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馬克龍政黨成立剛一年成為法國第一大政治力量!

6月18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落下帷幕。在577席的議會中,總統馬克龍所屬的政治運動「共和國前進!」及其結盟黨派「民主運動」運動共拿下350席,而「共和國前進!」自身便獲得了308席。以共和黨為首的右翼和中右翼聯盟贏得了137席,而以社會黨為首的左翼力量近獲得45席,激進左翼的「不屈的法國」則與法國共產黨聯盟,共拿下27席。極右翼國民陣線僅獲得8席,未能達到組成黨團所需的15席。

國民議會選舉後的席次分布:「共和國前進!」與民主運動的聯盟獲得350席

當選總統一個多月後,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馬克龍憑藉在這次選舉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支持自己的議會多數,為今後五年的穩定執政奠定了基礎。

勝利幅度低於預期 投票率再創新低

和最近一周的各種預期相比,總統多數最終獲得的不到360席已經是大打折扣。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實行單一選區兩輪多數制。全國(包括本土、海外省及海外法國人)設577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位議員。第一輪投票中,如有一位候選人的得票率在投票者中過半、在登記選民中超過四分之一,則直接當選;否則,得票率超過登記選民八分之一的候選人可進入第二輪進行角逐(如沒有人或僅有一人滿足這一條件,則第一輪得票率前兩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第二輪得票率高者當選。在今年6月11日的議會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共和國前進!」與「民主運動」組成的總統多數聯盟在全國範圍內得票率達到了32%,他們的候選人在全國超過500個選區進入了第二輪。

在總統選舉失敗以後,右翼共和黨最初指望能在議會選舉中拿到多數,促成新的「共治」;激進左翼的梅朗雄則摩拳擦掌試圖擴大勢力,壓過社會黨成為代表左翼的第一人;而極右翼的勒龐更希望國民陣線成為「第一反對力量」,力圖贏下至少50個議席。然而第一輪選舉的結果給所有人潑了一盆冷水:新總統似乎勢不可當,在許多左、右翼近幾十年從未丟過的選區,「共和國前進!」的候選人都獲得了領先。

面對這一結果,各路政黨幾乎找不到競選方向。警告「一黨獨大」幾乎成了他們僅剩的競選論據。共和黨的領軍人物巴魯安開始指責馬克龍的「霸權統治策略」,而梅朗雄甚至在演講中稱:「據說馬克龍先生會有400甚至450名議員,也就是說,法國的反對派議員將比普京先生的俄羅斯還少。」

在這股「馬克龍浪潮」面前,民調機構接連給出對總統多數最終席次的極高預期。超過400席的壓倒性勝利似乎在向新總統招手。這一勝利規模不算是史無前例——右翼在1993年曾獲得高達472席的超級多數——但鑒於馬克龍直到去年才組建自己的政治組織,這一結果的確是相當驚人。

民調機構Ipsos在6月11日第一輪投票結果後做出的席次預測:總統多數將獲得415至455席

然而在6月18日的第二輪投票,避免「一黨獨大」的呼籲似乎收到了效果。「共和國前進!」在第一輪中的強勁勢頭在一些選區受到了阻擊,許多更有地方影響力的候選人保住了議席。總統多數的席次最終定格在350席這一「常規水平」上(相比之下,2012年左翼多數為331席,2007年右翼多數為345席),「馬克龍浪潮」並沒有幾天前預想的那麼鋪天蓋地。以共和黨為首的右翼,則成為兩輪間的這一「選情矯正」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從幾天前預計中的難以過百增加到最終的130多席,成為議會第二大黨派。

繼第一輪投票率跌破50%之後,6月18日的第二輪投票又一次刷新了議會選舉投票率的最低紀錄:42.6%的投票率即使放在法國的地方選舉甚至歐洲議會選舉中也是極低的水平。除去白票和廢票,投出有效一票的選民數量不到40%,不僅再次表明「議會選舉確認總統選舉」的模式、多數制而非比例制的制度設計越來越無法激起參與熱情,也從側面證明了「馬克龍浪潮」的影響力:有太多認為大局已定的選民放棄了投票。

1981年以來歷屆國民議會選舉兩輪投票的投票率變化,藍色為第一輪,橙色為第二輪

馬克龍實現歷史性創舉 國民議會大幅更新

儘管低於兩輪間的超高預期,但馬克龍獲得的多數席次仍然相當可觀。「共和國前進!」成立僅一年零兩個月之後便獲得超過300個議席,一躍成為法國第一大政治力量,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成績。

「共和國前進!」的完勝自然得益於法國的選舉制度安排。2000年後,法國將議會選舉放在總統選舉後一個月進行,意在幫助總統獲得議會多數,以促進執政穩定。而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選民也都遵循制度精神,給了當選總統以清晰的多數。今年,面對年輕的當選總統,法國人仍然給了他的同樣年輕的政治組織以極大信任。

但今年議會選舉中的「馬克龍浪潮」顯然不止是對當選總統的「制度性」支持,它與馬克龍競選中獲得的極高人氣以及當選後一個多月的穩健表現是分不開的。作為首次參加選舉的黑馬式人物,馬克龍在總統選舉第一輪中擠掉左右傳統政黨候選人,並在兩輪間的電視辯論中完敗勒龐,在第二輪中以超乎民調預期的近三分之二的得票率當選,成為第五共和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領導人。而從5月14日權力交接儀式開始,馬克龍在國家元首這一角色上也表現得十分出色:無論是在G7峰會上與特朗普的會面還是隨後在凡爾賽宮接見普京,無論是首次訪問柏林時受到的熱烈歡迎還是在拋出「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後引發的好評如潮,馬克龍都表現出強烈的自信與掌控力。這一個多月的出色表現,是幫助馬克龍戰勝各方懷疑、走向議會多數的基礎。

「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馬克龍套用特朗普的著名競選口號進行了回擊

議會政治大洗牌 改革恐遇抗議壓力

「馬克龍浪潮」為國民議會帶來了大規模的革新:新一屆議會中出現了超過200名第一次當選的議員,其中女性比例超過了35%,企業家、警官、科學家、工程師出身的候選人紛紛進入議會。而在「共和國前進!」推出的候選人中,近一半都是從未擔任議員甚至從未踏入政壇的「政治素人」。靠馬克龍帶起的勢頭得以當選,馬克龍對這一議會多數的掌控因此應該較為牢固,在未來推行改革時為政府減少很多阻力。

然而,由大量「政治素人」組成的多數也有其潛在危險:從未參與立法過程的新手能否有效率地展開工作,會不會因為缺乏經驗而出現失誤、影響總統形象?馬克龍為此已經有所準備:在議會本身準備的「培訓」之外,下周末,「共和國前進!」的新議員就將提前接受一次有總理菲利普出席的培訓,讓這些新人互相認識,進一步強化對議會規則的了解。從長期看來,這些背景不同、沒有過黨派經歷的議員是否能一直支持政府,而不是漸漸開始發展起不盡相同的個人立場?應該說,馬克龍帶來的革新給破除日益僵化而失效的左右對峙帶來了希望,但這一希望仍需轉化為新的議會實踐,仍有待時間檢驗。

在議會之外,馬克龍還可能面臨社會其他力量的抵抗。接下來幾個月中最重要的議程——勞動法改革法案便是擺在馬克龍面前重要的一道檻。奧朗德在推行促進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埃爾-庫姆里法案(loi El-Khomri)時遭到了持續數月的街頭抗爭,而馬克龍希望實施的舉措比埃爾-庫姆里法案(loi El-Khomri)更進一步,而他主張的方法也更為直接:讓議會賦予總統憑藉政令(ordonnance)直接立法。擁有絕對多數的馬克龍如今已經完全可以落實這一方法,但在議會之外,總統仍然無法確保街頭抗議就會偃旗息鼓。能否與工會力量通過談判達成共識、以較小的衝突代價推行改革,將是考驗馬克龍的一道難題。

奧朗德時期,社會黨政府推行的勞動法改革曾引發大規模示威

6月18日的議會選舉後,漫長的選舉季終於結束。按照慣例,現任政府將遞交辭呈,以便讓總統根據選舉結果展現的政治動向對政府人員構成進行調整。這一次,總統在議會獲得了穩固多數,參加議會選舉的政府成員悉數當選,因此,總理菲利普應能繼續任職,新政府中的人員調整幅度也會比較有限。在這之後,擁有穩定政府和議會多數的馬克龍就將正式進入了完全執政的狀態。絕對多數意味著絕對責任,馬克龍和法國在未來5年的路上仍然充滿挑戰。

宋邁克 發自 巴黎


推薦閱讀:

「卡門是個壞女人,可我還是喜歡她」
第77回 上了一節法式信息技術課
胡浩探秘巴黎-魯貝:看來我胡浩騎石頭路確實不慢
勒龐,離法國總統位子漸行漸遠?
法國餐飲文化

TAG:政治 | 法國 | 力量 | 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