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桃源遠塵囂:國內6處神秘古村寨

中國美景真是數不勝數,但是如果只做大眾都耳熟能詳的美景未免有點太過簡單。其實對於一些追求品質的朋友,能夠懷古思鄉,尋覓那神秘的不為人知的村寨,是為相當的有品味和個性的了。尤其是在這裡體驗一下靜謐的環境以及淳樸的民風,順便再來一瓢清澈的溪水,這樣的假期絕對是值得稱道的呢。中秋國慶就要到了,逃離紛擾的塵囂,讓我們踏上尋覓古村寨的旅途,感受一下我們國家的文化與民俗,其實,可以發掘的寶藏還真是不少呢。下面就讓我們新先聚品帶大家尋訪一下這6處神秘秀美的古村寨吧。

西江千戶苗寨

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km。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苗族是黔東南苗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西江苗族過去穿長袍,包頭巾頭帕,顏色都是黑色的,故稱「黑苗」,也稱「長裙苗」。

苗族的銀飾堪稱是其文化精髓的所在,在西江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寨上游地區開闢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濃郁的農耕文化與優美的田園風光。由於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裡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裡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這裡的苗族居民根據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在每個村寨的坡頭都種植了成片的楓樹林作為護寨樹,成為當地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鎮遠古鎮

鎮遠古鎮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山水城渾然一體倒影成畫,構成了太極圖上的石屏巨鎮,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衛」的獨特風貌,被中外遊客譽為「東方威尼斯。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牆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等名勝古迹近200多處。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閩粵文化、土著文化與城外文化的融匯,堪稱「傳統文化迷宮」。城東的青龍洞,是一組規模極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築群,其間既有佛教寺廟,又有道教公觀和儒家祠廟,三教合一,蔚為壯觀。此外,沿舞陽河畔還有天后宮、吳王洞、石屏山、鐵溪等旅遊景點。

鎮遠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160餘處,其建築風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牆、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迹,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

芋頭侗寨

侗寨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南9000米處的古寨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全寨182戶,該建築群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其中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民居木樓及青石板驛道一應俱全,且保存完好。芋頭侗寨保護得比較好,清代中期以來甚至明代的部分建築的原貌也基本得到了保存,形式、質地、結構、工藝四個方面都符合文物原貌保存、原狀保存的要求。芋頭侗寨內,各類建築因山就勢、因地制宜,自然風光與人工創造渾然一體,體現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觀念。

建築沿山谷布局,既與環境融於一體,又形成了獨特的「山脊型」與「山谷型」民居模式。現在寨內現有建築大部分為清中期、末期的建築,代表建築的鼓樓4個:寨中鼓樓簡樸地立於田中;龍氏鼓樓昂然立於山上最高處;蘆笙鼓樓雕樑畫棟最漂亮,為九層密檐攢尖蘆笙頂木樓,下五層為四角,上四層為八角,翹檐上下都塑有龍鳳花鳥圖案,金光閃亮;牙上鼓樓最為奇險,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懸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撐,最長的一根有9.1米高。寨內民居採用「桿欄式」建築為多。有的採用架立的吊腳樓式,以適應南方山區氣候濕潤,多蚊蟲的特點。屋頂懸山式,施小青瓦或覆蓋杉皮,使得建築物色彩樸實,質感宜人。

泰寧古城

泰寧古城位於武夷山南麓的泰寧縣城關,據縣誌和其他歷史資料記載,泰寧古城古稱「金城場」,西漢時為閩越王無諸的校獵場所,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建縣,宋明兩代為泰寧鼎盛時期,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李綱、朱熹、楊時等歷史名人曾留隅、講學於此,歷史上泰寧曾出過狀元2名,進士50多名,有「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之說,歷代「爵列王廷者相繼不絕」。

古城內不僅有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真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築群,還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時期建築物,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除尚書第外,紅軍街也是一處不錯的去處,紅軍街是保存完好的重要革命遺址,不妨去逛逛。此外,古城內的民居也大都建於明代,漫步街巷之中,聽兩旁溪水潺潺,看當地居民的閑適生活,好不愜意。如果晚上在古城閑逛,更別有一番情趣。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於理縣雜谷腦河畔桃坪鄉,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至今仍然保持著古樸風情的原始羌族村寨,被譽為神秘的「東方古堡」。桃坪羌寨以古堡為中心築成了放射狀的8個出口,出口連著甬道構成路網,本寨人進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宮。寨房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構,斑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圍牆,保留了遠古羌人居「穹廬」的習慣。民居內房間寬闊、樑柱縱橫,一般有二至三層,上面作為住房,下面設牛羊圈舍或堆放農具,屋內房頂常壘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塊卵狀白色石頭)。

羌族建築,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資源,先在選擇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兩米左右的溝,在溝內選用大塊的石片砌成基腳。寬約三尺,再用調好的黃泥作漿,膠合片石。石牆自下而上逐漸見薄,逐層收小,石牆重心略偏向室內,形成向心力,相互擠壓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頂結構層次由下至上分別是主梁、掾子、劈材層、竹桿、黃刺。棕耙,頗具民族特色。

娜允古鎮

位於雲南省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城內,有著中國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這座古鎮迄今為止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娜允」即傣語「內城」的意思。內地和邊疆的交流在這裡形成了傣漢兩個民族的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築群。娜允由「三城兩鎮」組成,從上到下是按照登記順序布局的。娜允可謂傣家人的活歷史,古鎮是山城,被嚴格劃分為上城、中城、下城以及芒方崗、芒方冒兩個寨子。如今保存下來的有上城區的宣撫司署、上城佛寺和中城區的中城佛寺。宣撫司署,傣語稱「賀罕」,意思是金色的王宮,土司被稱為「召賀罕」,意思是金色王宮之王。

一座接一座兩層的典型傣族「桿欄式」建築被鬱鬱蔥蔥的大樹或灌木包圍著擁抱著,綠葉遮陽,分外涼爽。娜允有著滇西南地區最大的金飾佛塔大金塔,整座塔體由8個附塔環抱一個主塔組成,內供大型金色佛像,極其壯觀。古鎮的建築結構多樣,既有竹木結構,也有土石結構,民居住宅都散發著一種原始的、古樸的氣息。紅牆青瓦,門前是大片的青草地,無一不統率著這片寧靜而祥和的土地。

推薦閱讀:

那些年國內被「禁止」的10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形意拳概論及拳譜歌訣 - 中國內家拳
史上最嚴新政 國內乳企恐慌性銷售
國內最嚇人的11個景區,保定竟然占倆!
國內外磁州窯600件匯總(十七)

TAG:古村 | 神秘 | 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