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地方叫黑洞
感天動地崇禎冤,白山黑水大明淚。
01
最近,聽說有毛姓大佬在網上發視頻喊冤,稱20億投資打了雪飄。
關於大佬的冤情,大奔斯基不敢妄下結論,畢竟,我的主業是談歷史。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還是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歷史的深處吧。
1644年7月2日,英國,馬斯頓荒原,議會軍取得了內戰中一個決定性勝利,結束了王軍對英格蘭北部的控制。
距離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走向斷頭台,還有五年的時間。
1644年,3月20日,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喪魂落魄地走向景山。
幾分鐘後,他將要在一顆槐樹下結束自己的生命。
此時的崇禎,心情喪到極點:尼瑪,勞資既不貪財,又不好色,就連雞腿都很少次。
假如評比模範皇帝,我說第二,沒人敢第一。
為什麼偏偏讓我背亡國之君這個鍋?
想不通!
同樣想不通的,還有無數的專家,他們為明朝的滅亡,分析了很多理由。
But,大奔斯基認為,大明王朝就是活生生窮死的典型。
02
時間回到3月10日,此時距離京城陷落還有10天。
周邊的重鎮宣府、大同、真定相繼失守,大明王朝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然鵝,崇禎既沒有兵,更沒有錢去組織抵抗。
此前,崇禎因為不能確定真定是否淪陷,責問兵部尚書張縉彥為何不派人偵查。
張直截了當地回答兩個字:沒錢!
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更限制了大明的繩命。
大明到底有多窮?
有一個名叫趙士錦的人,在3月6日,距離京城陷落只有14天時,奉命接管國庫之一、工部所屬的節慎庫。
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新庫中止二千三百餘金。外只有錦衣衛解來迦納校尉銀六百兩,寶元局易錢銀三百兩,為守城之用。」
一共才3000兩銀子!
這就是大明用來吊命的救命錢。
趙士錦忍不住感慨道:「國家之貧至此!」
翻譯過來意思就是:介簡直就是一個辭擼啊!
03
什麼是中年危機?窮,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機!
1644年,農曆甲申猴年,正月初一,北京城內見不到一絲跨年的興奮與激動。
這一天,李自成從西安出發,一路往北京殺來。然而,除了在山西代州遇到一點抵抗外,沿途所有的軍隊全部望風而降。
尼瑪,甚至還有地方官要守城,軍隊嘩變的事情發生。比如山西巡撫蔡懋德一心死守,可惜手下兵將私自打開城門,導致太原失陷。
蔡懋德急得嚎啕大哭,最後以死殉職。
此外,朝廷苦心經營的重鎮:宣府、大同,姜瓖、王通兩位手握重兵的軍隊將領,居然主動添加李自成好友,要求洽談投降事宜。
為什麼會有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
因為大明的軍隊普遍被拖欠工資,半年以上拿不到工資的比比皆是。
所謂望風而降,就是被窮逼出來的。
再窮不能窮軍隊,這個道理誰都懂,可是沒錢怎麼辦?
火燒眉毛之際,崇禎發起愛國捐款運動,要求大臣和親戚們拿出私房錢,給守衛北京城的士兵發工資,結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皇親國戚裝瘋賣傻,滿朝文武一毛不拔。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倒是有一個60多歲的老人,響應皇帝號召,來到戶部,流著熱淚捐出了自己的畢生積攢:400兩銀子。
崇禎得知後,異常感動,封他「錦衣千戶」。
皇帝要靠募捐,才能籌錢給軍隊發工資,這就是大明留給歷史的尷尬背影。
那麼,大明王朝的錢去哪裡了呢?
04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奔斯基,掐指一算,發現大明的國家預算,被一個神秘的黑洞吞噬了。
根據廣義相對論,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視界逃脫的天體。
白色的雪鄉,黑色的黑洞。明朝末年,這種天體真實地存在於遼東大地。
時間再往前撥,回到1618年,努爾哈赤宣布起兵反明。
從此,白山黑水的雪鄉淪為戰場,更成為大明王朝的財政收入的抽水機。
到1622年,前後四年,朝廷投到雪鄉的軍費達到了驚人的2018萬兩白銀。
當然,這是一筆不得不付出的投資,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有銀子做後盾,就是神仙去也沒辦法。
然而,和投入極其不成比例的是,明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先後喪失遼陽、瀋陽等大片土地,被迫退縮到山海關一線。
這麼多銀子,如果不是投向遼東,可以養活無數個包括李自成在內的郵政職工,當然,也可以養活無數個包括張獻忠在內的士兵。
1624年,被抽乾的大明財政,缺額竟然高達幾百萬兩。實際發放工資數額急轉直下,落差之大,如同尼加拉瓜瀑布的水花。
然鵝,雪鄉的投資還得不斷追加,因為戰爭仍然看不到盡頭。
大明政府,想到的辦法就是:加稅。
每位皇帝上台之後加一次,到崇禎四年的時候,規模高達480萬兩。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規模,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增加農業稅。
結果是什麼呢?
李自成被迫下崗,張獻忠被迫下崗。
《淮南子》: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05
人窮的時候,全世界都來和你作對。大明窮得一筆的時候,天災也來添亂。
明代末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陝西、中原地區災荒連連,為了支援雪鄉,朝廷只能對老百姓宣傳:支援國家,再忍一忍。
可是忍你妹啊,肚子餓到只能吃土的老百姓不幹了。
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內亂外患愈演愈烈。明朝陷入抱著木柴救火的難堪境地,越是努力,火勢反而越旺。
事實證明,大明在最艱難的時刻,也從來沒有虧待過雪鄉。
So,每年年底,編製預算的時候,總數不過四百餘萬兩,投到雪鄉的,卻高達三百多萬兩。
裝備上,內地官軍只有棉衣,雪鄉的明軍則既有良馬又有精甲。
如1638 年,京師戒嚴,崇禎調陝西兵勤王,最精銳的曹變蛟部隊 4000 余騎,穿的都是老棉襖。還是在統帥孫傳庭向朝廷請示之後,才獲得京營甲胄。
此外,明末所有邊防軍隊,唯有雪鄉的明軍沒有欠過餉。
在外人看來,只有雪鄉才是皇帝親生的孩子。然而,親生的孩子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崇禎在位十七年,滿清五次從河北入關,朝廷投入巨資的山海關防線成了擺設。
呵呵,薪水不愁,裝備無憂的雪鄉明軍的表現,甚至還不如一個吃瓜群眾。
他們既不敢主動出擊,也不敢偷襲滿清後方,只是龜縮在山海關一線默默地圍觀。
他們的表現就是:要挾朝庭,命令基本上不服從,打仗基本上逃跑,伸手要錢卻一點不含糊。
就像東亞某國足球隊一樣,凡是嚴格管理的外教,就用一場匪夷所思的大敗轟他滾蛋,哥幾個安心繼續拿高薪。
所以啊,天底下的道理都是一樣一樣的,早就見怪不怪了是不?
06
時間重新回到1644年2月12日,走投無路的皇帝想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曾經被朝廷寄予厚望的雪鄉。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還有大明最後一支可以調動的野戰軍:號稱精銳的遼東邊軍。
崇禎皇帝召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
這次談話只有一個主題:調吳三桂的軍隊回北京。
吳襄上來就一腳油門踩到底:要是吳三桂出馬,李自成早就束手就擒。
崇禎將信將疑,問他:吳三桂軍隊有多少人?
吳襄感覺這車飈得太快,趕緊減速:八萬人。
皇帝又問:這八萬人果真能幫我滅了李自成那小子?
吳襄心想不好,彎道漂移不好把握:因為要好幾名士兵的工資才能養活一個,所以,這個,呃,實際人數其實只有三萬人。
皇帝激動了:尼瑪,三萬人也行啊,趕緊調回來。
吳襄一看,我靠,這都飈到防護欄外面了?連忙痛哭流涕地說:要真有三萬人早就滅了滿清啦,其實只有三千人。
崇禎當場淚目:勞資年年投資,難道你們吳家父子是開錢寶網的?
吳襄大表忠心:您的大筆投資,咱們父子倆一分錢沒敢亂花。
兵哥哥們天天吃滿漢全席,咱們父子天天開封菜、金拱門;他們穿的不是BURBERRY,就是ARMANI,可憐咱們父子只能穿班尼路。
不過,皇上,這三千人其實都是高達戰士,一個可以滅100個闖賊!
崇禎說好啊,那趕緊回來守衛北京啊。
吳襄假裝沉思,搖搖頭:沒有一百萬兩銀子,他們不肯回來。
崇禎當場精神崩潰,獅子大開口也不能這麼開啊。
吳襄補充說:百萬隻是良心價。皇上你想想啊,這五千人,每人都是家中有屋有田,生活樂無邊。
Now,你叫他們回來,拿什麼補償?
崇禎打開手機,看看錢包餘額,只有七萬兩。
差距實在太大,不好意思開口。
其實啊,崇禎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too naive,世界上哪有不好談的生意呢?
無非就是價格高低砍來砍去嘛。
一個月後,李自成勸降吳三桂,價碼:四萬兩白銀。
吳三桂一口應允。
大把的銀子,就養了這麼一群白眼狼,崇禎向誰去喊冤呢?
前車之鑒,不可不忘。大青果入關後,鑒於大明王朝投資雪鄉的失敗案例,決定把山海關以北,用一道牆徹底圍起來。
為了防止老百姓的血汗錢被坑,朝廷煞費苦心滴宣布:雪鄉是大清龍興之地,風水不能隨便破壞,你們都不準去。
黑格爾說過:歷史往往會驚人的重現,只不過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鬧劇。
呵呵,朝廷的話,很多人都是當做耳邊風來聽的,甚至還有逆反心理,你不讓我做的事,就偏偏要做。
So,大奔斯基以冰天雪地後空翻360度外加自由轉體三周半的難度係數,負責任滴告訴大家:
崇禎以來的悲劇,毛姓大佬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主演。
因為,所有的結局都會皆大歡喜,如果沒有皆大歡喜,那就不是結局。
推薦閱讀:
※殺大太監安德海的地方.......
※女人偷了人,這三個地方會變大,很准
※【薦讀】女人旺不旺夫,看1個地方!
※家裡這3個地方記得放上植物!財神爺會主動上門,誰住誰富裕啦
※女人身體這地方越紅竟越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