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一劑生命的良藥

在中國,老子與黃帝齊名,黃帝為道家的政治代表,老子為道家的學術代表。在西方,老子與耶穌齊名,《道德經》被稱為東方聖經。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除《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道德經》之所以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就在於她以「人」為中心,是解決個人和社會問題的一劑良藥。任法融老道士曾說:「《老子》五千文,最終歸到人,旨在從人的生理、心理、智能、道德諸方面,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問題」。德國總理施羅德曾在電視上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一、《道德經》全書的核心和重點

在對《道德經》一書的研究中,有一個普遍的共識:第一章是全書的核心和重點,我個人認為前三章是全書的核心和重點。

「道」無為→「人」無為→「政」無為

全書是由第一章展開,但第二章和第三者卻是老子論「道」的目的:老子論「道」的目的和落腳點在於「為人」和「為政」。第一章要我們認識「道」,第二章由「道」推及人,要我們每個人學習「道」,在與自己和外在世界相處中做到「無為」,第三章又由人推及到「政」,即社會治理,提出社會治理也要「無為」。其餘各章都是圍繞「道」、「人」、「政」作進一步具體闡釋,老子的目的在於:凡是「道」具有的特性都要落實到「人」和「政」上來。

二、「道」、「德」、「經」三字釋義

「道」:所行道也。從辵,從首。一達謂之道。——《說文解字》。「道」在《道德經》中出現七十餘次,主要具有以下意義:

A、世界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道」自給自足,沒有什麼在「道」之先,「道法自然」(道本來就是自己這樣),「道」不依靠其它東西存在。正由於老子把「道」作為世界的本源,取代了人格化的「天」、「上帝」(「象帝之先」),我們中國人骨子裡才不像西方文化那樣,相信存在一個宗教意義上主宰我們的「神」。

B、規律、準則。「反者道之動」、「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間萬物必須遵循的準則。

C、修行的最高境界。經過修行,達到的內心自由、沒有煩惱、逍遙無礙、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稱為「道境」。道教推崇「真人」。對於人來說,我們身外是一個現實的世界,但內心還有一個虛擬世界(概念世界)。我們內心的虛擬世界,是通過認識身外的現實世界建立起來的。所謂真人,就是內心的虛擬世界和外在的現實世界能夠「重合」,或者說差異最小(普通人常常心生怨氣、煩惱的原因就是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發生衝突造成的。內心說我要嫁一個「高富帥」,可偏偏沒有「高富帥」喜歡我這一款;內心說我每月的工資至少應達到2萬元,現實卻只給我5000元;內心說我的貢獻最大,可每次提拔、表彰的卻是他人)。對於真人而言,身外是一個大宇宙,內心就是一個小宇宙。「真人」就是這個宇宙的一個完整濃縮的版本。什麼是天人合一?就是內心的虛擬世界與身外的現實世界高度和諧一致。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可以做到「道法自然」(心內的虛擬世界可以完全的與身外的現實世界和諧一致)。由於這種一致性,「真人」順任自然(事物本來的狀態),循著自然就能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事物的將來狀態。

在《道德經》中,「道」的含義相當豐富,不能簡單地把她說成是「物質」或者「精神」,或者「規律」的東西,世間所有萬物,無論是「物質、精神、規律」都又可看著是「道」的派生物,不是「道」本身。「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用來「悟」的,不是用來說的,或者說具有不可界定性,因為你剛界定了,再讀一遍《道德經》,又有可能否定前面得出的結論。

「德」:古字為「悳」。從直從心。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說文解字》。「德」在《道德經》中出現四十餘次,主要具有以下意義:

A、人類社會生活準則,即人的德行。即我們用於價值判斷的「品德」。

B、「萬物生長的內在基礎」——道生之、德畜之。物質內在具有的性質。(張岱年指出:道家中的「德」除了德行品格之外,還有一層「萬物生長的內在基礎」的意思,「這種內在的基礎,儒家謂之性,道家謂之德」——《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p154》)

一般認為:《道德經》中的「道德」,「道」為體,「德」為用。沒有「道」,「德」就不會存在;沒有「德」,「道」就無從顯現,「道」與「德」誰也離不開誰。形而上的「道」落在人生層面,作為生活準則的「道」,也就是「德」。但《道德經》里存在許多「道」和「德」混用的地方,要完全區分很難,老子沒有給出明確的一個界定。可以把握的有三點:一是「道」先於「德」;二是「德」來源於「道」;三是「德」包含自然之德(物德)、社會之德(人德)。

「經」:織也。從糸巠聲。(編織品的縱線)——《說文解字》

古人觀點:所謂「經」,就是永恆真理,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恆久之至道」。既是永恆真理,劉勰稱之為「不刊之鴻教」(一個字都動不得的偉大教導)。也就是絕對真理。這些永恆真理和絕對真理寫成書,就叫「經」。經,就是代表永恆真理和絕對真理的著作。

《老子》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

三、《道德經》是一劑生命的良藥

【葯 名】《道德經》又名《老子》

【成 分】清靜之道、無為之道、自然之道、長生之道、自由之道、快樂之道、治世之道……

【性 狀】本品為空心膠囊,味淡,性空,色淺。

【功能主治】理氣化瘀,開闊心胸,抬高眼界,提升格局。用於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氣虛、胸悶、焦躁、愁苦、狂妄、煩惱等的各種身心不適。

【規 格】5000字,81章

【用 法】時時處處「法自然、為無為、體清虛、尚柔弱、務慈儉、去泰奢、戒盈滿、克己私、復敦樸……」

【不良反應】生活清淡簡化(不講究吃、穿),名利心弱化,喜清靜,輕物質

【適用對象】各色人種,年齡不限,老少皆宜,重點人群:夢想認識自我、尋找心情舒暢、自由快樂的人。

【注意事項】對於少數名利心極重以及過於狂傲的患者可能無效

【有 效 期】一旦服用,終身受益

【批准文號】國葯春秋字000001號

【生產企業】春秋老子葯業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

小偷的良心過得去么?
你支持或反對營救式刑求的原因是什麼?
道德制高點是否一定是貶義?如果不是那麼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有沒有資格站在其上來批評他人?
如何看待「微博搞笑排行榜」在發生天津爆炸事件後發娛樂性微博下面有人勸阻時一大波人反罵勸阻的人聖母婊?
地震了,先救兒子還是先救老母?

TAG:道德 | 生命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