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腰部病症

脊柱部筋傷—腰部病症腰部是脊椎運動較大的部位之一,可作前屈、後伸、側彎、迴旋等活動。腰部支持著人體的上半部,它在身體各部運動時,起著樞紐作用。脊椎的各椎體間借椎間盤相連接、椎間盤的周圍部分為纖維體;中央部分是富有彈性的髓核,含有較多的水分;其上下緣為貼附於上下椎體的軟骨板。椎間盤可承受壓力,並起緩衝作用。各椎體和椎間盤前、後面,分別為縱貫脊椎全長的前縱韌帶和後縱韌帶所連接,椎弓間則有堅韌而富有彈性的黃韌帶,棘突間有棘間和棘上韌帶,上下兩椎體的關節突互相銜接而形成椎間關節。產生腰部運動的主要肌肉有:柢棘肌,位於棘突兩側,可使腰向後過伸;腹直肌,腹外、內斜肌、及腹橫肌,位腹前壁,可使腰前屈、側屈及迴旋;腰方肌,位髂骨和第十二肋之間,在柢棘肌的前面,亦參予腰部側屈的運動。

腰背軟組織勞損可以分為單純軟組織勞損,或伴有脊柱疾患以及伴有先天性脊柱異常變化。後者由於脊柱本身存在解剖和生理缺陷,以及在炎症變化的情況下,稍受外力即易發生勞損。常見的先天性脊柱異常有隱性脊椎裂、腰椎柢化,腰柢關節兩側排列不對稱等。常見的脊柱疾患有脊椎結核、脊椎轉移性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肥大性脊椎炎、老年性脊椎骨松化症等,在臨床診斷時要加以鑒別。【脊柱的解剖生理】1、脊柱脊柱是人體軀幹的中軸,起著支持頭顱和構成支持胸、腹、盆腔臟器的骨幹,同時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並有負重、運動、緩震和平衡身體的作用。人體的正常脊柱是由二十六個椎骨、二十三個椎間盤,三十一對脊神經和很多方向不一、活動範圍各異的小關節及許多堅強的韌帶所組成。

除第1、2頸椎和骶、尾椎外,其餘椎骨的形態結構基本相似,由1個椎體、2個椎弓根、2個椎板、2個橫突、2對關節突和1個棘突組成。此外,椎體的前、後部和棘突上分別有縱貫脊柱全長的韌帶把每個脊柱骨牢固的連結在一起。從前面觀,椎體由上而下逐漸增大,以適應生理機能的需要;但在骶骨底部,由於體重沿骨盆傳至下肢,故骶部自上而下逐漸變大。側面觀,成人脊柱有四個生理性自然彎曲,即頸、胸、腰、骶曲。生理彎曲的出現,增強了脊柱的彈性和支持能力。脊柱各部椎骨關節面的方向和椎間盤的大小、厚度與該段脊柱運動方向及活動範圍有關。正常脊柱可前屈九十度、側屈三十度、旋轉三十度。脊柱運動的基礎是椎間盤和後關節。這些結構的任何部分受損,均可導致臨床癥狀與體征。2、椎骨間的連接

(1)椎體間的連接 椎間盤。除第2頸椎以上(1、2頸椎,寰椎與樞椎之間)和第1骶椎以下無椎間盤外(指正常成人),其餘每2個椎體之間夾有一層和椎體緊密結合狀和椎體一致的纖維軟骨墊即椎間盤。成人的椎間盤比其所連結的椎體稍大,其厚度約等於所連接椎體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椎間盤是一個無血管的組織,由纖維環、髓核和軟骨板組成,與椎體和前、後縱韌帶緊密相連,在脊柱起著彈性墊的作用。

(2)關節突間的連接 椎間關節,又稱後關節、關節突間關節、脊柱骨突關節。由相鄰兩椎體的上、下關節突關節面相對應構成的關節,周圍包以薄而緊的關節囊、屬於摩動關節,稱微動關節。主要功能是穩定脊柱,阻止脊柱的滑脫和防止脊柱過伸。椎間關節關節面排列的方式在脊柱各段均不相同,頸椎近水平位,胸椎近冠狀(前、後)位,腰椎近矢狀(左、右)位。關節面排列方向決定了脊柱的活動方向和活動範圍。(3)椎弓間的連接 弓間韌帶(又稱黃韌帶),兩個椎弓之間除椎間孔和正中線上的狹窄裂隙外,全部被弓間韌帶封閉。橫突間的連接-橫突間韌帶。棘突間的連接-棘間韌帶。

(4)脊柱的長韌帶-棘上韌帶、前縱韌帶、後縱韌帶。①.棘上韌帶-架在各椎骨棘突上,表面與皮膚愈著,保持軀幹直立和限制脊柱過度前屈;②.前縱韌帶-附著於各脊椎椎體、椎間盤的前面和側面,是一堅固寬闊的膜狀韌帶;③.後縱韌帶-附著於各椎體及椎間盤的後部,構成椎管的前壁。

3、椎間孔 椎間孔是由相鄰兩個椎弓根的上、下切跡構成上下壁,椎體、椎間盤構成前壁,後關節及其突起構成後壁,由脊神經通過,故又稱脊神經管。

4、腰、骶部脊神經分布 腰骶部的脊神經,從椎間孔發出後即分成前、後兩支。前支與相鄰諸神經的前滯聯合形成腰、骶神經叢,主要構成股神經和坐骨神經,而分布於下肢;後支轉向背側,又分成內側支和外側支,穿過1到2或更多椎骨,分布於腰臀部的骨、關節、韌帶、肌肉和皮膚。此外神經根從椎間孔出來不久,在脊神經節的遠側分出腦膜返支,穿過椎間孔和返回椎管,分布於後縱韌帶、硬脊膜和椎管骨膜、硬膜處血管等部位。

5、腰部肌肉及腰背筋膜 腰部的功能活動有5組肌肉參加,每個方向的活動都有2組肌肉參與,即協同肌的收縮與拮抗肌的鬆弛來完成。腰部肌肉的功能:前屈—腹直肌、髂腰肌;後伸—骶棘肌;側屈—骶棘肌、腰大肌和腰方肌;旋轉—橫突棘肌(又稱多裂肌)。腰背筋膜位於背部居於淺、深肌之間,較薄,到腰部緻密增厚,分深、淺兩層,分別包被於骶棘肌的前、後面,形成骶棘肌之間附著於橫突;淺層通過骶棘肌的背面附著於棘突;向外深、淺兩層在骶棘肌外緣匯合,成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起始腱膜;向上附著於十二肋下緣;向下附著於髂嵴。腰部是支持和運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許多骨、關節、椎間盤、韌帶、肌肉、筋膜和神經等組織構成。腰部運動靈活,能適應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種要求,但也會因上述各種組織器官的器質性改變,或附近臟器的疾病而引起疼痛。腰部傷筋的表現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腰痛或腰伴腿痛腰痛是指腰部的一側或兩側發生的疼痛,可由很多原因造成。腰痛的分類及其機理比較複雜,目前尚無統一的意見。在古籍的《醫部全錄》中認為「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故機關不利而腰不可以轉也」「腰不可俯仰,蓋腰乃脈絡經俞之大會」。對腰痛的發生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認為內因是依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遠在隋代《諸病源候論》就指出:「凡腰痛有五:一日少陰,少陰十月萬物陽氣傷,是以痛。二曰風痹,風寒著腰是以痛。三日腎虛,役用傷腎是以痛。四日暨腰,墜墮傷腰是以痛。五日寢卧濕地是以痛。」腰痛的致病原因大致可概分為損傷、外感與內傷三類。損傷腰痛又可分為腰部急性扭傷、腰背軟組織勞損以及腰椎間盤髓核突出和變性、脊椎損傷等。其他如外感與內傷都可引起腰痛。疼痛的程度差別很大,從輕微的鈍痛到刀割樣劇痛不等;有的比較局限,病人能清楚而準確地指出疼痛部位,有的疼痛部位較深且區域模糊;有的僅限於腰部,有的可向下肢擴散。多數晝夜均有疼痛,但有的病例白天腰痛重,夜間休息減輕,有的病例白天輕微活動後腰痛減輕,夜間常因腰部疼痛、僵硬而不能入睡,或在睡眠中痛醒,起床時更感困難。2)腰部僵硬或無力 急性腰痛多伴有單側或雙側腰背肌痙攣,不能前曲。有的病例因腰背肌長期廢用而萎縮,導致腰部無力或空虛感,肩不能負重,走路也感困難。一部分慢性腰痛病人,因腰部肌損傷後,血腫機化、韌帶攣縮、骨質增生、後關節炎等均可導致腰部強硬,觸之程板樣感覺。3)功能障礙與姿勢畸形 其程度與傷病種類、損傷輕重、病程長短等各有不同。輕者彎腰不便,能做一般勞動或輕微活動;重者則不能勞動而被迫卧床,甚至不能翻身,生活不能自理。4)喜暖怕冷、遇寒則痛劇 腰痛病人每遇風寒、潮濕、氣候變化時疼痛增劇,在陰雨天之前疼痛明顯。尤其是韌帶損傷所引起的疼痛,遇到寒冷刺激時,更為敏感。【病因與分類】1、病因腰部脊柱支持著人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重力,並從事著伸、屈、旋轉等複雜的運動。在進行負重和活動過程中,脊柱結構中的任何部分發生損傷,病理性損害,結構異常,全身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姿勢不良,身體虛弱、肌肉無力,風寒濕入侵等,均可引起腰痛或腰伴腿痛,但最常見的原因還是腰臀部筋肉損傷。2、分類根據不同的情況,對腰痛做如下分類:根據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和臨床治療的需要,分為脊柱疾病腰背痛、非脊柱疾病腰背痛兩大類;脊柱疾病腰背痛,又可分為外傷性、非外傷性兩大類。按病變部位及病因,可分為內科腰痛與外科腰痛兩大類。1)內科腰痛 即內臟疾病牽涉腰部疼痛。如胃腸疾病、泌尿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等。2)外科腰痛 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腰部的骨骼、筋肉損傷而導致的腰痛。又可分為急、慢性腰痛兩大類。(1)急性腰痛有關脊柱損傷 腰椎間盤突出症、後關節紊亂症、韌帶損傷、脊柱骨折、錯位等。腰臀部筋肉損傷 腰背筋膜撕裂、骶棘肌、臀上皮神經、梨狀肌損傷、骶髂關節扭傷等。(2)慢性腰痛姿勢性腰痛①.脊柱姿勢不良;②.骨盆過度傾斜;③.下肢姿勢不良(髖、膝內外翻,扁平足,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骨關節慢性炎症 肥大性脊柱炎、類風濕性脊柱炎、化膿性脊柱炎、椎體或附件腫瘤、結核、骶髂關節炎、椎體骺軟骨炎、後關節炎、腰骶部與髂骨的假關節形成等。先天性畸形 穩性脊椎裂、移行椎、融椎、後關節面異常、棘突異常、椎弓峽部不連、半椎體等。【病史與癥狀】病人就診時,除急性損傷外,癥狀多已延續致數月、數年、或已有多次發作。在詢問現在癥狀的同時,必須追溯至第一次發病時的情況。有些病人想不出任何發病原因,有些則有受寒濕、過度勞累,或扭閃腰部等病史。癥狀可突然發生,亦可緩慢出現,可為持續性或間歇性,亦可時輕時重,或與氣候變化有關。須對其工作性質、勞動姿勢、生活習慣或健康情況等進行全面了解。還應對腰腿痛發作的次數,每次發作持續的時間,疼痛的部位和性質,疼痛與姿勢的關係,疼痛對休息和治療的反應,以及有無全身不適等病史進行詳細的詢問,以便取得豐富的資料,找出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規律。病人自述的疼痛部位,有時與病變部位不完全相符,但多數病人都能用手指出疼痛的部位。疼痛可局限於腰部,亦可向下肢放射,可限於某一個脊椎節或整個脊柱,亦可交替發生於全身各關節。不同組織受到刺激後,可出現不同性質的疼痛。如肌肉和韌帶損傷多為鈍痛或酸痛,神經受累多是灼痛、刺痛或放射性痛。詢問病史實際上已對病人的表現進行了一定的觀察和了解。有些病人很自然地表現出因疼痛而引起的病理性姿勢,或表露出痛苦的面容,這些對於臨床診斷都有一定幫助。但也有部分病人故意把癥狀說得過重或過輕,有的對治療失去信心,有的對其病勢說的似是而非。這些都必須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綜合分析,找出主要矛盾。【檢查與體征】1、體檢 包括對姿勢、運動、壓痛點和神經系統的檢查。(1)立位檢查 主要是對姿勢、運動方向、範圍和步態的觀察,了解是否進行動受限或病理步態。(2)坐位檢查 主要對棘突順列、棘間隙及筋肉情況的觸壓,以了解其變化情況。(3)仰卧位檢查 包括扳頸壓胸試驗,腹部觸診(腹肌的檢查),屈髖試驗,直腿抬高試驗,直腿抬高加強試驗,「4」字試驗,床邊試驗,拇趾跖屈、背伸試驗,下肢腱反射及痛覺的檢查,下肢的長短及肌肉萎縮的測定等。(4)側卧位檢查 在病人翻身之際順勢進行,包括骨盆擠壓試驗、闊筋膜緊張試驗髖外展肌力的測定等。(5)俯卧位檢查 包括對國繩肌肌力的測定、梨狀肌、緊張試驗、提腿試驗、根臀試驗和尋找壓痛點及觸摸局部筋肉的情況。尋找壓痛點是檢查中極為重要的環節。腰部壓痛點最明顯之處,往往是病變所在部位,故須認真檢查,不可忽視、省略。

尋找壓痛點的方法:病人俯卧位(腹前部墊枕,常用於檢查淺壓痛),腰部肌肉放鬆。術者用拇指穩而有力地、由輕到重向深部按壓,同時注意觀察病人表情及身體的移動,並詢問其是否感到疼痛。一般情況下,可在腰部找到幾個壓痛點,然後再確定其中壓痛最明顯的一點或兩點。在痛點上按壓時,除注意局部疼痛外,還應注意是否引起下肢疼痛。壓痛點多位於肌肉、韌帶或筋膜的附著處。臨床上常見於骶棘肌、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後關節、骶髂關節、腰椎橫突尖部等處。為了避免遺漏,可按各部位循序進行。一般檢查次序為:脊肋角 明顯壓痛,可能為泌尿系統疾患或第一腰椎橫突損傷。由脊肋角向下,壓迫各個腰椎橫突和覆蓋其上的骶棘肌。輕壓痛,為骶棘肌勞損或腰背筋膜損傷。重壓痛者,則可能為橫突骨折。腰椎棘突和棘間韌帶 在尋找壓痛點的同時,要注意棘突有無變位、畸形,如後凸、偏歪等。棘間隙壓痛,多為棘間韌帶扭傷或勞損所致。棘突部壓痛,多為棘上韌帶損傷。腰5骶1小關節 壓痛多為腰骶關節或骶棘肌勞損所致。骶骨背面 壓痛常見於附著於其上的筋肉扭傷或勞損。髂嵴 髂嵴與第4腰椎棘突在一個平面下,壓痛可能為髂肋肌的起點損傷。髂腰角 此處深部有第5腰椎橫突、髂腰韌帶及骶棘肌,壓痛示這些組織的損傷或勞損。第5腰椎橫突單側肥大有假關節形成時,此處亦有壓痛。髂後嵴和髂後上棘 壓痛在髂後嵴者,示肌肉損傷或勞損。髂後上棘壓痛,示骶髂關節扭傷。腰骶棘突間 此處的壓痛更為多見,常為腰骶部棘間韌帶勞損,或椎間盤突出等引起,同時可能有椎弓崩裂的存在。骶髂關節 此處深部有骶髂韌帶,在骶髂關節炎或骶髂關節損傷時,則有較明顯的壓痛點。坐骨切跡 臂上皮神經由骶髂關節的前面經過,然後由坐骨大切跡處出盆腔,故任何使骶髂關節前面組織腫脹的病害,均可影響臀上神經而引起疼痛。骶尾交界處 壓痛示骶尾部挫傷、韌帶損傷或骨折、脫位。坐骨神經干 股骨大轉子與坐骨結節之間,在臀裂處,為坐骨神經所通過,壓痛示坐骨神經因腰骶部病害而致敏。2、X線檢查 對於腰腿痛嚴重的病人,均須進行X線拍片檢查,以免忽略重要的病變,如結核、腫瘤等。必要時應做各種造影或其它檢查。(1)拍片檢查 普通拍片應包括脊柱的正、側位片,必要時須拍四十度的斜位片,以了解關節突和椎弓關節突間部的情況。照片應包括腰骶關節和骶骨,必要時包括胸椎。疑有骶髂關節病變者,正位片中包括兩側骶髂關節。拍片目的是了解下列情況:①.腰骶椎是否有先天性進行。如脊椎裂、移行推、峽部不連、關節突、關節腔與棘突異常;②.有無脊椎骨折或脫位等;③.有無脊椎側彎、椎間隙變窄、椎體緣唇形變,腰椎生理前凸曲線的改變等;④.有無骨組織的破壞、吸收、松變、硬化、骨刺形成及韌帶鈣化等。以上情況均可引起腰痛或腰伴腿痛,但X線顯影中各有其不同的特點,應注意鑒別。如椎間盤突出症和退行性脊柱炎都可有椎體邊緣唇突或骨刺。但前者的唇形變,緊限於變窄的椎間隙相鄰椎體緣,大、小亦相應對稱,後者則為多發性,且參差不齊、無規律。此二者與類風濕性脊柱炎,所產生的韌帶鈣化或竹節樣脊柱有明顯區別。又如脊柱結核和惡性骨腫瘤同為溶骨性破壞,但前者相鄰兩椎體破壞後,椎間盤組織可嵌入椎體,使椎間隙明顯變窄,並出現椎旁或腰大肌膿腫;後者可使椎體萎縮,但椎間隙不變窄,可出現椎旁軟組織腫塊,腫塊陰影多呈弧形或不規則狀。此二者與椎體壓縮性骨折不難鑒別,壓縮性骨折的椎體呈楔形變,多隻限於一個椎體,椎間隙不變窄,壓縮的椎體緣多有碎骨片,或見密度增高的壓縮骨折線,無椎旁軟組織陰影。(2)造影檢查 在臨床檢查和普通平片檢查的基礎上,若仍不能確診,或者疑有椎管內阻塞性病變者(如腫瘤、蛛網膜炎等),又不能排除椎間盤突出症時,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或定位,可考慮進行造影檢查。對腰腿痛病人所採用的方法,一般用椎管造影或椎間盤造影。常用造影劑為碘油或碘苯酯之類,後者優於前者。經臨床檢查診斷和定位已較明確的病例,二者均無必要採用。3、腰椎穿刺和腦脊液分析化驗 對有脊髓馬尾瘤、神經根炎或脊髓炎等可疑的患者,應進行腰椎穿刺檢查,測定腦脊液的壓力,查腦脊液蛋白定量、糖定量,以及細胞數目和分類等。如脊髓、馬尾瘤的病例,椎管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性阻塞,腦脊液蛋白和糖的含量增高,細胞數每立方毫米可增致三十到二百個(正常為0到8個)。肌電圖、CT檢查有助於腰部某些疾病的診斷。【預防】(1)防風寒濕腰部受到風寒濕以後,易發生疼痛,根據中醫理論,寒勝則痛,原因是寒冷可導致氣滯血瘀,血瘀則經絡受阻,氣血不通,不通則痛。現代醫學認為,風寒濕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是:①.寒冷本身是一種物理性刺激,可使肌肉和小血管收縮。肌肉的長時間收縮,可產生較多的代謝產物,如乳酸的大量堆積,又可進一步刺激筋肉,使之痙攣。肌肉痙攣和血管收縮,可造成組織缺氧、代謝障礙。此外肌痙攣可影響腰部運動,久之小關節變為僵硬,肌肉發生纖維變性。如治療不及時,常導致慢性腰腿痛;②.塞冷可降低疼痛閾,即降低對於疼痛的耐受力;③.潮濕可增加熱的傳導,使身體的熱量外傳加快。因潮濕的傳熱力比不潮濕時增加二十三倍,故遇潮濕則疼痛加重。由於這些原因,故腰腿痛不少與受風寒濕有關。平時應注意腰部保暖、勿睡卧濕地,應避免不必要的受寒、受潮濕。(2)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無力的肌肉得到強壯,攣縮的肌肉得到伸展,僵硬的關節恢復活動。體育鍛煉方式,可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特點,靈活選擇,如工間操、廣播操、太極拳和適當的體力勞動等,長期堅持即可收到一定效果。

(3)注意勞動姿勢平時彎腰、蹲下、起立或提起重物等,要注意先使肌肉用力,避免無精神準備的突然動作。否則輕微的動作,亦有造成閃腰的可能。在勞動中,如端、扛、背、挑等,要適當使胸、腰挺起,注意重力的平衡。準備將重物由地面抬起時,要先屈髖、膝關節,作蹲下姿勢,腰部保持挺直,上抬時用力伸直髖膝,二人的動作要協調,同時抬起。這樣可避免腰部的損傷。需要固定彎腰姿勢下勞動時,要間歇地做些伸腰活動。經常搬運重物者,應在腰部系一寬腰帶,以預防發生損傷。(4)糾正不良的姿勢良好的坐立姿勢,可使脊柱和下肢保持在良好的排列線上,使重力達到平衡,以免部分組織受到過度的不平衡牽張,造成脊柱畸形而引起姿勢性腰痛。(5)對於急性腰痛的病例,應積極進行治療,強調休息,以利於損傷組織修復,防止拖成慢性腰痛。腎虛、腎寒腰部是日常生活和勞動中活動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容易發生各種急性、慢性的損傷,引發腰部的疼痛,中醫將腰部的不適、酸軟歸入「腰痛」的範疇。腰酸痛好發於先天不足,後天營養不良之人,再加上勞累過度者。還有久病體虛、年老體弱、房事不節腎精虧損;或坐卧冷濕之地、涉水淋雨後;或勞累汗出,衣著濕冷,感受寒濕之邪;或因腰部用力不當致使腰部的筋肉、關節受損,經絡淤堵、凝滯不通等,都是患上腰痛、腰部不適的各種誘因。腰痛、腰酸最直接的原因是腎虛、腎寒,是腎虛的外在表現。就如有的人搬了一下重物腰就痛得直不起來,有的人只是打了一個噴嚏後腰就不能動了,說是「閃腰」了。這裡面真正的患病原因就是腎虛、腎寒後造成腰部的血液供應減少以及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了經絡的淤堵。腎虛、腎寒的人早上醒後躺在床上會感到明顯的腰酸背痛,而疲勞和腰肌勞損造成的腰部疾病多在傍晚或晚上加重。以前我身體不好,寒濕很重的時候,早上醒來,不但雙腿會麻木,腰更是酸痛,嚴重的時候整個脊椎都是痛的,根本沒辦法翻身。此時可在床上先活動活動手腳,再慢慢地翻身起床。還要注意飲食的調節,忌掉一切寒涼的食物,再加上堅持每晚泡腳,腰痛現象就可很少出現。在每天的11~13點,也就是人體陽氣最足的時候去搓心經,特別是肘關節內側的少海穴要搓熱,補腎的效果很好。從中午的11點到下午的19點,是「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精氣最旺盛的時候。在陽氣最足的時候去刺激腎經的源頭,也就是心經,就能有效地刺激四條長長的經絡的運行。多數人少海的部位都不通,都會有痛感,就在少海穴的上下來回搓100下,再到腰部腎的部位上下搓熱,這是補腎、暖腎的最有效方法,不但治療腰、腿痛,還能治療與腎有關的各種疾病,特別是婦科病和前列腺疾病。可選食物(1)海帶25g,荔枝15g,小茴香15g。加水共煮,每日飲服一次。(2)生韭菜(或根)500g,搗汁溫服,每次500ml,每日2次。(3)淡菜300g。烘乾研末,與黑芝麻150g炒熟,拌勻,早晚各服一匙。(4)芝麻15g,大米100g。將芝麻用水淘凈,輕微炒黃後研成泥狀,加大米煮粥。每日一劑,供早餐食用。(5)黑芝麻15g, 薏苡仁10g。磨粉每天一次。如何治療腰痛陳潮宗醫學上統計百分之九十的人,一生當中會有一次以上腰痛的經驗。腰酸背痛的原因很多,排除內科、婦產科、感染、腫瘤所並發的腰痛,若單純以腰背部肌肉、神經等原因所引起的腰痛概略可以分為二種。一為腰部肌肉肌膜與韌帶的疼痛,這種腰痛常局限於原受傷部位的肌肉,最遠者延伸到腎部或大腿。多數的原因為肌肉拉傷、慢性疲勞造成勞損、肌肉僵硬與纖維化現象。肌肉疼痛的表現若因疲勞多呈酸痛,若因拉傷與挫傷則有腫痛的現象,疼痛的發生多在休息中或休息之後發生,如早上起床酸痛或睡到半夜疼痛而醒過來。一般而言這種腰痛,仍然可如正常人站立或行走,惟獨久坐時或工作勞動過度會開始發生。另一種腰痛是脊椎或脊髓神經被夾壓所造成的腰腿痛,這種腰痛,多由腰部牽引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腳趾,多發生於單側,較少雙側同時發生,疼痛的感覺在腰、臀,大腿多呈酸抽痛,在小腿足部多呈疼痛無力或感覺麻木異常的現象,疼痛多發生於行走或站立15分鐘之後,病人必須找個地方坐下來或躺下來,讓被夾壓的神經根暫時舒緩,若能躺下時癥狀迅速解除。原因是脊柱由一個一個脊椎疊堆而成,在兩相鄰脊椎之間兩側皆有一脊髓神經之分枝脊椎神經延伸而出,又椎間孔空間有固定大小,當我們站立時因地心引力與脊椎後之豎脊肌收縮,若因骨刺或椎間盤凸出等原因,使椎間孔隙變小更會刺激脊椎神經。尤其在腰部與薦椎之神經最易受到壓迫,以腰薦關節(腰椎五椎與薦椎之間)所伸出之神經最易受到夾壓,約佔脊椎神經夾壓之70%,出現的癥狀除腰腿抽痛在患側小腿與足背外側皆會有表皮神經麻木的感覺異常現象,令雙腳尖翹起用足跟著地,患者會覺得困難;若是在腰椎四、五椎之神經根被夾壓,足之拇指、第二指部位與脛骨之前面部分出現表皮麻木異常的感覺,令病人抬高足跟踮腳尖時會有困難約佔25%。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則同時兼有以上兩關節脊椎神經夾壓。若在腰三、四椎間之神經被壓迫則患側會有大腿之肌肉痿縮或大腿前側、內側之表皮神經麻木。以上診斷皆可與健側相互比較。檢查神經根是否被卡壓可以由以下方法得知,令病人平躺、雙腿伸直,主動把患側下肢直直抬起,達到最高極限。一般人抬腿角度可達到90度直角,最少也大於70度,假若抬腿時會痛或無法提高到標準高度,因抬腿時神經根被牽動會產生疼痛,表示神經根被夾壓故無法把腳抬高,即所謂「直抬腿試驗」。另一方法令病人側卧,患側在上並屈膝收腿,健側在下小腿伸直,醫師觸按患側臀髖關節與坐骨之中間可摸到坐骨神經,假若神經根被夾壓則被夾壓之坐骨神經會因發炎而與健側對照比較會有明顯疼痛之反映。較簡易之方法是令病人站立,患側之腳踏於椅子上,采這種體位依照上述定位法也可輕易觸按到坐骨神經。造成第一種腰部肌肉肌膜之疼痛多因驟然之運動、運動過度、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或因姿勢不良所引起的腰椎側彎或前凸,因長期的腰肌不正常的收縮會導致腰部肌肉的僵硬及纖維化,也是慢性腰痛禍首。治療上可採用中草藥(附註1)蒸薰腰部、穴道推拿按摩,取穴大腸俞、小腸俞、腎俞、志室、委中、承山,貼敷青草藥膏(附註2)、電療、艾炙、針刺以緩和肌肉的疲勞與僵硬。配合內服中藥辨證論治有一定之療效。在臨床應用若腰酸背痛氣血虛弱手腳冰冷者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味牛膝、杜仲、骨碎補,婦女有骨質疏鬆可加服龜鹿二仙膠或紫河車粉末,皆有良好的裨益。對腎氣不足者或慢性腰肌勞損者,可用還少丹為主方,隨癥狀加減。兼有疼痛劇者,可使用獨活寄生湯與三痹湯,壯實體質者使用疏經活血湯,舒經立安散,若有似類風濕關節炎之發炎發熱癥狀可用當歸拈痛湯、桂枝芍藥知母湯。若是第二種因神經根卡壓的疼痛多由腰椎間盤突出症(HIVD)、腰椎椎體增生症(腰椎骨刺)或腰椎前凸較嚴重程度者所引起,皆是由脊椎神經根所處之椎間孔因突出或增生之組織刺激神經根所致,受刺激神經根會產生髮炎腫脹現象,更佔據了椎間孔空隙使卡壓更為嚴重。脊椎滑脫是因上下兩椎間後面W型骨架之關節突不穩定而造成椎體向前滑動現象,不但脊椎神經被牽動,嚴重者脊髓腔內之脊髓神經被上下兩椎之椎孔的成剪性傷害,可造成下肢萎縮癱瘓及各種神經夾壓癥狀,臨床上脊椎滑脫嚴重度可分為四期,常可經由腰椎X光側位照相明顯看出。神經夾壓所造成腰痛應先採保守療法可服用中藥活血化瘀止痛消腫方劑,如血腑逐瘀湯、疏經活血湯加川烏、草烏、乳香、沒藥,但單純內服中藥療效欠佳,應用腰椎牽引拔伸方式,增大椎間孔間隙,在拔伸牽引之前必要有足夠的熱敷、推拿按摩腰部使肌肉柔軟,以免拉傷肌肉而能達到拉開關節間隙的效果。平時穿用緊身帶有支撐條之之護腰帶,以有效減輕、分散腰椎的壓力,避免突出及增生組織刺激神經根,當神經根不被刺激,神經根自然消腫椎間孔間隙就會增大,神經之卡壓程度也會減輕。若是較為嚴的脊椎滑脫則應建議病人開刀治療,開刀之前暫時可使用硬背架,俗稱「鐵衣」,以增加脊椎支持度,但不可腰椎牽引以免增加滑脫程度。使用護腰帶或硬背架,在站立、行走或坐姿時才需要穿用,若躺著時就不必穿戴。假若采保守療法治療達到療效時,應囑咐病人以後不可再搬運動物,若又感覺腰腿痛時護腰帶趕緊穿上保護腰部,常可迅速解除腰痛。當持續三個月治療無明顯療效時,並影響生活品質時則考慮外科開刀,脊椎滑脫病人建議開刀治療應是較好的考慮。附註1:葯洗處方:艾葉5錢、紅花1錢、當歸尾2錢、川芎2錢、海桐皮2錢一同放入水中熬煮,水量不拘,趁熱時用毛巾或取蒸氣薰蒸患部。附註2:青草膏處方:如意金黃散(天南星2錢半、甘草2錢半、陳皮2半錢、厚朴2錢半、蒼朮5錢、大黃1兩5錢、白芷1兩5錢、黃柏1兩5錢、薑黃1兩5錢、天花2兩1錢)共研成粉末備用,使用前加酒、蜂蜜調成黏稠軟膏狀,用薄棉布或厚紙塗抹藥膏厚度約0.3公分貼於患部,每隔6~10小時換一次,消腫、消炎效果良好。

中華針灸腰痛病因較多,包括外邪侵襲、腎虧體虛、跌仆損傷等。外傷所致的急性腰痛,主要為跌仆損傷。此型患者,因腰部受暴力打擊、墜地、或用力不當,損及筋脈,氣血瘀滯不通,瘀血留著腰部而發生疼痛。內因多系稟賦不足,或久病體虛、年老虧衰,致腎精不足,無以濡養經脈而發為腰痛。感受外邪,以寒濕較為常見,致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為腰痛。針灸治療腰痛,《內經》敘述頗多,除了散見於一些章節外,《素問?刺腰痛篇》集中介紹各條經脈病變所致的腰痛證候與針灸之法。後世亦將腰痛作為針灸主治病證之一。現代西醫學中之急慢性腰肌損傷、纖維組織炎、急性脊髓炎以及腎臟疾病所引起的腰痛,均可歸屬本證。【辨證分型】(一)瘀血腰痛證見腰部猝然劇痛強直,腰痛如錐,固定不移,痛處拒按,輕則俯仰不便,重則轉側不能,坐立不安,脈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二)寒濕腰痛腰部冷痛重著,活動轉側不利,腰痛逐漸加重,靜卧休息反而加重,陰雨天疼痛發作或加劇,脈遲緩,苔白膩。(三)腎虛腰痛腰部酸軟空痛,綿綿不已,喜按喜揉,腰膝無力,勞後更甚,卧則減輕,陽虛則面色皝白,四肢不溫,脈沉細,舌淡;陰虛則面色潮紅,煩熱咽乾,脈弦細數,舌紅。【治療】(一)瘀血腰痛1.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2.處方:水溝、委中、阿是穴。3.方義:腰部損傷常及督脈,以致經氣痹阻,取水溝能通導督脈,行氣活血而止痛;如傷在脊柱兩側,多為膀胱經脈,因足太陽膀胱經挾脊抵腰,委中為足太陽之合,用之可疏經氣,通瘀滯,且本型血瘀為主,選用「血郤」益增化瘀之效。阿是穴即觸痛最明顯處,以祛病所之瘀血。4.治法:水溝得氣後,平補平瀉運針2~3分鐘,留針,令病人不斷活動腰部;委中施瀉法,取針後擠出血數滴,如不能擠出,宜加用三棱針點刺;阿是穴以三棱針叢刺,或皮膚針重度叩刺,拔罐。(二)寒濕腰痛1.治則:散寒祛濕、溫經通絡。2.處方:腎俞、阿是穴、殷門、風府、腰陽關。3.方義:腎俞、阿是穴,溫針灸之可祛腰部之寒濕,溫通經絡,殷門通調足太陽經氣,如風府以祛風散寒,取督脈之腰陽關以宣導陽氣。4.治法:阿是穴、腎俞針用瀉法,針後加灸或拔火罐,殷門瀉法,余穴平補平瀉。(三)腎虛腰痛1.治則:益腎壯腰。2.處方:腎俞、氣海、阿是穴、命門、太溪。3.方義:取痛俞、命門以補腎益精,強壯腰脊,補氣海、阿是穴可增強補腎之力,加腎之原太溪,可調補腎經之經氣,益腎止痛。4.治法:均用補法,腎俞、命門、氣海、針後加灸。【古方輯錄】《千金翼方?卷二十七》:「腰卒痛:去窮骨上一寸,灸七壯…腰痛不得動者,令病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度至臍,取杖度痛脊,灸杖頭處,隨年壯,良」。《丹溪心法?腰痛》:「腰曲不能伸者,針人中」。《針經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忽然氣滯腰疼,不可俯仰,刺足太陽絡神關(志室)二穴…毫針針入五分,得氣即瀉…次針足厥陰經行間二穴…刺足太陰經委中二穴…取經血而愈。凡腰痛刺不已者,刺八髎穴而痊」。《針灸聚英?卷二》:「腰痛:…血滯於下,委中出血」。《針灸大成?卷九》:「挫閃腰脅痛:尺澤、委中、人中。…復刺後穴:昆崙、束骨、支溝、陽陵泉」。「腎虛腰痛:腎俞、委中、太溪、白環俞;腰脊強痛:人中、委中。《醫學綱目》:「腎虛腰痛,刺腎俞」。《張氏醫通》(腰酸 腰軟 腰胯痛)經雲。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巨陽虛則頭項腰背痛。(此二條言證之虛。)膀胱之脈。挾脊抵腰。故挾脊痛。腰似折。(此一條言邪之實。)按內經言太陽腰痛者。外感六氣也。言腎經腰痛者。內傷房勞也。假令腎臟真氣布護。六氣焉能為害。惟腎臟虛傷。膀胱之府安能獨足。又有膏粱之人。久服熱劑。醉以入房。損其真氣。則腎臟熱。腰脊痛。久則髓減骨枯。發為骨痿。此為本病。其有風寒濕熱閃挫瘀血滯氣痰積。皆為標病。而腎虛則其本也。風痛者。脈浮。或左或右。痛無定處。牽引兩足。小續命加減。寒痛者。其腰如冰。其脈必緊。得熱則減。得寒則增。乾薑附子湯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兼風寒者。五積散熱服微汗之。內蓄風熱痛者。脈必洪數。口渴便閉。小柴胡去半夏。加羌活、續斷、黑豆。若大便閉者。先用大柴胡微利之。濕痛者。如坐水中。腎屬水。久坐水濕。或著雨露。以致腰下冷痛。脈必弦緩。小便自利。飲食如故。天陰頭必重。體必沉重。滲濕湯。腎虛由卧濕地。流入腰腳。偏枯冷痹疼重。千金獨活寄生湯。兼風濕者。改定三痹湯。如挾寒濕。並用摩腰膏。虛寒甚而挾濕者。術附湯。挾濕熱者。羌活勝濕湯合二妙散。腎氣虛寒而受寒濕。腰疼不得立。用燒羊腎主之。此千金法也。閃挫痛者。跌扑損傷。肝脈搏堅而長。兩尺實。忽然不可俯仰。復元通氣散。不效。必有惡血。復元活血湯。氣滯而痛。脈沉弦或結伏。初起烏葯順氣散。不應。八味順氣散。痰注而痛。脈滑或沉伏。動作便有痰。或一塊作痛。導痰湯加香附、烏葯、枳殼。脈實。加大黃。肝氣不條達。睡至黎明。覺則腰痛。頻欲轉側。曉起則止。宜柴胡疏肝散。或二妙散加柴胡、防風。即東垣蒼朮湯。腰痛如以帶束引痛。此屬帶脈為病。用辛味橫行而散帶脈之結。甘味舒緩帶脈之急。調肝散。腰痛牽引足膝。青娥丸加蠍尾最妙。以補腎兼補肝也。兩腰僂廢。乃熱邪深入。血脈久閉之故。桃核承氣多用肉桂。少加熟附行經。但痛者可治。僂廢而不痛者。不可治也。諸般腰痛。皆由腎虛。若兼六淫。須除其邪。如無他證而腰肢痿弱。隱隱作痛。身體疲倦。腳膝酸軟者。總屬腎虛。然須分寒熱主治。脈細而軟。或虛浮。力怯短氣。小便清利。屬陽虛火衰。腎氣丸加肉蓯蓉、補骨脂、巴戟、鹿茸之類。脈大而軟。或細數。小便黃。屬陰虛火炎。六味丸加龜板、當歸、杜仲、續斷之類。腰酸腰痛尚有寒濕傷損之異。腰酸悉屬房勞腎虛。惟有峻補。男子用青娥丸。或八味丸加補骨脂、杜仲。有熱。去附子加五味。走精。用六味丸去澤瀉。加鰾膠、沙苑蒺藜、五味子。大便不實。加肉果、補骨脂。山藥粉糊代蜜。婦人用六味加杜仲、續斷。有帶。去熟地加艾、附。經候不調。加當歸、阿膠。腰軟濕氣襲於少陽經絡之中。則為腎著。金匱用甘姜苓術湯。後世更名為腎著湯。或滲濕湯選用。斫喪太過者。八味丸。腎虛風襲。腰背軟痛。安腎丸。腰胯痛寒濕流注於足少陽之經絡。則為腰胯痛。蓋腰乃膽經之所過。因受寒濕。結滯於骨節而痛。滲濕湯去橘紅加肉桂。有痰滯經絡。導痰湯加減。若腎肝伏熱。用薑汁炒黃柏、酒防己。少加肉桂。若腰胯連腳膝曉夜疼痛者。腎虛風毒乘之也。用虎骨散加補骨脂。老人腎虛腰痛連膝痛者。二至丸。〔診〕脈大為肝腎陰虛。尺沉為腎臟陽虛。浮緩為虛風。弦細為寒濕。或弦或澀為瘀血。或滑或伏為痰飲。沉弦而緊為寒。沉弦而細為濕。沉弦而實為閃肭。若腎憊及盛怒傷志。則腰失強。不能轉搖者死。石頑治沈雲步媳。常有腰疼帶下之疾。或時勞動。日晡便有微熱。診其兩尺皆弦。而右寸關虛濡少力。此手足太陰氣衰。敷化之令不及也。合用異功散加當歸、丹皮調補胃中營氣。兼杜仲以壯關節。澤瀉以利州都。則腰疼帶下受其益矣。江蘇總藩張公。嚴冬腰腹疼重。甲夜延石頑診候。脈得沉滑而快。遂取導痰兼五苓之制。一劑而腹痛止。三啜而腰弛縱自如。未嘗用腰腹痛之葯也。腰痛艾灸治療1.常用穴位:阿是穴、隔俞、腎俞、命門。2.灸足三里、曲池、中脘,可以調整全身氣血,恢復陰陽平衡。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所以灸腎俞,以補腎氣。局部選取大腸俞、天樞、腰陽關、腰俞,可以緩解疼痛。3.腰痛嚴重時,加灸肺俞、肝俞,可以緩解肌肉酸疼。骶骨發涼和疼痛,加灸上髎、次髎。三陰交是足三陰經交匯之處,因此婦科疾病導致的腰痛患者可加灸此穴。

腰痛的治療1 棘上韌帶損傷2 腰椎後關節紊亂症3 急性腰扭傷4 慢性腰部勞損5 退行性脊柱炎6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7 腰椎間盤突出症8 椎弓峽部不連伴脊椎滑脫症9 腰椎管狹窄症棘上韌帶損傷自枕外粗隆至腰部,在棘突後方均有棘上韌帶相連,其纖維長。一般表現為較粗厚的項韌帶,對枕頸部的穩定起重要作用:在胸段,棘上韌帶較薄弱:而腰部的棘上韌帶亦較強壯,但於腰5~骶1處常缺如或較為薄弱,以致易引起其深部的棘間韌帶損傷。【解剖生理】

棘上韌帶,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狀纖維軟骨組織。起自第7頸椎棘突,止於骶中脊。棘上韌帶在頸部特別發達,構成頸部兩側肌肉之間的中膈,故稱項中膈或項韌帶(據近年解剖學發現,該韌帶止於第3腰椎棘突者佔百分之二十二,止於第4腰椎棘突者佔百分之七十三,止於第5腰椎棘突者佔百分之5。從未發現骶椎上韌帶附著)。棘上韌帶是由腰背筋膜、背闊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組成。分3層,深層連接相鄰2個棘突,且與棘間韌帶交織在一起;中層跨越2到3個棘突;淺層跨越3到4個棘突。作用是與弓間韌帶一起在棘間韌帶幫助下限制脊柱過度前屈。棘上韌帶與棘間韌帶由脊神經後支的神經末梢分布,是極敏感的組織,一旦受到損傷,可通過脊神經後支傳入中樞,引起腰痛或牽涉性下肢痛。【病因病理】在充分彎腰搬移重物時,骶棘肌處於鬆弛狀態,臀部肌肉與大腿後側肌肉收縮,以腰椎為槓桿將物提起,支點常位於腰骶部,此刻韌帶無骶棘肌保護,作用力全部落在腰部韌帶上,棘上韌帶在最外層,其承受的張力最大,故易損傷。當韌帶纖維發生退變,彈力減小,彎腰提物用力過猛,或軀幹突然用力旋轉,或長期彎腰負重等,極易造成棘上韌帶從個別棘突上撕脫或剝離,而出現腰與下肢癥狀。

棘上韌帶是從枕骨隆突到第5腰椎棘突,附著在棘突的表面。棘間韌帶是連接兩個棘突之間的腱性組織。這兩種韌帶主要是防止脊柱的過度前屈,往往同時發生損傷。由於腰5~骶1處無棘上韌帶,且處於活動腰椎和固定的能推之間,受力最大,故此處棘間韌帶損傷會也最大。長期埋頭彎腰工作者,不注意定時改變姿勢;脊柱因傷病不穩定,使棘上、棘間韌帶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即可產生小的撕裂、出血及滲出。這種損傷性炎症刺激分布到韌帶的腰神經後支的分支,即可發生腰痛。此外,因暴力所致棘上、棘間韌帶破裂,因傷後固定不良而形成較多瘢痕,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此外也多有因突然使脊柱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因此好發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或激烈的運動場上,男性多於女性。斷裂時患者可自覺有一突然響聲,隨之腰部似「折斷」狀,失去支撐感,好發於下腰部。嚴重者常與棘間韌帶同時損傷,亦即併發症。【臨床表現與診斷】急性損傷,常在彎腰負重下突然直腰時發生,或搬取重物與工作不慎身體扭轉而引起。慢性者有腰部勞損或久病不愈的病史。 傷後脊柱部疼痛,痛點多局限於1到2個棘突,彎腰時痛劇。偶伴有腰背部及下肢酸痛,勞累後癥狀加重,休息後癥狀減輕。腰部無側彎畸形。 檢查時,可觸及棘上韌帶鈍厚、稍隆起、壓痛明顯。拇指左右撥動時,可有緊縮感或韌帶與下方剝離而浮起(範圍常在1厘米左右)。慢性損傷,剝離面多見1到4厘米,但無明顯觸壓痛,僅有酸脹感。 如伴有棘間韌帶損傷,常在患處(兩棘突間)觸及一高起的軟塊,壓痛明顯。1.疼痛 於斷裂之局部多有劇烈疼痛,尤以前屈時痛覺更甚,後仰時可減輕,故患者喜採取「仰首挺腹」樣姿勢。2.活動受限 腰部活動明顯受限,尤以前側彎屈及旋轉受限為明顯。3.壓痛 於斷裂之棘間韌帶處有明顯壓痛;對體瘦患者檢查時,如觸及斷裂之棘間隙處時,可有凹陷感。【棘上韌帶損傷的檢查化驗】1.X線平片 無特殊所見。2.磁共振 可清晰地顯示韌帶斷裂的部位及程度。很多人因為缺少運動或者是因為運動過量, 很容易就會導致出現局部肌肉出現拉傷的現象, 嚴重的影響到了身體的健康和生活的問題。在脊椎骨各棘突之間有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使其相互連接, 棘上韌帶位於淺層, 棘間韌帶位於深層。 在胸椎或腰椎, 由於慢性勞損等原因, 棘上韌帶可以出現炎症反應, 以至於部分地從棘突上剝脫或者分離, 可以有局部的固定性疼痛和壓痛, 這種情況就稱為棘上韌帶炎, 棘上韌帶炎常常發生在胸腰交界部位。棘上韌帶炎是長期慢性腰痛的常見原因, 勞累或者受涼後腰痛加重, 彎腰時腰痛加重, 休息後癥狀可以緩解。棘上韌帶炎常常發生在胸腰交界部位。在治療上, 出現腰痛癥狀後應適當休息, 注意勞逸結合, 儘可能避免過度彎腰動作。 由於棘上韌帶炎病變部位局限, 有局部的壓痛點, 採用局部封閉治療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還可輔以局部外用消炎止痛膏藥或者擦劑, 同時使用局部理療和口服消炎止痛藥也有效果。【治療】原則 舒筋通絡,活血祛瘀。施術部位 損傷段棘上韌帶處及兩側。取穴 身柱、命門、陽關、腰俞、委中、扭傷、人中。施術手法 撥、按、揉、擦、抹。時間與刺激量 視傷情而定。手法操作 棘上韌帶損傷的按摩治療,揉按輕擦的方法對緩解肌肉僵硬、溫通經絡有很好療效,能有效增強腰背部肌肉和筋膜的韌度,緩解疼能的同時也能預防韌帶的損傷。(分以下三個步驟)彈撥按抹韌帶法 病人取俯卧位,腹部墊枕(亦可坐位)。術者立於其左側,一手拇指按壓(固定)損傷段韌帶上方,另手拇指在患部左右彈撥棘上韌帶(急性彈撥數次,慢性可增加彈撥次數)繼之,拇指順韌帶方向滑動按壓數遍,再用拇指自上而下抹數遍。按揉兩側擦棘法 接上法。兩手拇指沉穩地按揉損傷段棘上韌帶兩側數分鐘;繼之,一手掌在腰背部直擦督脈,至熱為度。按壓俞穴通絡法 接上法。用拇指端或偏峰按壓身柱、命門、腰俞、委中穴,各半分鐘;繼之,囑病人坐位,術者立其前方,兩拇指同時按壓兩側扭傷穴。有得氣感時再令病人活動腰部。 如伴有棘間韌帶損傷,可在病人坐位施術「屈伸脊柱按揉法」數分鐘。操作如下: 病人取坐位。術者坐其後方,一手固定肩部,根據需要將脊柱緩慢的前屈與伸直,同時另手拇指按揉數分鐘,按揉時注意痛重用力輕,痛輕用力重。而後,掌擦督脈與兩側數分鐘,或以熱為度。按壓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長期按壓此穴位,對腰痛、腰痛不能轉側等有良好療效。自己指壓委中穴時,可將腳部墊高,上半身下彎,用雙手扣住膝蓋,以左右大拇指來刺激,持續指壓到肌肉舒展開來為止。如此,疼痛的狀祝將會有所改善。另:韌帶伸展法

該方法主要用於韌帶拉傷症引起的腰部疼痛,對雙側腰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患者俯卧,頭轉向一側,雙上肢放在身體前側。推拿者跨在患者身體兩旁,雙手掌根部放在疼痛腰椎節段的兩側,雙手對稱地對腰椎疼痛部位柔和地施以壓力,進行按壓,隨後立即鬆開,注意每次加壓時較前次力度逐漸增加。【注意事項】急性損傷 手法後囑病人1周內避免腰部旋轉活動,3日內不作身體後仰動作。韌帶腫脹明顯者,可用百分之二奴佛卡因2毫升,局部封閉每日1次,共2次。慢性損傷 手法後配合濕熱敷或中藥外敷,注意局部保暖。急性期,治療以理筋通絡為主;治療數次後,則以活血祛瘀為主。急性損傷,減去督脈部擦法,多用推理、滑按手法施術。
推薦閱讀:

我精神病症辦下來啦!
懸灸病症及取穴
【轉載】牛皮癬的具體病症是什麼?
外科其他病症-乳腺增生病 【中醫針推外治版】
牛皮癬不是癬,認清病症是關鍵

TAG:病症 | 腰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