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史上十大末代帝王

中國史上十大末代帝王2007-05-22 08:55:45 來源: 南風窗(廣州) 網友評論 39 條 進入論壇

  •   隨行的妃娘、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等分乘五千多艘船,跟隨其後,浩浩蕩蕩,首尾相連,長達二百多里挽船的縴夫有8萬人,兩岸還有20萬騎兵護衛,白天班旗蔽日,晚上遊船燈火通明。所到州縣五百里內的百姓都得奉獻精美的食品,開船時就把吃不完的東西挖坑埋掉。
  • 夏桀

    夏的最後一代帝王——暴君桀。本名履癸,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發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

    夏朝當發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國進一步衰落。至桀時,延續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敗,民不聊生。

    桀力大無窮,能空手拉直鐵鉤。他仗著這股蠻力,經常無端傷害百姓。他為政殘暴,破壞農業生產,對外濫施征伐,勒索小邦。

    他即位後的第三十三年,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寵愛妹喜,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這一切的負擔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

    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個名叫趙梁的小人,專門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寵信。

    桀即位後的第三十七年,東方商部落的首領湯將一個德才兼備的賢人伊尹引見給桀。伊尹以堯、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只得離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無度,竟命人造了一個大池,稱為夜宮,他帶著一大群男女雜處在池內,一個月不上朝。太史令終古哭著進諫,桀反而很不耐煩,斥責終古多管閑事,終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藥,就投奔了商湯。夏桀手下有個叫關龍逄的臣子,聽到老百性的憤怒聲音,便對桀進諫說:「天子謙恭而講究信義,節儉又愛護賢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穩固。哪今陛下奢侈無度,嗜殺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滅亡。陛下已經失去了民心,只有趕快改正過錯,才能挽回人心。」桀聽了又怒罵關龍逄,最後更下令將他殺死。

    桀認為他的統治永遠不會滅亡。他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他還召集所屬各部首領開會,準備發動討伐其他部落的戰爭。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眾叛親離。

    這時候,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日益興旺了起來。桀擔心商湯會危及自己,就借故將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縣境內)。不久,湯設計使桀釋放了自己。

    後來,商湯在名相伊尹謀划下,起兵伐桀,湯先攻滅了桀的黨羽韋國、顧國,擊敗了昆吾國,然後直逼夏的重鎮鳴條(今山西省安邑縣西)。

    桀得到消息,帶兵趕到鳴條。兩軍交戰,夏軍將士原來就不願為桀賣命,乘機紛紛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倉皇逃入城內。商軍在後緊追,桀匆忙攜帶妹喜和珍寶,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縣)。後又被湯追上俘獲,放逐在此。

    長達近500年的夏王朝結束了。

    暴君──商紂

    湯帶兵滅了夏以後,約公元前16世紀建立了商朝。

    商朝前期,國都屢次遷移,國家很不安定。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下令遷都到殷(中國河南省安陽),才穩定下來,因此商朝也稱作殷朝。

    19世紀末,在安陽發現了殷都廢墟,發掘出了很多寶貴的文物,其中刻有甲骨文的龜甲和獸骨就有10萬多片。中國有文字可考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了。

    商朝最後有一個暴君,叫紂。他只知個人享樂,不管百姓死活。他下令建了很多宮殿,在朝歌(中國河南省)建了一個豪華的「鹿台」,把搜刮來的金銀財寶都貯藏在裡面,還造了鉅橋(倉庫)堆積糧食,讓在池裡倒滿酒,把肉掛起來象樹林一樣,供他和他的寵姬妲(da)己無窮無盡地享用。紂王還用各種酷刑鎮壓反對他的大臣和人民。比如,他逼迫「犯人」在燒燙的銅柱上行走,「犯人」站不住,就掉在銅柱下面的火里燒死。這種酷刑叫「炮烙」。

    紂王的殘暴加速了商的滅亡。約公元前11世紀商朝西邊的周國出兵攻入商都,商的奴隸們紛紛倒戈,紂王走投無路在鹿台放了一把火,跳進火堆自殺了。商朝600多年的歷史就結束了。

    胡亥

    又名: 秦二世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秦代

    生卒年: 前230─前207

    相關事件: 秦二世即位

    生平簡介

    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秦始皇少子,扶蘇之弟,秦始皇死後被趙高等人立為皇帝。他在位期間,對趙高言聽計從,大肆殺戮大臣,大興土木,耗資巨萬。他暴虐兇狠,為秦始皇下葬時,讓無子女的宮女全部殉葬,並將造墓工匠全部封閉在墓中悶死。他即位不久即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起事,趙高為推卸罪責,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宮,令其自殺。

    鬱勃難舒--漢獻帝

    「時勢造英雄」,一個普通人,若有時勢的推動,很可能一時間笑傲風雲。同樣,一個英雄人物,若沒有時勢的造就,很可能變得普普通通,甚至比普通人還不如。金哀宗完顏守緒和明崇禎朱由檢,都有治理國家的大才,從各種能力和手段來說,都夠得上一個稱職的帝王,但他們身不逢時,一即位就處在內外交困,智窮力索之時。整個皇朝由於幾代的積弱難返,已造成山將崩潰,海將傾瀉之勢,絕非一人之力所能挽回。因此這兩個有能力,魄力,智力的皇帝,便無可奈何的成為了亡國之君,以身殉國。英雄末路,有時侯確實要比普通人更慘。但還有一個皇帝,比他們更慘!便是一生受人挾持,不能自主,偏又能力出眾,雄心勃勃的漢獻帝劉協。

    十常侍之亂的時候,劉協和少帝劉辮逃出宮外,正倉皇間,迎面遇上董卓率領的十萬隴西大軍奔騰而來。但見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劍戟森森,一派兵強馬悍的樣子。當先一位彪型巨漢面目兇狠,持馬鞭高聲喝問:「你們是什麼人?」少帝劉辮見這情況,嚇得哆哆嗦嗦,雙股戰慄,口不能言。董卓本是野蠻之人,見狀更加得意,再次厲聲道:「怎麼不說話!」面對凶焰滔天的董卓,少帝劉辮手下的內侍,太監,和一眾文官沒人敢出口大氣,只怕稍有閃失,便惹來殺身之禍。

    此時,劉協挺身而出道:「你是來劫駕,還是來救駕?」董卓見是一個小孩,不由一愣道:「當然是來救駕」劉協高聲道:「既然是來救駕,為何見了聖上不跪!」遂朝少帝劉辮指了指說:「這就是當今天子,你還不下跪!」董卓其實早就看出他們的來歷,只不過故意想在皇帝面前抖威風。但是劉協這麼一說,再要抖威風可就說不過去了,於是忙翻身下馬,高呼萬歲受驚。當時的劉協才九歲。能以稚齡之年面對這麼大的陣仗而毫不慌亂,實屬膽識過人的奇童。這次大膽的應答,既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最亮點,也是使他走向悲慘命運的轉折點。

    董卓見劉辮無能,遂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自己則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權跋扈一時。此時的漢獻帝和清朝的康熙又不同,康熙十四歲能殺鰲拜,那是因為鰲拜雖然囂張一時,但充其量只是一個權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不可同日而語。而漢獻帝就不同了,他只是董卓舉給各路諸侯看的一塊招牌,一個光桿司令,既無兵權,又無類似韋小寶之類的寶貝福星效命。而且畢竟比十四歲的康熙還要小上五歲。所以,他再怎麼智慧過人,也只能暫時做個傀儡。後來的李郭混戰,漢獻帝又被各路軍閥搶來搶去,又追又殺,受盡了逃亡之苦。這一兩年里,漢獻帝就像一葉小舟,在軍閥戰亂的海洋里漂來盪去,完全不能自主。雖然這艘小舟性能優良,但一無足夠的汽油作為動力,二無順風順水的天時襄助,能不傾覆,已算萬幸。

    一番周折之後,漢獻帝好不容易率領百官回到了帝都洛陽,找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他開始封賞有功的大臣,將軍們。十歲出頭的他已經非常懂得怎樣為自己鞏固勢力。但洛陽已被亂軍燒劫一空,物質基礎非常薄弱。不過漢獻帝並沒有氣餒,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谷,找野菜,以度過眼前最危難的時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此時的漢獻帝擺脫軍閥的追殺,正要在洛陽大展一番拳腳,以舒胸中大志。可是命運偏偏和他作對。就在漢獻帝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爬上政治的拳擊台,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時,便遇上了氣勢正旺,不可一世的超重量級拳王曹操。正是剛離狼窩,又進虎口。

    曹操是何等樣人物,無論從鬥爭的經驗,手段還是智謀,心術都遠遠的超過了才十歲多一點的漢獻帝。強中更有強中手,漢獻帝 VS 曹操,可謂是碰上了今世的剋星。試想一下,假如漢獻帝進洛陽後,能遇上一支真正擁護他的軍隊,再加上有幾年的時間來勵精圖治,以獻帝之能力,未嘗不能組成一支能和曹操相拼的勢力。如果再能借著天子的身份號令群雄,說不定就能重振大漢王朝,從而改寫歷史。但假如永遠是假如,成不了真事。

    在一個薄暮的清晨,帝都洛陽終於迎來了第一支救皇大軍。朝陽的光輝下,一個斗大的「曹」字正隨著飄揚的大旗而躍動。這時候,便已註定了獻帝一生悲慘的命運。他不得不再次接受被人挾持的命運。當然,作為一個有雄心的帝王,漢獻帝的反擊還是有的。可無力的反擊,結果只能是慘敗。早在建安五年,漢獻帝就寫了血書衣帶詔,準備秘密推翻曹操。但機密泄露,反被曹操殺了一大批忠心他的大臣。連已經懷孕的妃子董貴人亦因為和這事有牽連而被殺死。

    經過十四年的醞釀,到了建安十九年,漢獻帝再度反擊。他讓伏皇后聯合父兄伏完等人尋找機會除掉曹操。可伏完等人又怎是曹操的對手,三拳兩腳便被擺平。曹操率人進宮捉拿伏皇后,並不顧及漢獻帝的臉面,而是讓軍士強拉硬拽,拖著皇后和她的兩個孩子出宮。伏皇后披頭赤足,淚流滿面,對獻帝說:「真的不能活了嗎?」獻帝嗚咽道:「我也不知道能活幾天了。」眼看著伏皇后被人牽走,她那求生的慾望,那凄慘的撕裂人心的哭叫,使獻帝心碎膽裂,但他只能掩面而泣。結果伏皇后和她的兩個兒子都被斬首。曹操知道漢獻帝是主謀,但並沒有因此殺了他。因為曹操並不想落下弒君的罪名。只是把他囚禁起來,不得和任何人接觸。可惜一條真龍,從此徹底困死淺塘也。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他兒子曹丕可沒什麼耐心,立刻逼獻帝退位禪讓。本來漢獻帝還天真的以為,曹操死後,他可以重新管理政務,沒想到接到的是讓他退位的詔書。情勢所逼,四十一歲的他只能違心退位,被貶到窮地山陽,了其餘生。東漢就此滅亡。

    漢獻帝的一生,是典型的倒霉一生。空有大志卻鬱勃難舒,空有帝號卻被人視如兒戲。沒有窮奢極侈,也沒有暴戾專橫,卻一樣被人滅國。不可謂不冤。從他從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曹丕拉下帝位,從頭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劇。

    後主劉禪是愚是智?

    魏景元五年(公元263年),鄧艾滅了蜀漢。當時後主劉禪還留在成都。後來鍾會、姜維謀反,晉王司馬昭覺得讓後主留在成都總是有些不妥,於是就派他的心腹賈充把劉禪接到洛陽。

    劉禪本來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蜀漢滅亡,姜維被殺,大臣們死的死,病的病,走的走。隨同他一起到洛陽去的只有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郎郤正等數人。廖化、董厥託病,不願跟隨後主去洛陽。劉禪做西蜀皇帝時,整日淫樂後宮,不諳事理,也不知道怎樣跟人打交道。這時的一舉一動要全靠郤正等人的指點了。平時,劉禪根本沒把郤正這個小小的秘書郎放在眼裡,到這時候,他才覺得郤正是個忠心耿耿的人。

    劉禪到了洛陽,司馬昭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賜其住宅,供給用度,賜絹萬匹和僮婢百人。還把他的兒子劉瑤及樊建、譙周、郤正等原來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爵。司馬昭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籠絡西蜀舊臣,穩定對原來蜀漢地區的統治。但是,在劉禪看來,卻是很大的恩典了。

    第二天,劉禪去司馬昭府中拜謝。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一起參加了。席間先是表演魏國樂舞,那些原蜀國的官員均表露出感傷之情,唯獨劉禪看的很高興。後來,司馬昭又令人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那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之痛,都傷心得掉下了眼淚,只有劉禪咧開嘴看得很有勁,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

    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竟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有辦法扶持他,使蜀漢維持下去,更何況是姜維呢!」

    於是,司馬昭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國嗎?」

    劉禪高興地回答說:「我在這個地方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於是就有了「樂不思蜀」這句成語。

    郤正在旁邊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在劉禪起身方便的時候跟了出來。郤正對劉禪說:「您不該這樣回答晉王,說自己不思念蜀地。」

    劉禪說:「依你的意思該怎麼說呢?」

    郤正說:「如果晉王以後再問起您,您應該流著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裡很悲傷,沒有一天不思念故國。這樣說,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到蜀地的。」

    劉禪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牢牢記住就是了。」

    回到席間,酒意半酣時,司馬昭果然又問起劉禪:「我們這兒很不錯,待你也很好,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想起了郤正的話,就把郤正教他的話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十分悲傷的樣子,但卻擠不出眼淚,只好閉上眼睛

    司馬昭看了他這個樣子,心裡早明白了一大半,笑著說:「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啊?」

    劉禪吃驚地睜開眼睛,傻傻地望著司馬昭說:「對,對,正是郤正教我的,您怎麼知道」。

    司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從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司馬昭這才看清楚劉禪的確是個誠實的糊塗人,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就不再懷疑他、殺害他。「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快樂異鄉忘故國,方知後主是庸才。」這是後人給他做的最後定論。

    劉禪的昏庸無能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但也正是劉禪的愚救了自己的性命。人人都說劉禪愚,我覺得劉禪的行為實則是聰明,從這一點上說,劉禪不能說不是一位智者。他以後的另一位亡國之君——南唐後主李煜之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也許是李後主太聰明、看的太明白了,最終斷送了看已的性命。本可寫出更多好詞的他,在亡國三年後,再也沒有作品奉獻給他後世的崇拜者了。可能李煜在國破家亡後不象劉禪想的那麼開:「我這麼一位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的一國之君,怎能象扶不起的劉阿斗那麼沒有志氣呢?」於是整日悶悶不樂,寫下了大量抒發亡國之痛和懷舊傷今的詩詞,留下了確鑿的思念故國的證據。

    據說,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虞美人》寫好以後,於他生日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在開封的寓居里宴飲奏樂,叫歌伎進行演唱,聲聞於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象這樣不安份的亡國之君如何能使人放心?後來宋太宗知道了這件事,覺得他有故國之思,就命秦王去「賜酒」,將他毒死。這首《虞美人》也成了他的絕命詞。他的死是因為他太愚。未亡國時,不知若勵精圖志,強國富民;在已是宋朝附庸的情況下,仍舊縱情聲色,誅殺忠良;亡國後卻又感懷傷情,思念故國,最後落得個被賜死的下場。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他是一好詞人,卻不是一個好國主。

    劉禪表現的就極為明智,他的愚,我覺得有些可能是裝出來的。劉備在白帝城時,曾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我們在這裡先不說劉備此話是否虛偽,也不論諸葛亮心中是否敢想,取代劉禪為成都之主,就從諸葛亮對劉禪一直忠心耿耿、不懷二心上,就可以證明劉禪還有「可扶」之處,並非什麼事理也不明白的傻瓜笨蛋。

    劉禪裝瘋賣傻,糊弄住了多疑的司馬昭,得以頤養天年。拋開國之大節不講,單從珍惜個人生命這一點來說,劉禪才是最聰明的人。或許是劉禪想通了,小國終究要併入大國,作為國力衰微的小小蜀國,絕對抵擋不住強大晉國的進攻,蜀國即使不滅亡在自己手中,也會滅亡在自己子孫的手中,正象《三國演義》開篇講的那樣,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蜀被晉所吞,不過是早晚的事,是這一規律再次起作用罷了。若是劉阿斗也象南唐後主一樣,整日愁眉苦臉,夢回蜀地,鬧得司馬昭起疑心的話,結果也只會是被殺害,客死他鄉。其他什麼也不會得到。

    也許,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大智若愚」吧。

    暴君隋煬帝

    隋煬帝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他在隋文帝"開皇之治"的基礎上,徵發百萬民工,用五年時間鑿通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大便利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項偉大的工程;隋煬帝增設進士科,使科舉制度正形成;他還三次派人到台灣,密切了大陸與台灣的聯繫。但是,隋煬帝好大喜功,窮奢極欲,濫用民力,橫施暴政,給人民帶來空前的災難。在歷史上留下了暴君的罵名。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的次子,被封為晉王。他的野心很大,心術不正,又詭於伎倆。他早就凱覦長長兄楊勇太子的地位,想取而代之。為達目的,先要博得隋文帝的好感。他聽說隋文帝對楊勇生活奢華很不滿意,就設法在隋文帝面前裝出節儉的樣子。有一次隋文帝要到他的府里來,他事先讓平時陪伴他的許多美女都躲到後面去,只留下年紀比較大,又長得不怎麼好看的迎候隋文帝;還讓人把一張斷了弦又落滿灰塵的琴放在顯眼的地方。隋文帝果然被他蒙蔽,誇他不好聲色又知節儉。還有一次他看人打豬,天突然下起大雨,隨從拿油衣(塗有桐泊的雨衣)讓他穿上。

    他說:"你們都淋著雨,我怎麼能一個人穿呢?"一直和大家一起受雨淋。隋文帝聽說後,很是高興,誇他有仁愛之心。為了美化自己,他還在獨孤皇后面前裝得非常孝順的樣子,每次要離開的時候,都是難捨難分,很得皇后的歡心,還謊說太子要害他,使皇后對太子楊勇更加不滿。他還巴結拉攏皇帝和皇后身邊的人,請吃飯,送東西,施以小恩小惠。這些人就會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好話。楊廣還把隋文帝的寵臣楊素拉攏過來。這樣,在隋文帝身邊,就形成了以獨孤皇后和楊素為首的反對太子楊勇的勢力。他們合謀,要廢掉太子楊勇,改立楊廣。

    楊廣甚至把太子的親信姬威也收買到手,充當自己的耳目。他派人指使姬威告發太子生活奢靡,還說太子經常找人算卦,算到皇帝快死了,太子很高興等等。隋文帝聽說後傷心得流下眼淚,馬上下令把楊勇囚禁起來,讓楊素負責審問,楊素舞文弄墨,加油添醋。楊勇不服。楊素就讓人把楊勇府中的服飾都搬出來,展示給大臣們看。獨孤皇后也百般指責楊勇,要求廢掉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公元600年,隋文帝排斥大臣高穎的勸諫,下令廢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604年,隋文帝得了重病,太子楊廣和楊素等人密謀,派兵包圍皇宮,把隋文帝嚴密控制起來。這時太子楊廣調戲隋文帝的夫人(陳夫人)不成,隋文帝發覺後,非常失望和生氣,怒斥楊廣為畜生,要人把楊勇找回來,重新立為太子。但是一切都晚了,楊廣搶先一步,指示心腹把隋文帝殺死。接著又派人殺了長兄楊勇o楊廣就是這樣登基當了皇帝,他就是隋煬帝。

    為了滿足驕奢淫佚的慾望,隋煬帝登極伊始就下令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民工二百萬人,日夜不停地施工。在洛陽西南修造規模宏大的顯仁宮,所需的木料要到江西去砍伐,一根作柱樑的木料,需要兩千人搬運,運到洛陽需要幾十萬人工。工期緊迫,條件艱苦,官吏驅逼,民王不堪忍受,有十分之四五悲慘的死去。裝運屍體的車輛,往來不絕。隋煬帝還在洛陽西郊還修建規模巨大的皇家園林,叫西l苑。

    西苑方圓有200多里,裡面有巨大的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萊、方丈、讖州三仙山,山高百餘尺,上面建有亭台樓閣。苑中有龍鱗渠,縈迴曲折流人湖中。沿龍鱗渠,修建16座豪華的宮院,分別由隋煬帝寵愛的16個妃子主管。秋冬季節,要用七色綵綢,做成各種花葉,綴於校條,把宮院的樹木裝點得像春天一樣。還要經常更換,新意常有。湖中的冰也得鑿去,用絲綢做成的荷花綠葉裝飾起來。16宮院的妃子竟相進獻最精美的食品,以博隋煬帝的恩寵。隋煬帝喜歡在明月之夜,帶著幾千宮女騎馬到西苑遊玩,一邊彈奏著《清夜遊曲》,一邊飲酒賞月。

    在洛陽大興土木的同時,隋煬帝又下令開鑿大運河。首先徵發河南和淮河以北一百多萬民工開鑿通濟渠。通濟渠從洛陽通到盱胎(xu yi須宜―――今江蘇盱胎東北)人淮水,(淮河)。接著又徵調淮南民工十餘萬人開挖部溝,連接通濟渠。部溝從淮水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通到長江北岸的江都(今江蘇揚州)。從洛陽到江都的運河沿岸,還修建離宮40多座,供皇帝上岸休息。這兩段運河工期緊迫,三月份開工,當年秋天就得完工,民工在官吏的逼迫下,日夜不停的勞作,開鑿通濟渠的民工,被折磨死的多達三分之二。

    隋煬帝派來驗收的官吏也十分暴庚,他們在上游放下測量運!河深淺的木鵝,順水漂下。木鵝下有一丈二尺長的鐵腳。若木鵝停住,就說挖得不夠深。有一段運河,木鵝停了一百多次。隋文帝竟下令將負責開挖這段運河的官吏和民工五萬人,捆綁起來,就地活埋。其殘暴令人髮指。後來,又開鑿了從洛陽到源郡(今北京)的永濟渠和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到餘杭(今浙江杭州)的江南河。一條長達五千多里,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以元數民工的生命為代價,開鑿成功了。

    通濟渠和部溝開工不到半年就完工了。當年八月,隋煬帝從洛陽乘龍舟巡遊江都。龍舟高45尺,分四層,上層有正殿、中殿和東西朝堂;中間的兩層有160個房間,裝飾豪華富麗,下層是宦宮和內侍的住房。龍舟就是一座活動的水上宮殿。皇后乘坐的大船略小於龍舟,裝飾一樣華麗。隨行的妃娘、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等分乘五千多艘船,跟隨其後,浩浩蕩蕩,首尾相連,長達二百多里挽船的縴夫有8萬人,兩岸還有20萬騎兵護衛,白天班旗蔽日,晚上遊船燈火通明。所到州縣五百里內的百姓都得奉獻精美的食品,開船時就把吃不完的東西挖坑埋掉。

    第二年,隋煬帝要從陸路返回洛陽,於是又得籌辦大量的車馬,製作各種儀仗儀服,為此需要大量的羽毛皮革。官府又驅使百姓十幾萬人,到處捕捉鳥獸。各種水陸禽獸幾乎都被捉光了,也達不到官府規定上交的羽毛皮革的數量。百姓只得出高價向豪富人家購買,一隻野雞尾羽,要十匹絹的價錢,弄得很多人傾家蕩產。春天,隋煬帝千乘萬騎,前呼後擁,返回洛陽。真是皇帝出遊,百姓遭殃。

    隋煬帝還三次發動對高麗的戰爭。他下令調集軍隊110餘萬於源郡,又徵調大批工匠在山東東萊〔今山東掖(ye 夜)縣〕海口造船。在官吏的逼迫下,工匠不分晝夜在水中作業,許多人腰部以下都生了姐,死者十分之三、四。隋煬帝還徵發大量的民工和船隻,把洛陽附近大糧倉的糧食運到源郡。水陸兩路,永濟渠的運糧船,首尾相接,長達一千多里,走在路上運糧的民工和士兵有幾十萬人,很多人死在路上,屍體丟棄在路旁腐爛發臭。農民無法忍受如此繁重的德役和兵役,不少人忍痛砍傷自己的手足,還說是"福子"、"福足"。三次對高麗的戰爭都失敗了,士兵死傷元數,人民遭到巨大的災難。

    隋煬帝下令修建的大工程還有:挖掘連接洛陽到長安的長笙(壤溝),築長城千餘里,修馳道幾千里,修建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等等,這些工程有的徵用民工一、二百萬人少的也有一二十萬人。隋煬帝統治的十多年間,前後服德役、兵役的超過一千萬人。當時全國的人口是四千六百多萬人,若男子佔一半,是二千三百萬人,除去老弱病殘,也不過一千多萬人。成年男子不足以服役,就由婦女充當。元休阻止的德役和兵役,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農村的勞動力所剩無幾,土地荒蕪,農民無以為生,只得吃樹皮、樹葉,甚至監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

    隋煬帝奢侈元度,殘暴元比,他的所作所為已超出了社會的承受力,給人民帶來元窮的災難,也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611年,反隋的農民起義首先在山東爆發。各地響應,回反隋的起義風起雲湧。616年,隋煬帝不顧大臣們的勸阻,乘著新龍舟第三次巡遊江都。在路上有個地方官冒死攔路勸阻說:"如果你到了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隋煬帝把他殺了。在江都隋煬帝醉生夢死,日夜都沉浸在聲色酒宴之中。在強大的反隋力量的打擊下,隋煬帝自知末日將到。有一天,他對著鏡子,不無惆悵的說:"好頭頸,不知誰來砍它?"眼看著大隋的江山保不住了,眾叛親離。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絞死。一代暴君得到了他應得的下場,繁盛一時的隋朝就這樣滅亡了。

    十大末代帝王之唐哀帝

    哀帝13歲登基,雖然比僖宗12歲登基時的年齡稍長,但是他16歲就將帝位「禪讓」給了強悍的軍將朱溫,成為唐朝的亡國之君。哀帝被殺死的時候不過17歲,是唐朝21帝中最為短壽的皇帝,比之敬宗的18歲還差一年。「哀皇帝」就是在他死後不久所加的謚號。哀帝死後,只是按照親王的規格葬在了山東菏澤的定陶縣,不僅遠離了故都長安的列祖列宗,而且與他的父親昭宗也永違地下,再無相見之期。到了五代後唐建國時,曾經準備以禮改葬,因故未果。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間,給他整修了陵園,號為「溫陵」,還重新給他加了「昭宣光烈孝皇帝」謚號,並議廟號「景宗」。然而,當時的宰相研究後認為,哀帝是以「少帝」而喪,實際上就是亡國之君,不合稱「宗」,只保留了「昭宣光烈孝皇帝」的謚號。也有精通禮儀者認為,「昭宣」的謚號也屬非宜。所以,景宗一事,歷史上就很少有人提起。而在正史當中,《舊唐書》只按照「哀皇帝」的本謚稱為「哀帝」,《新唐書》則同時稱之為「昭宣光烈孝皇帝」。

    十大末代帝王之宋欽宗

    欽宗像欽宗趙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生於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舉入侵之際,徽宗禪讓帝位,趙桓被迫即位,是為欽宗,改次年為靖康元年。靖康二年,與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虜北去,在位一年零兩個月。紹興二十六年(1156)死於五國城,享年57歲,葬於永獻陵。

    明思宗朱由檢

    明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崇禎皇帝,幼年被封為信王,熹宗皇帝駕崩之後,由於沒有子嗣,按照古代兄終弟及的說法,信王坐上了本不屬於自己的皇帝寶座。皇帝的位子本來是人人嚮往的,但是此時的大明江山已是千瘡百孔,病入膏肓,雖有明君能臣在世亦難扭轉其頹勢了。何況朱由檢自幼生長在深宮,既不了解官場的勾心鬥角,派系之爭;更不了解戰場排兵布陣,殺伐攻略。但是毫無經驗的朱由檢,硬是憑著自己中興的決心,將大明江山延續了17年之久,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蹟了。

    歷史上對崇禎皇帝的評價褒貶不一,現簡單記錄其生平事迹。熹宗駕崩之際,正是克魏集團活動最猖獗的時期,克氏、魏忠賢互為表裡,禍亂後宮,把持朝政,不僅害死了熹宗皇帝,也將大明王朝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信王朱由檢自然瞭然於心,因此,在宣布信王即位之後,朱由檢由信王府搬入大內,竟不敢食用為他準備的膳食,硬是憑藉自己從家裡偷偷帶來的乾糧度過了最危險的幾天,宮中的險惡可見一斑。

    崇禎皇帝即位之初,雖然深惡魏忠賢的專權,但是畢竟自己羽翼未豐,不敢輕舉妄動,於是韜光隱晦,等待時機,正值巔峰的魏忠賢並沒有把這個孩子放在眼裡,認為不過是和他哥哥熹宗一樣的年輕後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於是更加猖獗,甚至要求各地為他建立生祠,罪惡已經招然於世。

    朝內朝外怨聲載道,崇禎皇帝抓準時機,先以迅雷之勢除掉了魏忠賢倚為左右手的崔呈秀,然後對魏忠賢的爪牙痛下殺手,使魏忠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後一紙詔書,貶魏忠賢鳳陽守陵,魏忠賢自知罪惡深重,在途中上吊自盡了。崇禎皇帝談笑間剷除了魏忠賢集團,曾一度使大明江山的中興成為了可能,但是隨後的一系列錯誤使得他最終沒有實現中興的夢想。

    末代皇帝溥儀 宣統 (1906-1967)

    溥儀是醇親王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慈禧太后於十月發懿旨,立溥儀為嗣帝,十一月初,溥儀登極,號宣統。

    三年後,辛亥革命暴發,宣統宣布退位,中華民國宣布成立,並優待清室,讓宣統在紫禁城繼續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幾次都想為清朝復辟,但都是事與願違。

    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了共和國公民,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工作,後調入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專員,1967 病逝於北京。

    為中華帝國最後皇帝。

    附清帝遜位昭書

    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碳,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余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政體,近慰海內厭亂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余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算命術 四柱預測學入門全解
    被日本國家隊拋棄!福原愛可改國籍替中國出戰
    中國護照越來越強大,你真的會用護照嗎?
    中國媒體有償報道亂象
    中國的酒文化

    TAG:中國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