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賺錢,樣樣滿足,能遠離煩惱嗎?

努力工作賺錢,樣樣滿足,能遠離煩惱嗎?[財富事業]發表時間:2018-01-28 15:56點擊:167世間的煩惱五欲,可以把它分成五大項——財、色、名、食、睡。財,指的是一般我們所說的財富;色的部分,廣義來說,相關於色身或者物質的部分;一般的講法,是指世間的男女欲。名的部分,指眾人,對我們所作所為的評價,就是我們所得到的名聲;食,就是吃東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財色名食睡這五樣,約略可以概括我們在世間所碰到的煩惱。在這五項里不管是財、色,或者名、或者食、或者睡,只要有所匱乏時,我們就會覺得產生了煩惱。世間人往往會認為,這個煩惱的起源,是因為在這五項里有所匱乏引起,那麼我們就努力工作,努力賺錢,讓它們每一樣都能夠滿足,這樣不就能遠離煩惱了嗎?的確,這個看起來,好像是遠離煩惱的一種方法!可實際上,這並不是根本解決的辦法,如果按照佛陀指引的智慧仔細去思量,就必須要看看,這個煩惱的根源到底來自何處?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匱乏呢?這個匱乏很顯然的,都是因為有了「我」存在,因為有了「我」,才會覺得有所匱乏,而產生煩惱。所以這些煩惱的根源,都是因為把「我」當作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把「我」當成是在世間生活時,一切最基礎的根源,一切的來源!所以我們才會基於「我」而產生種種的煩惱。換句話說,所有煩惱的根源,其實正是我見,也就是說:我們要斷除煩惱的話,就是要斷我見!再深入說,斷我見只是一個基礎!如果要解除所有煩惱,不僅要斷我見,更要斷我執。我見跟我執的差別,從字面上看,我見是一種把我當作一個恆常真實存在的錯誤見解,當我們如理作意的把這些事情想清楚後,就能夠當下把我見斷除。我執,這個「執」字,指的是執受,就是習慣的意思!就是說在不知不覺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潛意識中,都把我當作一個真真實實的存在,這個叫作我執!所以要斷除我執,就一定要歷緣對境,在每一個歷緣對境的當下,把習氣除掉才能夠斷除我執。斷除我執需要長時間的工夫。這裡先講斷我見,因為要除我執,是必須要以斷我見作為一個基礎!換句話說,所有修除「我」的錯誤見解,全部都是從斷我見開始,所以我們這裡,就把焦點集中在斷我見上。那麼接下來我們看如何斷我見呢?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世間「我」的樣貌各式各樣,如果我們要把對「我」的錯誤見解去除的話,那麼循著世間各式各樣的「我」之樣貌,顯然是會事倍功半;所以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跟隨佛陀的開示,用五陰去看看我見的狀況,去看看我是如何虛妄不實。那麼佛陀給我們的開示:五陰就是有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五陰的解釋狀況可深可淺,我們先從最淺的部分來解說。色簡單的講,就是色身;受就是感受;想就是想作什麼,想吃什麼,都是想;行就是所謂的審思決斷,當決定了什麼事情時,這個是所謂的行、行為;識就是了別。色指我們的色身,物質部分;受想行識牽涉到的,都是我們心理的層次;並且受想行根據剛才粗淺的解釋,都是我們可以直接理解的範圍。那麼受想行這三個項目,是基於「識」的功能,而衍生出來的。換句話說,我們要有所領受、有所想像、有所決斷、有所行為的時候,背後必然有我們對於環境,對於當前的境的一個「了知」的作用在,所以說,受想行這三個項目,其實都是奠基於識的基礎上。比如早上從熟睡中蘇醒的時候,這個時候五陰是什麼狀況呢?首先,我們並不是因為熟睡就死去了,這個色陰在熟睡的時候,還是一樣正常運作。當我們從沉睡中蘇醒,第一個覺知就是覺知我們自己的身體躺著;接下來可能是色身對於周圍環境的感知,比方棉被裡面的溫度,光照進來了多少等等;有了這些感受之後,也許因為天氣冷,想賴在床上,多賴一、兩分鐘;隨後會想起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解決,所以不能夠賴床。那麼這些部分,我們就開始有想----許多的想----這個作用會現起。當我們把這些個層次,想清楚之後,就決定要起床了,隨後就掀開棉被,坐起來起身開始著裝等等,這些就是行的部分。在受想行的過程中,對於環境的了知,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我們用早上起床的過程,簡單介紹了五陰依序現起的狀況。無論根據現量的經驗,或是依據佛的聖典開示,世間人所經歷的「我」,不多不少就是這個五陰!這個五陰,如果深入來看,剛才所講的財色名食睡這些煩惱,其實也都可以完全用五陰來描述。比如一般人希望能夠青春永駐;甚至在歷史上有許多帝王的陵墓裡面,用盡各種方法來維持他的色身,像木乃伊之類的;很顯然就是對五陰的色陰有所執著。再來看名的部分,這個煩惱是在乎別人對我們行為的評價,很顯然,關於別人的評價到我們的感受來講,就是受的部分;受的部分,我們領受、領納了別人對我們的評價,進一步會依照這個評價來想像,這個人到底對我好或者對我不好;我們會因此引生各式各樣的想像,得煩惱好像海浪一樣,一波一波的湧來。所以可以說關於名的煩惱,其實也是因為執著了五陰中的受想行陰。當然,受想行陰的基礎是識陰,當我們說執著受想行陰的時候,也表示執著識陰,所以是執著受想行識四陰。五陰可以完全描述世間的我,及世間的我見,乃至於我見所引生的各式各樣的煩惱。所以如果要斷煩惱,就要斷我見;要斷我見,就要從如何去觀行五陰的虛妄不實來下手,這是佛陀給我們的一個善巧方便,讓我們從五陰下手,可以說是一個最直接,最了當的辦法。斷我見,以及五陰,一一陰都是虛妄不實的這些觀行,並不是意味著斷我見之後,什麼東西都沒有。在這點上,必須要分辨清楚。世間人對於「我」這方面的想像,不是落於常見,就是落在斷見。常見就是我見,也就是把五陰我當作一個恆常真實的存在。斷見就是認為三世之間,沒有什麼特別的聯繫,也沒有因果可說;人一旦這輩子死後,就是灰飛煙滅,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就是斷見。這些看法,自古以來都會有。比如有些人覺得,人都是自然出生的,也都是自然死亡,死亡後一切都沒有,這是自然論者。又譬如唯物論者,認為人一旦由四大組成人之後,盡其一生,等到四大再分離的時候,就一切都沒有了。這一些看法都屬於斷見的範圍。斷見本身,其實是非常經不起考驗的,雖然沒辦法細說,但是我們可以用幾個理由證明斷見的不合理之處。首先我們說如果三世之間,沒有任何聯繫的話,古往今來有這麼多的人,包括佛教在內,也包括非佛教在內的人,都曾經有辦法,能夠看到自己的前世;這些例證裡面,有很多是古德、先聖大德所留下來的。那麼,這些先聖大德,都以不妄語當作一個大戒。若是把他們都打成「說妄語」,那實在是很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其實只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能眼見而已。如果從修行的意義上來講,今天之所以願意修行,是因為三世有所聯結,我們在這一世做的全部功夫,將來才能功不唐捐,有一天都會有那個果實可以收成,這樣修行才有它的意義存在。如果說一切都是斷滅的話,那我們所有的修行,都沒有任何的意義;世間所有的倫理道德,也都失去基礎,也都會至此崩壞!所以從種種方面來看,斷見論者其實是經不起考驗的。修行人約略聽過佛的開示,知道常見不可取;經過仔細思惟後,也知道斷見是不對的。可是走錯路的修行人(我們說走錯路,是沒有依照佛陀的開示,正確的去找尋修行道路的這些修行人),面對關於三世聯繫問題時,必然會存有下列疑問:第一個,三世既然有所聯繫,死後就不能完全是灰飛煙滅;第二個,三世之間如果有因果存在的話,既然因果昭昭不爽,可能就有某一種所謂的「業果報系統」,能夠自然的幫我們做因果酬報的工作。走錯路的修行人,不肯依照佛陀開示的方式,正確了悟這一切的時候,往往因為有三世因果,不能斷滅的前提存在,所以都會想辦法去想像,有什麼樣特別的「我」(常住不壞)?比如,把意識的部分,又再切割出來變成「細意識」,或者再切成「極細意識」,其實講來講去還是落在識陰的執著裡面。或者又另外去創新發明所謂的「業果報系統」,這些都大大違背了佛陀所說的(真正的業果報系統是如來藏心)。佛世尊所說的法,一一都必須是要能夠親證的法,如果說這個業果報系統,只是妄想出來的一個系統,從來都不能夠親證的話,那麼這絕對不是佛陀所開示的法門!所以走錯路的修行人,當他面對斷見不合理之處時,顯然會衍生出各式各樣,巧立名目的「我」出來;其實這樣又是落在常見裡面。也就是對於色受想行識,這五陰中的任何一陰又加以執著。總之,凡是聽到講所謂「真我」時,請務必用五陰的狀況,仔細去檢視:有沒有落在色陰、受陰、想陰、行陰及識陰裡面?如果落在任何一陰裡面,就表示這個部分不是佛陀所開示的正道,完完全全會落在我見裡面。斷我見的內容,它的前提必須是不能斷滅;若是斷滅的話,一切都沒有意義,並且斷滅見反而會使得我們陷入到另外一個形式的我見裡面,所以它的前提不能是斷滅。因此,只有在不可以斷滅的前提之下,才能夠真正的契符到佛陀所說的斷我見的真正意義,並且從此才能踏上正道,甚至在修學大乘法,碰到大乘法的「空」義的時候,也不會把「空」當成是頑空,當成是灰飛煙滅,一切都沒有實質的意義的存在。 阿彌陀佛!------《三乘菩提學佛之正見一》 <第07集我見、煩惱、五陰 > 正緯老師
推薦閱讀:

禪定無煩惱,心如蓮花開。願與春光一道,念故人,惜所有!*
【每日一曲】聽了這首歌,所有煩惱都煙消雲散
財政盈餘預計達1600億港元 港府煩惱是否該「派錢」?
王家衛:一個人有煩惱,是因為記性太好
天氣一熱就往海邊跑!可平胸&豐滿小姐各有煩惱到底怎麼破?

TAG:工作 | 賺錢 | 努力 | 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