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曲黎敏從頭到腳說健康

曲黎敏《從頭到腳說健康》讀書筆記(精品)

從頭到腳說健康(0)--引子

一、人為什麼會生病?

《左傳》——原因有三:一因鬼而得病(因果);二因食而得病;三因蠱而得病(被迷惑)

《皇帝內經》——原因有二:一得於陽(外感;天地自然變化導致);二是得於陰(飲食無節、起居無常、喜怒無常)。提倡飲食法地道、居處法天道、制喜制怒

《傷寒論》——原因有三:經絡受邪、壅塞不通、外傷

現代中醫理論——原因為六淫:疫癘(外感)、七情(情慾情志)、飲食勞逸、外傷、痰飲(痰為濕氣凝聚;水為水飲,宣洩不出去導致腫脹)、瘀血(如:癌症)

二、人為什麼活不到天壽?

天壽的年齡通常為動物生長期的5-7倍,按此推算人的天壽應為100-140歲

人是唯一一種活不到天壽的動物;原因如下:

1、直立行走,大腦缺血、缺氧、心血管疾病增加

2、人沒有固定的發情期

3、人受慾望情志的控制

4、人的消化系統功能極度萎縮

5、人的循環系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6、人的呼吸系統發生了改變:由腹式呼吸改為肺部呼吸

三、健康的標準

生理、心理和社會上完全良好的狀態。

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醫認為:健康是自我的覺悟。

四、現代人容易生病的原因:

1、情志不遂

2、飲食不規律

3、缺乏運動

4、濫服藥物

從頭到腳說健康(1-1)--頭髮

一、頭髮的功能:保暖與散熱

二、關於頭髮的文化內涵

傳統文化中,頭髮是一種禮儀、是禮貌、文明的象徵

1、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圖

2、「矩」——男人行方正之道;「規」——女人要行圓融之道

3、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女子14歲行「及笄」之禮,髮型均發生變化,要梳理起來,意味著人要由感性向理性邁進。

4、關於頭髮的一些典故: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毀,孝之始也」,所以髡刑(剃光頭髮)在古代是最嚴厲的刑罰之一。

清朝髮型的含義——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二月二、龍抬頭(正月不理髮)——思舊(總結過去)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時——削髮紋身

三、五臟、五行與五色對應關係表

肺、肝、腎、心、脾

金、木、水、火、突

白、青、黑、赤、黃

四、關於頭髮的疾病解釋

頭髮——「腎之華、血之餘」,與腎氣(主顏色)和肝血(主生長速度)最為相關。

1、禿頂——腎氣發散過度

2、只頭頂脫髮——與肝血和脾胃相關,無端思慮過多導致

3、前額白髮——胃脈衰落

4、頭皮屑——陰盛陽虛,腎精斂不住虛火,虛火上炎,頭皮的經血慢慢減少,得不到滋潤

5、頭髮出油——關於脾、肺;土不生金,肺肅降不夠,導致脾輸布太過

6、斑禿——關乎情志,過渡焦慮或心結不開

五、頭髮的養護與健康

1、給生活減壓:君子向內追求、不向外攀比

2、做頭部按摩:日常多梳頭,用齒疏的木梳或用手指,從前額開始經陽明胃經、少陽膽經到後面的太陽膀胱經,稍用力。

3、春天散發、睡覺散發

4、不濕卧:一定等頭髮干後再睡覺,盡量少用吹風機。

濕卧易造成頭痛、眩悶、眼花、脫髮、頭皮屑、膚色黑、齒痛或耳聾等

從頭到腳說健康-(1-2)頭部經脈循行

一、腦

腦——奇恆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

腦為髓之海,髓為先天,腦為後天。

二、入腦的經脈共六條:

1、督脈(屬奇經八脈):入於髓海,位於人體後部的正中線。

2、膀胱經:主陽氣,起於「晴明穴」,偏正中線督脈一點,從巔頂入絡腦。

3、肝經:主藏血,交巔頂,入絡腦。

4、陽硚、陰硚(屬奇經八脈):入後腦,後腦主運動的協調性。

5、胃經:循目系入絡腦。

百會穴——督脈、肝經、膀胱經相合的穴位,即人體諸陽之會。

三、人為什麼要學習——克服本能、解除煩惱

1、學《詩經》:

「興」-培養想像力;

「觀」-培養洞察力;

「群」—處理人際關係;

「怨」—表達自己的情感;

「志」—表達自己的志向

2、學《禮》——養人之欲,即要學會制約和調養人的慾念。

中醫認為,五臟皆有神明,只有音樂可以直接作用於神,所以應從小培養孩子的音樂修養。

四、腦部的保養:

道教三丹田學說:

上丹田——腦,精髓的聚集處。(最重視上丹田腦部的保養)

中丹田——心,神能的聚集處;精、氣、神三個能量的轉換之所。

下丹田——少腹(小腹),精氣的聚集處。

1、練習靜坐—心神安定、養護大腦

每天靜坐10分鐘,減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濃度,減少疲勞。最好雙手合十在胸前,掌根正對膻中穴一拳的距離,掌尖向外傾斜30度,兩眼低垂斂神,這樣收心靜心很有效果。

2、鍛煉大腦從動手開始——練習書法、繪畫、彈琴、打算盤

3、其他注意事項:

(1)吃飯只吃八分飽;

(2)好好睡覺;

(3)勤思考(要動腦不動心,心要靜);

(4)食補要適度。

從頭到腳說健康-(1-3)頭部疾病

一、頭痛

1、後頭痛——太陽膀胱經頭痛;癥狀:腦後痛、頸椎痛、發熱、惡寒、惡風。

2、前額頭痛——陽明胃經頭痛;癥狀:前額痛、眉棱骨痛、眼眶發脹。

3、兩側頭痛——少陽膽經頭痛,左側疼(肝血不足)、右側疼(肺氣不降);癥狀:眼睛發花、早起口苦。

4、頭痛而重(頭如裹)——太陰脾濕頭痛;癥狀:像頭裹著一頂濕帽子、頭重抬不來,四肢酸疼且體感寒。

5、頭痛而咽喉干痛——少陰心腎頭痛;癥狀:小便發紅、少氣懶言、皮膚乾燥等。

6、頭頂痛——厥陰肝經頭痛;癥狀:乾嘔、手指甲和嘴唇發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

7、血虛頭痛——癥狀:不自主地搖頭

8、瘀血頭痛——頭內有瘀血,頑固性頭痛、嘔吐,嚴重可造成癲癇。若噴射狀嘔吐,必須立即就醫。

二、頭暈——主要跟肝經相關

注意區分:「眩」——兩眼發黑;「暈」——天旋地轉

腦部的疾病通常跟眼睛密切相關,如歧視、視物重影,應去醫院檢查腦部;突然看不見(目見鬼物),過於疲勞所致,要注意休息。

三、健忘症 ——「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屬膀胱經氣上不來導致的陽虛症。

保健方法:

1、靜心愉悅;

2、有意識地背誦短文,加強記憶力,如《三字經》、《笠翁對韻》等; 3、閉眼按摩晴明穴,然後「鳴天鼓」(見耳朵保健章節);

4、盡量不使用手機,多用座機,減少輻射。

四、高血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是人體自身功能調節的正常反應,跟人體元氣虛弱和臟腑功能衰退密切相關,提醒人該注意休息和適當調整了。

1、肝腎臟器虧損易導致高血壓,原因:肝腎虧,導致脾輸布功能下降,人體濕邪代謝不掉,血液粘稠、血流速減弱,大腦供血不足,於是自身通過加壓方式保證大腦供血,即高血壓。

2、大腦供血不足易導致頑固性頭痛,出現眩暈、遲鈍、健忘等症。高血壓加上頑固性頭痛,易引發中風。

3、上午血壓比下午高——元氣衰退,病情在加重

4、下午血壓比上午高——屬人體自救功能,臟腑功能在恢復當中。

5、脈壓小,高壓降低而低壓增高——臟腑運化功能已經衰退,比較危險,應儘快就醫。高壓屬後天,低壓屬先天。低壓高說明人在調老本,調元氣,平日透支太多,急需放緩生活節奏和多休息。

6、低血壓——屬元氣大傷,先腎氣虧損,再心臟搏動無力,甚者出現心跳間歇。

高血壓醫治的簡單有效的幾個注意事項:

1、情志放鬆、調整心情;

2、平時多做深呼吸;加強膈肌,對脾好,可使下焦的氣(腎精)慢慢足起來;

3、避免過多的外界干擾,多靜思。

4、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少管閑事、少東想西想、多運動、多旅遊。

五、中風、腦溢血、腦血栓

1、中風分以下幾個層面:

(1)中經——肌腠經脈層面,腦血栓造成,病在經脈。人不昏倒,但半身不遂、手足麻木、流口水、言語不利。病在表層、及時養護、不難醫治。

(2)中腑——腑層面,腦溢血較輕的病症。患者會猝然昏倒,蘇醒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困難、二便失禁等。

(3)中臟——病在五臟層面,腦溢血最重的病症。患者會猝然昏倒,且有閉證和脫證之分。

(4)中血脈——屬胃氣大傷,癥狀主要是口歪眼斜。

2、腦溢血——元氣不足,生大氣易造成腦溢血。

3、腦血栓——元氣不足,不能推動血液上升到腦部,導致血液流速慢,凝固在腦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多發生在秋冬季節。

治療:疏通血管為治標;固攝元氣才是治本。

4、預防辦法

(1)練習手指:無事時做十個指尖相碰的運動,用力地相碰。

(2)提肛法:鍛煉腎和脾,每天堅持做100次,古人稱此法為「回春術」!

(3)注意節慾,房事不可過度。

(4)少生氣,學會克制。

5、腦溢血急救辦法——「十宣放血法」(十個指尖放血,減輕腦部壓力)

六、情志病

人體內在的氣血變化可導致情志的異常。氣血不足,會煩(腎精不足,虛火上炎)躁(虛陽外越)。

1、弱智——元氣虛弱,精氣無力上輸於腦,導致人傻傻的。先天髓海不足導致先天弱智。

2、小兒多動症——腎精不足,收斂不住虛火。

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偏食、盡量避免冷飲,喝水最好就喝白開水。

3、癲疾——五臟受邪;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大的驚嚇和刺激,容易導致小孩先天癲癇。

注意區分:

「癲」——真精不足,易生寒痰,痰淤阻心竅,造成神智昏迷,患者偏安靜。

「狂」——狂躁症,邪火乘心,神無定主,亂其神明。患者不知餓,精力旺盛,出現自高賢、自辯智、自尊貴現象等;氣機不暢,不斷打嗝。

七、憂鬱症(抑鬱症)——屬胃經和腎經這兩條經脈的病

1、胃經抑鬱症:患者不願與外界接觸,怕光,怕聲,心慌,喜歡在昏暗的環境下生活。

2、腎經抑鬱症:患者眼睛發直,無神,心老像懸在半空,有餓感又吃不下,伴心慌,感覺驚恐。

強調一點:不必把抑鬱症想得過分絕對,偏憂鬱一點的人往往很有成就。

治療方法:

(1)交能傾訴的好朋友——人應該有傾訴的渠道。

(2)參加社會團體,學會互助,或尋找心靈良師。

(3)接受挫折教育,不要太過要強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天靠它的冷酷無情來教育我們如何去積累經驗,掌握天地萬物的屬性,去主動規避對人有損傷的事。

(4)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的生活方式,培養業餘愛好,多運動,建議堅持跑步,年輕人打架子鼓。不建議練太極拳,不適合抑鬱症患者。

(5)保持誠實和自信,做人要單純陽光。

從頭到腳說健康-(1-4)睡眠

一、人為什麼要睡覺?

人的體表有氣運行,人體外圍的為衛氣。衛氣主固攝陽氣,在體表不斷運化行走。白天衛氣行在人體的陽分里,晚上行走在人體的陰分里,即行於陰經。當陽氣入陰經,人就想睡覺;當衛氣在陰經中走完,離開的一剎那,人就會醒來。

二、睡眠的問題

1、失眠

原因如下幾種:

(1)心腎不交。

心火上炎、腎水下行,心腎分離,晚上睡不著,白天又特睏倦,兩腿發沉。與長期熬夜有關,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膽經該睡的時候,如不睡則慢慢出現心腎不交,導致失眠,較難治療。

(2)血不足

胃主血,胃虛則造成血不足,不能有效上輸於腦,腦部會因缺血而導致失眠。

(中醫中的血是一種能量,代表一種動能,輸布四方,供人體所需。

(3)胃不和則卧不安

晚上如吃得太多,氣就會受到中焦阻隔,陽氣不能上輸於腦,造成失眠。

2、喜卧(有時也是病)

原因如下:

(1)濕氣過重。此種人偏虛胖,不愛動,形成惡性循環,易導致糖尿病等諸多疾病乘虛而入,應多鍛煉。

濕氣太重還會導致一些人上午喜睡,人的陽氣振奮不起來,慢慢人的身體也會變差。

(2)腎精不足,全身無力。「但欲寐」,想睡又睡不著。

晚上不睡、白天補覺:從醫理上講不行,白天主生髮,晚上主收斂收藏,老違背天地的規律,到老年就會生病。

3、多夢

原因:虛火擾頭,氣能上來,但精不足,即營養物質帶不上來,空運化,人就多夢。多夢會導致人休息不好,慢慢會引發疾病。

治療方法:好好吃飯,通過合理飲食培元固氣;打坐;點按湧泉穴。

三、做夢是怎麼回事?

中醫認為五臟皆有神明,做夢是魂魄飛揚,不同的時間段由不同的經脈所主。

依據《皇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把人體的五臟和五聲、五志、五色全都配屬了,從這些角度來解釋夢象。

對應關係表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聲:哭、呼、呻、笑、歌

五志:憂、怒、恐、思、喜

五色:白、青、黑、赤、黃

四、如何治療失眠?

1、從頭到腳放鬆法(睡眠先睡心,讓心先靜下來,心能夠先睡下,身體聽從心的安排,也就睡了)

睡前熱水泡腳20分鐘,然後躺在床上放鬆,從頭髮開始,放鬆頭髮,然後眉眼(你會發現,可能剛才眉頭都是緊鎖的);眼眉放鬆後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再放鬆肩膀(通常肩膀是人最難放鬆的部位),然後心、肺、胃、腎。。。一直想下去,想到每一根手指頭和每一隻腳趾頭都放鬆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就已經進入睡眠了。

2、睡覺採用虎抱頭的姿勢

學習嬰兒睡眠的姿勢——兩個小手揚在上面,四仰八叉的睡眠姿勢是最放鬆的;這是肺氣足的表現。

3、心腎相交法

用手心上的勞宮穴(心包經上的穴位)去搓另一側腳心上的湧泉穴(腎經的主穴);此法簡單易行,對促進睡眠非常有效。

從頭到腳說健康(2-1)五官

一、五臟與五官對應關係表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官:鼻、目、耳、舌、口

鼻為肺之官

肺熱——鼻孔出氣粗、熱

肺寒——鼻孔冒涼氣

目為肝之官

得肝病——眼角發青

孩子受驚嚇——鼻樑處會出現青筋或青痕

口唇為脾之官

得脾病——唇黃、嘴唇四周發黃、嘴角蛻皮、流血等(陽明燥火太盛)

舌為心之官

心臟有病——舌頭不靈活、舌捲縮、顴骨發紅;口誤,經常說錯話。

平時應關注印堂顏色:

印堂發紅,圖案如燈花狀——心神將散,可能會有重病突發。

印堂發黑——腎水太多,心火太弱,是危險信號。

耳為腎之官 得腎病——耳鳴、耳聾

二、五官通利則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肺和則鼻能知臭香

心和則舌能知五味

脾和則口能知五穀

肝和則目能辨五色

腎和則耳能聞五音

三、五官養生方法

常閉眼——養神

少說話——養心

平穩呼吸——養肺

多食美味——養口

少惹煩雜、非禮勿聽——養耳

從頭到腳說健康(2-2)眼睛

一、目為心之使

《皇帝內經》:「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皇帝內經》:「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挾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眼睛是心的使者。心藏神,神散則目惑。

二、眼病

1、眼淚汪汪——肺(主通調水道)氣不足、肝(主水道)收斂功能不足。

2、逆風流淚——肝經不能收斂。

3、眼乾——肝血不足同時陽氣虛,此種人平時愛發脾氣,愛發無名火。

4、眼外凸——肝經收斂不住。此種人通常眼壓高,大多飲酒過度,脾氣大,愛發火,爭強好勝,女性易得甲亢。

5、眼袋(水腫)——眼下小腸經經過,跟三焦、小腸、腎都相關。寒邪造成,陽氣不足化不開水,水液代謝不掉。

上眼皮腫——脾濕

下眼皮腫——陽虛

三、人為什麼悲傷時會哭泣?

「哀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目為心之使,心神一亂,眼睛就會亂,液往上涌,導致掉眼淚。

淚流不止——奪精,會導致「目無所見」。

四、眼睛的保養方法

1、熨眼法——明目去風,去目瘴,尤其適合電腦使用者。

用勞宮穴來熱敷眼睛,先將兩手搓熱,閉眼,空掌捂眼睛,多停留一會。 每天一次,一次21遍。

2、後眼按摩法(應經常按摩)

後眼位置——後腦勺正對眼睛的地方,有兩個凹陷即是。

按摩方法:閉眼,按摩後眼,能很快使眼睛乾澀、眼花等癥狀明顯地改善。

針刺方法:眼壓高後眼處會鼓起來,用針刺的方法輕微放血,眼睛馬上清亮。

3、經常做眼保健操

從頭到腳說健康(2-3)鼻子

一、鼻祖之源

「鼻」字最初在造字時寫作自己的「自」,平時生活中指自己時經常指向自己的鼻子。

「鼻祖」來源——道教認為人在胚胎期受母血腥氣刺激,最先生出的器官就是鼻子,由鼻子的功能而生肺氣,從太陰肺開始,人的氣機在體內周轉,循環不息。由於古人認為五官里最先生成的是鼻子,所以中國人稱祖先為「鼻祖」。

二、鼻子的循行經脈

鼻子與小腸經(抵鼻)、大腸經(走鼻下)、胃經(走鼻子的外形)和肺氣(鼻孔)有關。

1、鼻子的外形由胃經所主:鼻子紅、鼻子上長疙瘩等是胃火,是有胃寒使得機體生出胃火來消除寒邪造成

2、鼻孔由肺氣所主:鼻孔裡邊出來的氣涼或熱都跟肺氣相關。

「鼻子」在相書里稱為「糧庫」,認為鼻子大的人財運好。脾胃好,後天足,鼻子大;肺氣足的人有魄力,得到的俸祿就會多。因此有發財之相。

三、五臟與五臭對應關係圖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臭:腥、臊、腐、焦、香

1、臊味與肝氣相關,肝氣旺的人喜歡吃豬下水

2、焦——烤焦的味道為心的味道。

3、香——脾胃相關,脾虛的人喜歡吃香辣的、味道濃的東西。

4、腥——肺

5、腐——腎氣衰敗時,病人散發的味道就是腐味。所以中醫治療時常用腐味的東西做藥引子。

四、鼻子的常見疾病

1、流鼻血(鼽衄)

(1)女性經期經血少或流鼻血——脾不統血(心主血脈,脾統血、肝藏血,各司其職)

阿膠不能直接補血,而是通過驢皮的收斂功能將血暫時匯聚起來,集中在一處發揮作用,使機體狀態暫時得到好轉。但阿膠屬滋黏之物,一定要烊化(即放在碗里蒸)蒸後用藥沖開才能喝,機體很難運化開,耗元氣。

(2)人體陽氣固攝能力減弱導致流鼻血。中醫里「補」的概念就是「固攝」。

(3)偶爾出鼻血——空氣乾燥,毛細血管破裂。

(4)生長期很難止住的流鼻血——可能是白血病的前兆或者是腦病造成腦壓太大,人的自救功能發揮作用。

(5)流鼻血、鼻子阻塞不通——與膀胱經、胃經有關。

(6)流鼻血同時伴有眼珠發黃或口乾、嗓子不舒服——大腸火勝

(7)止鼻血的方法:

讓病人躺下,用一塊冷毛巾敷在額頭(為胃經與膀胱經所主,印堂為神明所主,把神內收,就是關鍵)上,血就會慢慢止住。

2、鼻竇炎

原因——脾胃精氣嚴重不足,功能衰敗;胃氣不降、胃氣不足。

癥狀——口臭,老打嗝、胃反酸、嘔吐或乾嘔(胃氣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肅降)

預防——按壓鼻翼兩旁的凹陷處就很有效;手術要慎重,如手術不當,破壞經脈,就很難治癒。

3、過敏性鼻炎

西醫——免疫系統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中醫——元氣虛。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元氣,元氣用盡,人就會死。

癥狀——打噴嚏,是腎陽振奮的變現,是陰陽合利的象,是腎在使勁地幹活想把體內的寒邪攻出去。

過敏性鼻炎或濕疹的產生與三個不良因素相關:

(1)嚴重的焦慮——壓力過大、心情鬱悶所致。肺主一身之氣,焦慮導致氣結,使氣機壅滯不通。

(2)冷飲——過食冷飲傷肺(不能縱容小孩喝冷飲),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

中國人體質——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用筷子。飲食清淡、多食五穀,皮膚緊緻、細膩。

西方人——游牧民族,殺伐文明,多食肉類,火熱濕特性非常明顯,為散濕散熱,西方人多體毛。

(3)空調——空氣不暢通,還會損傷皮(主收斂)毛(主宣發)的氣機;導致人體自身皮膚的調節功能逐漸喪失,人體若不能正常出汗,還會引發嚴重的疾病。

夏天毛孔充分打開,皮膚可以充分出汗,到了秋天,營養物質才可以進到皮膚里去,冬天也就有東西可藏。夏天不能好好出汗,可能秋天就會出現咳嗽等一系列疾病,到冬至左右會有重病,所以冬至的重病往往跟夏天有關。

五、治療與預防方法:

1、治任何病都應該「先泄後補」,如經脈不暢通,吃任何東西都補不進去。

2、元氣是不可以補的,元氣藏於腎,五臟六腑腎最大,元氣有餘就會藏在腎里;如果盈餘較多,則藏在奇經八脈里。沒有一味葯可以入奇經八脈,所以沒有一味葯可以直接補元氣,但可以間接補充:

(1)好好睡覺

(2)好好吃飯

(3)每天樂觀愉快(生氣會大耗元氣)

3、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太乙真人熏臍法」

製備—— 乳香、沒藥、附子、肉桂等分,加小茴香和公丁香,研成細末,密封於瓷瓶中。

使用——將葯末填入肚臍中,蓋上一塊生薑,用艾條熏灼,至印堂發熱,下達湧泉,四肢微汗為止。

從頭到腳說健康(2-4)口

一、五臟與五液對應關係表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液:涕、淚、唾、汗、涎

小孩脾虛就會經常流口水,口水就是脾液;一些成年人晚上睡覺時也會經常流口水,濕氣特別重。

二、關於口的一些疾病

1、口水多

原因:胃寒特別重。

癥狀:胃酸上逆,口吐清水,久之胃上口被胃酸腐蝕,食道不能下咽,下滯作痛,形成胃脘心痛之症。

治療:多按摩中脘穴和腹部,忌冷飲,每天堅持,胃氣會逐漸恢復。

2、口熱舌干

原因:與腎經相關,腎經挾舌本,腎液沒有調上來。津液為唾,來自舌下,無唾則舌干口熱。

乾燥綜合症的表現:

(1)唾液腺分泌過少,固體食物難以下咽

(2)舌頭不靈活,常有粘連感,舌頭總與嘴巴粘連在一起

(3)牙齒乾枯變黑

(4)雙眼乾澀

(5)腮腺炎頻發,腮腺是正邪相爭的戰場

(6)陰道乾燥

乾燥綜合症的原因:

腎液上不來,但不是腎液虧損,而是太陽膀胱經氣虛弱,腎陽不足,經氣不夠,無法將腎液帶上來。

乾燥綜合症的治療——從膀胱經氣和腎陽兩個角度去醫治

3、口苦

原因:膽氣上逆,少陽膽經的病

癥狀:晨起口苦,咽干目眩,病人還可能經常唉聲嘆氣。

4、口臭

原因:脾胃衰敗,人的消化功能出問題。胃氣(以降為和)總往上壅,腑氣上逆,形成口臭。

5、口甘

原因:脾(對應五味為甘)輸布太過,收斂不住,上溢到嘴唇、口、舌頭等部位,出現口甘。

從頭到腳說健康(2-5)舌頭

一、舌頭相關疾病

1、舌本強、舌本痛——與脾經相關。

2、舌抖

中焦脾胃氣不足,造成上焦無力,導致心精不足,出現手抖、腿抖、舌尖抖。從恢復脾胃功能入手。

3、咬舌

心氣不足——咬舌尖

肝膽氣不足——咬臉頰里部(嚙頰)

胃氣上沖——咬嘴唇

4、錯語——心經精氣不足

5、譫語——胃氣大傷

「實則譫語(一句話沒完沒了地磨叨),虛則鄭聲(很香軟、很虛的聲音)」

6、嘮叨

跟心情和生理都有關,人太寂寞,缺少關愛,就會嘮叨。

二、人為什麼嘆息?

嘆氣跟鬱悶相關,人鬱悶,心氣會被憋住,需要長出一口氣來化解。這種人整個膈肌打不開,甚至會覺得心臟也有點不舒服,長出氣可使自己疏泄一下。

三、人為什麼打哈欠?

陰陽氣相牽引所致。人胃氣不舒就會打哈欠。人通過打哈欠使胃氣舒展,即「善伸數欠」。

從頭到腳說健康(2-6)牙

一、牙病

上齒——與胃經相關;疼痛需扎胃經上的穴位,如:足三里、內庭穴等

下齒——與大腸經相關;疼痛需扎大腸經上的穴位,如:合谷穴。

二、「同身寸」

同 身 寸——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寸和尺

每個人的寸——大拇指橫紋這段距離;或者中指彎曲過來以後第二指節的長度。

每個人的尺——指腕部到肘部之間的距離

三、合谷穴的位置

將大拇指的橫紋卡在另一隻手的虎口橫紋處,然後往下一壓,如有酸麻脹痛的感覺,即為合谷穴。

四、讓靈魂跟上腳步

中醫針灸,一些技藝超群的針灸師扎針不一定直接扎在穴位上。對於一些氣血特別虛的人,氣血根本就過不來,針灸師會根據具體情況扎在穴位上或下的位置,等候氣的到來,即「候氣」!

生活當中,人不能總讓自己的身體沖在前面,要學會讓自己的氣和靈魂一點一點跟上來,讓身心和靈魂合為一體,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地活下去。

從頭到腳說健康(2-7)耳朵

一、腎開竅於耳

1、腎開竅於耳:耳內的疾患與腎氣衰敗(腎虛)也有關係。

2、心開竅於耳:此為《黃帝內經》里另外一種說法,因為心火也會導致耳朵疾病。

二、耳朵的經脈循行

1、三焦經(即指連綴五臟六腑的系掛、網膜):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

2、膽經有一條支脈,也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最後在走到外眼角的太陽穴。

3、三焦經與膽經均屬少陽,故耳朵也屬少陽,有生髮之象。

三、耳朵的疾病

1、耳鳴:與陽氣有關

癥狀:

耳鳴如蟬鳴:大虛之症,腎精不足導致

耳鳴轟轟響:實症,三焦不通,內部火太重造成。

治療: 臨床上不好治,難點在於補腎精,腎精虧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所以治療時間會很長。

2、暴聾(突然的耳聾):

由生氣造成三焦受阻,耳竅的氣機被閉住,導致耳聾;

或者工作壓力太大精神緊張、焦慮、壓抑,人體經脈不通暢,導致耳病。

3、胃氣虛也導致耳病:《黃帝內經》「胃中空虛則宗脈虛」,「耳為宗脈之所聚」。

4、亂服藥也會導致耳朵損傷:

無論中藥西藥,不是補元氣,而是通過調元氣恢復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所有隻有元氣充足時才可能恢復臟腑功能,用藥才能把握。

吃藥不當,損肝腎,肝腎同源;肝腎損傷,就可能造成耳病。一旦出現耳病,三個月內沒有及時醫治的話,以後就會越來越難治。

四、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腎相交法

通過讓心火與腎水關係相協調的方法來讓人體的陰陽氣機協調,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取穴:

勞宮穴(在心包經上):手輕輕半握拳時,中指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所指手掌的部位就是勞宮穴,是一個火穴。

聽聞穴——耳孔,是道教養生的要穴,不可以用針刺。

天鼓——後腦勺

湧泉穴——腳底板的腎經穴位

1、鳴天鼓

用勞宮穴貼住耳孔,整個手搭在後腦勺上,食指放在中指上,往下一彈,產生一個彈擊的力量,就這樣使勁壓住聽聞穴,彈撥後腦勺,彈幾次再壓緊,然後突然放鬆,耳朵就會有一種特別清爽的感覺。

2、按摩聽聞穴

掌心向後,然後用中指插進耳朵孔里,塞進去以後,手指在裡面轉180度,讓掌心向前,然後讓手指在裡面輕輕地蠕動(不要使勁杵,柔、緩,指甲也要剪乾淨),按摩二三十秒,突然將手指向前外方猛撥出來,最好能聽見響。

如果指尖有黏著感,有吸力,說明濕氣太盛。

3、手心搓腳心

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有助於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疏通人體氣機,經脈通耳病自然就好了,還有助於睡眠,對高血壓的人也有好處。

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做,不要小瞧這個方法,融匯了很深的中醫道理。

從頭到腳說健康(4)--頸椎

一、頸椎經脈循行

經過頸椎的經脈一共有六條,它們分別是:督脈、膀胱經、三焦經、小腸經、大腸經和膽經。

頸椎是人體最脆弱的地方之一。就人體而言,前面最重要的是咽喉,後面最重要的是頸椎,中段最重要的是腰。

腦子的病跟咽喉、頸椎都有關係。

人體很多上半身的疾病,比如胸悶、頭暈一類的疾病也與頸椎有關。

腰主腿的疾病,假如腿有病,基本上先檢查腰。

二、頸椎養生之道——龜息法

古人向烏龜學習龜息法

我們可以向烏龜學習養生,烏龜的脖子經常是一伸一出、上下左右地轉動,人也經常這樣做就能鍛煉頸椎,就能養生。

<雜談烏龜>

1、在中國古代,占卜常採用龜板和蓍(shī)草。

烏龜是自然界中的長壽動物,長壽所經歷的就多,見多識廣!而且烏龜背圓,底板方,正好符合古人認為的宇宙天圓地方的形象,所以烏龜在古代被視為靈物。

蓍草是一種莖上長著白色絨毛的草,據說可以活好幾百年,而且入冬不死,不像其他的草都是「一歲一枯榮」。蓍草有一個特點,就是所謂的「縮酒之功」。古代講究祭祀祖先,只要把酒倒在蓍草上,瞬間就能被吸干(因為蓍草本身含水少,而且遍布絨毛能吸水),老百姓因此就認為自己敬的酒被祖先們在天之靈享用了。所以蓍草也被視為靈物。在蓍草占卜中蘊藏著中國的天地人三才思想和中庸思想。

2、過去大戶人家建房子,房子的幾根大柱子底下一般都要壓烏龜,因為古代人建房子都是長遠計,希望房子能夠世世代代地傳下去。而這些被常年壓在柱子底下的烏龜,很多常年不吃不喝仍然得以存活,這跟烏龜的特殊呼吸法有關。

三、整脊法——對脊柱進行整理的方法

對於人體來說,脊椎非常重要,比如說像心臟病、頸椎病,都有可能導致手指麻木。還有頭疼等疾病也往往與頸椎有關,有可能是脊柱錯位了,那麼最好是找專業的技師來幫助整理脊柱,對於脊柱錯位的問題,把它推回去就可以了。

四、不要傷後背

很多人打孩子打後背,以後不要這樣做了。五髒的很多經脈都集中在後背上,人的後背有許多成對的神經,打這裡會直接影響到包括心臟在內的很多臟腑神經。

五、頸椎病

原因: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長時間的伏案工作。

治療:按摩(按摩是一種非常好的治病方法,是中醫里最基礎也是最高妙的一種方法)

注意事項:

1、虛證不按摩——按摩完後,第二天更加地疼痛了,這就相當於虛證。

如果人的陽氣大虛,如膀胱經氣虛的話,那麼椎間隙之間就會有壓迫,這種壓迫日積月累,就會造成椎間的骨刺一類的病。最好的方法還是應該吃藥,吃對了葯把陽氣、元氣恢復好了以後,元氣慢慢會把椎間隙中間那個像氣球一樣的東西給頂起來,這樣它自然就能夠復原了。

不能單純只靠按摩來解決頸椎的問題,要對證下藥,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操作。

2、一定要找那些懂經脈的按摩師。按摩不能傷著骨頭,就是從肉的層面去把它放鬆的方法。

從頭到腳說健康(5-1)--兩臂

一、兩臂的經脈循行

兩臂的經脈涉及肺經、心包經、心經、大腸經、三焦經和小腸經。

1、手臂前緣走的三條陰經:按上中下分別是肺經、心包經和心經。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熱的毛病,這一般是跟肺經、心包經或者心經有關。

(1)手臂前緣的上部由肺經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達少商穴。

(2)中線走的是心包經,通到中指。

(3)下線走的是心經,通到小拇指(里側)。

2、手臂後緣有三條陽經,分別走大腸經、三焦經和小腸經。

(4)手臂後緣的上面(外側),走的是大腸經,通到食指。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如果我們的食指有不靈活的問題,是跟大腸經氣不通有關係。

(5)手臂後緣的中間走的是三焦經,到達無名指。

(6)後臂的下緣包括肩膀一帶,走的是小腸經。我們肩頸的一些毛病跟小腸經有關。小腸經在中醫里屬於太陽,所以一些陽虛的癥狀反映在小腸經上。

如果一個人沒事老愛擺著「交兩手而抱」的姿勢,是肺虛的象,要格外注意。

二、兩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經

1、拍心包經可化解心郁

(1)一般來講,按摩里側就可以了;拍心包經就是走陰而不走陽。

陰是為血,它不容易動;陽氣為氣,易動,所以只要把陰經活動開了,陽經自然就能走通。

(2)拍心包經首先要掐住腋窩下的極泉穴(為心經上的穴位,是一個解郁的大穴)。

極泉穴取穴:彈撥腋窩下的一根大筋的時候,出現無名指和小指發麻的情況,就是彈撥對了。

按摩方式:彈撥極泉穴,同時用空拳沿著手臂的中線慢慢地拍下來,就能夠化解心郁。

如果人經常鬱悶的話,就有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來,這是心氣被郁滯的象。把極泉穴彈撥開了以後,就能逐漸化解了包。

2、心包經與心經的關係

《黃帝內經》中認為,心經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就有個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心包經相當於心經的外衛。外衛是代君受過者,就好像過去的宦官。

(1)極泉穴

如果君主有了什麼問題,我們是不能去打君主的,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們的心臟,那會更加危害我們的身體,但是,我們是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過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去拍打心包經。

(2)膻中穴

膻中穴是心包經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位於兩乳的正中線,也是解郁的大穴。

中醫里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就是我們的快樂都是從胸口的膻中穴這裡出來的。我們有句老話——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著眼點就是指膻中穴(西醫的角度就相當於胸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著了,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實際上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

胎兒在母腹中時有一個很大的特性,就是胸腺特別巨大。小孩子能夠在母腹中通過十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人類幾億年的進化,首先的一個前提就是孩子的經脈一定是非常通暢的,而經脈通暢的前提是什麼呢?就是一定要很快樂。小孩子在母腹當中是非常快樂的,他們的經脈是無比通暢的,發育也是飛速的,胸腺就會很大。但當他們一出生後,膻中這個地方就要萎縮,就意味著人進入了一種苦境。

現代醫學認為,快樂的人能夠比不快樂的人壽命增加五到七年。快樂是人體經脈通暢的一個前提。人只要一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經脈的堵塞在中醫里就意味著有寒邪入體。

人的生老病死全是苦境,釋迦牟尼很早就領悟到了這個道理,他說人生是有苦諦的,就是人生是一場關於苦的認知及其覺悟。所以我們活著的人要領悟到「沒事找樂」的道理,要自己尋找快樂,而不是自尋煩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晚上沒事兒的時候就可以坐在沙發上或躺在床上拍心包經,特別是患有失眠症的人,這樣做既是養生保健,還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3、人的身體就是「老天」,我們的生命就是「老天」

「老天」給了我們人很多自覺的下意識動作,這些動作沒有人教,但人會在一定時候自動自發地去做,這些動作為我們人體防護和戰勝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有的人手心老出汗,這相當於心包經不收斂,因為人的心包為厥陰經,是主收的,不收斂就會手心出汗。我們常有人只要一緊張就愛拚命地搓手,這種下意識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救,一種自我的幫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經。但我們不會去拍打心臟,那樣就傷害了身體。

人只有在喜悅的時候,才會捂住心臟這個地方,不使心氣過於外泄。這些有趣的現象其實在間接地告訴我們很多養生的道理,我們不要忽略了人體本身的這些下意識的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

4、一點說明:

凡是手臂上的經脈都是走肩膀的,所以我們經常按摩手臂就可以緩解肩背的疼痛和頸椎的疼痛。

從頭到腳說健康(5-2)兩手

一、陰與陽

前為陰、後為陽;腹為陰、背為陽。

二、手心與五指經脈

1、手心

有的人手心老出汗,怕握手不禮貌,便將腋下的神經挑斷。人的身體就是自己的老天,這樣做非常危險,人體正常排泄渠道沒有了,病會憋在體內,經脈已毀,無可救藥。

2、大指——肺經

大指麻木和肺經有關;

大魚際紅——肺熱;

大魚際有青筋——肺寒;

大指有紋路且發青——肺寒,這種肺寒還會繼續導致胃寒。

3、食指——大腸經

《左傳》記載,有的人有預感,食指抖動,就覺得能吃到好東西。

人本能的快樂實際上來自大腸,大腸經走到食指,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來。

4、中指——心包經

心包經主喜樂,也主慾念。

訂婚戒指一般戴在中指上,意味著人已動心,收斂慾念。

5、無名指——三焦經

該指無名,因其循行三焦經。三焦經是非常特殊的經脈,又稱「孤府」,因其不可名狀,是連接五臟六腑的系掛。

《黃帝內經》:三焦為水道出焉,三焦必須要非常暢通,人體才能健康。

6、小指——小腸經、心經

中指麻木是心臟病的輕症

小指麻木是心臟病的重症

中醫號脈時,有時醫生從患者手臂上一掠,是感受患者心經的溫度來發現病症。如果小指內外緣特別涼,是心經不暢的象。

三、手指的鍛煉方法

1、握固法——把大拇指攥在四指當中的握法,大拇指掐住無名指的指跟處。

腦的鍛煉要靠活動手指。西方通過給老人測試發現:70歲以上的老年人握力越大,壽命越長。

握力與肝經有重要關係。人的出生和死亡都和肝氣的生髮之機有很大的關係。

肝所對應的神明是「魂」,肝氣足,人的魂就特別足。屬厥陰之性,有生髮的能力和條達之性,而且生髮要能收斂的住。描述肝的木性時,取「曲直」,「曲」指收斂性,「直」指條達性。

人出生時,小孩囟門(囟門為魂出入之所)未合,小孩出生時的握固法就是固住魂,無名指的指跟處為肝的風竅,所以大拇指掐在該處。人死的時候「撒手而去」,人在死亡的瞬間,肝魂散掉了,兩隻手再也固不住了,握力和肝氣都隨魂去了。

2、揉核桃法

可以很好地活動到每根手指,而且核桃在手心正好形成了一個太極之象,所以也稱「太極球」。

3、十指相敲法

十指相對、互相敲擊,鍛煉十指上的井穴,既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又鍛煉了肝氣,對大腦的養生十分有好處。十指冰涼的女孩一定要經常十指相敲,血脈可以通到四肢末梢。

從頭到腳說健康(5-3)兩腋與兩肋

一、撓胳肢窩為什麼會癢?

心經、心包經均走腋下,主喜樂,癢的感覺與心有關,發聲為笑,所以人被撓後會覺得難以忍受並嬉笑不休。

二、兩腋的經脈循行:肺經、心包經、膽經和心經。

1、肺經

肺氣被壅滯,則心煩胸滿,屬於陽邪,肺氣上壅而不降的象。

2、心包經——下腋三寸處

腋窩腫脹則心包經出了問題。

3、膽經

膽經出問題,有的人會出現嚴重心臟病的感覺,叫「心肋痛不能轉側」,一般還伴有口苦、喜長吁短嘆。

如果腋下長包,是膽經被郁、生髮不起來的象。

4、心經

心經出問題會造成整個手臂的麻痹,手臂冰涼,活動不便,同時感覺咽喉特干,想喝水。

三、兩肋的經脈循行

1、心包經——兩肋的後邊

心包經的病症會造成肋痛,緩解疼痛可扎外關上一寸的支溝穴,故名「肋痛覓支溝」。

2、膽經

兩肋疼痛,同時伴有口苦和嘆息的情況,就是膽經的問題。

3、肝經

人的氣機被壓抑,就可能造成兩腋、兩肋的腫脹或不舒暢。

人一生氣,往往先兩肋骨叉脹痛,然後兩腋不舒服,出現胸滿的癥狀;生大氣,人還會吃不下飯,心口被憋,然後可能發生嘔吐或腹瀉。因為人的氣都調在上面,火沒法在底下幫助人消化吸收食物,導致腹瀉。

四、少生氣是避免兩腋兩肋得病的最好方法

兩腋兩肋的病症大多數和肝膽有關。所以平時要少生氣。

完全不生氣不可能,但不要生閑氣。最好沒事多讀書,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凈化自己的心靈,放平心態,身體的諸多疾病都可有所改善。

五、拍膽經一定不要忘了拍兩肋

膽經是人體側面從頭到腳的一條經脈,膽主生髮,「凡十一臟取決於膽」,膽經一生髮,全身皆生髮。

現在坊間流傳拍膽經,指拍大腿的兩側,沿腿側褲線一路拍打。但拍膽經不要忘了拍兩肋。

拍兩肋前,先揉捏兩腋下的肌肉群或筋,會很疼,但揉開後,人的胸、背、胃都會舒服,然後太高兩臂活動一下,這個地方是健身的關鍵,很少有人能注意到。

從頭到腳說健康(5-4)兩肩

一、缺盆的經脈循行

取穴:人吸氣時兩肩的鎖骨處會形成一個窩,窩的中間即為缺盆穴。

《黃帝內經》——「五臟六腑,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即缺盆是心統攝五臟六腑的通路。人體必須保證缺盆這條通路的暢通,凡走肩膀的經脈都走缺盆。

1、胃經——從喉嚨入缺盆,然後直著下去。

2、小腸經——出肩胛,入缺盆絡心,絡到心臟上(也是小腸與心相表裡的證據)。

3、膽經——至肩上,然後下頸又合缺盆。

4、膀胱經

5、三焦經

二、肩背痛

1、小腸經的病會導致「肩似拔,臑似折」,即兩隻胳膊像折了一樣,且無力。

2、肺經的病會引起肩背痛,且體感寒。人精氣特別虛弱,虛火上升,會使整個背部經脈不暢通,導致痛感,氣結以後,就會形成寒氣。

3、三焦經不通導致人心情壓抑,上肩會有痛感,還會造成無名指的麻木。

4、膀胱經不通使人情志不舒,也會造成肩背痛,甚至頭痛。

三、肩部的保健與注意事項

1、按摩缺盆

中醫專業手法——用外翻的方法進行保健治療(但難度太大)

推薦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

勞宮穴貼在缺盆處,輕輕地蠕動,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勁道採取「落雁勁兒」(彷彿大雁落沙灘,看似輕柔,卻內帶勁力)。鬆開缺盆,肩膀疼痛會緩解很多。

2、點肩井穴三到五分鐘

肩井是膽經上非常重要的穴位,點按對人體非常有益。

如果感冒背痛,抓揉提拿肩井三次,然後拍拍全省,會很有效。

3、開膏肓

膏肓是人體最不容易活動到的地方,而且不能用針刺。

《易筋經》里的「倒拽九牛尾」,此動作開膏肓。

日常生活里推薦一個動作:

兩手像抱椅背那樣先前撐,然後再拚命地向後擠壓脊柱,反覆做幾遍,人周身清爽,病痛會明顯減輕。

4、深呼吸

緩慢的深呼吸可以活動缺盆,是一種簡單的肩部保健法。

5、有意識地放鬆

我們平時肩膀經常不自覺地緊鎖著,要時常提醒自己有意識地放鬆,特別是睡覺的時候,對治療失眠也有好處。

6、睡眠護住肩膀

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蓋住肩膀。

許多年輕的媽媽為照顧孩子和孩子一起睡,蓋一床被子,往往蓋不住孩子的肩膀,容易導致孩子缺盆處受風,俗稱「賊風入體」,容易引起肩背痛,要注意!

從頭到腳說健康(6-1)腠理

一、何為腠理?

「氣之所輻輳謂之腠」,腠為陽,指孔穴,就是肌肉內鬆開的地方,即皮肉之間的筋膜。

「血氣之所循也」謂之理,理為陰,指血肉。肌膚的彈性與陽氣有關,陽氣足,皮膚彈性就好。

腠理是外邪入侵人體的門戶,保護好腠理至關重要。

二、腠理常見病

1、汗症

「汗為心液」、「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1)盜汗——人在睡眠中的不正常出汗。

入夜,人的元氣本應下藏,但當陰血不足時,沒有力量收斂元氣,導致盜汗。

陰虛盜汗——陰虛火旺造成,與過度喝冷飲有關,應以養血為主治療,如當歸六黃湯。

陽虛盜汗——陰盛格陽,陰氣太盛,把陽氣格在外面進不去,陽浮於外造成出汗。這種人日常比較倦怠無神、愛喝熱水。治療以扶陽法,扶住陽氣,使之能夠內斂,如《傷寒論》中的白通湯。

(2)自汗——身體沒有做任何活動,總是不停地出汗。

* 太陽表虛,皮表固不住汗液可導致自汗,可以桂枝湯醫治。

* 胃火過盛,大腸火的津的功能過度,使人二便不通,導致大汗淋漓,常伴有口臭、喘氣粗等癥狀,可用人蔘白虎湯醫治。

* 「汗出如珠、如油如雨」是汗症中的重病,難救治。

* 頭與頸部總出汗,陽虛造成,醫治時以扶陽為主。

說明:小孩剛入睡時出現頭上甚至全身出汗的情況,不必過分緊張。因小孩表虛,入夜十一點後,陽氣生髮,汗就會逐漸消退,只要孩子後半夜不出汗,就不算病,是正常生理髮育的一個過程。

* 有的人喝酒吃肉就出汗,屬於胃熱且精不深藏,腎經收斂功能不夠強,神明無法內斂,氣易往外散。不需醫治,不算病症。

(3)「汗下吐」三法——中醫治療常用的方法

汗法——通過出汗、發汗的方式把體內的寒邪攻出去。如感冒初起,以麻黃湯發汗。

下法——讓病人瀉的方法來治癒疾病。

吐法——讓病人嘔吐的方法來治癒疾病。如有些人濕氣太重且出現頭痛,氣往上壅,噁心難受,採用此法將難消化的食物吐出,達到治病目的。

使用汗法的注意事項:

*《傷寒論》中特別指出,咽喉乾燥者不能使用此法。因三陰經走咽喉,咽喉干說明體內真精不足,使用汗法會傷害身體。

* 淋家不可發汗。即小便出現問題的人,如小便如膏狀,反覆上廁所又尿量少的人,屬於肺虛,陽氣收斂不住,一旦發汗,可能尿血、便血。

* 亡血家不可發汗。失血的人不可發汗,否則會出現寒慄、搖動、渾身打冷戰的癥狀,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4)出汗與四季養生

中醫養生不主張在體育鍛煉時出過多的汗。

春天,人冬天儲存的腎經開始慢慢宣發,疏泄一下即可,可「廣步於庭」,不能太過迅速,不可出大汗。

夏天,一定要出汗,是人的一種自保。空調使用過多,腠理得不到宣洩,是身體疏泄功能受到創傷,引發疾病。

任何疾病都是先泄後補,「泄」是「通」的意思。只有夏天人體毛孔打開,好好宣洩後,秋天營養物質才能補進去,冬天才能藏精。

冬至是很重要的節氣,相當於十二時辰的子時,一陽初生。人夏天不出汗,沒開泄好,秋天補不進去,則可能導致秋天肅降之時咳嗽等一系列病症,體內精不足,在冬至萬事萬物該生髮之時,體內無精生髮,故此時得重病的人多。

2、皮膚病

(1)皮膚瘙癢與瘡瘍

*《黃帝內經?素問》——「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陽症之初起必疼,陰症之初起必癢」

凡紅腫的,能長出來的東西都為「瘡」,屬於實症、陽症,變現為「疼」;

凡憋在裡面長不出來,使人癢得難受的為「癢」,屬於陰症,變現為「癢」,需要不斷通過按、摁、撓來緩解。

*如何避免長瘡瘍?

《黃帝內經》認為人長瘡瘍的原因:

為「汗出見濕」或「勞汗當風」,即身體出汗沒及時擦乾,被風吹著,剛打開的毛孔瞬間閉合,體內垃圾無法正常排泄出去,憋在肌膚腠理之中,長出痤瘡。人的臉和後背為陽,易出汗,又怕寒風,易長痘和瘡瘍。出現瘡瘍大多為濕氣被郁的象。

與飲食也有關。「魚生火、肉生痰」,體內邪氣不容易疏泄出來,產生內熱,身體上就愛長瘡瘍。

避免長瘡瘍,要注意兩點:

a.合理使用空調。溫度在27、28度即可,多跟自然接觸,讓空氣流通等。

b.飲食保持清淡。多食五穀雜糧、多吃應季食品、飲食適量。

(2)斑疹——因免疫力低下而得的病。

生活中的陋習,如長時間地焦慮、處於空調房中、暴飲暴食、過食冷飲等,對脾胃克伐過度,造成胃寒,最終引發斑疹。

A.外感類斑疹

病因:大多為邪氣浮於中焦、脾(主肌肉)胃(主血),脾胃有病,則血肉得不到濡養,皮膚上就會有反應。

癥狀:除斑疹外,一定會出現口臭、氣粗、口氣重,身體發熱、疼痛,兩便不利,喜喝冷飲等癥狀。

治療:桂枝湯、升麻葛根湯。

B.內傷類斑疹(比較難治,久治不愈的多屬於內傷類)

病因:

a.暴飲暴食與長期使用空調是罪魁禍首。

特別指出,「飲」指經常喝酒、喝飲料,尤其是喝冷飲的行為。

寒邪逐漸下行,過飲冷飲會傷害到肺,肺氣則損傷到脾胃,脾胃的受傷會傷到肉。冷飲對脾胃的消伐過度會導致內傷類皮膚病。

所以,做家長的一定限制孩子飲用冷飲。

b.縱慾過度是另一個因素。

「欲不可早」,縱慾過度,損傷真陽元氣,對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傷。

古代人甚至不鼓勵年輕人多吃肉,因為肉補精血,會引發性慾。

c.焦躁、多慮也會引發內傷類斑疹。

d.亂吃藥也會導致內傷類斑疹。

有些過度滋陰的葯會徹底地消伐元陽。服藥必須準確,服藥不準,不如不服。

(3)青春痘

青春痘都長著臉部和額頭,都長在胃經上,內白外紅,是「熱包寒」的象,是機體想方設法將寒邪趕出,胃火升騰上來就會在臉部形成的青春痘。

避免胃寒就是避免青春痘的一個訣竅。

病因:

* 過食冷飲、暴飲暴食。

* 鬱悶。

青春期性情不穩,容易躁動,各方面不夠成熟,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向「天地君親師」不斷地學習而成長。

* 陽氣足也是導致青春痘的一個原因。

要徹底治癒,該用助胃火的葯,破除胃寒後,痘痘就消失了。用陰寒性的葯也可治療,徹底地壓制了胃火,導致胃寒加重,且痘痘容易反覆。

(4)銀屑病(牛皮癬,醫治難度大,被稱為「二號癌症」)

病因——元氣虛弱(不能主皮毛),關係到肺(肺虛也不能主皮毛)、脾、腎三條陰經,皮毛得不到滋潤,就會得銀屑病。

(5)帶狀皰疹

有的人會在春天或季節轉換時得此病,又稱「纏腰龍」,也有的長在頭部,非常疼。可通過注意飲食結構、保持飲食清淡,並控制情緒等方式加以注意。

病因——寒濕邪氣被真陽驅趕外泛於皮膚的表現,也是一種人的自保反應。說明人經脈不通、但元氣尚足。

僅有神經痛無皰疹——說明真陽無力將寒濕驅趕至皮外;可服白通湯。

出現紅疹或水泡——說明真陽可以將寒濕驅趕至皮外;應服三五劑麻黃附子細辛湯。

一般患者發病前數天會有輕度發熱、疲乏等癥狀。

(6)水腫病——陽氣虛造成

「氣為血之帥」,一定要讓氣先動起來,以氣帶動血運行。

拍打心包經,陰經主靜,不容易動,陽經本來就主動,所以通過拍打陰經來帶動陽經。

(7)過敏症

* 腎精虧損,引起肺氣不足,肺腎兩虛,寒邪過重,造成過敏。花粉過敏的真正原因是肺虛和元氣虛。

* 脾胃虛弱不能化濕邪,肺不能主皮毛,濕氣外泄,引起皮膚過敏。這種病人稍做運動就會導致哮喘。

三、腠理養生

1、腠理的四季養生:每天有四季,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四季。

春天慢慢生髮,避免穿緊身衣,頭髮不要束起來扎得很緊。春天最好進行比較舒緩的運動,慢走或慢跑。

夏天,遵循「夏長」的道理,皮膚要做到充分的開泄,要出汗。可做快跑運動。

秋天,人該收斂,夏天開泄,通途都打開了,秋天營養物質就該收斂進來了。

冬天應該閉藏。從養生角度,冬天閉藏時連澡都要少洗,以免皮膚過分開泄,但現在條件好了,天天洗澡,皮膚毛竅天天開著,反而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2、腠理養生的日常注意事項

(1)不可以過度地生氣和焦慮,否則影響人的氣機,間接影響肺氣,造成皮膚緊張,引起疾病。

(2)飲食方面,注意五味吃全。能夠把身體養好,同時皮膚光澤有彈性。

咸能滋骨,酸能滋筋,辛能滋氣,苦能滋血,甘能滋肉。

五臟、五味、五體對應關係表

五臟: 肺、肝、腎、心、脾

五味:辛辣、酸、咸、苦、甘

五體:皮毛、筋、骨、脈、肌肉

五味所對應的食物表

苦:苦瓜、茶葉、杏仁、百合、白果、桃仁

甘:茄子、番茄(?)、蘿蔔、絲瓜、洋蔥、菠菜、土豆、南瓜、芋頭、扁豆、豌豆、胡蘿蔔、白菜、芹菜、冬瓜、黃瓜、黑大豆、綠豆、赤小豆、黃豆、蠶豆

酸:番茄、馬齒莧、赤豆、桔子、橄欖、杏、枇杷、桃、山楂、石榴、荔枝、葡萄

辛:蔥、姜、蒜、香芹、辣椒、花椒、茴香

咸:莧菜、紫菜、海帶、海參、螃蟹

(3)遵照十二時辰養生法養生,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特別是子時、午時等這幾個重要的時辰,比如少陽生、陰氣開的時候。

從頭到腳說健康(6-3)五臟六腑之心

一、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總共有十二個臟器,最關鍵一個臟器就是心。

五臟:心、肝、脾、肺、腎、心包;

六腑:大腸、小腸、膽、胃、膀胱、三焦。

二、心為君主之官

《黃帝內經》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它統攝身體的五臟六腑。

假設把五臟六腑看做一個「國家」的話,那麼心就是君主、皇帝。既然有君主,自然還有太監、丫鬟、大臣、士兵等層層包圍著它、保護著它,這種層層包圍、保護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氣干擾,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心不受邪」。一般情況下,心是不會受到任何邪氣干擾的;即使受到干擾,心也是最後一個受到傷害的。

五臟功能對應官職表

五臟:肺 、肝 、腎 、心 、脾

官職:丞相、將軍、大力士、君主、諫議之官

三、心臟疾病與心臟養生法

1、循行心臟的經脈有病會引發心臟疾患

中醫認為,心臟病的發作不是單純心臟的問題,與很多走心臟的經脈有關。

(1)肺經走心臟,走在心經的前面。如果肺經有病,就會使人心煩胸滿。

(2)胃經也走心臟。如果胃經得病,就會「心欲動」,就是總感覺心裡慌慌的。

(3)脾經走心臟。脾經得病會引起心下急痛,就是會感覺心突突亂跳,而且心裏面急痛。脾經的病多為濕邪所致。

(4)如果心經得病,嗓子會幹,噫干心疼,屬於心血虛,是由於心血不夠引起的。

(5)腎經、心包經的疾病也會造成心臟病。心包經造成的心臟病是「心中憺憺(dàn)大動」,就是明顯感到心撲通撲通地跳。

(6)膽經的病也會造成心臟不適,比如說心肋痛,人躺在床上只要一轉身,心臟就有刺痛感。這是膽經的生機不旺,氣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臟病。

2、就心臟的問題來說,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1)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血脈淤滯會造成心臟病;心又跟肺經、胃經這些經脈有關,所以哪個臟器的病都會造成心臟病。

現在很多人死於心梗,死者最後的表象都是心臟停止跳動,大家通常認為是心梗發作,大面積心衰所致,其實這種大面積心衰的背後跟腎、肺、胃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繫。

(2)心主神明

心之神為神明。假如某人神明錯亂了,心神就會惑亂,處於迷惑之中。

例如,抑鬱病的真正根源就是胃經和腎經的病,是由於胃腎大傷而造成的心氣大傷。胃氣如果不足,心血也會不足,同時因為胃主血所生病,血的來源都是胃經,人體的營養物質也統統是從中焦脾胃來的,這叫「中焦取汁變化而赤」。所以如果心血不足,神明就迷惑,出現一種惑亂的象。

3、心臟病與十二時辰的有機聯繫

中醫養生很關注時間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醫之學也可稱為時間之學,中醫的養生必須要遵循時辰養生。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十二時辰養生,來了解心臟病的真正病因,並作出相應的養護。

假如身邊有人心臟病發作,我們最好看一下發病的時間,通過時間就可以對應地知道該段時間所當令的經脈是什麼,就可以初步判斷有可能是哪個經脈的問題引發了心臟病。

如果心臟病發病的時間為早上,特別是該時段要是吃多了,那就有可能是因為「子盜母氣」引發的問題。

如果心臟病發病時間為下午,可能跟小腸經、膀胱經或腎經有關。

中醫認為,心與小腸相表裡,很多疾病不直接反映在心上,而是先反映在小腸上。小腸經的當令時間段為下午13點到15點,這期間如果出現胸悶、心慌、氣短等癥狀,都是心臟病的前兆。如果這時人要是再生氣或者再得氣鬱之證,就很可能引發心臟病。

膀胱經的當令時間是下午15點到17點,該時間段如果陽氣不足,就會造成心腦的血往上輸布的力量不夠,有可能引發心臟病。

腎經的當令時間是晚上17點到19點,此時腎氣的衰弱會造成心梗發作。

十二時辰與當令經脈對應表

時辰 時間段 當令經脈 時辰 時間段 當令經脈

子時23∶00-1∶00 膽經當令 午時11∶00-13∶00 心經當令

丑時 1∶00-3∶00 肝經當令 未時13∶00-15∶00 小腸經當令

寅時 3∶00-5∶00 肺經當令 申時15∶00-17∶00 膀胱經當令

卯時 5∶00-7∶00 大腸經當令 酉時17∶00-19∶00 腎經當令

辰時 7∶00-9∶00 胃經當令 戌時19∶00-21∶00 心包經當令

巳時 9∶00-11∶00 脾經當令 亥時21∶00-23∶00 三焦經當令

4、元氣大傷導致的心臟病

在五臟六腑之中,心貴為君主(天子),沒有上級管。不過天能管君主,如果天的氣數將盡,君主再努力也無濟於事。心這個君主的天就是元氣,元氣又藏於腎,所以元氣大傷造成的心臟病,歸根到底是腎病的問題。

(1)心臟早搏——元氣尚可

很多人都有心臟早搏的現象。從脈象上來說,早搏會出現「突、突、突」跳得特別快的現象。

打個比喻,身強力壯的人因為元氣十足,所以給自行車打氣時一管子就可以打到底,這打到底就相當於人體正常的心跳。當人生病時元氣不足,就沒勁了,這時打氣就會通過加速的方式打半管氣,這個加速的方式就有點類似於心臟早搏。

腎精沒勁時,需要用加快的方式完成它一天的工作,就好像開車一樣,汽車的發動機就相當於心臟,當油跟不上的時候,車有時候會「突突」地往前跳兩下,這就是早搏,它提示我們需要加油了。

(2)心臟間歇——元氣大虛的象

心臟間歇也可以用打氣來作比喻,就相當於打了一下後再打半下,然後就需要歇口氣。

*心臟間歇沒有規律:病人的身體狀況還可以,心臟間歇會慢慢地消失掉。

*心臟間歇有規律,就要出大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

5、避免引發心臟病的生活陋習

(1)大吃大喝、暴飲暴食會引發心臟病

*春節期間常有人突發心肌梗塞,這是為什麼呢?

喜則氣緩,人一過喜,心氣就會散掉,因為喜這種情志是跟心相關的。過春節的時候,全家都會團聚,這樣的日子老人格外高興。對於上歲數的人,本來心氣就有點散,一高興再加上大吃大喝,胃氣不足,使得心氣全部跑到胃那裡幫助消化食物了,人就會出現心肌梗塞的情況。

*為什麼心氣會幫助胃氣呢?這其中蘊含著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原理認為,火生土。五臟之中,心為火,脾胃為土。火生土,就是說心(火)是胃(土)的母親,而胃就是心的兒子;五臟之中的脾與六腑之中的胃為陰陽關係。五臟為陰,五臟並不直接創造「價值」,它們就像高級官員,雖不直接創造「價值」,但是它們作用很重要,要統攝底下的六腑(百姓)。底下的六腑幹了活,就要交租稅給五臟。所以,可以說五臟是收錢的部門,錢就相當於人體的精,精足了,人的身體就強壯了。

五臟之一的脾為陰,六腑之中的胃為陽,這個陽(胃)運化起來就要把所有的營養物質提供給陰。而胃氣如果不足,胃會向誰借「錢」呢?是向與自己有陰陽關係、且主收斂的老婆(脾)要呢,還是向有生育關係的母親(心)要呢?答案是很簡單的,老婆(脾)是主收斂的,是收錢的匣子,可不是摟錢的耙子,管它要自然要不到。所以當兒子(胃)的要是缺錢了,最好方法就是跟母親(心)要,一定要的到。這就叫「子盜母氣」。

故此,當人身體本來已經很虛弱,一旦要是胃氣奪了心氣,就很有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這就是為什麼人吃撐著了會引發心臟病的原因。

(2)便秘會引發心臟病

肺與大腸相表裡,就是肺氣和大腸是相互關聯的。如果病人大便乾燥,大便的時候就會憋一口氣往下使勁去排便。這時,病人肺心之氣如果很虛,大便又急著往下行,下面使勁排泄,在大便排出的一瞬間,底下一空,上面立刻就會空掉,這樣就會促使心臟病發作。

從頭到腳說健康(6-4)五臟六腑之肺

一、肺主氣,司呼吸

1、肺主氣

氣從何來?——「人受氣於谷」。

人體中的氣來自於食物,從中焦脾胃中來,中焦產生的精華就為氣。

《黃帝內經》——「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人所吃的東西的精華上輸於肺,由肺再將人體精微物質轉輸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這樣全身上下都有力氣。

2、《黃帝內經》——「肺司呼吸」。

肺的一個功能就是主管呼吸。

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運動來升降氣機,人體的氣機當中最難以掌控的就是主條達的肝與主肅降的肺,這一升一降之間的掌控與平衡在治療里非常重要。如果能將肝和肺的功能調節好,使其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就叫「降龍伏虎」。

傳統養生學及練功夫都非常強調調理呼吸——要利用胸膈的上下運動來積精累氣,達到陰陽相交的目的。

3、肺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叫做「治節出焉」

治就是安定、穩定、正常的意思;節在這裡就是指節氣,「治節出焉」就是說如果肺氣正常,人體內的正常治理和調節都可以靠肺的肅降功能來完成。

比如說,有些老人在節氣轉換的時候會出現骨節疼痛,或皮膚濕疹容易長在關節處,這種疾病就和節氣有關,因為人體的氣跟季節密切相關

二、肺的疾病

肺經:從中府、雲門出來,沿著手臂內側最上緣走過來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內緣。

一般來講,肺經出現問題會導致身體出現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熱,肩背疼痛。

肺氣虛的人還有一個象也很明顯,中醫里叫「小便數而欠」(即去小便的次數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

肺氣虛還會導致尿色發生變化,因為在肺主肅降的過程中,營養物會出現一些變化,尿色也會因此而變化。

1、咳嗽——肺病之中最普遍

治咳嗽全從肺治是有問題的,《黃帝內經》認為「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

聞診:如果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聲很嘹亮的話,是肺咳;

一會兒咳一聲,聲音很虛弱的話,有可能是大腸咳或腎咳。

分類: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

(1)外感咳嗽是風寒、暑濕、燥火等一些外部節氣的變化或者邪氣橫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會出現發熱、頭痛、身痛、咳嗽等癥狀。

(2)內傷咳嗽屬於虛證的咳,為陰盛陽虛,大多久治不愈,人慢慢地虛弱下去。

剛得此病時,有的人是實咳,膨膨而喘咳,咳聲特別嘹亮——身體還有勁;

如果咳嗽出來的是黃痰——體內還能夠化火,基本上已經接近治癒;

當咳嗽的聲音越來越小,出現青痰的時候——身體已經很虛弱;

如果咳嗽出來的是白痰(命痰)——已經把體內里的一些精華搜出來,是一種很危險的象。

得這種病的人一般喜歡吃辛辣的食物,因為辛的東西可以起到辛潤的作用,這也是人體自救的一種體現。

治病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往下壓的治法,一種是往外宣的治法。久咳虛證最好用宣法,把病藏在裡面是隱患,宣出去便可治癒。

2、肺結核——比較常見也比較嚴重

*發病原因:

脾胃(土)不生肺(金)。脾胃(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的話,就會得肺結核病。

久治不愈的肺結核病跟肝腎虛弱也密切相關。五臟六腑之間有重要的關聯性,比如脾胃特別虛弱,中焦脾胃會沒勁,上焦也會沒勁,而中焦的勁又來源於下焦,就是來源於肝腎。

*癥狀:

(1)子午潮熱

子時(夜裡23點到凌晨1點,一陽生)和午時(中午11點到13點,一陰生)是陰陽轉換的時間段,如果陰陽氣機不融洽、不和諧,就會陽氣浮越而不藏或者是虛陽外越,陽氣不斷地往外冒,人體就會感覺潮熱。

(2)盜汗不止

夜間本應該陽氣斂藏,但是肺結核患者陽氣太弱,收藏不住,就會出現盜汗的現象。

(3)逐漸面黃肌瘦

患肺結核的人的臉色發黃,而且變得極瘦。面黃是土氣外泄、脾胃很弱的象。因為脾主肌肉,脾胃極其衰弱的話,肌肉就會極度消瘦。

(4)渾身乏力

人脾濕太重,就會經常拉稀,併產生睏倦,喜歡躺在床上,這是沒有力氣的象,原因是肺朝百脈,如果百脈不足,整個人的氣機就會很虛,周身不利。肺氣虛會導致全身無力。

3、哮喘病——一種常見的肺病。

得哮喘病的人往往在小時候會有發燒史或者過度服藥史,得病之時如果沒有吃對葯,就有可能把正氣消耗掉,寒邪就會趁機進入臟腑。

哮喘病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尋的,發展過程一般來說先是感冒,然後是鼻竇炎、咽炎、氣管炎,氣管炎後是哮喘,病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逐步加深。哮喘已是這種病很深層面的一個表現。實際上,哮喘應該是下焦的病,即是腎病。

(1)人吸氣時間長,呼氣時間短——水邪上泛。

用藥很簡單,上焦的病一般用苓桂術甘湯來治,下焦的病一般用真武湯之類的葯來治療。真武湯里會有細辛這味葯,因為它是搜腎寒的。具體在用藥方面還是要通過諮詢醫生來決定。

(2)吸氣特別短,呼氣特別長——「腎不納氣(腎精不足以把氣吸進去)。

治療這種哮喘可服用金匱腎氣丸之類的葯,具體到個人情況還是要諮詢醫生。

注意事項:

(1)現在很多人在求醫無門的情況下,有時會自己亂看書、亂服藥;這是要出問題的。如果小孩得了鼻竇炎、咽炎,多數家長覺得既然孩子有炎症,那就給他吃消炎藥吧,結果是消炎藥把病往裡引,小孩又沒有那麼大的代謝能量,導致病雖被壓下去了,可在體內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建議:別輕易亂吃藥;掌握一些醫理,不可以病急亂投醫,雖說古有「久病成醫」的說法,也要沉下心來的人才能成醫,把醫理學明白了,才知道對錯。

(2)現在很多人在呼吸上都有問題,有的人呼吸太淺,就在胸膈以上;有的人稍深一些,但也不是正確的呼吸方式,我們應該學習腹式呼吸。

4、流感及「時尚」病——春、秋兩季經常會大規模發生。

「冬不養陽,春病必溫」,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養藏,春天一定會得瘟病;

「春不養陽,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髮,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

「夏不養陽,秋病必燥」,意思是夏天不好好生髮,到了秋天一定會得燥病;

「秋不養陽,冬病必寒」,意思是如果秋天不好好養陽氣,到了冬天一定會得寒邪之證,例如會出現咳嗽等病症。

養生必須要看前三步、後三步。要想規避這些,就要悟到「一天當中有四季,一年當中有四季,一生當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時也要掌握一個根本的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對人來說:人年輕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好好地發展自己;到了中年的時候,該收穫的時候就要去收穫;到老年的時候,該斂藏的就要斂藏,所以人老的時候「戒之在得」,要懂得知足。

從疫情發生來說,春季的疫情多從南方開始,這跟氣候相關。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逐步向北;而秋季的疫情多從北方開始,隨著溫度的降低向南方發展,這是流行病隨氣候、溫度變化而變化的一個規律。

流行病肆虐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被感染,肯定會有一些人毫髮無傷。

以「非典」為例,當時老人和孩子得「非典」的人並不多,原因就在於現代社會中,只有老人和孩子生活是有規律的覺。而那些被「非典」擊倒的人多為壯年人,他們的生活習性很有問題,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冬天又常無度地耗散自己。

不光說流行性感冒是「時尚」病,其實現在很多病都是「時尚」病,只要你過著極其不規律的生活,不符合養生規律,比如到了該結婚的時候不結婚,不該結婚的年齡偏偏要去結婚,這些都屬於不「守時守位」,那「時尚」病自然會找上門來!

太過隨性的生活對人體來講是有傷害的。我們一生要因循著四季養生的規律去生活,只有有規律的生活,才能保養好身體。

津的功能過度是由於大腸的問題所造成,大腸主津所生病(便秘和腹瀉),根本原因都是「陽明燥火」和津的問題。所以,不能靠拉稀的方法治便秘。

凡是剛剛發現糖尿病指標不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正常吃飯,因為你本來脾胃功能就弱,再不好好吃飯,會越發地沒勁。一般情況下,只要飲食規律,鍛煉身體,很快就會好轉。

(2)糖尿病的保健預防

第一,飲食要堅持少葷多素的原則。

在糖尿病初期,病人應該多以黃豆等豆類食品為主。

第二,少懶多動。

脾主運化,也就是幹活的,如果你不讓脾幹活,反而對它的損傷更大。

患糖尿病的初始階段不要太在意指標,要在生活當中注意鍛煉,吃好睡好,這樣病情就很容易得到改善。

有的人特別看重各項指標,我想說的是,人不是靠指標活著,而是靠感覺活著,只要你感覺很好,你就是很好。指標是靠不住的,人老的時候,像血壓的指標一定會升高,老盯著血壓140幹什麼,如果你的血壓到150了都沒有太暈,這說明你需要這麼大的壓力,身體的本能就在通過用加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以,我們不要過分地看重指標,沒有多大意義,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

第三,補脾陽和腎陽。

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統血,治糖尿病一定要補脾陽和腎陽,就是補脾的運化功能(即讓脾重新好好去工作),而不是補脾陰,這個要特別注意區別。

第四,灸法可以治療糖尿病。

治療糖尿病可重灸關元穴(助脾陽,並能讓命門火大動起來)和中脘穴(可治脾胃,位於劍突和肚臍連線的中點)。

糖尿病中期的治療有一個方子:每頓飯都以黃豆為主食,多吃黃豆飯、蔬菜和豆製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兩三個月就可以痊癒,而且連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堅持鍛煉身體,這很重要。

3、胰腺炎和胰腺癌

胰腺跟飲食密切相關。當食物進入胃後,人體就會發出信號,這時胰腺就會分泌胰液,肝膽就會分泌膽汁。所以,人吃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胰腺分泌胰液幫助消化食物,營養物質也會白白地流失。

人得胰腺炎、胰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暴飲暴食,飲食極度不規律。

第二,吃的很好,但缺乏運動。

第三,心情鬱悶,思慮傷脾,生活壓力過大,又不懂得發泄。

第四,房事過度,慾望太多,也暗耗腎精。

以上四種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胰腺炎。胰腺炎僅僅是很疼痛,如果再不注意,繼續發展下去,就導致癌症。

三、脾的養生注意事項

1、好好吃飯。因循著「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的原則。

2、好好睡覺。根據時辰養生法,每天夜裡10點多鐘就上床去睡,早上睡到自然醒;另外該大便的時候要去大便,不要憋著。

3、少生氣。人活一世,要學會把事情看開,不要於事無補地自尋煩惱。

4、多運動。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是中國傳統養生里最重要的道理,看上去簡單,卻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

四、營養過剩可導致疑難雜症

現在的很多疑難雜症都和營養過剩、不注意鍛煉有關。

吃的高營養食物過多,而我們的身體並不具備完全消化和吸收它們的能力,這些東西也只會成為身體內一堆沒用的垃圾。如果再不積極鍛煉身體,垃圾便堆積成有害物質。

假如吃飽了不運動,就算營養到了肌肉,無形中增加了脾的工作量。

如果始終不能消化這些營養,慢慢地就會在身體內凝滯成濕氣。最終使得人體多調一份元氣上來把濕氣化掉,就是說不運動也會耗散元氣。

從頭到腳說健康(6-7)五臟六腑之肝

一、肝的功能

1、肝主藏血

肝的重要功能是一個過濾和藏血的過程。

「人卧則血歸於肝」,人只要一躺下,肝主藏血的功能就能夠發揮。肝就像一個閥門一樣,人只要一閉眼或一睡著,閥門(肝)就會關小或者關上。也就是說,只要合上眼睛,人體的整個代謝就開始放緩。對人體來說,代謝的放緩是一種保護功能。

肝能藏住血,身體就能正常運轉:

* 「肝受血而能視」,眼睛之所以能看見東西是由於血的作用,肝提供了血給眼睛「而能視」;

* 「足受血而能步」,血脈只有到達腳上,人才能夠行走,走路才有勁兒;

* 「掌受血而能握」,血能走到手上,才能握起拳頭,如果握不起來就跟血不足有關;

* 「指受血而能攝」,血能到達手指尖,人才能完成各種很精細的動作。

【 惡血】:

如果剛剛睡醒就受風,會使得血凝於肌膚之間,此血稱為惡血。

這種惡血對人體來說傷害巨大,會導致一些很嚴重的疾病;如果血凝固在血脈中就會形成血栓,導致血流不暢;如果血凝於手足,就會出現厥症,即四肢冰涼的癥狀。

預防:在睡覺以及剛剛醒來之時,要注意避風,這樣才能保障氣血流暢。

治療:一般來說,耳朵後面會出現青筋,在這裡採用放血的方法把惡血散掉。

2、閉目養肝

在傳統養生中,非常強調通過常閉眼來養肝。

對於肝來說,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閉眼就是補,相當於固攝(保存現有實力);尤其在精不足的情況下,保存現有實力就算大補。

在看電腦的時候,每隔半個小時或一小時就要閉閉眼,讓眼睛稍微休息一會兒,閉一會兒眼就相當於「藏」,這對人來說非常有好處。

3、五臟與五華

(1)五臟分別有五種不同的表現,這五種表現稱為五華.

肝血、肝氣在人體上的表現就是手(爪)

五臟與五華的對應關係表

五臟:肺 、 肝 、 腎、 心 、脾

五華:毛、手(爪)、發、面色、唇

(2)「肝變動為握」:

手的握力出現問題,說明肝出了問題。

指甲與肝血有關,指甲上有豎楞,說明肝功能出現問題。

指甲先有豎楞後逐漸出現橫楞,並且一點點往上長,說明身體在恢復之中。

(3)其他四臟對應的人體表現:

心之華為面色,臉色蒼白就是心血不足的象;

脾之華為唇,嘴唇乾癟無血色就是脾虛;

肺之華為毛,如果皮毛憔悴或者很不滋潤,就意味著肺的功能出現了問題;

腎之華為發,如果頭髮乾枯變白就是腎精不足所引起的。

4、五臟與五變

(1)五變:五髒的功能所對應出現的五種不同的變化,「變」指「病變」。

五臟與五變的對應關係表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變:咳、握、栗、憂、噦

(2)解釋:

肝——握力的減弱上;

心——氣機內收,四肢厥逆,就是手腳冰涼;

脾——噦症,就是因胃氣不降而往上打嗝;

在揉腹前先開帶脈,就是把左手放在肚臍,右手放在後腰,沿著腰帶一圈來回按摩腰36下即可。雙手摩熱之後,還可捂住腰眼,因為肝腎同源,護腎就是護肝。

第二,揉腹。

揉腹破郁法的關鍵是先瀉(逆時針揉)後補(順時針揉),通過揉腹達到通暢經脈的目的。

先逆時針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勞宮穴對著自己的肚臍,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盡量大面積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區的部分(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時針揉完了再順時針揉。

每天堅持,揉的次數以36為基數,每次是36的倍數即可,時間自己掌握。

破郁法最重要的原則是晚上睡覺前要揉,早晨起床也可再加一次,長期堅持對身體大有好處。

不經常運動,肌膚腠理之間尤其是肚子上會形成的條索狀或其他形狀的筋結,導致身體的不適。如果在揉腹中,看到哪個地方有筋結,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漸地撥開.

揉腹還能夠把腹水泄掉,改善代謝能力,對恢復肝的功能非常有好處。

三、酒文化與肝臟保健

「煙酒,奇物也。煙是熱性之物;酒就更加奇妙,具有水火二性,表面看上去是水,點著了卻是火;酒還主生髮之機,這大概就是中國酒文化綿延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

1、無酒不成席,何不飲雅酒

中國非常講究飲食文化,「無酒不成席」。

古人喝酒是很注重節奏,不像我們現在這樣推杯換盞、狂飲無度,而是常把喝酒作為一種儀式,一定要有歌舞助興,在觀賞中慢慢品味,有意放緩節奏。

古代喝酒一定是燙過的,邊飲佳釀,邊吟詩作畫,不僅情致高雅,還十分有利於健康。

現代人常常省略了酒在養生中的奇妙功用,僅當作應酬之物。

《黃帝內經》講「以酒為漿,以妄為常」,說的就是如果你濫飲無度的話,必將會導致一種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2、酒可入葯

人只能微量飲酒,借飲酒之機,稍微地宣一下、生髮一下,這對人體是有好處的。在冬季養生當中,也建議大家喝一點酒,酒要加熱喝,不能涼喝。對女性而言,醪糟是最能補女性氣血的,對身體有好處,可經常用些。

人如果在喝酒上不節制,會導致一系列疾病,尤其是男性。從生理上講,男性沒有月經,因此,男性肝疏泄的能量和渠道就少;而女性有月經,女性的疏泄渠道就比男性多,女性可以通過月經把肝鬱疏泄掉一部分。

女性婦科症里有些病恰恰需要用酒來宣一下。但是對於男性病來說,用酒就不太好,除非是當男性病很重的時候,比如一些過於郁滯的病有可能用到酒,中醫里有一個方子叫當歸四逆湯,在服用時裡面一定要加黃酒,這是因為黃酒對疏通經脈有功效,而且,可以引領諸葯到肝經。

另外,還要說的是,肝經在人體當中是最奇特的,它直接繞生殖器而循行。肝病以及中度糖尿病人都屬於肝受到了損傷,這就會影響到患病者的性功能。所以此類病人要注意對酒有所規避。

從頭到腳說健康(6-8)五臟六腑之膽

一、膽主生髮之機

《黃帝內經》認為肝與膽相表裡,「肝膽相照」。

膽的主要功能是主生髮——晚上23點到凌晨1點,膽經當令

這個時間段是膽經上崗值班,這時只要膽一生髮,一陽生起來,後面的陽就會陸續跟上來,慢慢地全身都會生髮;但只要膽不生髮,全身就都無法生髮。

二、膽病——膽囊炎、膽結石

1、癥狀:

膽生髮不起來,人的兩頰就會發青——膽氣鬱滯的象;

有的人會面如蒙塵——被壓抑過度的象,一般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和那些常受「夾板氣」的人容易患此疾病。

2、膽囊疾病病因——跟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1)如睡覺很晚,從來不睡子午覺(子時指晚上23點到凌晨1點;午時指上午11點到下午13點),這種人以文字工作者居多。

(2)暴飲暴食也會引發膽病,因為膽汁的分泌跟食物相關,過度吃飯和飲酒都會造成膽汁分泌的紊亂。

(3)情志過度壓抑也會使得膽無法生髮,造成膽囊方面的疾患。

3、膽結石病因

(1)人的氣不足會造成虛火過旺,導致「津」(液體向外滲透)的功能過強,就會使飽和的膽汁溶液產生結晶,於是就產生了膽結石。

(2)蛔蟲的鑽入也是產生膽結石的原因之一。

從頭到腳說健康(6-9)五臟六腑之腎

一、腎的功能

1、腎為封藏之本

《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中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

腎主藏,是精凝聚的地方;精藏在腎里,元氣也藏於腎,可見腎對我們而言意義重大。

精——相當於血裡面的營養物質、最精華的東西;

血——帶著精往前走的舟船。

精就像錢,當人體缺少某種東西的時候,比如說缺紅細胞或者白細胞了,這個錢(精)就可以去立刻變現;血這隻舟船帶著精往前走。心主血脈,心能夠把血泵出去,使血到達人體的各個末梢。

2、腎為作強之官

《黃帝內經》把腎比作作強之官(相當於大力士)。

我們人的力氣到底是從何而來呢?是從腰來的!從腎發出的力才叫做力量。

做個比方:一般來講古代的戰車上面一定要坐三個人,坐在前面中間的是車夫;左為貴,左邊坐的是君主、將軍或者元帥;右邊坐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大力士。大力士有兩個用處:一是保護君主;二是要推車。

心和腎之間的相互關係——腎是護佑心的。

最嚴重的一種心臟病是由於腎精大傷所導致的心臟病。

二、腎病與腎的保健

1、浮腫——腎病最常見的癥狀

腎主水,如果腎陽不足,水液就會四溢,造成浮腫以及腹脹、腰痛、肩背痛,

更嚴重的有可能會出現眩暈。

腎與膀胱相表裡。腎為里,膀胱為表,一個在裡面,一個在外面,腎就相當於妻子,膀胱就相當於丈夫。「夫妻本是同命鳥」,兩方中誰出了問題,另外一方都脫不了干係,會彼此影響。

2、乾燥症——在生活中屬常見病,發病率很高。

乾燥症、水腫這類病雖然是腎病,但從內在的角度來說跟太陽膀胱經的經氣不足有關,正是因為陽的工作力量太差了。

治療這類病的時候,不能只治腎而不治膀胱。

膀胱經——主陽、主氣、主表;人體後面最長的一條很重要的經脈。

腎——主水、主里、主陰。

3、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

(1)癥狀——血脂黏稠、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口渴和便秘

(2)病因——脾、腎兩髒的病變

主要是由於腎精不足造成虛火過旺,津的功能過度,以及營養液的功能不足,最終導致組織液全都排泄掉了,所以就會導致血的黏度過高。

(3)預防與治療

注意飲食結構、鍛煉身體和保證睡眠等一些措施來避免患三高症。

治療三高症的首要一點就是一定要做運動,通過加強鍛煉使得膀胱經氣足起來,這樣就能把體內垃圾一類的東西代謝掉,自然就可以恢復健康。

4、房勞與腎耗

勞則氣耗,中醫里說的「勞」都是指「房勞」,耗的是腎氣。

古代所謂用房中術治病的道理:房勞就會出現喘息(里)和出汗(表),過性生活可以使「里」和「表」全都通暢,對健康有益。

過性生活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人只能在身體好的前提下過性生活,這樣內外經脈都會通暢;但在人身體不好的情況下過性生活,就是消耗,而且是重度消耗,因此要慎行。

5、恐則氣下

從情志上講,恐則氣下,過恐會影響腎的功能。氣的下行會導致很多問題,例如下焦腹脹等。

從頭到腳說健康(6-10)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一、為什麼看病時大夫都問大小便如何?

「入國問俗」

「入家問諱」

「上堂問禮」

「臨病人問便」

【原因】:

「肺與大腸相表裡」、「心與小腸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

大小便的問題不單純是腸胃的問題,問「二便」是在了解肺、心、腎的功能,肺、心、腎跟大小便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繫。

比如,當小便出現一些問題時,與腎氣足不足、命門火衰不衰都密切相關。

肺寒的話,一定會導致大腸寒;

小腸吸收出問題,心臟一定出現問題,小腸吸收的東西是跟心連在一起的。

二、大小腸病

1、便秘——大腸常見的問題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就是對病人都要採用望聞問切的方法進行病情甄別,辨明到底是病在太陽證、少陰證還是在厥陰證上。根據證的具體情況對證下藥。

「症」指是病象,比如說便秘是一種病;

「證」,就是一定要看歸屬問題。只有辨對了「證」,才能下藥。

【認識誤區】

有的人通過吃寒性的食物使自己拉稀,想以此來治療便秘。這個方法不可行,久而久之,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

【判斷病因】

(1)陽虛便秘——神情比較冷漠,臉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憊,但沒有腹脹的問題。治療常用白通湯。

(2)陰虛便秘——胸煩氣躁,常吐黃痰。治療常用麻仁丸。

(3)陽明胃實證——常會出現胡說八道、口臭氣粗等癥狀。《傷寒論》治療可用大小承氣湯。

2、泄瀉

病因——濕邪,就是濕氣不化。濕邪不化主要是因為命門火衰,就是人體內的火不足造成。

【五更泄】--早上四五點鐘時狂瀉,而且這種病容易久治不愈。

(1)隔姜灸。

把一片厚厚的姜放在肚臍上,然後放上艾炷點燃重灼肚臍,要長久堅持才會有效果。

(2)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

3、潰瘍性結腸炎

【病史】

一般來說,長期飲用冷飲、飲食習慣不當、處於壓抑狀態以及使用空調,就有可能造成肺寒,久而久之可能形成為胃寒,一步一步往下壓,就有可能形成腸寒,會得潰瘍性結腸炎。

【西醫治療】

(1)到目前為止,西醫仍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

(2)西醫一提到炎症就要用抗生素,而潰瘍性結腸炎越用抗生素越糟糕。因為抗生素會改變人體的菌群,不斷的菌群改變會增加治病的難度,越去殺菌,越使得大腸內壁的能量減弱,使治療適得其反。

【拒絕冷飲】

喝冷飲是一大憂患,無節制地喝下去,未來得腸癌的人會越來越多。

要教育一代年輕人,首先就要從拒絕喝冷飲開始。既然明白了得病的原理,就要從源頭上把問題徹底解決。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性,給他們一個健康的未來。這才是做家長的責任,才是真正地關愛孩子。

4、其他大腸病

胃中寒——腹脹;

腸中寒——腸鳴、瀉泄(飧泄,吃的飯沒有被消化,吃什麼直接排泄什麼);

大腸寒——引發「當臍而痛(肚臍周圍特別疼痛),甚至不能久站,連帶的前陰也會疼痛。

【食療】

(1)當歸生薑羊肉湯:

湯的做法為:當歸3兩、生薑5兩、羊肉1斤,燉煮以後讓病人服用。

這個方子也可以用來對治療產後腹痛、產後瘀血等病。

在冬至前一陽生之際,可以喝,它補陽的作用也非常好,利於養生保健。

(2)蟲草鴨湯

在冬至以後陽氣升起來(要吃平性或者偏寒性的東西,這樣與陽氣互相制約)的情況下,可以喝些來養生。

鴨子屬陰性,本應該烤了吃;中國養生學中所說的煲鴨湯,用的一定是老鴨,就是陰陽之性已經不太明顯的鴨,已經很平和,用它煲鴨湯是取其平性、中性。

5、膀胱病——本節說的膀胱病單純指小便的問題

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的氣化功能產生尿,並把尿推出體外。所以人撒尿的問題與膀胱的氣化功能有關。

(1)遺尿

一兩歲的小孩子身體尚未發育健全,在這種腎氣未充足的情況下都會遺尿,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不用治療,盡可順其自然。

遺尿對於老人來說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老人的腎陽衰退,已經固攝不住了,固攝的力量與年輕時相比相差很多,氣化能力不夠,所以每次尿的也少,還常遺尿。

有些中年人也出現遺尿,這就要檢查身體的狀況是否有問題了。

(2)癃閉

癥狀:想尿但尿不出來,憋得慌,甚至造成小腹脹痛。

病因:屬於膀胱不能氣化所致。

三、大小腸養生法

1、上廁所時不可說話 ——在日常生活中補腎。

中醫認為,上廁所大小便的時候,一定要咬牙,咬牙能固攝住腎氣,尤其是在腎精上損害偏大的男人。

因為牙為腎之齒,是腎精華的外現。

但不能亂咬牙,死咬著不放更耗腎氣;而應該是「腎齒兩枚如咬物」,就是好像有兩個棗核在兩個後槽牙之間,微微地咬著。

解手的時候處於一個吸氣、氣往裡收的狀態。咬牙,並且提起腳後跟,就等於補了腎氣。

2、陰陽熨臍法

運用「熱為陽,冷為陰」的道理來治病,故名陰陽熨臍法。這種方法對治療尿不出、癃閉的問題很有作用。

用一斤蔥白(蔥最前面最白的那段),把蔥須子去掉,搗爛加麝香(麝香主通竄、開竅的,因為不通才會脹痛,但最好避免使用該葯),用紗布包好,分成兩包。取一包放在肚臍(神闕穴)上,用熱熨斗熨五分鐘,不可燙灼皮膚。另外一包用冷熨斗熨。反反覆復用冷熱熨斗熨幾次。

3、外達法

有的人在外面凍著了,回家後撒不出尿來。因為氣化不足,導致憋在裡面尿不出。

用蔥白煎成一鍋湯,倒入桶里,人在裡面泡著,水要沒過肚臍,泡著泡著身體就開始冒熱氣,如果這時候有了尿意,就尿在桶里,因為人一旦出來後就會感覺到冷,尿就又憋回去了。

四、蔥、姜和大蒜的妙用

1、蔥的妙用

蔥有幾個別名——菜伯、和事草、肺之菜等等。

(1)菜伯

中醫給蔥取的名叫「菜伯」,就是認為蔥是菜里的大哥,這也說明了蔥很被看重。

(2)和事草

生用主辛散,是開散的;

熟用主甘溫,偏甜、偏溫性。

吃北京烤鴨的時候會將蔥絲捲入餅中一起吃,道理就在於鴨子本身是寒性的,與生蔥一起吃就符合飲食的平衡特性了。

(3)肺之菜

蔥還有一個特性是外實里空,而且蔥白是入肺的。

吃蔥對人體非常有好處,它有發汗解肌的作用,通上下之陽氣、通竅;此外,它還能通二便。蔥既能補肺,還能滋潤大腸,對人體的上下都有好處。

蔥還有個好處,它可以通氣解毒。古人認為蔥可以解魚肉之毒,所以在做魚做肉時多放一些蔥是非常好的。在菜中放蔥對人體也有好處,會利耳明目。

(4)白通湯——宣三焦、通行三焦的葯

其主要成分就是蔥白、附子和乾薑。

蔥白在這味葯里的作用就是宣散上焦,從五行的顏色來說,白顏色也是入上焦的;乾薑為黃色,是疏通中焦的;附子是黑色的,是入下焦的。

(5)蔥白和生薑煎湯煮

如果女性懷著孕,突然感冒了,可以將蔥白和生薑煎湯煮用,喝掉後人會微微發汗,感冒就好了。

用食療的方法解決感冒,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像妊娠傷寒、著涼感冒一類的疾病,可以一邊喝煮好的蔥白生薑湯,一邊用熱水泡腳,讓身體微微出汗,這樣既可治病,又不會對身體和胎兒造成傷害。

【禁忌】

蔥在中藥里避諱跟蜜和棗同食,兩者相衝。

2、姜的妙用

姜的特性是辛溫、散寒、發表的;分生薑和乾薑兩種。

乾薑是母姜,是經過炮製的。乾薑是入里的,用乾薑就是在體內幫助人疏通氣機,乾薑通經脈的效果很好。像里虛的證就會用乾薑,胃氣不舒的話也會用乾薑。

生薑是走表的,表被憋住的時候會用到生薑,用生薑來在表層幫助人體疏通氣機。

(1)生薑可以止嘔,稱其為「嘔家聖葯」。

如果人嘔吐不止或者有嘔吐症的話,生薑是非常好的葯。它可以把痰邪、淤滯的濕邪都散掉。姜皮還可以消水氣,消水腫,利濕的效果特彆強。如果我們的身體有麻痹不通的地方,也可以用姜。

(2)生薑可以通神明,用於暴卒、中風以及痰性中風、竅被憋導致出現突然的暈倒昏迷等病症。

中醫里有一個方子,用薑汁和童便來降火,去救突然暈倒的人。這是因為姜可以開痰,薑汁能夠把痰宣開,竅也就不再被憋了。童便就是小男孩兒的尿,它有個很好的作用,因為它是從人體出來的,用它時就會走熟路,向下走,對人體的損傷也小,可以降火,把上面壅滯的火邪給拽下來。

(3)生薑可以解野禽的毒。

古人認為野禽非常喜歡吃一種中藥——半夏,由於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野禽身體內也會帶有某種毒性。而生薑是最好的解藥,能夠解野禽身體內的毒。因此,燉制野禽的時候一定要加生薑。

(4)用生薑治療感冒。

如果外出突然著涼了,剛有感冒癥狀,最好用生薑、大棗、蔥白一起煮成薑汁湯,上邊喝薑湯,下邊泡腳,上床後就會發汗,第二天就基本好了。

如果是內傷而致的感冒,這麼吃也有一定的好處,因為棗和姜能起到固攝脾胃的作用,蔥白可散去肺寒。

【生活常識】

(1)生活中有的人有一個不良習慣,喜歡往黃酒或者在其他酒里放些薑絲。

中醫認為,久食生薑並同時再喝酒,人體內會形成積熱,這樣就容易使得眼睛出問題,此外還會使痔瘡加重。

(2)「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夏天,人的陽氣像大樹一樣,會浮在外面,人體的五臟六腑很虛弱,內臟恰恰是最寒濕的,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溫熱的東西。因此,湯里加上姜這種辛溫的東西,會對人體起到一種保護的作用。

人在冬天也有自保功能,身體把陽氣全部收回來,用以保護內臟,這時候容易造成五臟六腑鬱熱的格局,吃些清涼順氣的蘿蔔就可理順氣機。

(3)「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

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覺時不能思想焦慮,也別讓脾胃帶著很大負擔去休息,所以上床前吃點清涼順氣的東西,讓身體保持通爽,會有利於睡眠。晚上睡覺前吃點白蘿蔔或脆蘿蔔,可以養人的脾胃。假如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把吃水果的習慣改成吃幾片蘿蔔,會對身體很有好處。

起床時之所以吃薑是利用姜的生髮之機,起床就是要生髮起來,再用姜助一把力。

(4)「夜不食姜,秋不食姜」

夜是主合的,要關閉,天地之氣都關閉了,而生薑是主散的。如果夜裡吃生薑,那就是天地之氣都關閉時,還在拚命地去發散,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秋天是主收斂的,跟夜一樣,也是主收的、主合的。這時候吃薑也是不符合養生規律的。

3、大蒜的妙用

從藥性上講,大蒜屬辛溫類,開胃健脾,但是由於其味道過濃,一般不把它放進葯里。

現在的人已經逐漸認識到,大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經常吃生蒜,對預防很多疾病都有好處。

生活中,有的人酷愛辛辣或者味道特別濃的、具有某種極端性味道的食物,比如臭豆腐,這其實說明這些人有郁滯、竅不通的情況,需要吃這些東西幫助宣竅。中醫認為奇臭或奇香的東西能通竅,比如在竅被憋住的情況下,可用蘇合香丸來開竅。

(1)大蒜也能起到開竅的作用。

大蒜對五臟都有很好的通利作用。大蒜可以去寒濕,也可以避瘟疫。總而言之,它對免疫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幫助。

(2)吃蒜和蔥還可以化肉食

做肉菜的時候放蔥蒜的道理就在於此,對日常生活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3)大蒜止鼻血

有的人經常流鼻血不止,民間有個方子,就是把大蒜搗成汁,貼在腳心的湧泉穴上。這樣可以引壅在上面的火下行,達到止鼻血的目的。

(4)大蒜治水腫

如果腿上出現水腫,民間也有個方子,把蒜搗成汁敷在肚臍上,這種方法可以通下焦、利水,同時可以通便。

(5)大蒜還可以用來做灸,可以用它來隔蒜灸。

最好用很辣的獨頭蒜,把它切成厚片放在肚臍上,然後灸,這對治癰疽、癰瘡非常有好處。

【注意事項】——蒜不可以多食。

多食蒜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對眼睛不利。因為蒜是走清竅的,走眼睛,過食蒜容易造成眼睛的損傷或者神經的損傷。

從頭到腳說健康(6-11)腹

一、腹部

腹部,是以肚臍為中心,然後上下分成兩腹,下面為少腹、小腹,聚集水等東西;上面是大腹,指脾胃。

腹部為陰,所有的陰經都走腹部,比如中線有任脈,兩邊分別有肝經、腎經、脾經等,只有陽明胃經是一條陽經。

腹部為陰,堅決不可受涼:

(1)小孩子全身都可以不穿衣服,惟獨要有個小肚兜,就是怕小孩子腹部受涼。

(2)現在好多女孩子愛穿露臍裝,這可是養生學上的大忌,會影響女子的月經和生育。

二、腹部病

腸鳴,肚子里老咕嚕咕嚕地叫——這是胃病或者是中氣不足。

肚裡脹氣,只要放一個屁,就會覺得特別舒暢,常會覺得身體很重——脾病。

大腹水腫——也是與脾有關,水腫是脾無力化濕而生出來。

三、腹部養生方法

腹部有了上面所提及的毛病,可以從脾著手去治療。

1、三陰交

三陰交——這個穴位是肝經、腎經、脾經這三條陰經的交匯之所。

取穴: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踝上三寸,如果我們用手按該穴,會有酸脹、酸疼的感覺。

效果:經常按摩三陰交穴對身體有好處,尤其是肝經、腎經、脾經的病都有好處。

2、足三里——人生的第一大養生要穴

「肚腹三里留」。三里,就是指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處於胃經上,在膝蓋的下緣一橫指處(大約三寸)的地方。

效果:長期按摩足三里對脾胃的毛病有很大的幫助,甚至對治療女子痛經也很有效。

3、天姿健身法——鍛煉腹部的一個簡單易學的好方法

天姿——人還沒出世在母腹里的時候,就是保持這樣一個姿態。這是人先天具有的姿態,這個姿態對人體來說非常有好處,它可以加大膈肌的運動。

具體做法:我們下蹲時抱住膝蓋,然後腳後跟不要翹起,緊緊蹲下。

效果:

(1)我們能堅持按這個要領去練習長蹲,就能減少得高血壓、心臟病的概率,同時還可以收縮盆骶的肌肉。

(2)有一些婦女到了一定歲數後常會出現尿失禁的問題,經常憋不住尿,甚至咳嗽一聲都能咳出尿來。如果能堅持進行天姿健身法,對治尿失禁是很有療效的,同時也會提高夫妻間的性生活質量。


推薦閱讀:

有人了解「誒茵誒」這個產品嗎?
每天吃幾包全麥麵包減肥靠譜嗎?
生榨胡蘿蔔汁 營養價值高
如何同結核病人一起生活?
為什麼吃飽了就會犯困?

TAG:健康 | 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