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政治,國族——戴錦華老師在北大關於《色戒》的演講(上)
身體·政治·國族
——從張愛玲到李安
[非常感謝我們中文系的文學社和團學聯邀請我來做這個講座,也謝謝大家犧牲自己這麼美好的夜晚來聽我的講座,也謝謝中文系的學生盛情地推選推薦我去參加十佳教師的競選,我終其一生很少受到體制的褒揚(大笑)。全部的肯定都來自於同行和同學們,我唯一珍視和在乎的是同學們對我的肯定,所以真的謝謝大家。(掌聲)所以結果不重要,大家有這份心意,我已經非常非常知足了。]
今天是一個很時髦、很媚俗的題目——講《色戒》,講張愛玲和李安。為了給大家做這個講座,我上網去看了一些資料,然後我非常驚訝地幾乎是感到恐怖地發現,在上海電影放映完畢以後,據說觀眾起立,長時間鼓掌,同時歡呼「李安萬歲,萬萬歲!」(大笑)這種反應的狀態和一周4000萬票房的記錄——在台灣的票房已經超過了2億這樣一個輝煌的成績,以及它戰勝了威尼斯電影節上多部極有競爭力的影片,包括我個人評價甚高的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笑)而拿到了金獅獎,本身也是一個奇蹟。我們可以說李安到這個時候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神話和奇蹟的高度,在中國大量的傳媒上大量出現的字眼是「華人之光」。事情發展到這兒的時候,它已經超過了一部電影,超過了一個導演,就開始成為了一個社會文化現象。但是考慮到李安是相當成功的世界級導演,而且是相當成功地受到了好萊塢體制充分認可的這樣一個好萊塢導演。所以這總影片又不僅僅是一個華人的、華語的、東亞圈的這樣一個文化現象,而我們應該把它放到一個更大的文化現象當中來思考。
所以今天呢,我希望大家不失望,特別是在廣告片之後,真的很難做講座。但是失望有個很好的辦法就是你們就走出去,沒有問題,我一再說我不會受到打擊(笑)。所以我們今天從影片開始,然後討論一下與影片相關的現象,再回到影片。這是我最初的一個計劃。另外我還要再做一個說明,影片我是在台灣看的,在台北看的,所以看的是海外版(全場「哇」聲一片,大笑),(戴笑說)我就知道一定是這個效果,我也希望達成這個效果(笑)。但是我看了一下色戒這個官方網站,說海外版是157分鐘,國內版是148分鐘,就是9分鐘的差距。但是我也找到了第一手資料證明,李安不是剪刀手李安,不是李安在檢查制度之下剪去了著名的床戲,而是李安真的剪輯了一個大陸版本。所以它的差距不是幾分鐘的色情戲的消失的問題,而是有兩個版本的問題。所以我要說明的是,這個幾分鐘的差距,在大陸引起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強烈的、有心理效應的效果,大家帶著有一點鬱悶、有一點悲憤、有一點極大的窺視的慾望,有一種被挫敗的心理去走進影院。但是其實我想,這個差距應該說是重要的,但又不是那麼重要,這是我將會去討論的一個話題。我之所以要先聲明這一點,我很怕造成這種,你說「啊,你真幸運,你看到了全版」的我非常不喜歡的這種效應。但我要說明的一點就是,可能我在分析的當中,我看到的一些東西和大家看到的這個版本,是有版本學的不同。所以大家不要說這個老師號稱是搞電影的,但其專業水準極差。她看到了一些不存在的和沒看到一些存在的(大笑)。事實上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就是說我們的心理投射足夠充分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不存在的和忽略到了一些事實上存在的。電影的騙術就在於此。可能我也有這樣的問題,可能這一次不完全是因為這樣的問題。
好,那麼說我在電影院里看到了這部電影,然後這部電影對我來說——直接來說,好的電影對我來說分成兩類,一類是我欣賞的,一類是我喜愛的。區別在哪裡?就是欣賞的我是用眼睛和腦子在看,喜愛的我是用身體和全部的情感在看,那麼這部電影是我所欣賞的電影,不是一部我喜歡的電影。
這部電影近乎完美,或者說是十分完美。非常的富麗,非常的華美,然後極端縝密。李安把張愛玲的一個不無破綻的故事,一個張愛玲晚期、從某種意義上說江郎才盡之後的一部小說拍得極為華彩,而且滴水不漏。他把一個充滿迷團、陷阱、猜疑、懸疑的故事,變成了一個極有說服力的心理劇,到了這種驚心動魄的程度,所以應該說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我在台北的時候,和台北一些電影界的朋友相聚的時候,大家也立刻分成兩派,一派說他是大師、是傑作,另外一派說,前提是它不是傑作。所以我們先把這樣一個純粹的價值評判、審美價值評判先放在一邊。
剛才我們說它幾乎構成了一個全球性的文化現象,而它在華語地區構成了一個空前的、幾乎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化現象。而實際上我們在真的看這部影片的話,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學來,有些是因為我來的,更多的恐怕是因為李安和《色戒》來的。我想大家看過這部電影大概會同意我的觀點,就是這並不是一部複雜的電影,這是一個相當簡單的電影,張愛玲原來小說當中的情節就非常簡單。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個業餘女間諜色誘(笑)一個非常成熟的、非常老謀深算的、非常嗜血的特務頭子。而這個色誘的計劃在它充分成功的時候,色誘的主體掉進了色誘的陷阱。或者我們用一個非常老的說法,它會帶出我們今天講座的最後一個題目,就是:國族身份,國族認同,春秋大義。這個老套的說法意味著這是一個具有忠奸意味的故事,忠臣和姦臣最後換了位置的一個故事。這是一種總結方法,同時它也是我們進入這個影片的可能的路徑之一。
那麼我們試著從幾個路徑去進入這部影片。中一個路徑是小說和電影情節當中非常重要的、非常基本的、我想也是作為李安闡釋張愛玲故事的一個最重要的敘事點,那就是這個故事是一個戲夢人生的故事,是一個扮演的故事,是一個假戲真做、假戲真情的故事。我們回到美國黑色幽默小說家馮·內古特著名的說法,就是「我們遲早會成為我們喬裝改扮的那個人,所以我們在喬裝改扮的時候務必要分外小心」。我們看到的整個的劇採取了一個倒敘事的結構,它從一個似乎真實的場景開始然後進入到一個倒敘當中。所有這一切起自一次舞台劇,起自一個流亡中的大學的業餘劇團,起自一次成功的演出,起自一個年輕女大學生的一次業餘表演成功所帶來的巨大的滿足感。於是這支劇團欲罷不能,把戲劇、把表演帶到了真實的人生當中,帶到了一個大時代的極端殘酷的血雨腥風之中,這個劇的結局是以這些年輕人的年輕的生命為代價的。這又是一種概括的方法。我們從戲劇,從表演,從扮演,從扮演者落入了自己表演的陷阱之中來總結這個故事。
從這兒也許能引出另外一個闡釋,我在港台的重要影評當中,看到了大量這樣一個闡釋:這是一個在不期然之中遭遇真我的故事。也許有些時候我們在表演,也許有些時候我們在扮演,但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在迷失之中,我們不知道我是誰。可是在生命的某一個時刻,某一些巨大的壓力,某一些巨大的張力,迫使你遭遇到真實的自我,遭遇到你的本真,謂亮出你真正的身份證來。那麼這個故事就被解釋為一個人性的勝利,一個人性戰勝歷史的扭曲的故事。那麼這種闡釋如果成立的話,故事就離張愛玲很遠了,張愛玲從來不講這樣的故事,她從來不講「真我」,不講「人性」戰勝「扭曲」,從來不講扮演與真實,她從來不講這樣的故事。對張愛玲來說,人生的殘酷在於我們為了艱難的生而不擇手段。這又是一種闡釋路徑。
還有一個闡釋路徑,剛才我們說的忠奸意味的故事。那麼實際上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大概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被反覆地講述,我們說叫「漏洞」的故事,「裂縫」的故事。什麼意思?是指一個安排得非常完滿的計劃、陰謀,在最後時刻,在最關鍵的地方裂開了。致使這個陰謀完全流產,這個陰謀的策劃者、指使者、執行者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這無疑也是一個闡釋路徑。那麼聯繫著157分鐘和148分鐘,關於這個影片的討論會集中在「性」、「身體」、「性愛」上面。那麼在張愛玲的小說當中,我們或許會得到一種解釋,王佳芝的失敗在於她不期然的色誘易先生的過程中,事實上經歷了一個身體的和性的啟蒙,最後身體戰勝了頭腦。用好萊塢電影的一個很矯情的台詞來說,就是「身體不參加欺騙」(笑)。當身體的體認是如此的真實的時候,一切的理性、立場、國族、忠誠,都沒有力量了。從這條路徑我們也可以進入到弗洛伊德,我們看到在整個影片當中給王佳芝這個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在大動亂的時代,在血雨腥風當中,在人海茫茫當中漂泊,孤苦無依。父母的不在身邊,父親的再娶,而她作為一個女孩子如此傷痛的又如此沉著的處理,就是給父親送去一個祝賀,這好象成為了一個年輕的、美貌的、充滿了魅力的女性,如何愛上了一個中年的、禿頭的、矮小的、一臉鼠相的(笑)——這是張愛玲小說中所寫的,對吧?這給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心理解釋,就是戀父——獲得一個戀父親的滿足。這是又一重解釋。
但是這個影片可以有一個非常形而下的解釋,在張愛玲的小說當中,在李安的電影當中,似乎這個解釋都可以成立,儘管這個解釋太庸俗了,但是顯然它可以構成這個影片的一個解釋,叫作女人和鑽石的故事(笑),就是沒有什麼女人能在鑽石面前保持冷靜(大笑),保持忠貞,更不用說國族大義,春秋大義,政治使命,政治立場。在小說中,王佳芝拿著這個碩大的鑽戒,然後心情開始恍忽,然後在心裡湧出說,「他真的是愛我的」(笑)。在電影當中更為直接,那個碩大的真鑽石的光影在王佳芝臉上晃來晃去,把王佳芝晃暈了(大笑)。她就急急慌慌的說出那句「你快跑,你快跑」。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女人和鑽石的故事,關於女子無忠貞的故事。可是考慮到敘事人張愛玲、李安,這樣的解釋,一定不是他們的初衷。但這顯然是這部影片可能的闡釋路徑。可能相當多的觀眾看完這個故事以後,接受到的最直接的信息就是:王佳芝的背叛——鑽石誘發的背叛。這是又一個闡釋路徑。
還有一個重要的闡釋路徑,也將成為我們這個講座第三部分多少展開一點的一個路徑。就是這部電影由於157分鐘、148分鐘的重大的宣傳,當然有一個玩笑,實際上也是一個真實事情,就是157分鐘和148分鐘的區別,為李安贏得了巨大的香港票房(笑)。因為對於香港的電影市場和電影觀眾來說,李安和張愛玲都太過藝術,都是純藝術,通常不會引發人們如此大的興趣。但是在後97以後的香港,這個157和148分鐘引發了非常複雜的中港之間的政治情結,社會情結和心理情結,於是大量的觀眾湧進影院,去享受他們的自由和和權利(大笑)。由於這樣一個時間差距,以致幾乎所有討論,包括台灣的討論。台灣的討論就更好玩,最早的第一批影評就全部是圍繞著這個床戲、體位、身體姿勢(笑),弄得李安非常尷尬,以致李安尷尬到以致一次電視採訪當中痛哭失聲(笑)。就為這種不能得到理解,為所有人都在這兒把他當作一個三級片導演(大笑)而感到悲憤。這樣的討論我在GOOGLE上面檢索的時候出來第一條就是說,為什麼叫色戒啊,乾脆叫床戲比較好(笑)。好象不是惡意的一個說法。所以我說把大家所有的注意力、思考、關注都導向了這個床戲,然後都自覺不自覺的,所有的觀眾都把自己安置和定位在一個窺淫者的位置上(笑),致人們就忽略掉了這部影片實際上是一部間諜片。它是一個間諜故事,一個標準的間諜故事。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一個我想大家肯定注意到了,在2004、2005年,涉案片被叫停之後,中國的電視劇相當一部分轉向了間諜片,幾乎在每一個時段都有一部間諜片在拍攝。這個間諜片改編自50年代直到70年代的中國地下工作者的故事,打進敵人內部的故事,慢慢地我們發現這些所有的故事開始變成了中國大陸版的《無間道》(笑)。所以我說是一個間諜故事,不光因為王佳芝的身份是一個色情間諜,而且整個影片有著間諜故事的最典型的最具有文化癥候性的這樣一個內涵,就是間諜片好象是打進敵人內部,敵我分明,在這種前提下才能拍間諜片。但是《無間道》或者說香港卧底電影不經然地揭示了間諜片的一個真正的謎底:敵我不分。這是間諜片的真正特性,敵我難辯,認敵為我,認賊作父,面對親人不能相認,面對敵人不能表白。間諜片實際上始終負載著一個主體身份、敵我陣線、是非善惡必須被辯明而很難辯明的主體。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張愛玲的這個色戒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間諜片,而李安強化了這個間諜片的因素。
大家一定會說,這個片子讓你這麼一說就不簡單了,其實很簡單,對吧?你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去理解它,而任何一種方式你都或多或少地抓到了這個影片的關鍵。然後我們說作為一部電影,它的成功除了它的縝密,除了它的敘事的滴水不漏之外,我們注意到在這個影片當中非常迷人的是它把好萊塢的懸疑片作為它的一個主要的模式。李安說張愛玲的小說是一部殺氣很重的小說。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覺到了,電影剛一開幕,麻將桌上的太太們在搓麻,然後一雙雙玉手上戴著碩大的鑽戒。可是李安的成功或者是巧妙,李安式的嫻熟和到位,就是在這樣一個麻將桌上,一群闊太太搓麻將,然後說閑話談論鑽戒當中,已經帶出了一種極不穩定的一種懸疑的氣氛,一種不安全的、緊張的、有張力的氣氛。或者可以說到這兒,李安在以李安的方式向希區柯克致敬,一個非常日常的場景讓他拍得殺機四伏。那麼好萊塢的懸疑片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或者大家是否有電影方面的知識,這部電影可以同時被視為一部後現代的黑色電影。它完全採取了黑色電影的這種影像模式、拍攝方法,但是不同的是,李安和《巴別塔》的墨西哥攝影師商定,這個是帶有黑色電影的風格,但是這個黑色電影當中的黑色或者說陰影卻被極大地柔化了。所以我也可以用一個文學式的電影表達方法來說,這是一個柔焦之中的黑色電影,一個光影晃動、光影重重,但是又被極度柔化了的感覺,那麼整個影像的富麗實際上是來自這樣一個柔焦之中的黑色電影。
但是這個電影當然有另外一個東西,我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想起來了現代話語之中消失了的描述方法,這是部哀情文藝巨片,象三十年代的《魂斷藍橋》,其實我們就可以說它是浪漫情節劇。那麼懸疑片、黑色電影、浪漫情節劇的特徵組合在這個電影當中,構成了這個電影的另外一個視覺衝擊、飽滿的視覺魅惑。所以我們說是一部簡單的電影,給每一個人、不同的觀看的人給出一個不同的切入,也以它這樣一個拼貼,這樣的一個重疊,呼應著整個世界、激變之中的世界的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群所遭遇到的現實的困惑。
那麼,我們說一部簡單的電影,一部成功的、成熟的,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中規中矩的電影,何以贏得如此的輝煌?在歐洲三大A級電影節上摘得桂冠,然後在全球旋風一般地帶來巨大的票房成功。後面我將講到,李安做為一個神話,作為一個奇蹟,當然首先是叫做好萊塢的華人,那麼好萊塢的華人明星背後有巨大的,我們的美國崇拜,我們的美國想像,我們對美國作為權威的仲裁人和評判者的一個這樣的身份估價。李安是被這個權威的仲裁人、評判者肯定了的導演。那麼同時李安作為一個成功者和神話,就是迄今為止,絕少有人同時摘取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和柏林金熊、威尼斯金獅獎,三年之內兩次獲得金獅獎;然後贏得亞太電影節、金馬獎及全美各大藝術電影節及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重要的電影節的獎項。我們說一部中規中矩的、內容相當單純的電影,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先從華語地區進入,然後給出我的一些初步的闡釋。
這個電影一方面說,它的成功多少有點匪夷所思。從另一個角度說,它的成功又有充分的理由。為什麼?因為我說它幾乎是一個造成它必然成功的俄羅斯套盒,一個俄羅斯娃娃。那麼這個套盒是什麼呢?你可以說最外一層是李安,套著的是張愛玲,套著三十年代上海,裡面套著鄭蘋如刺殺丁默村案。你也可以說,鄭蘋如刺殺丁默村案包裹著張愛玲,張愛玲的人生,張愛玲的創作,張愛玲的故事傳奇包裹著李安,你可以說他們互為表裡,互為皮核。而這三個元素,已經足以在華語地區和廣義的東亞地區構成一個巨大的成功的票房感召。當然李安作為極端內斂的、極端溫柔敦厚的、極端自製的一位導演,這一次口出狂言,說我拍什麼不重要,我不需要尋找賣點,我就是賣點(嘩然)。這一次他的口出狂言也似乎頗有道理,可是下面我將要說,如果說我就是賣點,我拍什麼不重要,我養什麼成什麼。那麼我們剛好要問的是,如果選擇是不重要的,那麼選擇就變得空前重要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明白我的意思,對吧?如果說我需要票房,我需要投資,我需要保障,我需要觀眾,我需要獎項,就決定了我選擇什麼。如果我選擇什麼都無所謂,他的選擇才是成為一個最重要的,必須從內在予以解釋。
我們現在稍稍作一下梳理這個李安神話或者叫李安奇蹟。李安的成功,首先他在今天的世界上意味著一個跨界,或者叫越界者。因為他跨過了華人世界和好萊塢世界,這是最重要的。幾乎幾十年來,華人在好萊塢當中打拚而絕少成功。我有幸在晚年的時候遭遇到胡金銓導演,然後在洛杉磯看到他那個艱難的、困苦的生活,我在最後的時刻,看到他是如此地高興,在歷經了幾十年之後,他終於得到了一小筆投資,要拍攝他已經準備了很久的一部電影《華工血淚》。為了這個電影他準備去做一個小小的心臟支架手術,而他最終沒能夠走下手術台。那麼以胡金銓一代華語大師,整個中國新武俠片的締造者、奠基人和最高成就者,在世界各大影壇已經取得一致公認的導演,仍就在好萊塢淪落。從這我們大致可以想見,李安從華人世界跨進好萊塢的故事是多麼地迷人。這是電影。拋開電影而言,我們還是可以想像一下中國和西方,中國和美國,中國和世界,那麼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大致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李安這一個跨界的意義之重大。
還不僅如此,李安不僅跨過了華語世界和英語世界,李安還跨過了東方和西方。這是不斷被描述的,不斷被討論的關於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雙方的衝突及理解、融合。而李安的意義不僅在於他一個華人導演身份在好萊塢成功,而且在於他在華人世界或者東方世界的成功使得他把東方文化帶入了西方世界。他在西方世界的成功是由西方的主流、經典所認可的。所以我們對此稍作一下追溯,我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我要把李安獲獎的名單念下來估計也要念個十分鐘)。大家記憶猶新的《卧虎藏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攝影和最佳外語片。而除此之外,它幾乎在歐洲的主要國家,比如說歐洲電影節、凱撒電影節、自由獨立精神電影節,都獲得最佳外語片獎。那麼胡金銓參與奠基和創造的這個中國功夫片,決不是可以簡單的等同於西方的ACTION(動作片)的這樣一個片種,終於進軍好萊塢了,征服全世界。也是《卧虎藏龍》的示範作用帶起了《英雄》到《滿城盡帶黃金甲》華語大片的黃金時代。
那麼再舉一個例子。李安在好萊塢的成功,並且站穩在好萊塢當中,是以一部叫《理智與情感》的電影,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小說,英語世界的桂寶,文學史上的經典。李安以執導這部電影而確立了他在好萊塢的地位,一個華人導演拍攝了歐洲文學經典,並且受到了好萊塢的肯定。
下面一個例子大家熟悉得不得了了——《斷背山》(笑)。一個華人導演拍攝了好萊塢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國文化的核心,美國的神話,美國的歷史,美國精神所在的一部西部片,而且他逆轉了這個西部片,把同性戀文化放置到西部片當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巨大的改寫和巨大的衝擊。因為西部片作為美國開拓的神話,美國精神的神話,也就是男人的神話,男性的神話和男性的世界。而對於男性的世界來說,最具威脅力的,最可怕的、最醜陋的東西,就是男同性戀文化。而李安不光成功地拍攝了這部影片,而且以這部影片摘取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不是最佳電影,但是最佳導演常常對於一個電影藝術家來說更為重要,因為那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而同時這部影片為他摘取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有過但是為數不多,一部電影同時獲得奧斯卡和歐洲三大A級電影節的肯定。
所以我們說李安對於東西方的越界,對東西方的跨越,是空前的,是驚人的。同時大家不要忘記,儘管這個說起來可能不大光彩,李安還成功地拍攝了典型的好萊塢影片或者說好萊塢的垃圾片《綠衣人》(笑),他也成功地拍攝了好萊塢式的好萊塢電影《冰雪暴》。我想大家知道《冰雪暴》同時獲得叫作A級電影當中的A級電影節——嘎納的金棕櫚獎的提名。所以我說他同時以《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而成為華語世界的電影新浪潮的代表性成就。而《喜宴》為他贏得——和謝飛的《香魂女》一起分享了那一年的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在這樣的程度上,我們說李安的成功是驚人的,是極有說服力的,是我們望塵莫及的,是華語世界的導演們、藝術家們望塵莫及的。
還不僅如此。李安的成功還在於他達成了一個人人夢想而難以達成的高度,這個高度就是跨越商業與藝術,跨越叫好與叫座,跨越雅俗而達到雅俗共賞。這樣一個每一個藝術家都心嚮往之而難以達成的目的,比如說《色戒》這樣的電影,作為金獅獎的獲得者,同時也是票房前鋒。實際上中國電影獲金獅獎、金熊獎、金棕櫚獎已經為數不少了,但是到今天為止,基本歐洲國際電影節獎項,還約等於票房毒藥(大笑)。而李安跨越了這個人人嚮往而難以跨越的鴻溝,所以我說李安到了這裡就成了一個神話,成了一個奇蹟,成了一個仰望的高度,所以李安可以說「我就是賣點」。
但是如果僅僅以李安為賣點,這個電影至少在華語世界也許廣義的東亞區還不會這麼成功。那麼作為一層核或一層皮,下面是張愛玲。不僅是張愛玲,《色戒》的故事始終讓人聯想著,或者總有人暗示和提醒著,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張愛玲作為一代才女,作為一個文學的奇蹟,作為一個近年來在中國、華語世界當中最輝煌、最璀燦和一個文學經典(後面我會提出我的質疑),她的小說已然迷人之至,最熱愛張愛玲的人已經用張愛玲比喻英語世界中的莎士比亞(嘩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脈絡,因為張愛玲的高度,所以張愛玲和李安的雙重品牌效應,已經足夠造成這個影片的票房感召。
推薦閱讀:
※腰是女人的標示在身體上的命。
※接吻對身體的10大好處!!!
※男人吃什麼補 男人身體變強壯就吃這個
※全穀物對身體的18個益處
※[轉載]【瑜伽教練愛分享】超減肥的瑜伽動作 4周身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