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艾灸保健養生穴詳細介紹及使用(附圖)
中醫學認為,灸法適應症廣,療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學易用,特別適合於家庭治療和保健。病症無論寒熱、虛實、陰陽、表裡均可施灸,廣泛的運用於各科疾病治療與保健中。
艾灸不但可以防病保健,還可以養生美容。女性只要正確地掌握了灸療的方法與穴位。
下面給大家介紹10大保健養生必知穴位:
(圖片自己製作,比較粗糙,請見諒!)
1.足三里-延年益壽穴
【定位】: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外緣一橫指。 【功能】: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預防衰老、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肝炎、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遺尿、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盆腔炎、頭痛、失眠、神經衰弱、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眼疾、口腔疾病、耳鳴、耳聾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每次10到15分鐘,以局部溫熱紅暈為度,前三天每日灸,後可隔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直接灸:在穴位塗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滾落,艾炷燃近皮膚或有灼痛感時移去,繼續試第二壯,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2.神闕-補中益氣穴
【定位】:位於腹中部,臍中央。【功能】:固本培元、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 【主治】: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證、不孕、身體虛弱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艾條點燃後對準神闕,以皮膚感到溫熱舒適能耐受為度,灸10到15分鐘。 隔鹽灸:將食鹽放入臍中,填平臍孔,把艾柱放置在鹽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盡時立即更換艾炷,避免燙傷。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3.關元-培腎固本穴
【定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功能】: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功效。能增強生殖系統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能壯一身之氣。【主治】:陽痿、早泄、遺精、月經不調、子宮脫垂、盆腔炎、不孕症、遺尿、尿閉、尿失禁、膀胱炎、腎炎、尿道炎、外陰濕疹;痢疾、疝氣、脫肛、高血壓、糖尿病;健忘、神經衰弱;虛脫、身體虛弱。【艾灸療法】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潮紅、身體舒適為宜。每兩日施灸1次。
4.中脘-健脾益胃穴【定位】: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功能】:健脾益胃,培補後天。【主治】:食慾缺乏、腹脹、腹瀉、腹痛、腸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目眩、耳鳴、座瘡、精力不濟、神經衰弱、噁心、燒心、噯氣、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艾灸療法】 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對知覺遲鈍患者或小兒應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感受溫度,以免灼傷皮膚。灸10-15分鐘,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5.命門-補腎壯陽穴【定位】:位於腰部,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與神闕穴前後相對,取一繩子過臍水平繞腹一周,與後正中線交點即為命門穴。【功能】:對腎氣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主治】: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汗不出、寒熱瘧、胃下垂、前列腺炎等。【艾灸療法】溫和灸:灸10-15分鐘,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隔姜灸:生薑切片0.2-0.5cm厚,用針扎數孔,把薑片放在命門穴上。把艾炷放在薑片中心施灸,若有痛疼可提起薑片,反覆進行。每次灸3-5壯,每日或隔日一次。
6.湧泉-清腦醒神穴【定位】:位於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於後2/3交點上。【功能】:清腦醒神、安神定志、清熱散風。【主治】: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癔症、精神病、小兒驚風、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病、心絞痛、心肌炎、扁桃體炎、咽炎、咳嗽、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節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艾灸療法】溫和灸,直接灸。直接灸每次3-7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若起水泡不必處理,2-3天後會結痂脫落。
7.大椎-清熱解表穴【定位】:位於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功能】:解表清熱、疏風散寒、息風止痙、安神益髓。【主治】:扁桃體炎、咳嗽、氣喘、熱病、瘧疾、咽炎、項強、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癲癇、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亂、嘔吐、黃疸、皮膚病及一切虛弱病症。【艾灸療法】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灸20分鐘,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8.曲池-清熱解毒穴【定位】: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在尺澤穴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上。【功能】:涼血潤燥、清熱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發熱、肺炎、扁桃體炎、痢疾、肩周炎、肘關節骨關節炎、咽喉炎、牙痛、瞼腺炎、高血壓病、乳腺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等。【艾灸療法】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10到20分鐘,患者感到舒適、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9.氣海-升發陽氣穴【定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功能】:升發陽氣。【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瀉痢不止、遺尿、陽痿、遺精、滑精、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子宮脫垂、脘腹脹滿、疝氣、腸炎等。【艾灸療法】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10到20分鐘,患者感到舒適、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施灸者應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感受溫度,以免灼傷皮膚。
10.三陰交-養血補氣穴【定位】:位於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功能】:健脾和胃、調肝補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主治】: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遺精、陽痿、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艾灸療法】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以皮膚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度。灸10-2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不用刻意去遵循規則,艾灸要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根據灸感判斷!
---神草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