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衡思維破譯八卦

「八卦」就是與人生存直接相關的八個自然因素:天(乾)、 地(坤)、 雷(震)、風(巽)、 山(艮)、 澤(兌)、 水(坎)、 火(離)。傳說是七千年前伏羲氏發明的,用一組最簡單的符號系統來表達(可能是當時還沒有文字),應當屬古代人類對自然環境樸素的認識,它是第一存在模式的產物,表達了自然平衡思想。「八卦」借八個自然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來揭示自然界平衡的本質,譬如:天——地,水——火,山——澤,風——雷等四組呈事物對稱關係。一般平衡論認為,「八卦」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平衡,是古人求存求活的樸素工具。

伏羲氏「八卦」的本意是說,人在天(乾)與地(坤)之間生存,「八卦」的其它六卦應當是六種直接威脅部落生存的自然風險:雷(震)應是地震而不是雷——因為地震對部落的生存才是毀滅性的;風(巽)是颱風和大風——每年都會出現的災害,那時的冬天比現在冷得多;山(艮)是山林及猛獸——那時到處都是原始森林及猛獸瘴癘,經過大的山脈時危險更大;澤(兌)是沼澤地——部落遷徙過程中之死地; 水(坎)是洪水——部落往往傍水而居;火(離)是火山或山火——火山與地震一樣可怕,山林自燃則時有發生。伏羲「八卦」揭示了這些自然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伏羲的時代沒有金屬工具,面對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茫茫無際的沼澤,還有數不清的猛獸,人們不知道前面是什麼,更不知道會發現什麼危險。人們面對森林大火不知向何處逃生,過沼澤的危險遠遠超過當年紅軍過草地,手無寸鐵的人們更多時候還是猛獸的食物。地震和洪水,颱風和洪水往往是接踵而至(譬如堰塞湖),它們照樣威脅到現代人的生存。「八卦」中的這六大自然現象,對一個部落而言都是滅種滅族的大災難。值得一提的是,伏羲那個時代的黃河流域還是亞熱帶氣候,即使現代化裝備的中國遠征軍,在過野人山時還幾乎全軍覆沒。

地球的表面是水,表裡是火,對日月暑寒、春夏秋冬、地震火山、天晴下雨等這些自然現象與生存的關係,不僅僅只有人類認識,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知其中的奧妙,不然就無法生存。所以,類似「八卦」的事應當是人類自來到地球之日起就知道的,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如古印度的「地、水、風、火」四大自然元素,古希臘的「氣、水、土、火」四大自然元素,不過只有伏羲發明的符號系統流傳下來。「八卦」是古人求生存、求平衡的理論,華廈先民之所以能成功生存下來,也許正是得益於伏羲的這套平衡理論。

據說後來周文王(也許有人更早)把這八個自然因素中的兩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組合,就構成六十四種人與環境的關係,並對人在不同自然和人文環境下如何求生存做了一些總結性提示,用於指導未來如何行動。伏羲的八卦圖相當建立了一個預測自然風險的模型,屬於人與自然的平衡關係,而姬昌的六十四卦就相當於一本生存手冊,更多的內容已是人與人的平衡關係,書名為《周易》。西漢時又有人將黃帝的「五行」、還有天干地支納入「周易」系統,就形成了一部人與自然、社會平衡關係的理論體系。有人說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只是原本簡單樸素的「八卦」在第二存在模式下漸漸被複雜化和名利化了。

值得說明的是,七千年前的伏羲及女媧、神農,還有更早的燧人氏都應該是一些成功生存下來的部落,而不是一個具體的人,也不是男人,而是決定部落命運的母親們。她們應當是距今七千前的多少萬年時間種群生存的延續,只有那個時代屬第一存在模式——求存求活的社會。後來的黃帝、姬昌都是父系社會的代表人物,人類社會也大約是從五千年前那個時候開始進入了第二存在模式——求名求利的社會。所以,「八卦」應是伏羲部落「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集體原創。

伏羲時的「八卦」只是一種簡樸的生存工具,後來的連山易、龜藏易,特別是加上後人的解釋後的周易,就愈來愈被複雜化和被功利化了。但不論是八卦還是六十四卦,不管是陰陽還是五行,它們的共同點和核心思想都是平衡。易經的功用是占卜吉凶,而人的吉凶福禍,關鍵在於平衡不平衡,不論是人與自然的關係,還是人與人之間,平衡則吉,失衡則凶;平衡得福,失衡生禍。《易》的象、數、理這套系統很有價值,也確實有點難懂,中國自漢代以來的大知識分子,沒有不研讀易經的,各大家見仁見智,說法也各不相同。如同讀《老子》一樣,如用一般平衡論的法眼看《易》,或許就會別有天地。

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卦」是與人生存相關的八個自然要素,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與人生存相關的五個自然要素,兩者相比,「五行」中只多出一個「金」,說明黃帝時已進入金屬時代,人類從此開始進入第二存在模式。所以,伏羲的「八卦」是求存求活的理論,黃帝的「五行」、姬昌的「六十四卦」已開始成為求名求利的理論了。伏羲的「八卦」的核心思想是求得人與自然的平衡,而到了文王的六十四卦的核心內容已變為人與人之間的平衡了。伏羲時人的風險主要來自於自然,而文王時人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他人。

孔子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可見他也是在周遊列國回魯後才讀了易經的。據說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還添加了不少功利性的心得和注釋,孔門的「十翼」都是一些名利準則。原本簡易的《易》,經過孔子及門生解讀,就變成「錯綜複雜」了,不複雜不足以為名利社會所用。孔子將《易》由原本的「自然哲學」轉變為「人生哲學」,孔子及其門生是從名利的角度來解讀易經的,所以經孔門解釋的《周易》在歷史最有市場、流傳最廣。後來的《易經》更是愈來愈被複雜化和功利化了,至少近幾百年來,八卦五行已淪落為少數人蒙人的道具,各路神仙都要高舉著八卦大旗。

至於「八卦」的預測功能一點也不神奇,作者相信伏羲那個時代的人對自然環境變化的預測相當的準確,因為在伏羲那個時代,人的全部智慧都用於生存。「生生之謂易」,《易》本來就是用於求存求活的工具,教人在變化的自然環境中,如何求平衡求生存的方法。人類如能像動物那樣將全部智慧用於求存求活,應當能夠預測到與生存相關的自然因素的變化信息。凡聖人級的人物都有一個把全部智慧用於求存求活的修鍊過程,道教、佛教、瑜伽都有人長期在墳穴或山洞或石窟里閉關修鍊而大徹大悟的說法。

事實上,所有的動物對自然生存環境變化的信息都有高超的預測本能。在地震、火山、洪水、海嘯、颱風等大災大難來臨之前,各種動物都曉得提前逃生,只是第二存在模式下的人類對自然生存環境變化的預測本能已經退化到不如動物而已。人也算是一個生存成功的物種,假如能超然於名利,如動物那樣一門心思求存求活,對自然信息的預測本能應當不會差於其它動物。所謂的心有靈犀、心想事成、心靈感應、未卜先知等說法,就屬於人第六感官對環境信息的一種直覺。「八卦」應當是伏羲對大自然的經驗和直覺,因為超感官知覺是人類本來就有的生存本能。

推薦閱讀:

Mac上有什麼好用的思維導圖軟體?
未來的風口:用互聯網思維做遠離互聯網的事
關於批判性思維的三個誤解,被這位特級教師說透了
六招教你明白:五行 相侮相乘 的 作用 及 辨證思維,值得收藏!
創意反饋與授權——使用技巧

TAG:思維 | 平衡 | 破譯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