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獨尊——客戶最關心的是自己 和平心理學:願景與走向

唯我獨尊——客戶最關心的是自己以客戶為中心,把客戶最關心的東西放在最前面,是一種經營戰略。客戶關心什麼,你就注意什麼,還愁他們不上鉤嗎?客戶永遠是為了自己的原因才購買,而不是因為你的原因去購買。如果想和一個客戶合作,就必須先考慮到這個客戶的私人需求是什麼?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再加上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幾乎就能搞定了。所以,精明的銷售人都知道,做交易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賺錢,而是俘獲人心。想成為一個銷售高手,就要永遠把自己放在客戶的位置上。你要明白,客戶都是唯我獨尊的,客戶最關心的永遠是自己。你希望怎麼被對待?你認為錢值不值得花?你遇到問題怎麼解決?把這些都擺在自己的位置上,也許你就能得到答案。換位思考能讓我們明白: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在和客戶交流的時候,我們要明白,客戶和銷售人員想的不一樣。客戶關心的是你推廣的產品和項目對自己划算不划算,自己花的錢能發揮多大的效益。銷售人員關心的是最大化地提升產品的價格。兩者之間產生的矛盾得不到統一,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如何實現雙贏,獲得滿意的效果呢?銷售人員應該注意下面這幾點。你就是企業。即使你只是整個大集團中最渺小的一員,但對客戶來講,你就是公司,公司就是你,你代表的就是整個集團的利益。客戶直接接觸的是你,你不能打動客戶的心,不能讓他的利益得以實現,也許你就會造成整個集團利益的虧損。注重那些客戶的不滿意見。客戶提出要求的時候,是銷售人員處理公司和客戶關係的重要時刻。在這期間,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客戶的不滿意見,處理得好,就能讓客戶更信任公司。只有充分照顧客戶的心理需求,你才有更多的機會留住他,讓他成為你的老客戶。用你的語言讓客戶相信你是為他著想的。千萬不要說「我做不到」,而要說「我儘力做到」或者「我問一下領導」;永遠不要說「這是個問題」,而要說「肯定會有辦法」。如果客戶提出一些你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妨從客戶的角度出發,這樣說:「雖然這不符合我們公司的常規,但我們可以儘力去尋求其他的解決辦法。」自信、樂觀而又不失嚴謹,總能博得客戶的好感。其實,以客戶為中心,把客戶最關心的東西放在最前面,是一種經營戰略。每一個銷售人員在平時的工作過程中都要多多使用「換位思考」,這種思考不但能化解許多矛盾,還能帶來更大的效益。客戶「唯我獨尊」,你更要「尊」他;他關心什麼,你就注意什麼,還愁客戶不「上鉤」嗎?要想釣到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如果你想釣到魚,就得像魚那樣思考,而不是像漁夫那樣思考。向所有營銷人員重磅推薦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不要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個銷售,更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客戶。「小時候,我喜歡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去釣魚。在釣魚的時候,我發現父親總是能釣到魚,而我總是一無所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實在是一件沮喪的事。於是我看著父親的魚筐,向父親求教:『為什麼我連一條魚也釣不到,我的釣魚方法不對嗎?』可是父親總是說:『孩子,不是你釣魚的方法不對,而是你的想法不對,你想釣到魚,就得像魚那樣思考。』因為年幼,我根本就不能理解父親的話。那時,我總是想:我又不是魚,我怎麼能像魚那樣思考呢?這和釣魚又有什麼關係呢?」一位資深的營銷培訓專家在給教室里擠得滿滿的營銷人員上課,他不緊不慢地來回踱著步,毫不理會這些聽課者越來越不滿的表情。他接著說:「後來,我上中學的時候,似乎體會到了一些父親話里的真正含義。我仍然喜歡釣魚,閑暇之餘,我開始試著了解魚的想法。在學校的圖書館,我看了一些和魚類相關的書籍,甚至還加入了釣魚俱樂部。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我對魚類有了一些了解,也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魚是一種冷血動物,對水溫十分敏感。所以,它們通常更喜歡待在溫度較高的水域。一般水溫高的地方陽光也比較強烈,但是你要知道魚沒有眼瞼,陽光很容易刺傷它們的眼睛。所以它一般呆在陰涼的淺水處。淺水處水溫較深水處高,而且食物也很豐富。但處於淺水處還要有充分的屏障,比如茂密的水草下面,這也是動物與生俱來的安全感。當你對魚了解得越多,你也就越來越會釣魚了。」「我知道,你們花了很多錢來這裡,不是聽我說廢話的,我也不想說廢話,這是我幾十年來積攢的寶貴經驗,絕對不是廢話,請大家耐心一點。」營銷專家用力地拍拍桌子,想控制一下台下營銷人員浮躁的情緒。「後來,我進入了商界,也和你們大多數人一樣,也是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業務員干起。現在還記得,我的第一任老闆是這樣跟我說的:『雖然我們每個人的職務不同,工作內容也不太一樣,但我們大家都要把自己當作一個銷售員,我們都需要學會像推銷員那樣去思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直這樣要求自己,閱讀大量銷售方面的書,參加各式銷售研討會。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我們不僅要學會以一個銷售員的心態觀察問題,更要掌握客戶的心態,就像我父親說的那樣:『如果你想釣到魚,你得像魚那樣思考。』而不是像漁夫那樣思考!」「這也是我今天向所有營銷人員重磅推薦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不要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個營銷者,還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客戶。」這位資深的營銷專家重重地喊了這一嗓子,一下子把那些正在打瞌睡的傢伙給震醒了!一個專業的銷售人員,想提高自己的銷售業績,就必須學會站在客戶的角度想問題。但是,很可惜,現在有很多銷售人員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往往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而不能像一個普通的客戶那樣思考問題。如果你想和你的老闆相處愉快,並能更好地溝通,就必須得像他那樣看問題。銷售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你想從客戶的口袋裡掏錢,必須給客戶一個掏錢的理由。這個理由源自哪裡,源自客戶的內心!只有真正體會到客戶思維的銷售,才是真正的銷售高手。掌握客戶的心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懂點兒心理學。初涉銷售者,不妨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相信會對你大有裨益!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你想賣給一個老太太一顆足球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她要送給自己的孫子。以老太太的心態,替她想問題,這才是銷售的王道!和平心理學:願景與走向作者:陳永涌,霍湧泉 摘要:和平心理學是二戰以後崛起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其目的是運用心理學知識,化解破壞性的衝突與暴力活動,創造積極的社會條件,提高人類公平正義感和生活質量。和平心理學的發展受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而在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其理論範式也在不斷地演變。在後冷戰時代,和平心理學已成為未來十年處理人類壓力問題的關鍵領域之一。  和平、發展與合作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是,地區衝突、局部戰爭、恐怖活動、霸權主義等不安全因素依然持續存在,嚴重地威脅著各國人民的和平發展事業。如何化解衝突和暴力,創造和諧安定的社會,一直是世界上愛好和平事業的各國人民面臨的頭等大事。誕生於二戰以後的「和平心理學」便是一門研究如何化解衝突和暴力的新興學科。在後冷戰時代,有關「和平心理問題仍然是未來十年處理人類壓力問題的關鍵領域之一。」[1]  和平心理學在維護和平安定方面變得異常活躍,尤其是在心理創傷的評估與治療、預防與社區發展的支持等方面,顯示出了獨特的學術價值和現實針對性。  一、和平心理學的崛起  和平心理學是「研究威脅人類安全的心理根源、和平心理發生過程的科學,以實際生活中的人類和平行為、經驗為研究對象,以預防與減少直接暴力和結構暴力發生,尋求和平化解衝突的方法,達成和平化解衝突的結果,追求社會公平與正義,提升人類尊嚴與幸福、實現社會和平為目的的科學」[2](P1)。這門新興學科的宗旨是運用心理學知識,化解破壞性的衝突,創造積極的社會條件,提高人類公平幸福與正義感。和平心理學已被視為是一門「攸關人類生存的科學」。和平心理學起源於對戰爭的關注,當時人們只關心怎樣去阻止戰爭。第一個和平心理學家當屬著名學者詹姆斯[3],1906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戰爭的「道德等價物」這一概念,為後來和平組織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支持[4](P62)。  詹姆斯認為戰爭給人們提供了表現自我犧牲及自我榮譽的機會,為了結束戰爭,必須找到「道德等價物」這一深刻而重要的人類品質。從此,「道德等價物」這一概念進入了現代語彙之中,成為揭示戰爭背後深刻的心理動機的有效話語之一,以提醒人們應該怎樣避免軍事衝突。第一股和平之風出現於二戰末期。1943年,13位知名的美國心理學家發表了「心理學家宣言」的倡議書,提出戰爭是可以避免的,戰爭是人為的而不是天生的,並強烈要求促進和平的政策法律制定者,應當關注全世界普通民眾的根本願望。此後,社會心理學家們參與到了戰爭問題的研究中來,他們對衝突產生的情景提出了新的理解,並思考怎樣改變情景以創造和平狀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便指出,戰爭會在忽視對手的力量中逐步升級,衝突雙方的溝通交流會成為減少敵意與偏見的關鍵;還有一些社會心理學家則試圖說明衝突雙方的交流,在何種前提條件(如合作的相互依賴、同等的地位、當權者的支持)下是有效的這一問題,並認為崇高的目標會導致各種交流合作的可能。也即是說,衝突雙方的利益目標只有經過共同的努力方可達成一致,而積極的相互依賴可以把衝突轉化為合作。  冷戰危機對和平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20世紀50、60年代的冷戰危機製造了籠罩全球的核毀滅恐懼,但也為和平心理學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機遇。1961年,許多關於「心理學與核時代的方針」的文章在著名刊物《社會事務》雜誌上陸續發表。不少文章由當時頗具名望的學者所撰寫,如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等人提出的一些觀點和問題,至今仍在和平心理學中發揮重要作用,像「美國和蘇聯需要彼此視為鏡像」、「有步驟與互惠性的行動(或者稱為GRIT,一種估計對方敵意與欺騙的方法)」、「信任與不信任的相互作用」、「對優勢和劣勢的理解是怎樣導致有共同威懾力的政策」等觀點,影響了冷戰時期許多國家的外交政策。在越南戰爭期間,許多類似的觀點都得到進一步發展,如《誤解與越南戰爭》(1962)、《國際間行為:一種社會心理學的分析》(1965)和《對外方針的心理學維度》(1968)等論著,反映出了與早期關於和平與戰爭問題的具有明顯差異的觀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和平問題的分析研究從個人行為轉向國家控制;二是心理學家們開始強調對戰爭做好預防而非準備;三是先前的研究試圖與政府的政策方針達成共識,而最新的研究卻總是批判美國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心理學研究需要尋找新的行動策略。到20世紀70年代,和平心理學的文獻資料顯著增加,有上千種關於和平心理學的研究報告出現在專業刊物《和平心理學》上。  第二股和平之風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西方許多高層領導者和普通民眾對核戰爭恐慌的意識日益增強。20世紀80年代末,一批政治心理學的文獻涉及到了和平心理學問題,像懷特編輯的論文集《心理學對核戰爭的阻止》一書,便對促進和平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篇名為《超越威懾》的文章,提出了一個用來改善國家關係的概念化框架,被學術界視為是促進了和平心理學理論範式發展的重要文獻;政治學家Wagner和Rivera(1988)等人發表的《心理學與和平改善》一文提出,不僅要把和平狀態看作是沒有戰爭,而且要用積極的辭彙將和平描述為「基於人類需要滿足的人民和國家合作的長期進程」[5]。1991年,美國心理學會的和平心理學分會(APA第48分會)成立,這是和平心理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標誌著和平心理學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進入了後冷戰時期。隨著蘇聯的解體,國際安全問題在局部地區構成了新的威脅。和平心理學研究已被捲入到威脅人類和平問題的新事務中,包括國際軍事衝突、環境惡化、人口爆炸以及未成年人的攻擊行為。目前,西方國家的和平心理學研究關注的議題是多元化和全球化。一些研究者開始關注歷史地理背景下的敏感性、有關暴力與和平的類型的多樣性等問題,重視如何促進群體間的積極關係來阻止暴力事件的發生。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和平心理學研究的一大任務是如何理解和阻止恐怖主義活動。受到地方歷史地理背景的影響,南半球的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正傾向於追求社會正義來共同維護和平,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政治壓迫和對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影響著當地人的生存、健康和發展問題。同時,全球化運動也加劇了第三世界的國家和地區人民不公平感社會心理的發展。多樣性與全球化問題匯成了後冷戰時期和平心理學研究的新焦點。  二、和平心理學的理論模型  受不同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和平心理學的發展在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其理論範式和框架也在持續不斷地演變。衝突理論模型是和平心理學研究的早期範式,也是和平心理學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這一理論包括現實群體衝突理論、相對剝奪理論和絕對剝奪理論等類型。  1.現實群體衝突理論。該理論認為,只要一個人與其他人在認知、情感上出現不相容性便會產生衝突。因此,衝突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在現實群體中,人們為了爭奪稀缺資源(如水、耕地、稀有礦產等自然資源),最容易產生敵對性的衝突。同時,外來人口的增加與轉移,也會加劇現實主義的群體衝突。對群體間資源的爭奪總是伴隨著知覺的扭曲,某一群體獲取資源的努力會被另一群體視為冒犯和攻擊性的行為。這些衝突常常會演變為暴力甚至戰爭。Winter和Cava認為,「暴力事件常常嵌入在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中。」[6]  2.相對剝奪理論。美國學者達沃斯等人提出,即使不是為了對有限資源的爭奪,衝突也會發生。例如,某一群體對其生活水平與另一群體加以比較,經常會引起彼此之間的衝突和敵對行為。在德國分治時期,東德的年輕人總是排斥西德人。與之相似的是,在南非的後種族主義時代,白人青少年總是傾向於對黑人消極、敵對的行徑[7]。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全球化趨勢的加快,自然也會深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偏見。如果一些國家失去了經濟或政治上的利益優勢,而另一些國家獲得了利益,就會刺激不公平感,進而加劇群體之間的衝突。  3.絕對剝奪理論。絕對剝奪理論認為,絕對的剝奪比如嚴酷的經濟剝奪會引發劇烈的衝突。對許多歷史事件的研究證明,絕對剝奪往往是導致大屠殺和種族滅絕的直接原因,像歷史上土耳其對亞美尼亞種族的鎮壓、柬埔寨以及阿根廷的大規模殺戮悲劇的發生,都是絕對剝奪理論的典型的事例。上述衝突理論普遍強調群體利益差異對社會認知、人類尊嚴和幸福感的影響,揭示了暴力現象是引致社會不安定的現實根源,進而催生了和平心理學對暴力問題研究的新轉向。近年來,針對消極和平問題,加爾頓等人提出了積極和平的多維理論模型(AMultilevelModelofPositivePeaceProcesses,見圖1和圖2)[8]。他們對暴力現象的本質內涵進行了新的闡述,認為和平的範圍不僅超越國家和地區,也涉及個人、家庭、鄰居、社區和其他場所。暴力是對正義、安全和團結的破壞,更是對人權的踐踏。加爾頓把暴力劃分為「直接暴力、結構暴力和文化暴力」這樣三種類型。根據他的觀點,直接暴力主要表現個體間的欺負現象和有組織的戰爭行為,具有蓄意性、情境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這是一種對人的身體、生命和幸福感的直接傷害活動。結構暴力是一種社會性的暴力建構活動。與直接暴力有所不同的是,結構暴力始於社會組織的政治、經濟運作方式,如一些人被賦予了特權,可以有物質的或政治的影響力,而剝奪了其他人的生存發展權利。這種暴力相對來說是難以改變的,具有社會性的合法性,往往表現出對人類幸福感的慢性傷害。文化暴力是一種與結構暴力相關的社會現象,主要是指社會文化領域中所存在的觀念、信仰和思想等意識形態範疇,常常能夠刺激或強化直接暴力與結構暴力活動。例如,「正義戰爭」這樣一種文化觀點,在一定條件下便有可能支持直接暴力活動,並為結構暴力充當合理性辯護的根據。  加爾頓在對暴力現象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對消極和平(negativepeace)與積極和平(positivepeace)這樣兩種對策加以區分。所謂消極和平是指努力地減少直接暴力,而積極和平是指促進社會制度的變革,減少阻礙和平進程社會的、種族的、性別的、經濟的和生態的障礙。也就是沒有結構暴力和文化暴力(1996)。他認為,保持和平、製造和平和構建和平可以逐步地使暴力向非暴力轉移,即(保持和平)→解決衝突(製造和平)→社會變革(構建和平)。  圖1為消極和平的理論模型。在圖1的上方從左往右示意圖中,第一個橢圓形描述了衝突關係,即不可調和關係的存在事實。衝突橢圓形與暴力橢圓形的交叉重疊部分,意味著衝突關係可以演變為破壞性的行為,或者說可以轉化為直接暴力。正中間的橢圓形標示著被直接暴力所充斥的狀態,當然也可以轉向非暴力的衝突關係狀態。第三個橢圓形顯示出後暴力狀態,其雖然處於非暴力水平,但卻可以發展為衝突觀念或是暴力行為。這一模型說明衝突、暴力與和平三種狀態可能會周期性地發生。加爾頓建議使用「積極和平」這一術語來建構和平心理學的理論模型。他認為,「積極和平理論模型」是指社會政治制度內外不平等結構的調整與改變。[9](PP.461-547)如圖2中所示的那樣,衝突、暴力及後暴力狀態這三種關係總是發生在一定的社會結構和文化背景中。消極和平常常是以偶然事件的關係為前提,而積極和平觀念則強調持久的和平需要多層面的干預、整合。消極的和平趨向於維持現有的社會結構,而積極的和平將挑戰現有的結構。加爾頓提出,和平政策的制訂者和實踐者需要積極干預被戰爭蹂躪的社會地區,重視社區發展建設與心理創傷治療,構建系統的和平發展工程。持久的和平不僅要祛除暴力的直接原因而且要處理問題的結構性和文化性根源。  三、和平心理學的行動策略  重視解決實際問題,使得理論行動起來,乃是和平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十年來,許多西方研究者總結出了一些和平心理學的行動策略。  1.衝突解決的技術策略  一些和平心理學家認為,關於衝突解決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尋找「綜合的解決方法」,即通過談判、調解、仲裁、外交、合作性問題解決、單邊性的主動行動等技術手段,尋求能夠符合衝突雙方需要的結果。常見的衝突解決方法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基於利益的解決策略,一類是基於需要的解決策略。基於利益的策略是由Fisher在其著作中提出的。這種方法主張通過原則性的談判,喚起群體間共鳴與相互理解,避免相互指責,產生符合雙方利益的創造性的解決方法;應用客觀的標準來衡量解決衝突方案是否符合各方的利益,進而使衝突雙方能夠在深層利益中尋找到解決那些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方法。在他們看來,這種「原則性的談判」會產生創造性的選擇和雙贏的解決方法,通過相互學習與問題解決提升雙邊的關係。[10](P19)基於需要的策略亦稱「互動式的解決問題方法」(InteractiveProblemSolving,簡稱IPS)。這一策略方法常用來解決直接的暴力,通常的參與者由國家和群體中的非官方代表組成,這些人大都是學者或是有威望的公民,互動式的解決問題方法可以促進衝突雙方的相互理解,加強群體間相互聯繫,緩解根深蒂固的兩極分化情緒。由於與會者並不代表各自的政府,因而所達成的協議是不受限制的。但是,由於這些與會者多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社會聲望,所以在解決衝突和暴力事件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改變個人的態度,而且也可以改變政治團體的意見傾向,化解利益矛盾,促進社會和解。[11]  2.暴力的處理  雖然和平心理學家對暴力和衝突有嚴格的區分,但是衝突可能是直接暴力的前提。一旦行為演變為暴力,就會阻礙和平發展的進程。譬如對其他群體的消極錯誤歸因、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民族主義的加深,經常使得對立雙方的建設性對話舉步維艱[12](P162)。而成功地維持和平將會轉化、消弭潛在的爭鬥、減少直接的暴力,並且使衝突雙方開始致力於滿足彼此的需要。同時,隨著衝突的發展,直接的暴力活動會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實施和平方案的最佳時機。  3.應對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是近十年來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造成恐怖活動的根源主要是貧困的生活條件、不安全感、缺乏自主權和社會身份的貶低等問題。因此,許多西方和平心理學家提出,需要通過改善教育、經濟和政治環境,消除恐怖主義產生的社會土壤。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改變可以改善生活條件、提升自主權和安全感,而教育工作則可以幫助人們學會尊重別人。  4.心靈的修復  在全世界範圍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部分暴力事件都發生在國家社區內部及其周邊地區,大多數的受害者都是平民。因此,基於社區的暴力活動日益受到了和平心理學研究的重視。健康個體和社區的發展相互依賴已經為和平心理學與社區心理學家所關注。一些社區的暴力活動總是具有強烈的個體性與群體性,影響涉及家庭成員、鄰居和朋友。當前,和平心理學家日益意識到,社區建設不僅要恢復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而且需要防止群體心理暴力的循環發生。修復心靈創傷便成為和平心理學發展的重要功能,特別是需要對青少年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年輕一代學會如何減少攻擊性,增加同情心和親社會行為,進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  5.促進公共對話  為了促進和平,進行公開的對話和交流是必要的。通過對話,衝突各方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理解他人的情緒、經歷、觀點和價值觀。通過這樣的對話,開展相互學習,加深個體和群體間的信任和理解程度,衝突各方就能重新建構自己,擴展自己,逐步地理解、接受、包容他人。  四、和平心理學的挑戰與未來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但是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加強,國際和地區熱點此起彼伏,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和平心理學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危機。  首先,和平與戰爭的對峙及隔閡。和平心理學的發展雖然對世界的穩定與暴力衝突問題的解決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有證據表明20世紀許多熱衷於侵略的國家包括美國,在戰爭中失掉的往往比得到的要多,但是在當今國家實力極不平衡、軍事競爭加劇、強勢國家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以及全球化帶來新的不公平的形勢下,和平理念顯得相當軟弱和蒼白無力。和平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一種真正的和平就是和平要處於尊重人類權利的基礎上」[13]。但是,和平不是祈求來的,戰爭需要通過戰爭來消滅。因此,對於許多人來講,「和平」話語說起來很動聽,實際上處於易損害、天真和理想的狀態,有時甚至是一種危險信號。尤其是當恐怖主義威脅成為美國最優先關注的問題時,有關和平問題的研究容易被指責為是一種「不愛國的行動」,和平心理學家們的工作更難以被人理解甚至遭到誤解。儘管和平心理學家確實傾向於支持競爭關係中以合作和政治途徑解決暴力和衝突問題,但是在尋求國家利益的大前提下,西方國家和聯合國框架協議下的有關決議和維和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在國際政治中使用暴力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很明顯地與和平心理學的研究宗旨相悖。當然,重要的問題並不是和平的聲音是否軟弱,而是需要在適應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建立積極的國際合作與競爭關係。  其次,和平心理學的傳統理念正在面臨著變革與調整。和平心理學興盛於冷戰時期,許多理念和行動策略集中關注於核武器和核戰爭問題的研究。隨著蘇聯的解體,公眾對核戰爭的關注日益減少,而轉向了對恐怖主義、氣候的變化和地區不穩定秩序的關注。近年來,和平心理學家們致力於更深入地理解暴力的結構性與文化上的根源,研究暴力發生的歷史地理環境所帶來的新問題,同時也越來越傾向於使用軍事力量而不是採用非暴力手段來解決國際問題。這表明從冷戰時期至今,和平心理學的理論範式不斷處於調整和改變之中,因而對和平心理學形成規範性的理論框架和行動策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當前和平心理學家們日益接受了多元主義的認識論觀點,不過這種表層的多元主義而本質上的實用主義政治科學觀,有可能成為一種粗糙的、誤導性的處理國際關係的理念,無法為和平心理學提供高瞻遠矚的核心思想。此外,目前的和平心理學也缺乏清晰的概念和實踐手段,加上社會上存在的種種誤解,已經阻礙了不少人對這一學術研究領域的重視。  第三,和平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平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暴力衝突與戰爭問題的科學,在研究方法上依賴於定性方法,而難以運用定量和統計的方法,因此許多人常常認為其科學性不高。雖然近年來有學者開展了一些以實驗為基礎的文化科學領域的研究,顯示出和平心理學的研究開始重視實驗方法,但是,實驗研究很難成為和平心理學發展的主流範式。與所有的科學準則一樣,和平心理學的研究有賴于歸納主義,多層面分析已經顯示出一種有用的證據。未來的和平心理學需要發展出更好的理論和研究方法。  變革與發展中的和平心理學儘管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及阻抗,但其在解決國際和地區衝突中顯露出自己的獨到之處,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平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從最初的僅限於解決戰爭與軍事衝突,發展到今天涉及個人、社區、工作場所以及國內和國際問題。幾乎只要涉及到人的問題,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過去的20多年裡,和平心理學發展為心理學的一個專門領域,並有了自己獨特的知識積累、研究視角和方法論系統。不少政治學家也意識到了心理學與政治進程間建立聯繫的價值。未來的和平心理學必將在國際事務、地區衝突、社區和工作場所等領域扮演著更為活躍的角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玩三國殺會跟著念台詞?
Sheldon說他每天排便的時間相差在5分鐘內, 有實際的例子嗎?
你最近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怎麼做到「愛自己」?
為什麼在開心過後會更加沮喪?

TAG:心理學 | 心理 | 和平 | 自己 | 客戶 | 關心 | 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