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讀寫叢話]一二、近體詩格律

  上一篇談奠基,基的一種,多讀,目的是日積月累,培養成熟練的表達能力,這既要勤,又時間不能太短。勤加長時間,所以難,至少是不容易。可是很奇怪,有意效顰的,就我熟悉的一些人說,都沒有喊這一方面的難,而喊另一方面的難。這另一方面的難,大致包括兩種。一種是分不清平仄,我的體會,不是指總的何謂平聲,何謂仄聲,而是指有些字,依舊詩韻,不知道是平聲還是仄聲。另一種是不清楚格律,比如最簡單的五言絕句,不知道第一句可以怎樣排列平仄;又即使已經知道是仄仄平平仄,也不知道第二句應該怎樣接續。分清平仄是為了合格律,所以無妨統稱這另一方面的難為格律的難。格律的難就真值得喊嗎?我看不值得。不值得喊而喊,是因為,與多讀的難相比,這方面的難(或說知識)鮮明而具體,因而就像是硬梆梆,啃不動。其實呢,也就因為鮮明而具體,容易抓住,它就不難,或並不像想像的那樣難。這個看法可以從比較那裡取得支持。一方面可以比較需要看看的本本,格律,最多有三本兩本就成了吧;而多讀,那就不能不汗牛充棟。另一方面可以比較完成的時間,格律,我的經驗,少數字屬平屬仄,無妨臨時抱佛腳,查《詩韻》或舊字書,可以不計外,弄清楚仄仄接平平、對平平,以及一些常見的變通情況,只要肯鑽,略勤,大致不出一個月就夠了;而多讀呢,如前面所說,用剩餘時間鍥而不捨,也總要幾年吧。這樣說,不難而喊,我看來由是用了宋人的守株待兔法,自己去捉,要哼幾天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耐煩。不耐煩,坐待而兔不來觸株,於是就不能得兔,所以就感到太難了。

  有人也許會說,把熟悉格律說得這樣輕易,是故意大事化小,取粗舍精。大,精,想是指過去不少書上講的。這類書,如唐白居易《金針詩格》、皎然《詩式》,清王士禛《律詩定體》、趙執信《聲調譜》,日本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等等,都很有名。我知道這些,為什麼偏偏大事化小呢?是因為考慮到:一,有些求甚解的講法,如仄聲的分辨上、去、入,聲的辨清濁,即使不是無中生有,也總是所求過細,坐而可言,起而難行,不如,至少是暫且,放下;二,為「餘事作詩人」的初學著想,最好還是卑之無甚高論,就算是淺嘗也罷,重要的是能夠學會,易於學會,所以也宜於取大略而捨去特殊和繁瑣,入門以後,前行,如果有興趣,再看看特殊和繁瑣也不遲。

  自然,就是格律的大略,也不是三言五語就能講清楚的。處理的辦法有二:一是不乞諸鄰,這裡細講;二是乞諸鄰,請讀者去看合適的書,這裡不講。兩種極端的辦法都有缺點。細講,不妥有二:一是與本書的性質不合,因為如書名所示,本書的重點是講怎樣讀,怎樣寫,不是講格律;二是用不著,因為市面上不乏介紹這類常識的書。不講呢,顯然就像是缺點什麼,甚至怎樣寫就成為「在虛無縹緲間」。兩極端不成,限定要折中,這中間的路是:這裡提個綱要;欲知其詳,請找一兩種講格律的書看看。先說找書看。這樣的書,我覺得,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中華書局出版)簡明扼要,如果時間不多,所求不多,看這一本就可以湊合了。啟功先生寫過一本《詩文聲律論稿》,也是中華書局出版,手寫影印,能夠找來看看也好,體講得多,還可以欣賞書法。王力先生還寫過一本《漢語詩律學》,是深鑽性質的,初學,或只想用平平仄仄平抒發自己間或有的較濃的情意,以圖獲得片刻的飄飄然,至少我看,不隨著深鑽也好。再說講,即提個綱要,就本篇說是正文,以下慢慢說。

  詩,有古體(《詩經》及其後的四言,一般不講),有近體,近體格律嚴格,嚴格的講清楚了,不嚴格的就更加好講。所以由近體講起。與古體詩相比,近體詩是有嚴格格律的詩,所以早期也可以都稱為律詩,包括八句的律詩和四句的絕句。這裡從後來的習慣,只稱八句的為律詩。

  字音的平仄,以及平仄如何協調,前面談讀的時候已經說過,不重複。近體詩就句數說分為三類:一首四句的是絕句,八句的是律詩,超過八句的是排律。絕句和律詩常用,排律少用。絕句和律詩,就一句的字數說有五言、七言兩種(六言的極少),兩兩相乘,成為四種: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排律,幾乎都是五言;句數,除試帖,唐人十二句(稱為五言六韻)、清人十六句(稱為五言八韻)以外,沒有限制,只要韻湊成雙數就可以。所有近體的幾類,幾乎都押平聲韻,韻字只用屬於一韻的(第一句間或用鄰韻,不多),否則算出韻,犯規。以下講格律,由簡而繁,始於五言絕句(後附的詩作,個別字平仄有變通)。

  五絕(1)第一句仄起不入韻   張祜《何滿子》

  仄仄平平仄          故國三千里  平平仄仄平          深宮二十年  平平平仄仄          一聲何滿子  仄仄仄平平          雙淚落君前

這平仄調調是標準的或理想的格式,即個個字平仄都合適。實際是這樣的很少,因為遷就字義,非關鍵字難免通融,此外還有所謂「拗」(以後講)。所謂「仄起」、「平起」,是指第一句第二個字是仄聲或平聲(兩個音節是一個單位,以後一個為重點,前面講過),仄起,全首的平仄排列是一種形式;平起,全首的平仄排列是另一種形式。第一句可入韻可不入韻,五言以不入韻為常;入韻與否隻影響第一句的平仄排列,入韻就變為仄仄仄平平。第二、四句尾字必須押韻(用加圈表示)。就前後次序說,單數句與其下的雙數句必須「對」,即平平對仄仄,仄仄對平平;單數句與其上的雙數句必須「粘」,即雙數句平起,其下單數句也要平起,雙數句仄起,其下單數句也要仄起。粘的目的也是求變,即兩聯的平仄排列形式不重複。這樣,以仄起五絕的第三句為例,因為一,必須平起,二,必須仄腳,所以不得不變平平仄仄平為平平平仄仄,連帶而下,第四句就變仄仄平平仄為仄仄仄平平了。格律的應然以及所以然,不過就是這樣一點點,因而學就相當輕易。還有個更輕易的辦法,是只背應然,不問所以然,那樣,有個把鐘頭就足夠了吧?其次是試作,拿漢字往格式里填,如果不知道對不對,可著重檢查三個方面:一方面,某一個字,平仄記不清了,要查;另一方面,韻字是否屬於一韻,拿不準,也要查;還有一個方面,為了防備萬一失粘,要看看第一句和第四句,第二句和第三句,平起、仄起是否相同,相同,對,不同就錯了。以上情況都清楚了,可以接著背其他幾種格式。

  五絕(2)第一句平起不入韻    李端《聽箏》

  平平平仄仄          鳴箏金粟柱  仄仄仄平平          素手玉房前  仄仄平平仄          欲得周郎顧  平平仄仄平          時時誤拂弦

  五絕(3)第一句平起入韻     王涯《閨人贈遠》

  平平仄仄平          花明綺陌春  仄仄仄平平          柳拂御溝新  仄仄平平仄          為報遼陽客  平平仄仄平          流光不待人

  五絕(4)第一句仄起入韻     西鄙人《哥舒歌》

  仄仄仄平平          北斗七星高  平平仄仄平          哥舒夜帶刀  平平平仄仄          至今窺牧馬  仄仄仄平平          不敢過臨洮

七絕第一句以入韻為常,也是四種格式。

  七絕(1)第一句仄起入韻     王昌齡《春宮怨》

  仄仄平平仄仄平       昨夜風開露井桃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陽歌舞新承寵  仄仄平平仄仄平       簾外春寒賜錦袍

  七絕(2)第一句平起入韻     王翰《涼州曲》

  平平仄仄仄平平       蒲萄美酒夜光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欲飲琵琶馬上催  仄仄平平平仄仄       醉卧沙場君莫笑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來征戰幾人回

  七絕(3)第一句平起不入韻    徐凝《憶揚州》

  平平仄仄平平仄       蕭娘臉薄難勝淚  仄仄平平仄仄平       桃葉眉長易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下三分明月夜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分無賴是揚州

  七絕(4)第一句仄起不入韻    杜甫《絕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兩個黃鸝鳴翠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窗含西嶺千秋雪  仄仄平平仄仄平       門泊東吳萬里船

  律詩,專就格式說,不過是絕句的重迭(第一句入韻的例外,第五句要換為仄腳)。為了按圖索驥,容易背,不避辭費,也寫出來。與絕句一樣,也是五言第一句以不入韻為常,七言第一句以入韻為常。先說五律,也是四種格式。

  五律(1)第一句仄起不入韻    王灣《次北固山下》

  仄仄平平仄          客路青山下  平平仄仄平          行舟綠水前  平平平仄仄          潮平兩岸闊  仄仄仄平平          風正一帆懸  仄仄平平仄          海日生殘夜  平平仄仄平          江春入舊年  平平平仄仄          鄉書何處達  仄仄仄平平          歸雁洛陽邊

  五律(2)第一句平起不入韻    李白《送友人》

  平平平仄仄          青山橫北郭  仄仄仄平平          白水繞東城  仄仄平平仄          此地一為別  平平仄仄平          孤蓬萬里征  平平平仄仄          浮雲遊子意  仄仄仄平平          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          揮手自茲去  平平仄仄平          蕭蕭班馬鳴

  五律(3)第一句平起入韻     李商隱《風雨》

  平平仄仄平          凄涼寶劍篇  仄仄仄平平          羈泊欲窮年  仄仄平平仄          黃葉仍風雨  平平仄仄平          青樓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          新知遭薄俗  仄仄仄平平          舊好隔良緣  仄仄平平仄          心斷新豐酒  平平仄仄平          消愁又幾千

  五律(4)第一句仄起入韻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仄仄仄平平          獨有宦遊人  平平仄仄平          偏驚物候新  平平平仄仄          雲霞出海曙  仄仄仄平平          梅柳渡江春  仄仄平平仄          淑氣催黃鳥  平平仄仄平          晴光轉綠蘋  平平平仄仄          忽聞歌古調  仄仄仄平平          歸思欲沾巾

七律也是四種格式。

  七律(1)第一句仄起入韻     李商隱《錦瑟》

  仄仄平平仄仄平       錦瑟無端五十弦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弦一柱思華年  平平仄仄平平仄       庄生曉夢迷蝴蝶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望帝春心托杜鵑  仄仄平平平仄仄       滄海月明珠有淚  平平仄仄仄平平       藍田日暖玉生煙  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情可待成追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是當時已惘然

  七律(2)第一句平起入韻     盧綸《晚次鄂州》

  平平仄仄仄平平       雲開遠見漢陽城  仄仄平平仄仄平       猶是孤帆一日程  仄仄平平平仄仄       估客晝眠知浪靜  平平仄仄仄平平       舟人夜語覺潮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湘愁鬢逢秋色  仄仄平平仄仄平       萬里歸心對月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       舊業已隨征戰盡  平平仄仄仄平平       更堪江上鼓鼙聲

  七律(3)第一句平起不入韻    杜甫《野望》

  平平仄仄平平仄       西山白雪三城戍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南浦清江萬里橋  仄仄平平平仄仄       海內風塵諸弟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涯涕淚一身遙  平平仄仄平平仄       惟將遲暮供多病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未有涓埃答聖朝  仄仄平平平仄仄       跨馬出郊時極目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堪人事日蕭條

  七律(4)第一句仄起不入韻    杜甫《閣夜》

  仄仄平平平仄仄       歲暮陰陽催短景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涯霜雪霽寒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五更鼓角聲悲壯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峽星河影動搖  仄仄平平平仄仄       野哭千家聞戰伐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夷歌幾處起漁樵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卧龍躍馬終黃土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事音書漫寂寥

以上近體詩格式,五絕四種,七絕四種,五律四種,七律四種,共十六種,是標準或理想的,要能「背誦」,至於一些變通辦法,如一三五不論之類,拗救以及拗體之類,只要求「明白」有那麼回事,用不著背誦,所以總而言之,並不難。

  排律少用,格式沒什麼新奇,只是首聯、尾聯中間的那部分擴大,依律詩習慣,對偶句增多而已。

  最後說說,理想的格式並不等於不能實現的格式。不過想實現,字義和字音常常出現不和(義合用,音不合用),就要費心思,換;換,有時不很難,有時很難。作詩,肯這樣費力的人幾乎沒有,所以偶爾有十全之作,大概是碰巧加點心機。也就因此,想找些看看,連絕句都不多見,律詩就更難找了。以下幾首是從手頭書上找到的,可聊備一格。

  五 絕(3)

  花枝出(讀仄聲)建章,鳳管發(讀仄聲)昭陽。借問承恩者,雙蛾幾許長? (皇甫冉《婕好怨》)

  七 絕(1)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讀bò)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讀hè)山。 (柳中庸《徵人怨》)

  五 律(1)

  踏遍西郊路,初登望海樓。重門金獸暗,古柏碧雲稠。締構垂千載,倘(同徜,讀cháng)佯足一丘。傷春無限意,與子共淹留。 (啟功《偕友游釣魚台,蓋金之同樂園也,望海樓遺址在焉》)

  七 律(4)

  暮齒年年當去客,新詩句句現前心。西來只有無生忍,蚤起猶能負手吟。暇(讀仄聲)日登樓唯四望,臨風辨曲總商音。停杯獨(讀仄聲)坐尋常慣,那復閑情憶竹(讀仄聲)林。 (馬浮《禊日》)

  仿作,怎樣對待這標準的格式呢?我的意見,要以想表達的情意為主,變通方便就變通,不必強求平仄全合,以致削足適履。不過,如果有興趣,願意費心機來一下,至少是作為練習,求好玩,也無妨試試。但這有如吃燕窩魚翅,就一般人說,是可偶爾而不宜於經常的。


 張中行著 絕妙好詞如夢錄校 惡人谷珠樓重校  轉貼請註明

推薦閱讀:

自作格律詩十首
閑話格律詩
 學寫格律詩應注意什麼
格律詩概說(五)
(7)中華「仄韻」格律詩 平仄譜

TAG:詩詞 | 近體詩 | 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