常痴迷地看著鐵匠師傅作業。12歲時,他徵得鐵匠師傅的同意,獨力鍛造了一把夾鋼短劍,還根據小人書裡面的樣式做好劍柄和劍鞘。很長一段時間,周軍都是抱著這把短劍睡覺的。  在大學,周軍學的是文秘專業。從校門走出之後,他做過建築模型設計和製作、黃金外匯交易經理、外企品牌策劃……直到2006年,他無意中在網上接觸了刀友論壇,兒時的「刀劍夢」被激活。  周軍認為,漢唐刀劍是中國刀劍製作技術的最高峰。日本四天王寺藏的七星劍、丙子椒林劍,正倉院藏的金銀佃庄唐大刀、寶石銀飾唐短刀都是他魂牽夢縈的對象。他感覺這些冷兵器時代的遺珍不僅是戰場上的兇器,更是以水火為筆墨、以鋼鐵為畫紙的金屬藝術品,有現代高科技無法體現出來的美術效果和東方美感。  令人扼腕的是,宋代以後,為了可以快速而廉價地大規模裝備軍隊,刀劍的品質逐漸下降,漢唐的刀劍製造工藝漸漸成為絕唱。周軍卻「奢望」復原這個傳統。  現代工藝 千人一面、充滿匠氣  古法鍛造 張揚個性、富有激情  周軍認為,在目前的條件下,傳統鍛造方式確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首先,傳統燃料不是煤炭,而是密緻的硬木燒製成的木炭。這種燃料可以在鍊鋼缺氧的環境下對鐵砂涔碳,鍛打時有效地減少鋼鐵中碳元素的流失,使鍛造出來的刀刃具有更強的攻擊性。  而對「覆土燒刃」這個步驟,現代工藝往往採用電爐燒制,這樣做出來的效果並不盡人意。爐溫和刀身關係的掌控,以什麼角度、速度、方式從爐中取出刀身,然後入水,這些細節皆有講究,其中的微妙之處,只有經驗逐漸累積而出的手感才能。  周軍告訴記者,目前現代化的熱處理設備,其優勢是高效率和性能穩定的工業化產品。這些工業化產品與傳統工藝熱處理的刀劍相比而言,就好像是印刷品和書畫的關係。前者千人一面、充滿匠氣;後者則張揚個性、富有激情。  「從理論上說,以工業化、流水線的方式復原古法,做出比漢唐更優良的刀劍是可能的,但投入的成本將是個天文數字。冷兵器早已退出歷史舞台,這個客觀現實決定了漢唐刀劍的風采只能通過復原古法來實現,或者說,為了做出漢唐的刀劍,古法成為性價比最高的途徑。」周軍坦言。  周軍雖崇尚古法,但並不泥古。比如他的一款命名為「漢帛」的削刀是受漢代厥首小削刀而來的啟發。周軍為它設計了不足3厘米的刀身厚度,這讓它具備了剃刀般的銳利;不銹大馬士革夾VG-10的刀身結構,又足以支撐這個輕薄的刀身,在韌性與強度中達到一個可靠的平衡點。在刀柄的設計上,他沒有完全複製原型柄的細莖造型,而是適當調整形狀讓手更舒適更方便施力。因為他認為,既要繼承傳統美學,同時又具有時代性和個性的設計,才是真正對得起那曾經沉睡幾千年的環首削刀。  實戰性能才是終極追求  周軍說,刀劍之姿、形、地、刃與鍛造的魅力氣質,其實都是為了實戰性能。「被神秘化了的古法鍛制刀劍技術,實質是千百年來刀匠與戰士們在經歷了無數戰鬥後的技術總結。」  換句話說,周軍對古法鍛制技術的追求,其實是對刀劍性能和刀劍文化的一種終極追求。用他自己的話說,在這方面,他已經到了一種「變態」的地步。一次,他聯合幾個大漢,耗費九牛二虎之力,抬鉗扳手一起上,鉗斷自己做出來的刀,測試其極限情況下的壽命。  周軍說,在碰到挫折的時候,他有時也會反省自己:「在21世紀,追求冷兵器的極致之美,究竟有意義嗎?我最終給自己的解釋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會走什麼樣的路。我是個特別容易滿足但又願意折騰的人。我想在這短短的一生中,把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到極致,這裡面可能也有想要體驗巔峰感覺的虛榮心。鍛制傳統刀劍是個偏門,但這事本身很有意義。國內傳統刀文化產業原本就是斷代失傳的行業,我希望以自己的行動,令傳統刀劍文化再度引起社會的重視與認可,不要等這些傳統工藝全部成了工廠里的量產現貨商品的代名詞,我們才知道去珍惜、挽救和恢復。」  國內目前古董刀劍大多為贗品  周軍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真正按照古法鍛制刀劍的刀匠,加上他在內,大約只有三四位。「在博物館等學術機構工作的專家、學者,對於古董刀劍有深厚研究,會形成他們特有的鑒別刀劍的方式;而我作為刀匠,因為更熟悉古法鍛制的工藝流程,所以更善於從刀劍工藝的時代特徵種種細節當中辨別端倪。」  周軍接觸過不少的中外「古董刀劍」。「在日本,名刀、名劍一般屬於一些知名將領,他們的家族會代代傳承,所以保存狀況一般比較良好;而中國的情況比較複雜:首先是『破四舊』的時候,毀掉了一大批存世古董刀劍;其次,中國的古代將領把武器視作『第二生命』,通常在過世後會將刀劍作為陪葬物。所以古董刀劍很多都是出土物,如果是青銅刀劍品相還會相對比較好,但如果是鋼鐵劍,一般鏽蝕得非常嚴重。」  鑒別鐵鏽厚重的古董刀劍,難度比較大。周軍認為,開窗研磨是鑒別其真假以及品質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在實際情況中,開窗研磨的『古董刀劍』大部分卻可能是贗品。這說明目前古董刀劍的造假現象非常嚴重。而造假的慣用手段就是人為地搞出一些鏽蝕,以掩蓋贗品刀劍身上經不起推敲的諸多細節。」  對於新入行的藏家,周軍建議還是「多看、多學,少動手(掏腰包)」為宜。  相劍術:什麼樣的刀劍才好?  1.刀身質地綿密均勻。這反映出刀劍鍛造密緻、結構合理,具有很好的韌性和張力。質地越綿密,張力表現越佳。  2.刀刃清亮通透。刃部「清亮」反映出刀劍經過優良的熱處理過程。刀匠操作時對自身技術足夠自信與果斷,在出火與入水時不拖泥帶水,同時也代表著刃部鋼質優良,砍殺時有很強的穿透性。「通透」則代表整個刃部的均勻與連續性,提供了刃部無比優秀的張力與傳達性。在擊中目標時可以讓劍手使出的勁力準確地傳遞到目標上。  3.如臂指使(就像使用者手臂一樣運用自如)的優良操控性。好刀劍應該在出鞘與揮斬時不會因刀自身的原因抖動,遇到對手格擋時不會偏離目標太遠。好刀劍的重量與靈活使用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愛刀之人有機會最好學習一下刀劍格鬥術,會更容易領悟其中真意。

轉帖請標明出處,這篇文章屬於專業級的水準,期望這門手藝不至於失傳,我放棄這門手藝實屬無奈。

PS:請教一個問題,本人淬劍時發現,用水會劍韌性不夠,使用時極易斷,而用植物油時容易卷刃,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請把您使用的材料型號發一下,淬火的工藝並不複雜,關鍵是你所用材料與淬火過程中溫度和時間掌握,特別是劍和刀的刃口部位的淬火有專門的技術說明,夾鋼類使用的是炭灰淬火,刃口鋒利,堅硬度高,其他還有鹽水淬火,油脂淬火(動物脂肪),現代基本將其歸類的很規範,不知你要的是那種,在此給你一個規範的說明吧:單介質淬火  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於實現機械化,應用廣  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  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雙介質淬火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300℃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  卻,如:先水淬後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  用於形狀複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  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分級淬火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鹼浴爐中淬火,鹽浴或鹼浴的溫度在Ms點附近,工件在這一溫度停  留2min~5min,然後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  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分  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於Ms點,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後進入馬氏體區。現在改進為在略  低於 Ms 點的溫度分級。實踐表明,在Ms 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鋼模具在  160℃的鹼浴中分級淬火,既能淬硬,變形又小,所以應用很廣泛。等溫淬火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鹽浴溫度在貝氏體區的下部(稍高於Ms),工件等溫停留較長  時間,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取出空冷。等溫淬火用於中碳以上的鋼,目的是為了獲得下  貝氏體,以提高強度、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低碳鋼一般不採用等溫淬火。

推薦閱讀:

我最近打算入手一把刀,到底是唐刀好還是日本刀好,去告知?
近幾年吹噓的"唐刀"是虛構的嗎?
唐刀的製作工藝
關於「唐刀四制」與「唐樣大刀」
「唐刀」和「日本刀」在製作工藝以及外形上有哪些區別?

TAG:唐刀 | 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