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持戒:想要真正持戒,一定是內心深信因果。
1
戒律是成就菩提的根本,如果沒有持戒,學佛是不可能成就的。
第二個是持戒。戒律是成就菩提的根本,如果沒有持戒,學佛是不可能成就的。佛在涅槃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雙樹林間要入涅槃了,阿難尊者這個時候請問佛,佛在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不在了,我們以什麼為師?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大家,「以戒為師」。佛雖然不在世,但是你能夠持戒,你能夠依教奉行,就等於佛在世一樣。
2能夠把這五條戒律持好,你就是合格的佛弟子。
持戒,戒律有很多,有在家的戒,有出家的戒。在座大部分人都是在家人,我們就專門講一講在家的戒。在家人持戒最基本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能夠把這五條戒律持好,你就是合格的佛弟子,你在現在的社會,你就是有德君子,你就是善人;你再能夠發心求生極樂世界,甚至能弘法利生,你就是菩薩。再高的戒律,我們未必做得到,也都不需要好高騖遠,能夠把五戒做好就了不起了。
不要講在家人,出家人能夠把五戒持好,也了不起。這句話不是我在這裡講,弘一大師就是這樣。弘一大師,我們都知道是近代持戒第一的,專門學戒的律師,他為自己評定一個身分,講自己是「出家優婆塞」,優婆塞就是持五戒的男子。雖然自己一生持戒精嚴,但是知道自己所能夠得戒的只是五戒,而且還不是全分,他講自己是多分優婆塞,可能做到百分之九十,還差一點點沒做圓滿。這樣的人就非常難得,人心真誠、老實,不會好面子,不會講自己有多高,很老實的告訴大家:我就是出家優婆塞,跟大家不同的,只是我出家了、我剃了頭,跟大家一樣持五戒。說明什麼?你能夠把五戒持好,你就是當代一代宗師。弘一大師是一代宗師,最後也是往生極樂世界。
出家的比丘戒,到南宋之後就沒有人能夠得戒,這個是蕅益大師講的,弘一大師也都非常贊同蕅益大師的話。所以好像我這樣的出家人,大家不要覺得很了不起,其實跟你們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什麼?我剃了個頭,穿袍搭衣。我們對不起這件袈裟,為什麼?如來留下來的戒律,我們做不到。所以末法時期,印光大師勸導我們修行人,戒律,能夠把最基本的五戒做好,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能夠生慚愧心、生懺悔心,這還算得是一個有良心的出家人。
3
佛法到這個時期非常的衰微,原因在哪裡?我們自己學佛弟子沒真正去持戒,沒能夠真正把佛的教導在我們身上做到。
佛法到這個時期非常的衰微,原因在哪裡?我們自己學佛弟子沒真正去持戒,沒能夠真正把佛的教導在我們身上做到,對不起佛菩薩。現在看到佛法非常衰落,雖然寺院很多,法會、香火很鼎盛,其實佛法已經是到了最低谷。為什麼?真修行的人少了,在佛門裡面都受世間這些習氣的污染,連我們出家的人都離不開名利的追求,這個是攀緣的心。真正的道心沒有了,持戒,不要講比丘戒二百五十條,菩薩戒,我們出家是受梵網戒,十重、四十八輕戒,這些戒做到的人可能都找不到了。就算是沙彌戒,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再甚至是五戒,做到的人都不多。所以佛法就這樣衰落了。
4
想要真正持戒,一定是內心深信因果。
我們真正希望佛法能夠興旺起來,自己要努力,不要求別人,求自己。自己一定要真修行,真正要持戒,不僅行為上面不可以有惡行,連惡念都不可以有。
要深信因果,如果對因果都不相信,你就根本不可能持戒。為什麼?你在眾人面前的時候,可能你裝模作樣會做得很好,但是在暗室獨處的時候,你一定會放逸。因為你不知道有因果,你不信有天地鬼神,你就一定會肆無忌憚,所以持戒不可能持得精嚴,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想要真正持戒,一定是內心深信因果。所以印光大師當年非常提倡因果的教育,印光大師對戒律本身提倡得不多,只是要求大家持五戒,他不會再提很高的口號。為什麼?知道大家做不到,與其唱這麼高調,不如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先是從因果學起。
印光大師當時非常提倡三本書,一個是《太上感應篇》,一個是《了凡四訓》,一個是《安士全書》。這三部書都不是佛書、不是佛經。《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了凡四訓》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寫的,叫做家訓。《安士全書》是清朝的周安士居士寫的,註解《文昌帝君陰騭文》,是道家的;還包括《萬善先資》,就是講戒殺;《慾海回狂》是講戒淫;再加上《西歸直指》,是勸大家求生極樂世界,《安士全書》是四部書。印光大師印得最多的,就是印這三套書(《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超過佛經。為什麼?希望大家深信因果。能夠深信因果,你才能夠斷惡修善,你才有可能持戒。
5念阿彌陀佛念到心清淨了,你持戒就圓滿了。
五戒的基礎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做不到,不可能持戒。十善業道是講身、口、意三業。意業裡面的不貪、不瞋、不痴就沒有幾個人做得到,貪瞋痴誰沒有?你還有貪瞋痴,你不可能持戒精嚴。所以要下大力氣去斷自己的貪瞋痴。最好的方法還是靠念佛,念阿彌陀佛念到心清淨了,你自然就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你持戒就圓滿了。
我們持戒,最基本的把《太上感應篇》、把《十善業道》做到,你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念佛求生淨土是一定可以得度。
無量壽經簡講(粵語)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12/10/13 香港圓明寺 檔名:57-089-0030
推薦閱讀:
※【修福】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能保福,能得福,能把福德變成功德。
※六度之持戒
※祖師大德說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
※不願意持戒,說明你還願意繼續搞六道輪迴
※修定資糧及五調之要--發心、持戒及余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