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如何才能玩有所得?

  在社會需求不斷多元化的時代,在生活快節奏的今天,「玩」是休閑的最佳表現形式,而「古玩」則又是最具情致的一種「玩」,玩中獲得追尋之樂、鑒賞之樂、研究之樂、著文之樂……有這許許多多樂趣可玩,我們又何樂而不玩呢?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玩心,從先師聖人孔老夫子到20世紀的文學大師魯迅,都可謂是會玩之人。記得孔夫子曾說過「玩索而有得」的話,可見他是主張要玩,且要玩有所得的。

  怎樣才能玩有所得?

  古玩是最屬玩有所得的一類,當年魯迅先生曾涉足多個收藏領域,對他的學術思想和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幫助。在今天的文學界,香港的董橋,北京的高洪波,都屬於創作之餘會玩的人,會逛坊間舊物攤和古玩店的人,他們由此而生髮的情思、增長的學識和個人的修養以及寫出的文章都顯得與眾不同。玩有所得,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記得蘇雪林在一本書中說過這樣的話:「骨董家,其所以與藝術家不同者只是沒有那樣深厚的知識罷了。他愛藝術品,愛歷史遺物、民間工藝以及玩具之類,或自然物如木葉貝殼亦無不愛。這些人稱作骨董家或者不如稱之曰好事家更是適切。」

  說玩古玩是「好事家」倒是有道理,但說古董家「沒有那樣深厚的知識」倒是不盡然。玩古玩的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行業。論學識,確實有人目不識丁,但也有人學富五車;論財富,有人可能身無分文,但也有人富可敵國。這一類人哪怕身無分文,也懷揣巨富的夢想;即使目不識丁,也藏著學者的追求。

  這裡有大喜大悲,這裡有大起大落,姑且不論發現和探索的無窮魅力,僅僅是真和假,古和今,美和丑的爭論就讓古董人接觸到人類永恆的主題和無盡的奧妙。

  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曾有「不到北京不知……,不到上海不知……,不到海南不知……」的順口溜流傳,其實這裡倒是應加上「不到古玩店不知學問小」一句。確實如此,古玩穿越時空,上承遠古,下啟明清,是中國人心的行囊和夢的家園。

  每一類每一件舊物都蘊含著諸多方面的學識與掌故,都記載著前朝先賢們的精心追求與創造;每摩挲一件古玩都不知與多少先人的掌心相合,每查明一件古玩的來龍去脈,都會獲得一份學識的增長。玩古玩如同讀書,在玩中獲取學識與智慧,在玩中求得升華與永恆。因為古玩大都是手工時代的藝術品,滿蘊著人類的藝術創造與情感投入,相比大工業時代現代化生產線上製造出來的東西更具有價值要素。

  同時古玩又是最具個性化的體現,每個人所喜歡的不同,情致的不同,修養的不同,都能在對古玩的喜愛中體現出來。而每個人所守望的古玩,也都能打上個人的烙印,有了個人的氣息和光澤,這種氣息和光澤將隨著歲月的流轉而成為永恆的美麗。

  有人說,這樣玩下去快樂是快樂了,是不是久玩會喪志啊,這恐怕是「玩物喪志」的古訓對人的影響。其實「玩物」與「喪志」之間本無太多的必然聯繫。玩物是一種寄託,有的人寄情山水,有的人寄情紅顏,有的人寄情遊樂,有的人寄情於物,同樣是一種「志」。

  問題的實質是對這種「玩」和「寄」的度的把握。如果度把握不好,任何「玩」與「寄」都會失當,因為身外之物的興趣跟自身建設的要求有時並不同步共榮,更何況失度的物之戀有時竟能致疾呢?人們常以淡泊身外之物為高格,大體也包含了這點因由在此。

  如果度把握得好,不僅能玩出情致,還能玩出成就,玩出事業。京城的大玩家王世襄先生,玩了一生,玩鷹玩狗玩鴿,玩葫蘆玩竹刻玩傢具,玩古琴玩香爐玩漆器,「玩」到晚年,他本人則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寶。他的即興玩物,他的「儷松居」藏品,在2004年成為拍賣界最大的亮點與新聞。

  什麼樣的玩能與此相比呢?山水,遊樂,釣場,麻將桌?我想,其樂其得都與此相去甚遠。

推薦閱讀:

?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的真切
佛語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
如何才能取一個大吉的名字?
校園欺凌受害者:只有變成施暴者才能保護自己|校園|欺凌
唯有教育才能達成世界和平

TAG:收藏 | 古玩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