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經典系列之《千字文》第4集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品讀《千字文》第4集 來自四維通慧 13:53

這兩句話,說的是四季氣候的規律性變化。

「寒暑」是氣候的變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

「寒來暑往」四個字,出自《易經》。《周易·繫辭》里說:「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想推,而成歲焉」。

「秋收冬藏」四個字,出自《荀子》,荀子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此處只言秋冬,是省略句。

氣候與物候歷來就是農本國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無所謂了,不太重視。氣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時間;物候則關心生物消長的節律性,偏重在生物與自然的關係。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陽最近的近日點(1.4億公里)和距離太陽最遠的遠日點(1.6億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時間的長短不一。地球的地軸又是歪的,自轉起來造成各地區日照強度不均衡,這樣就產生了寒暑的變化。

天文學中所以引出二十八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黃道內的二十八宿為坐標,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個天體之間的關係。二十八宿雖然都是恆星,但離我們至少都有40萬億公里(4.3光年)。正因為它們光色暗淡又恆定不動,所以便於作為背景和坐標來觀察五星和日月的運動。

如果七曜中的兩個或三個星體出現沖、留、合的變化,即運轉角度、排列、與距離的不同,會對地球產生引力上的改變,形成不同的氣象。月球品質輕、自轉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單獨靠自身的引力調集雨雲。其它幾個星體,則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引力調集雨雲,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兩星或多星夾角的合力矢線所指的地球方向會有暴雨,夾角內地區的雲被吸走了會出現乾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變化來預報氣象。

如何確定旱澇發生的地區呢?這就要提到天文學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九州的說法。帝嚳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時增至十二州,大禹治水以後又確定為九州,並鑄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兗冀青徐,楊荊豫梁雍」。每一州對應著天球上星域的一個分區,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夾角的矢力線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對應的九州就會有旱澇冰雹等災害,或火山地震等災變。後世由此分支發展出占星術,那是另外一回事,與傳統科技不相干。

兩句話的白話譯文,意思是:

四季的氣候,總是冬夏交替,寒來暑往。

地里的莊稼,總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推薦閱讀:

孫過庭草書《千字文》,時年僅僅38歲
《千字文》白話文
文徵明 草書《千字文》
千字文第003字 · 玄

TAG:經典 | 《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