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國——匈奴

匈奴——征戰草原的傳奇王朝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的一個游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開始威脅中原王朝,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漢武帝時,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後匈奴分裂為兩部,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北匈奴逐漸西遷,從此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徙居漠北,炎黃一脈興起

  原始社會時期,黃河、長江流域分屬兩大部落聯盟,一支為長江流域的九黎族聯盟,以牛為圖騰,首領就是蚩尤;另外一支則是黃河流域的華夏族聯盟,以龍為圖騰,首領是炎帝。

  中國古代神話中說,神農帝就是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領袖。那時,黃帝所在的部落不過是華夏族的一支小部落而已,因為居住在最北,環境極為惡劣,人丁稀少,實力很弱。後來,黃帝成了族長,鼓勵全族習武,民風彪悍,在華夏族中逐漸強大起來。

  最終,黃帝部落不再服從炎帝部落領導,並擊敗了炎帝部落,成為了華夏族的新領袖。神話傳說中的祝融、共工大戰,就是從此演化出來的。

匈奴王阿提拉冒頓單于像

  黃帝成為華夏族的首領後,在部族內部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內部的聯合和整頓,擴大部族首領的權力,安定農業生產,擴張軍備,使華夏族得到了很大發展,形成了今天漢族人的先民。

  華夏族得以發展後,黃帝不再安於黃河流域,開始南侵九黎部。當時,九黎雖然不如華夏族發達,但他們已經有了青銅武器。中國古代神話中多次提及說,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臂的兄弟,其實這裡的銅頭鐵臂就是說那時的九黎部已經掌握了冶煉技術。在被九黎部連續九次擊退進攻後,黃帝吸取經驗,總結了戰略戰術,最後終於擊敗了九黎,殺死蚩尤,迫使黎人南遷。

  黃帝的部落此時得到的更廣闊的空間,周圍也再沒有別的民族的威脅了,便對周圍的民族採取了寬鬆的政策,不壓迫、不奴役,而且將當時小的部族都分封了國主。當時的炎帝、九黎等被擊敗的部族除了大部分被黃帝一支所融合外,剩下的部分和一些小的落後部落被分為了蠻、夷、狄、戎四部。

  蠻,是黎人南遷的一部,是後來楚人和今天苗人的先族。中國神話中說黎人被擊敗後居住在地下,終日不見陽光,其實真正的黎人都遷到了南方的廣密的森林中;夷,是黎人留守故鄉的一部,就是後來的殷商部落;狄,一部可能是韃靼(dádá)人的祖先,也有一部分白人,可能是突厥人的祖先,當時有名的中山國,就是這個部族的一支;戎,可能是一支阿拉伯半島游牧民族的分支或其與黃種人的混血後代,也有可能是與突厥先祖同源的一支白人或混血部族。經過漫長的游牧生活,周朝時,大部分狄戎部落遊離於中原之外,相互間不斷兼并,漸漸形成了匈奴民族。

  匈奴一名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逸周書·王會篇》、《山海經·海內南經》、《戰國策·燕策三》。名稱由來,據說是鬼方、混夷、獯鬻(xūnyù)、葷粥、獫狁(xiǎnyǔn)、胡等的異譯。「匈奴」一詞,漢語的意思直譯為「人」、「土民」,意義為「天帝之子」。匈奴單于給西漢皇帝的書信中就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王國維認為,「匈奴」二字快速連讀,就發「胡」字的音,而「胡」這個字在匈奴人心目中即為「天之驕子也」的意思。

  匈奴的首領叫做單于(chányǘ),相當於中原的國王。在單于之下,則有左、右二賢王,各率領一大部落。《漢書》說,單于姓攣鞮(dī),其國民稱之為「嶿(ru)黎孤塗單于」。而匈奴語把天叫做「嶿黎」,把子叫做「孤塗」,單于則是廣大的意思。由此可見,單于就是天子的意思。

  匈奴族早在公元前7~8世紀時就已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生息繁衍,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了。他們最初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帶,後來逐步移居漠北。匈奴所屬的各氏族和部落,各有各的領導者,各自分散定居,彼此間並沒有永久性的盟約關係,只是根據共同的利害關係隨時聚合離散。

  開始時,生活在原始氏族制度下的匈奴人,共同勞動,共同分配,共同享受,沒有私有財產,沒有階級,也沒有壓迫。氏族部落,既是從事畜牧、狩獵生產的組織,同時又是作戰的基本單位。每一氏族成員都是孔武有力的騎兵。他們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則都是戰士。

  公元前3世紀時,匈奴進入鐵器時代,不僅能用鐵製作刀、劍、鏃等兵器,還能製作鐵鐮、鐵鏵、鐵馬嚼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並學會冶鐵和鑄鐵。鐵器的使用,使匈奴人的軍事實力得到相應加強。在公元前4世紀末期,匈奴的鐵騎經常馳驅于山西一帶,並逐步推進,將勢力擴展到「戰國七雄」中的秦、趙、燕邊境,並不時給燕、趙二國以威脅。

匈奴人 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北匈奴主力後來不知去向。從此,北匈奴在中國的歷史書上消失了。而在遙遠的歐洲,一支來自東方的游牧民族長年向西跋涉,一位傑出的部落領袖阿爾帕德大公把7個主要部落聯合起來,公元896年大舉進入歐洲中部的喀爾巴阡盆地(現匈牙利);公元1000年,阿爾帕德家族的後代聖·伊斯特萬建立了匈牙利王國。為了紀念這一歷史,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上有一座氣勢宏偉的紀念碑,7位古代騎士組成了精美的青銅群像。7位騎士的裝束與古代歐洲騎士的不同,有東方游牧民族「胡服騎射」的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的匈奴人,主要居住在黃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趙強國,東有月氏、東胡,西北則是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平原。月氏、東胡都是匈奴當時不能戰勝的強國,燕、趙雖不如匈奴強大,但由於匈奴曾斬殺了西周最後一個君主周幽王,北方諸國有了兔死狐悲、唇亡齒寒的觀念,全部聯合起來一起抵禦匈奴,因此,匈奴無法向中原發展。當時的匈奴,可謂是夾縫中求生存,處境艱難,過著並不風光的生活。

  這個時候,匈奴族出現了一個了不起的首領——冒頓(mòdú)單于。如果沒有這個人,匈奴可能在公元前200年前後就已經被滅亡了。

  冒頓的父親是匈奴人的單于,叫做頭曼。在秦國滅六國時,頭曼單于曾經趁亂攻擊中原,佔據了陝西河套一帶。後來秦朝建立,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出擊,打敗匈奴,匈奴國力大衰。頭曼單于行事隨意,對親情並不看重。他與後妻閼氏(yānzhī,漢代匈奴稱其君主的妻妾為閼氏)生了個小兒子。出於對後妻的寵愛,頭曼便想立幼子為下任單于。為防止發生意外,他決定除掉長子冒頓。父親無緣無故要殺兒子,肯定會招來議論,頭曼單于想到了借刀殺人的辦法、他派冒頓到強國月氏當人質,隨後立刻派兵襲擊月氏,想激怒月氏,假月氏人之手除掉兒子。

  不料冒頓有勇有謀,見事情不妙,先搶了月氏人的戰馬,孤身一人逃回了匈奴。頭曼單于不僅沒害到兒子,反而得罪了強國,陪了大量的財物才平息了戰爭。這樣一來,很多人都對頭曼單于產生不滿,冒頓更是懷恨在心。

  有心機的冒頓沒有立即表現自己的不滿。他發明了一種響箭,後人稱之為鳴鏑(dí),射出去時會發出尖利的聲音。冒頓自己的下屬頒下軍令說,自己用鳴鏑射哪裡,大家就必須一起向哪裡射箭,違令者斬。計劃在循序漸進地進行著。冒頓先是在狩獵時將鳴鏑射向獵物,有手下沒射,就會被砍頭;後來,冒頓又將鳴鏑射向自己的愛馬,又有手下不敢射,同樣被殺了;再後來,冒頓竟然將鳴鏑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些手下不敢射了,又被給殺了。見識了冒頓的手段,手下只要一見鳴鏑,都不敢猶豫了。最後,冒頓將鳴鏑射向父親頭曼的坐騎,手下全部響應,把頭曼的坐騎射成了馬蜂窩。這樣,冒頓確定手下沒有問題了,便在一次同頭曼遊獵的時候,將鳴鏑射向了頭曼。理所當然地,頭曼立刻就被兒子的手下亂箭射死。冒頓除掉了父親,成為新一代單于。

  冒頓成了單于後,沒有致力於戰爭,而是竭力為匈奴創造能夠發展的環境。。

  冒頓的妻子閼氏當時是漠北有名的美女,東胡的國王聽說後,就派使者來索要閼氏。冒頓單于問眾人:「閼氏這麼美麗,能送給東胡嗎?」手下人都說:「閼氏是單于的妻子,絕不能給。東胡人實在無禮,我們應該去攻打他們!」冒頓笑笑,說:「不過是一個女人而已,焉能因為女人而傷了兩國的和氣?送他好了!」於是,匈奴人的王后就這樣被送給了東胡。後來,東胡國王聽說冒頓有匹千里馬,又派使者來索要。眾人都說不能給,可冒頓依然送給了東胡。東胡因此對匈奴頗為輕視,而冒頓就借著這個機會休養生息、厲兵秣馬,使匈奴逐漸強大起來了。

  匈奴崛起,橫行中華數百年

  在冒頓的手中,匈奴的實力日益增強了。隱忍多年的冒頓開始了對東胡的反攻。

  在匈奴和東胡的交界處,有一塊非常荒蕪的土地,叫做甌脫,沒人居住。東胡看上了這塊地方,又派來使者,讓冒頓單于這塊地方也送給東胡。冒頓的一些手下有了前邊的例子,以為單于懼怕東胡,又覺得那塊地方不要也罷,就討好說:「甌脫那麼荒涼,沒人願意住,東胡要送給他們好了。」冒頓大怒,把說「可以送」的手下都殺了,然後說:「女人、馬匹不足惜,土地卻是國家的根本,怎麼能送人?!」說完,他立即發動大軍攻打東胡。此時的匈奴已經非常強大,東胡卻一直沒把匈奴放在眼裡,輕敵大意,結果被匈奴殺了個措手不及,東胡也就這樣滅亡了。消滅東胡之後,冒頓單于又率大軍西逐月氏,南並樓煩、白羊王,北降丁零、渾庾,一統大漠南北。匈奴人迅速統一了蒙古草原,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統一草原後,匈奴已經是中國大地最強大的勢力了。此時,楚、漢之爭也已經結束。剛剛從廢墟中爬出來的漢朝羸弱不堪,冒頓開始帶領匈奴人襲擊中原。他們入侵山西,圍攻首太原。漢高祖劉邦從未見識過匈奴人的厲害,不知深淺地率領大軍趕去救援,反被匈奴人圍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不得脫險。後來,多虧陳平獻上計策,劉邦派人賄賂匈奴閼氏,聲稱如果匈奴再不退兵,漢朝就要將公主嫁給冒頓為妻。匈奴閼氏怕漢朝真的嫁公主過來,動搖自己的地位,力勸冒頓退兵。劉邦這才從白登之圍的危險境地中逃脫。協議中,漢高祖給予匈奴優惠,把一位公主嫁給單于為妻,正如以後詩人們所哀嘆的:可憐的「鷓鴣」嫁給了草原的「野鳥」。迫於匈奴的壓力,不得不數次派公主和親,連漢朝人自己都覺得屈辱。

  然而,事還不算完。冒頓單于自從漢高祖劉邦遣使和親,並承諾每年送大量絮、繒、酒米、食物等做禮物,倒也很滿意,沒有再為難漢朝,一連數年沒有發兵侵擾,但冒頓也因此驕傲起來,認定漢朝軟弱可欺。

戰國時期匈奴位置圖

  不久,劉高祖病死了,漢惠帝繼位,呂后垂簾聽政,並且大肆封賞呂氏一族,弄得西漢朝廷烏煙瘴氣。

  冒頓單于覺得西漢正是孤兒寡母執政之時,有機可乘,應該有所動作。但與劉邦盟誓在先,冒頓也不想被人說成背信棄義之徒。機智的他決定激怒漢朝,讓他們首先動武,然後自己在一舉擊潰對方。

  於是,冒頓單于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漢朝都城長安,呈給呂后。呂后拆開一看,信中寫道:

  「我現在是一個枕邊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這個荒涼的地方。我最擅長騎馬打仗,麾下擁有精兵猛士三十萬。現在,我來到邊境,很想深入你們中原腹地一游。聽說你的丈夫不久前死了,想必你也是空閨難守。我們兩人,一個孤男,一個寡女,都是寂寞之人。你何不來與我相見呢?咱們結秦晉之好,魚水之歡,這一定會是讓你我都高興的事!」

  身為皇太后,呂后是個母儀天下的人,身份至尊至貴,冒頓這封信,言語極盡猥褻、挑逗,是對呂后最大的侮辱。呂后大怒,召大臣商量對策。樊噲(kuài)挺身說:「臣願意率領十萬精兵,掃平這些不知深淺的蠻子。」大將季布立即表示反對,說:「當年高帝統領四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樊噲當時也隨從出征了。結果,先皇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那時候,樊噲根本沒能力解圍。當時百姓還作了歌謠,說『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gòu)弩』。現在歌謠未絕,兵士受的傷剛剛癒合,樊噲卻吹牛說用十萬大軍就能打敗匈奴,難道忘了以前的事了嗎?我覺得,匈奴人本來就是禽獸,他對咱們說好話,不值得高興,他對咱們進行侮辱,也不值得生氣。總之,是絕不可以出兵的。」

  季布說匈奴人是禽獸,聲稱他們說什麼都不必介意,這不過是自我安慰的話罷了。但他的意見是正確的。劉邦白登之圍的事上上下下都知道,連劉邦帶40萬大軍都差點全軍覆沒,現在朝廷實力不如當時,誰還能與匈奴抗衡?呂后也明白這個道理,只好忍氣吞聲,給冒頓單于回了封信。

  呂后的回信,原文並未記入史冊,據說內容是這樣的:

  「單于不忘我們這個小地方,賜下信件,我們舉國上下,莫不誠惶誠恐!單于雄偉,正在盛年,老妾得單于垂青,本應立即前往侍奉。可惜我年近七十,色衰神弱,牙齒頭髮都脫落了,走路也不方便了,要是讓我見了您,我自己羞慚不說,也污了單于您的眼睛。因此,我只好違背單于的召喚了。謹獻上後宮美女三十名,錦帛十萬匹,御用精米八十萬斛,精釀宮酒百石,敬請大單于笑納。」

  這個內容是不是真的,後人不得知。但是,僅憑史書中沒有記載呂后的回信這點看,就足以證明回信的內容確實是有傷國體人格了,甚至或許比人們猜測的更不堪。

  一代皇太后,遭到被視為「蠻夷」之族的匈奴單于如此調戲,既不敢發兵也不敢指責,反而卑辭厚幣,曲意逢迎,足見當時匈奴的強盛了。

  擊敗了強敵的匈奴人,恰好趕上了中原王朝衰弱的時期,這既是冒頓單于的功勞,也是一種幸運。在冒頓單于的手中,匈奴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公元前174年,冒頓病故了。兒子老上單于和孫子軍臣單于先後繼承了王位。這兩位單于繼續奉行冒頓單于制定的政策,仍與西漢和親;又以漢人中行說為軍師,學會中原的先進文化,因此政治、經濟仍比較穩定。但是,隨著匈奴貴族不斷對外用兵、內部權力鬥爭的加劇,以及匈、漢關係的惡化,匈奴的實力也開始逐步減弱。

  公元前126年,軍臣單于死了,他的弟弟伊稚斜單于繼位。軍臣單于的兒子逃到漢朝,被漢朝收留。伊稚斜單于對此大為惱火,屢屢發兵侵擾漢朝邊境。漢武帝派衛青等人率10餘萬大軍反擊,獲勝,次年再次出兵,戰果不凡,但前將軍趙信所率3000餘騎卻全軍覆沒,趙信也投降了匈奴。

西漢時匈奴位置圖

  趙信本來是匈奴人,後來投奔漢朝,在漢朝做官。伊稚斜單于得到趙信後,因為趙信熟悉漢軍、漢地,就對趙信著意籠絡,封他為「自次王」,還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他,企圖利用他對付漢軍。

  不知進退的伊稚斜單于並沒有認識到,現在的漢朝已經不是當年「打落門牙和血吞」的漢朝了。他還以為對方是軟弱好欺負的,他還想重現當年冒頓單于的風光。錯誤的認識,讓他和匈奴付出了慘重代價。

  屢戰屢敗,匈奴人遠遁他鄉(一)    西漢初期,中亞大陸是屬於匈奴的。深以被匈奴人凌辱為恥的漢武帝下定了決心,決意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匈奴人徹底擊潰。

  在行動之前,他設法與當時定居在索格底亞那的月氏人聯合,企圖從後方進攻匈奴。但是,定居新樂土的月氏人已經滿足了新佔領的地域,不再懷念故土。而且,他們曾被匈奴人殺得慘敗,不敢再與對方交手了。

  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漢武帝還是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

  漢武帝很幸運。雖然沒有外援,他手下卻猛將如雲。大將軍衛青,足智多謀,是不可多得的帥才;驃騎將軍霍去病,是驍勇善戰的奇才,天生是匈奴人的剋星。飛將軍李廣,數十年威震匈奴;其餘的將領,也都是經驗豐富、各有所長,領兵打仗各有一套。仰仗著文景之治留下的深厚家底,依賴著猛將名臣群策群力,漢武帝對匈奴人的懲罰開始了。

  當時,匈奴正在今天的北京一帶發起習慣性的襲擊。西漢將軍衛青從山西北部地區出發,穿過戈壁,遠征至翁金河畔的龍庭,把匈奴人擊敗。公元前121年,年輕的霍去病率領1萬騎兵,把匈奴從甘肅一帶趕走,原本佔據這裡的兩支匈奴小部落——渾邪部和休屠部,不再向單于稱臣,轉而歸附漢朝。公元前119年,衛青從山西北部的庫庫河屯地區出發,出奇不意地襲擊了伊稚斜單于,迫使他在猛烈的南風中逃遁,1.9萬匈奴人被消滅、俘虜;霍去病從上谷出發,深入外蒙古近1000公里,一直到達土拉河上游和鄂爾渾河上游,俘虜匈奴頭目80餘人,並在其境內的山頭上舉行了莊嚴的祭神典禮。

  匈奴人剛被趕回外蒙古,漢武帝就著手在甘肅建立了一系列郡和軍府,以防匈奴捲土重來。從蘭州延伸到玉門關,有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可以觀月氏故地動靜和保證絲路的暢通。

  西漢從匈奴手中奪取了對西域的控制權,匈奴人本該進行反擊。但由於被一系列內戰所削弱,他們沒能進行反抗。當時的匈奴,呼韓邪和郅支都要求得到單于稱號。為了多得統治權,呼韓邪親自到長安宮廷表示歸順,得到了漢宣帝的支持。由於西漢的保護,他戰勝了對手,以勝利者的姿態在鄂爾渾河營地住定下來。公元前33年,這位馴服的匈奴單于到長安覲見天子,得到了當時所有蠻族垂涎的最高報酬——與西漢公主聯姻。

  被打敗的郅支單于,率部向西逃到今天的俄屬突厥斯坦。途中,他打敗了伊犁河畔的烏孫人,把額敏河畔的呼揭人和威海草原上的堅昆人納入他的統治之下,使他們成為匈奴的盟邦。這一支匈奴人他在楚河和怛邏斯河畔的草原上紮營,成為西方大匈奴帝國的一個胚芽。但是,西漢沒有給郅支單于鞏固地位的時間。公元前36年,西漢校尉陳湯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震驚天下的誓言,率軍在一次近乎玩命的襲擊中直抵楚河畔,襲擊了郅支單于,並砍掉他的頭。

南北朝時匈奴已從中國周邊地區消失

  屢戰屢敗,匈奴人遠遁他鄉(二)    在這一突發性事件之後,跟隨郅支單于遷到威海邊的匈奴人在史書中消失了。直到公元4世紀末,當他們的後裔渡過伏爾加河和頓河入侵歐洲時,匈奴人的蹤跡才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匈奴人進入歐洲時,離開蒙古草原的家園已經有300多年了。這300年間,他們是如何生活的詳情沒有人知道。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往日的不可一世使匈奴人成了落水狗。那些曾被匈奴侵略、奴役的民族在匈奴人過境時獻上了最猛烈的「歡迎」。匈奴因此不得不繼續西遷,尋找新的生存家園。其間,他們在中亞地區停留了大約200多年的時間。最後一次離開時,匈奴人把老弱留在當地,選精壯繼續西征。

  匈奴人在頓河草原一帶打敗了阿蘭人,並在那裡逗留了一段時間。當時,在他們的西面,是兩個日爾曼人的部落聯盟:一個是第聶伯河以西至德涅斯河以東的東哥特人聯盟,另一個是德涅斯河以西至喀爾巴阡山之間的西哥特人聯盟。在西哥特人聯盟的西南方,就是羅馬帝國的領土。

  公元375年,匈奴人在他們的巴蘭姆巴爾單于的帶領下,開始大舉向東哥特人的領地進攻,拉開了中古歐洲史上持續了200多年的民族大遷徒的序幕。東哥特人從沒有見過騎馬作戰的人,從沒有見過那樣迅猛的攻勢。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擊下,東哥特王由於無法保住家園而引疚自盡,他的臣民向西逃竄直至多瑙河邊。這些驚恐的日爾曼人為了尋找新的生存空間,沿途打擊所經過的西哥特人部落,把他們連根拔起,驅趕到更向西的地方。西哥特人在逃竄的同時也同樣打擊鄰近的各日爾曼部落。戰爭的恐懼迅速蔓延到了汪達爾人、蘇維匯人、勃艮第人、阿拉曼尼人、法蘭克人和薩克森人那裡。匈奴人的進攻幾乎把所有的日爾曼部落都給驅動了起來。當時,羅馬帝國的歷史學家記載稱:「一種以前沒有聽說過的一種人,不知從何處,如高山上的暴風雪般地來臨,碰到他們東西都遭到搶奪破壞……」

  雖然敗給了西漢,但匈奴人的軍事能力還是超過了歐洲的日爾曼蠻族和羅馬人。他們作戰時發出混亂的震天吶喊,作戰機動性異乎尋常,優良的騎射技能使得他們能夠遠距離作戰,而近距離搏鬥時,他們根本不顧及自身的安全,當敵人企圖躲他們的利劍時,他們就扔出一張網把敵人套住,使其動彈不得。

  在匈奴人的驅趕下,日爾曼人瘋狂逃向羅馬帝國境內。來避難的西哥特人數量非常多,管理這些西哥特人的羅馬官員趁機肆意役使和侮辱日爾曼人,最終迫使日爾曼人奮起反抗。羅馬皇帝瓦倫斯在日爾曼人的反抗中被打死。後來,羅馬大將狄奧多西勉強鎮壓了這次起義,並成為新的羅馬皇帝。臨終前,他將羅馬分為東西兩部分,遺贈給他的兩個兒子。這樣,自公元395年開始,就有了相互獨立的東西羅馬帝國之分。西羅馬首都仍然是羅馬城,東羅馬則建都於君士坦丁堡。

匈奴文化博物館

  日爾曼人被匈奴人驅趕出來以後,也變成了四處遊盪的侵略者。他們在羅馬帝國境內橫衝直闖,甚至多次攻陷、洗劫著名的羅馬城。在前後只有幾十年的時間裡,許許多多的日爾曼王國相繼在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起來。

  日爾曼人在四處點火,匈奴人卻並沒有趁火打劫。在給予歐洲人第一次沉重打擊後,他們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帶,以大匈牙利平原一帶為中心,在中歐地區建立了一個匈奴帝國。他們常常作為羅馬人的同盟軍出手相助,作為回報,東羅馬帝國每年要供給匈奴人一定的財物。後來,匈奴人的力量更強了,東羅馬人不得不每年交納一大筆供俸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匈奴人在故鄉戰敗,卻在異域取得了更大的輝煌。而將匈奴人帶上巔峰的,是一位簡直只能以神話來形容的人物——匈奴王阿提拉。

神秘消失的古國——匈奴(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7fdbd0102vc2i.html

中國北方各民族發展淺談 匈奴王朝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fbf2f0100il8d.html轉載網路


推薦閱讀:

即將消失的職業,正在發生,誰都逃不掉!
歷史上突然消失的4個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們去了哪裡?
永遠消失的村莊畫太美了
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的,越消失得快
愈冷愈沸騰:冰雪酒店幾個月後消失?

TAG:匈奴 | 神秘 | 消失 | 古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