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第五章·陰陽應象大論·第六節

《黃帝內經》是中醫哲學的理論基礎,分《素問》和《靈樞》上下兩卷;共81章,162節。

【原文】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帝曰:法陰陽奈何?

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干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譯文】

因此說,天地使萬物有上下之分,陰陽使血氣有男女之別。左右是陰陽循行的道路,而水火則是陰陽的表現。陰陽變化,是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始。所以說,陰在內,有陽作為它的衛外;陽在外,有陰作為它的輔佐。

黃帝說:人該怎樣取法於陰陽呢?

岐伯答:陽氣太過,身體就會發熱,腠理緊閉,喘息急迫,俯仰反側汗不出,熱不散,牙齒乾燥,心裡煩悶,若再有腹部脹滿的感覺,就是死症。經得起冬天,而經不起夏天。陰氣太過,身體就會惡寒,出汗,身上時常覺冷,屢屢寒戰,夾雜作冷,最後就會出現手足厥冷的現象,再感腹部脹滿,就是死症。經得起夏天,而經不起冬天。這就是陰陽偏勝,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疾病癥狀的機轉啊!

推薦閱讀:

八字五行相生相剋及陰陽來基礎
(687)天地人三元先天陰陽變化交媾(入首龍配出水口)
河圖洛書與陰陽八卦(一)
消逝在文化長河中的陰陽家是怎麼回事?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TAG:黃帝 | 陰陽 | 黃帝內經 | 素問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