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生詮釋「忠誠」,卻未能善終,毛主席贊他是不朽形象

公元前278年農曆5月5日,天微微亮,一位老人,獨自朝汨羅江下游的羅淵走去,他冠袍素雅,手持寶劍,但難掩心頭落寞。

他走了很遠,直到他平日居住的荒野小屋再也看不見。他向遙遠的西北方張望,他回不去的祖國正在那裡淪喪。

在他心裡,一切美好的政治信仰正在坍塌,他老淚縱橫,昂首質問蒼天——有太多讓他不理解又不甘心的問題。無人應答,一如他一生從未得到過正確的答案。

這是他留給國家最後的問句,問完便縱身躍入汨羅江中。江水不識忠魂,奔流如常。

他是屈原,為了紀念這位忠君愛國的偉大詩人,後人將五月初五端午節改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少小愛國,初問國事

公元前353年(一說前340年,史學界尚有爭議),屈原生於楚國秭歸(今湖北秭歸縣)樂平里,這是楚國祖先熊繹的始封地。

屈原是上古高陽帝頊的後裔,是楚王的老本家,可謂是王室宗族出身,自幼遍覽古籍,在性格上繼承了楚人一以貫之的強烈民族意識和宗國情結。

他很小就樹立了報效祖國的信念,希望長大能像商朝尹伊、周朝呂望一樣輔佐自己的君主。也因此,他讀書特別用功,夏天會鑽進山洞裡讀,覓得一絲清涼,在書中,他特別留意歷代興亡盛衰的蹤跡,希望從中探索治國之道。

在他寫的「橘頌」詩里,讚歎橘樹的「受命不遷」「深固難徙」的高潔品質。在青少年時期,屈原已經將堅定不移固守一地當成一種高貴品格來歌詠,這不僅是他愛國情思的體現,也是對自己的品行要求。

公元前332年(一說322年,有爭議),屈原首次得到了接觸國家高層的機會。因其才華受到賞識,被招入蘭陵蘭台宮做文學侍臣。蘭台宮是楚王網羅天下賢才之地,在這裡,他認識了楚太子熊槐。屈原廣博的知識與超凡的見識很快征服了熊槐,兩人結為好友,經常在一起探討強國之道,並約定將來要通力合作,一統天下。

楚威王病死後,熊槐即位,即楚懷王。懷王破格提拔屈原為三閭大夫,掌管屈、景、昭三姓貴族子弟,為國家培養人才。因為在這個職位上工作出色,約公元前318年,屈原被任命為左徒,這是楚國特有的崗位,在國家領導班子里的地位僅次於令尹(宰相)。

屈原入宮以來,對國家狀況已有很深了解,上任左徒後,他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革新朝政、清除弊端,任用賢明,修明法度。此時的楚懷王也正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與秦、齊兩大國掰掰腕子。這一時期,楚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氣象。

在外交方面,屈原改變了楚國親秦的外交策略,選擇與另一個大國齊國結交。當時秦國是七雄中最強的國家,聯齊抗秦這個英明的決斷,竟引起了楚國大多數貴族的激烈反對,懷王的叔父表現尤為強烈,他向懷王施壓,欲除去屈原。當時懷王力挺屈原,將叔父打入「冥室櫝棺」之中。

屈原的深入改革,樹立自己的威望,展現了極強的政治能力,但同時也觸動了保守頑固的楚國貴族的利益,得罪了不少權貴。尤其是在老令尹即將退位、而屈原又如日中天之時,那些覬覦令尹位置的權臣非常焦慮。

得罪權臣,失君王信

一次,屈原起草新的改革措施時,上官大夫借故拜訪屈原,並想探知改革內容,被屈原拒絕後惱羞成怒,怏怏而去。幾天後,見到懷王便說:「楚國現在繁榮昌盛,大家都知道是大王英明神武,可這屈原到處跟別人說,全靠他出謀劃策楚國才有今日之威。」

(圖:進獻讒言)

才幹不高但好大喜功的楚懷王被一系列的讒言激怒,免了屈原左徒的職位,不準其上朝議政。屈原改革的腳步就此停下。

屈原被剝奪大權後,秦國大喜。秦惠王派能言善辯的張儀去遊說楚懷王,如果楚國與齊國解除盟約,那麼秦國就將之前從楚國奪走的600里國防要地還給楚國。張儀巧舌如簧的遊說和身邊親秦派佞臣的勸諫兩相配合下,楚懷王真相信了秦國會還他600里土地。於是連派兩名使者去齊國斷絕關係。

與齊國斷絕關係後,楚懷王向秦國要土地,秦國只給6里。直到此時,楚懷王才明白自己上當受騙,一怒之下發兵攻秦,卻在丹陽大敗,不服,又再藍田起兵,再敗。

(圖:張儀欺楚)

在慘重的代價前,楚懷王冷靜下來,他後悔沒有堅持信任屈原,如果一直採用屈原聯齊抗秦的外交策略,他此刻不會輸這麼慘。

要扭轉被動局面,必須重新與齊交好。之前已經把齊國得罪了,現在派誰去呢?只能派在齊國有良好聲譽的屈原了。

看到國君悔悟,屈原也沒有任何怨言了,他以楚國使臣身份前去齊國,百般勸解、賠禮、講理,終於使齊王點頭。

只是,屈原想不到楚懷王在政治問題上就是一棵牆頭草,為拉攏強大的秦國,在公元前304年秦楚正式訂盟。楚懷王再次手撕屈原極力維護的齊楚聯盟。

屈原明白,秦國之所以與楚國聯盟,只是因為秦國內亂未平,秦昭王羽翼未滿,他日其條件具備,勢必反戈一擊。屈原的反對意見沒得到尊重,更不會被採用。楚懷王堅信這是一次對楚國有益無害的簽約。

放逐漢北,昂首問天

此後,屈原開始了第一次放逐。有人說屈原是被流放的,也有人說是自己流浪去的,總之,在政治理想得不到實施的滿心憤懣,屈原離開楚都郢都,去漢北度過了五六年的時光。

在漢北,屈原舉目無親,形單影隻,生活極其孤苦,有一肚子良言苦衷想告知君王,可惜面前只有無言的高山與流水。

他一心為國,卻不斷遭受讒言誹謗,他竭忠盡智,反遭佞臣排擠打壓。帶著對天道是否公平的疑問,屈原在漢北寫作了生平最重要的作品《天問》,《天問》表面看寫了不少神鬼怪事,其核心卻在探求國家廢興存亡之路。在詩句中,我們看到,屈原內心開始搖擺,到底應該堅守原則潔身自好還是降身辱志,從眾隨俗。最後,屈原還是選擇了前者。

(圖:天問)

公元前301年,秦聯合齊、韓、魏一起攻楚,楚軍大敗,懷王驚恐,希望與齊國再次聯盟,於是再次將屈原召回,讓屈原再去遊說,並將太子橫作人質抵押給齊國。在屈原的多方努力下,當政的齊閔王雖勉強同意盟交,但並不向楚提供軍事支援。

秦昭王看清形勢,再次發動攻擊,奪取楚國八城,之後對楚國採取懷柔政策,與楚國修好,聯姻。隨後,秦昭王寫信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結盟。

屈原認識到武關之約又是騙局,再次勸諫,力阻懷王赴約。懷王雖猶豫,但經不住佞臣在旁邊煽風點火,最後還是揮揮手,乘轎朝武關而去。

(圖:力勸勿赴武關之約)

到武關後,懷王即被挾持,因不同意割地被扣留於秦。楚國另立新君,熊橫即位,即頃襄王。比起父親,貪圖享受的頃襄王還要平庸無能百倍,他不辨忠奸,上任後便免了非常具有治國才能的令尹昭睢,之後不久又將屈原免職、流放。

被驅逐後,屈原乘船離開郢都,小船慢慢駛向江心,屈原回望國都,內心悲憤沉重,自己早已將滿腔熱血灑在這個深愛的地方,如今卻不得不與它告別。

(圖:屈原被放逐行程圖)

國破城陷,投江殉國

屈原回到長沙,這是楚先祖熊繹的始封之地。在這裡,他得知頃襄王成了了秦昭王的女婿,他感傷楚國祖祖輩輩的民族自尊心與愛國情思,在頃襄王手裡已遺失殆盡。

公元前279年,秦將白起率大軍攻破楚國郢都,楚軍一戰即潰,國都拱手相讓。屈原成為了一個真正無家可歸的人。這對這位從小對家國情結特別看重的政治家、詩人無異於致命打擊。在極度的絕望中,屈原決定以死殉國。

(圖:悲情赴死)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明知忠言直諫於己不利,但不願從眾苟且,即便在被放逐在辛酸歲月中,他也始終沒有減弱對祖國的拳拳眷戀,在楚國國都被攻佔的時刻,他悲痛欲絕,「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而忘反」(連我的靈魂都想著回去,何嘗一日而忘記)。

千年後,與屈原具有同樣詩人才華的毛主席,給予屈原高度評價,稱「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在不同的場合和背景下,毛主席曾11次提及屈原及其作品,並專門為其作詩,讚賞其戰鬥精神!在中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人物中,屈原是唯一能享此殊榮的人。足見主席對其及作品的推崇。

(圖:屈原銅像)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詩人步伐已遠,但其矢志不移的愛國情操與堅持自清的高貴品格,仍在浩瀚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時刻提醒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大寫的人。

推薦閱讀:

這三個地方有痣,人中龍鳳,一生富貴多金!
女人一生必須學習的理財課
男人一生最忘不掉哪種女人
不會低頭認輸的三個星座,尤其第三名,一生絕不認輸
他終身不娶,卻一生眷戀於畫女人!

TAG:形象 | 忠誠 | 一生 | 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