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習太極拳四要素_

教習太極拳四要素

培養興趣--學習興趣是推動學員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因。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只管教動作,忽視了培養學員興趣,今天課教完,學員明天就全部「還」給你了,費了很大氣力,收效甚微。因此,在太極拳教學初期,應先從基本知識入手,講解太極拳特點及注意事項,技術要領,防病治病等功能的理論教育;以拳師瀟洒自如,行雲流水的示範,引導學員的興趣,激發學的員學習慾望,提高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先下後上--上下相隨,周身協調,重心穩定,虛實分明,是太極拳的一大特點,太極拳教學應遵循先教下肢動作,再教上肢動作,最後進行上下肢協調配合練習的原則。在套路教學前,先要求學員上體正直安舒,兩手背後,腿屈到所要求的程度,按開步----弓腿----倒重撇腳尖---收腿上步----開步的順序練習下肢「進」步;按退步----移重心----並步----並步----退步的順序進行下肢「退」步的練習,以及側行步,虛步練習等等。體會腿的虛實轉換和下肢肌肉的本體感覺。然後進行「拳」「勾」「掌」等手型和「抱」「分」「摟」「推」等上肢練習,體會手臂圓活自然的運行路線。在各單勢教學中,只要先把下肢動作抓好,把轉移重心,步法變換弄懂,再把上肢動作分解教會學員,最後完成上下肢完整動作的協調配合,再強調以腰的旋轉帶動腿的運動。這樣由腳而腿而腰再上肢,完成一個單勢動作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粗講精練--輕鬆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協調完整,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教學初期,教師如果過分地追求動作規範,過分地強調動作細節,往往會適得其反。教得越細,學員越不容易接受,常常顧此失彼,不知所措,漸漸地畏難泄氣,對練習失去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對初學者,開始的教學易粗不易細,先讓學員粗略地掌握動作概貌,熟練後再細摳動作。也就是說,學員從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運行方向等動作、外形上大體規範,能把動作比划下來。待動作熟練後,再進一步要求呼吸、意念、連貫、協調等。如教授「左雲手」時,只要學員能比划出側行步的重心交替,掌握翻掌開步時機和雲手的路線即可,而對以腰帶臂,眼隨手動,呼吸配合等細節暫不做過高要求。同時也應注意,在這種先粗後精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學員大致上會比划動作時,及時細摳動作,以免學員形成錯誤的動作定型而難以改正。 形神合一--「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意動身隨」,是練拳人的口禪。在太極拳教學中,教師應先把外形教好,再進行精氣神的練習,最後形神合一;先把單勢動作教好,再要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只有把整個動作學會練熟,才能使精氣神貫注到每個細小動作中,用意識引導動作,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的要求,達到圓活自然,協調完整之目的。如「摟膝拗步」一勢的教學,先讓學員看示範,用心記,再隨教師做模仿練習。待動作熟練後,就要求學員用想像引導動作。想像先行的手摟掉對方踢來的腿腳,另一手則用力推對方一掌,以拳架促進內神,再配以摟吸推呼的呼吸配合,使做出的動作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總而言之,對太極拳的初學者,只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員的個性,採取相應的手段,突出上述四點教法,注重引導,才能使太極拳教學由繁到簡,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轉編)


推薦閱讀:

怎樣才算形神兼備、內外兼修的太極拳?一篇文章告訴你!
練太極拳的規矩詳解(下)
太極拳練習事項
楊式太極拳勁法解說/汪永泉
趙堡太極拳考源——趙堡太極拳不是陳氏太極拳新架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