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講堂2:施灸這十個穴位要知道
在平時的保健養生中,選用艾灸養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選擇;艾灸呢,簡單地講,就是扶陽,通過增強機體的臟腑功能,達到養生治病的調理效果。今天小編給現在介紹給大家十個通用的穴位,這些穴位是保健養生中重要的穴位,既常用,也較安全,朋友們平時自己在家中就可以經常灸這十個穴位。(部分內容摘自艾草產業網)
這十個穴位分別是:關元、中脘、氣海、命門、神闕、腎俞、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大椎
1、關元,位置:腹正中線,肚臍下3寸處。主要作用:溫腎減陽,回陽固脫,增補元氣,通調沖任。適用於虛症、神疲乏力、元氣不足、性功能低下、腹瀉腸鳴、遺精、陽痿、小便頻數、月經不調、痛經、帶下、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復,有強壯作用。
2、中脘,位置: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主要作用:調理脾胃,健脾化濕,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適用於胃腸功能紊亂、胃痛胃炎、便秘腹瀉、嘔吐、腸鳴、心慌失眠等病症。是中醫治療脾胃疾病的重要人體穴位之一。
3、氣海,位置:腹正中線,肚臍下1.5寸處 主要作用:昇陽補氣,益腎固精。適用於氣虛乏力、脘腹脹滿、腸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遺精等病症。為補氣要穴,有強壯和保健的作用。
4、命門,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主要作用:補腎壯陽,培元固本,強壯腰脊。適用於腎虛腰脊疼痛、精虧腦鳴、陽痿、閉經、尿頻、腹瀉、肢冷、神經衰弱等病症,有補陽的作用。
5、神闕,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針刺,主要作用: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
6、腎俞,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要作用:補益腦髓,強壯腰腎,止咳定喘,聰耳明目。適用於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目眩、健忘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神經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氣喘、腎不納氣、小兒發育不良、諸虛百損等病症。有全身強壯作用,對腎虛、腎炎有一定的作用。
7、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主要作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風化濕,通經活絡,益氣健腦等。適用於腸胃功能低下、久病體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嘔吐、腸鳴、高血壓、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為養生長壽抗衰老的中藥穴位,對美容、減肥亦有一定作用。
8、三陰交,位置:內踝直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主要作用:調和氣血,通經活絡,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調經止痛,寧心安神,補陰除煩。適用於腹脹腸鳴、大便泄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閉經、小便不利、神經衰弱、腎虛陽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勞等病症。對心、腦病有一定的作用,為主要保健穴。
9、湧泉,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界處。主要作用:開竅醒神,寧心安神。適用於頭目昏花、失眠、頭項痛、足心熱、中風、下肢癱瘓、目澀咽乾等病症。
10、大椎穴:位於項部下端,第 7 額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將領部稍微 向前傾,往項部與背部交界附近找尋,可以觸摸有一凸出的最高點是第 7 頸椎, 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主要作用:疏風解表,清熱通陽,健腦強脊。適用於頭頸強痛、骨蒸潮熱、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頸椎病、氣喘、熱病等病症,有防病強壯作用。
最後小編提醒朋友們,經常艾灸能夠快速補充體內的氣和血,從而到達氣血通達,身體舒暢,讓各個功能器官運轉順暢,堅持長期艾灸,就可以擁有健康良好的身體。
推薦閱讀:
※指部腱鞘炎、腕管綜合征 刮一刮這幾個部位
※給你一個穴位治坐骨神經痛
※【經絡穴位】尋找穴道的訣竅(二)
※葬於這幾種穴位的祖墳 子孫後代多富庶
※常用艾炙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