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五首——《山居秋暝〉學案
唐詩五首——《山居秋暝〉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詩歌的發展史,特別是近體詩的發展情況及格律。
2、體會每首詩獨特的藝術風格。
3、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了解每首詩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學習內容】
一、古代詩歌發展脈絡:
1、 和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被尊為我國古典現實主義和古典浪漫主義的典範。
2、樂府詩繼承了《詩經》「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湧現了 、 等名篇佳作。
3、漢末 達到成熟,我們學過古詩十九首中的 、曹操的 、 的《歸園田居》、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等。
4、唐代近體詩興起,李白、杜甫兩大詩人雄視千古;以 、 為代表的田園山水詩派和以 、 為代表的邊塞詩派相映成輝;以白居易為代表的 反映現實,「為歌生民病」。
5、宋代詞壇,有以 、 為代表的豪放詞派和以 、 為代表的婉約詞派,元代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等慘淡經營,使元曲雅俗共賞,造就了古典詩歌的最後一個高峰。
6、在思想內容上,中國古典詩歌最突出的特徵是 。
7、唐代出現了近體詩,屬於 ,它在字數、句數、 、平仄、 等方面有嚴格要求。
具體要求:
(1)字數: 和 ;
(2)句數: 和 ;
(3)對仗:律詩的 必須對,絕句 ;
(4)押韻: 句, 聲,一韻到底;
(5)平仄: ,平仄交錯, ,平仄相反, ,平仄相粘。
8、根據所學格律知識分析唐詩五首,並填寫表格:
山居秋暝 |
從軍行 |
登高 |
石頭城 |
錦瑟 |
|
字數 |
|||||
句數 |
|||||
對仗 |
|||||
韻腳 |
二、如何讀懂詩歌:
1. 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 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
【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1、填充內容 :
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2、調整語序
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3、整合句意
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如何領會深層意思?】
1.聯繫信息,揣摩語言
題目、注釋、詩人生平、典故;意象語言、情感語言、首尾句
2.再現情境,設身體驗
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詩歌情境,設身進入這一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篩選詞語,確定內容
聯繫意境、情感、思想態度等相關主題詞,確認詩歌的深層意思。
**鑒賞
一讀詩調——整體感悟,通過朗讀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二讀詩情——窺斑見豹,抓住反映詩人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詞句
三讀詩境——披文入情,分析詩歌的意象(物象+描寫詞語→景物特點→氣氛)
四讀詩意——(1)知人論世,聯繫作者生平、思想、時代和寫作背景
——(2)身臨其境,想像
五讀詩趣——景物描寫的角度﹑鍊字鍊句﹑情景關係﹑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立意構思等。
【相關主題詞】
意境主題詞:
宏闊:蒼涼、雄渾、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寧謐、婉轉、朦朧……
熱鬧:熱烈、繁華、淳樸、喧鬧、歡快……
清冷:凄清、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情感主題詞:
悲:憂愁、凄苦、悲涼、悲傷、傷感、惆悵、沉痛、消沉、怨憤、寂寞、孤獨、煩悶、思念、惜別、依戀、眷戀……
喜:歡樂、喜悅、愉悅、恬淡、閑適、悠閑、豪放、讚美、熱愛、仰慕……
思想(態度)主題詞:
積極進取、自信豪邁、建功報國、樂觀曠達、憂國憂民、批判、諷刺……
消極、消沉、頹廢、退隱……
1、《山居秋暝》
一、山水田園詩發展脈絡
山水詩和田園詩的興起和發展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_______開創了田園詩派。________開創了山水詩派。
到唐代,以_____________為代表的一大批詩人繼承陶淵明田園詩、謝靈運山水詩的傳統並融會了兩家的特點,從而形成了______________,並達到文學史上的巔峰狀態。
二、整體感知:
1、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請賞析本詩的畫面美。(本詩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明確: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自己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小結】
**賞析圖畫美
古代許多寫景詩多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徵。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四方面著手:
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寫景順序,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
二是畫面色彩;
三是動態;
四是靜態。
** [題型——意境類]
【答題範式】描圖景(描繪詩詞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別提示:題目中如要求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一定注意結合原詩中的意象進行具體闡釋。
四、難點探究 :
1、「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
明確: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迹,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又由於這裡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2、最後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王孫」意,文下注釋中已經明確,學生可據此回答。詩人著力描繪的詩情畫意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蓮正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其中人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正反映了詩人想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側面反襯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面對這個稱心的世外桃源,詩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歸隱了。
3、頸聯按通常的說法應是「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這裡詩人為什麼先說「竹喧」「蓮動」而後說「歸浣女」「下漁舟」?
明確:①首先是為了押韻的需要,符合近體詩的格律要求。
②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和詩情畫意。詩人先寫「竹喧」「蓮動」,是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竹喧」「蓮動」置前,可以突出山間景物的神奇美妙,產生「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藝術效果,更添情趣。
小結——
山水田園詩的特點:
1、寫作內容:
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2、表現的主題:
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
3、表現手法:
(1)多用白描和襯托,借景抒情
(2)其他寫景手法:點面結合、虛實結合、遠近結合、高低視角結合、繪形、繪聲、繪色、比興手法等
4、語言特點:
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
山水田園類詩歌的鑒賞:
一個關鍵:抓住景和情 (意象和意境 )
景:動靜,視聽,俯仰,遠近
情:知人論世
五、延伸拓展:
1、下列詩句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
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丁卯橋村舍》)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李白《秋浦歌》)
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劉禹錫《途中早發》)
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
【高考真題】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全國卷II
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1)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鍊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明確: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後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後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2)尾聯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尾聯寫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裡忙於耕作的景象。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人才能看到農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表態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修畫面活了起來。
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2007年遼寧卷)
秋夜獨坐(節選)
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體說明。(4分)
明確: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等前蟲鳴的現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4分)
明確: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託了是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註。(1分)
3、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明確:「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2)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明確: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王維名句】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觀獵》 )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雜詩》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 )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 )
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明月清泉自在懷
賈平凹
讀王維的《山居秋暝》時年齡還小,想像不來「松間明月」的高潔,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麼樣。母親說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風景畫,要我好好背,說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雖將詩句背得滾瓜爛熟,其意義依然不懂。什麼空山、清泉、浣女、漁舟這些田園風物也只是朦朧,而鄉野情致則更模糊了。
上了大學,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於同窗學友。翻來覆去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時常獲得師長讚許。再後來深入鄉村,那兒有田園,卻無松竹流泉;及至上了華山、峨眉山,並且專在月夜聽泉,古剎聞鍾,乘江南漁舟,訪溪邊浣女,都為尋找王維《山居秋暝》的那種意境,都為了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執著情緒。一段時間,於人世紛雜之中,自以為林泉在胸,甚至以漁樵野老自居,說和同事糾紛,勸解禍中難人。自以為心中有了王維,就了卻了人間煩惱,看透了紅塵紛爭;更自以為一壺清茶,便可笑談古今。
真正進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結婚、生子、住房、柴米油鹽,等等,才知道青年時代「明月松間照」式的「超脫」,只不過是少年時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浮雕和順延。真正對王維和他的詩的理解,是在經歷了無數生命的體驗和閱歷的堆積之後。人之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沒有月輝。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頂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寵辱得失而拋卻自在?又何曾因風霜雨雪而易移萎縮?它們自我踏實,不變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閱歷,萬年的長久,也才有了詩人的神韻和學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訪過終南山翠華池邊那棵蒼松,也每年數次帶外地朋友去觀覽黃帝陵下的漢武帝手植柏,還常常攜著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邊盤桓……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推折過它們的骨幹,三九冰凍裂過它們的樹皮,甚至它們還挨過野樵頑童的斧斫和毛蟲鳥雀的嚙啄,然而它們全都無言地忍受了,它們默默地自我修復、自我完善。到頭來,這風霜雨雪,這刀斤蟲雀,統統化做了其根下營養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盤」。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與金錢地位、功名利祿作交換,最終腰纏萬貫、飛黃騰達的小人的蠅營狗苟算得了什麼?
王維實在是唐朝的愛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參悟得那麼透徹,所謂究極物理,形而上學於他實在是儲之心靈,口吐蓮花!坦誠、執著、自識,使王維遠離了貪婪、附庸、嫉妒的裝飾,從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詩品頑強的生命力。的確,「空山」是一種胸襟,「新雨」是一種態度;「天氣」是一種環境,「晚來」是瞬時的境遇。「竹喧」也罷,「蓮動」也罷,「春芳」也罷,「王孫」也罷,生活中的誘惑實在太多太多,而物質的慾望則永無止境,什麼都要的結果最終只能是什麼都沒有得到。惟有甘於清貧、甘於寂寞,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的人格,這才是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王維的人生態度正是因為有了大多的放棄,也便才有了他「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的高潔情懷,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鉑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間照」,照一片嫻靜淡泊寄寓我無所棲息的靈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細浪淘洗我勞累庸碌之身軀。浣女是個好,漁舟也是個好,好的質地在於勞作,在於獨立,在於思想——這是物質的創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作者道出了他在人生的三個階段讀王維《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請簡要歸納。(4分)
答:
少年時期:
青年時期:
中年時期:
2、「自以為心中有了王維」「自以為一壺清茶」,這兩個「自以為」中的「王維」「清茶」分別指什麼?(4分)
答:
「王維」指
「清茶」指
3、文中終南山的松、黃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有什麼共同點?寫它們有什麼作用?(6分)
答:
共同點:
作用:
4、結尾處寫到浣女和漁舟,人、物出現並不突兀,為什麼?(3分)答:
5、談談本文寄寓的哲理,不少於50字。
推薦閱讀:
※唐詩中的秋色
※智永楷書集《七言字唐詩》,好字配好詩,絕配!
※唐詩鑒賞辭典 夜箏 白居易
※唐詩閑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