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字的音韻

漢字的音韻作者:東方羿   第一節 語音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而語言必須藉助聲音才能表達,語言的聲音,即語音。語音是同意義緊密結合著的。每種語言的語音成分及其結構方式,都有系統性和一定的特點。  一、 音素  音素是語音的最小單位。音素可以分成母音和輔音兩大類。  (一)母音  1、什麼是母音  母音也叫「母音」。母音的發音特點:  ①氣流通過聲門使聲帶發生振動,而在通過咽腔、口腔、鼻腔時,不受任何阻礙。  ②除聲帶外,發音器官的各個部分保持均衡的緊張狀態。  ③呼出口腔外的氣流,不如發輔音時那麼急促因為母音是聲帶振動發出的,聲帶的振動減低了氣流呼出的速度。  2、 母音分類  ①根據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開閉,可把母音分為高母音(閉母音)、中母音、低母音(開母音。  ②根據舌位前後,可把母音分為前母音、央母音、後母音。  ③根據嘴唇的圓展,可以把母音分為圓唇母音和不圓唇母音。  ——漢語中還有一種具有特殊音質的母音:捲舌母音。兒、而、二、耳都是捲舌母音。  3、復母音  在一個音節里兩個或三個母音的組合叫復母音,也叫複合母音。在復母音中,通常總有一個母音是發音比較清晰和肌肉比較緊張的,其餘的母音並不那麼清晰和緊張。  如: ﹝uai﹞,其中a是比較清晰和緊張的,u和i就比較不清晰、不緊張。  ① 二合母音  由兩個母音組合而成的一種復母音。如﹝ai﹞﹝ao﹞﹝ua﹞﹝ia﹞等。  在二合母音中,有前一個母音比後一個母音響亮,叫「前響復母音」如﹝ai﹞﹝ei﹞﹝ao﹞﹝ou﹞;有後一個母音比前一個母音響亮,叫「後響復母音」,如﹝ia﹞﹝ie﹞﹝ua﹞﹝uo﹞﹝ǖe﹞。  ②三合母音  由三個母音組合而成的一種復母音。如﹝uai﹞﹝uei﹞﹝iao﹞﹝iou﹞。  (二)輔音  1、什麼是輔音  輔音也叫「子音」。輔音的發音特點:  ①呼出氣流一定要在通過發音器官的某一部分時,受到阻礙。  ②只有形成阻礙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別緊張。  ③聲帶不振動或振動比較輕微,而且氣流總要克服某種阻礙,因而呼出口腔外的氣流就比較急。  2、 輔音的分類  ①根據發音部位,分為雙唇音、唇齒音、齒間音、舌尖齒齦音、舌尖前顎音、舌葉前顎音、舌根音、小舌音、喉音等。  ②根據發音方法,可分為塞音(也叫「爆發音」「破裂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清音、濁音、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等。  如:   (三)半母音  是一種摩擦很輕的音。發音時聲帶顫動,開口度比擦音大一些,但不及發母音時的程度,介於母音和輔音之間。  如:﹝j﹞﹝w﹞﹝ǖ﹞  二、 音位  (一) 什麼是音位  在一種語言里,用來區別詞義的最小語言單位。  1、 區別意義  如:(1)古(gǔ)、苦(kǔ)g k都出現在(u)的前面,整個音節的調值都是(214)它們的意義靠輔音g k 來區別,g k 便是普通話中兩個不同的音位。   (2)大(dà)地(dì)度(dù)開頭的輔音一樣,調值也都是(51),意義的不同靠母音a i u來區別,a i u即是普通話中三個不同的母音音位。  2、不可分割  如:買(mǎi),「mai」能區別意義,但可以分割成m ai ,ai還可以分割成a i 所以「mai」和「ai」都不是音位,而m 、i、n、a卻不能再分割,所以它們是漢語普通話中的音位。  (二) 各種語言都有各自不同的音位系統  語言中的音位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處在相互對立和聯繫中,構成一個系統。  如:(1)/b:p/ / d:t / /g:k/ /j:q/ /zh:ch/ /z:c/——送氣:不送氣,對立。   (2)/sh:r/——清:濁,對立   (3)/b:d:g/ /p:t:k/ /m:n:ng/——雙唇:舌尖:舌根,對立。  (三)語言中的音位有一定的組合規則  如:f z s g k h zh ch sh 等音位不能出現在i y的前面;  b p m d t 能出現在i前面,但不能出現在y的前面;  j q x只能出現在I y 的前面。  三、 音節  (一)什麼是音節  音節(也叫音綴)是語音結構的最小單位。在聽覺上自然感到的一個發音片段就是一個音節。音節可以由一個音素組成,也可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素組成。  (二)音峰和音谷  1、什麼是音峰音谷  實驗證明,每發一個音節,發音器官的肌肉都有一次緊張:或者先增強再減弱,或者一開始就是緊張的頂點,再逐漸減弱。音節中緊張的頂點叫音峰,音節交界處是緊張的最低點,也就是前一次緊張過程完了,將要開始後一次緊張過程的地方,這地方叫音谷。  如:「我」肌肉緊張一次,所以是一個音節。「幹部」,肌肉緊張兩次,所以是兩個音節。「卡賓槍」肌肉緊張三次,所以是三個音節。  2、音峰的位置  ①在有母音的音節里,音峰總是落在母音上,就是說,開始發母音時肌肉最為緊張而後就逐漸減弱。  ②在一個音節之內,母音之前的輔音,是緊張增強的;母音之後的輔音,是緊張減弱的。  ③在沒有母音的音節里,音峰落在緊張最強的輔音上。  (三)開音節和閉音節  以母音結尾的叫開音節,以輔音結尾的叫閉音節。  ——漢語普通話的音節結構以開音節佔優勢,閉音節比較少,只有以n、ng等結尾的少數幾種。  三、漢語的音節構成  一般說來,一個漢字相當於一個音節(但也有例外,如「花兒」,在發音上「兒」,只表示母音的捲舌作用,這個詞只有一次發音器官的緊張,所以是一個音節。)  漢語音節分為聲母、韻母兩部分。聲母是音節起首的輔音,聲母后面的音素合起來構成韻母。最完全的音節, 如「天」, 用圖形來表示就是:    聲 母 韻 母   t i a n    輔音 介音 主要母音 收音  ——韻母可以是單母音,也可以是 二合母音或三合母音。   單母音作韻母: a    前響復母音(母音前加介音) ua ia    後響復母音(母音後帶收音) ao an    三合母音(母音前後帶音 ) i a o i a n g     第二節 漢語拼音  拼音就是用符號給生字注音。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不能直接表示出讀音,為了學習的方便,需要給漢字注音。  一、漢字注音方法  (一)歷史上漢字注音的方法  1、反切法  漢字最早的注音方法是「反切法」,這種方法在漢代末年就產生了。所謂反切,就是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字的音,反切上字與所切之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切之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  如:「叨」土刀切。(《廣韻》)  「嘩」胡瓜切。(《集韻》)  2、切音新字  清末拼音字方案最早的一種。盧憨章創製。用「兩字合切即成音」的方法,仿拉丁字母筆形制定字母55個,在廈門一帶推行十多年。1906年後,字母改用漢字簡單筆畫,韻母居中粗寫,聲母各按四聲細寫在韻母的四角,增訂為官話、福州、泉州、漳州、廈門、廣東六種。  3、 官話合聲字母  清末較重要的拼音字方案之一。王照仿效日文假名而作。以北京音為標準,專拼白話。1900年起,曾在北方推行十年。  4、 注音字母  1913年由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是在《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之前通行的為漢字注音和學習普通話的一套音標。  5、國語羅馬字拼音法  為方便西方人學習漢語,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最先採用拉丁字母(也叫羅馬字母)給給漢字注音。後作為拼寫漢語的重要方案,在1926年由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制定發表,1928年經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方案的特點是用字母變化表示聲調。  如:(1)幽﹝iou﹞由﹝you﹞有﹝yeou﹞右﹝yow﹞  (2)汪﹝uang﹞王﹝wang﹞往﹝woang﹞望﹝wanq﹞  6、威妥瑪式  英國人威妥瑪設計的一種英文中用來拼寫漢字的形式,用在他編寫的漢語課本《語言自邇集》里。  7、拉丁化新文字  也叫「新文字」。是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的重要方案之一。產生於1931年在海參崴舉行的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至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後而止。方案特點是:不標記聲調,不寫出舌尖母音,分別尖團音。  (二)現代漢語拼音方案  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語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推行。方案採用二十六個拉丁字母,在字母表裡規定順序和名稱,在聲母表和韻母表裡規定拼法,另有聲調符號和隔音符號的規定。  1、字母表(音序排列)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2、聲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玻 坡 摸 佛 得特 訥 勒 哥科 喝 基 期希 知 吃 詩 日 資 雌 思    3、韻母表  A o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啊 喔 鵝 哀 欸 熬 歐 安 恩 昂 亨的韻母 轟的韻母  i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ng iong  衣 呀 耶 腰 憂 煙 因 央 英 雍  u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烏 蛙 窩 歪 威 彎 溫 汪 翁  ǖ ǖe ǖan ǖn  迂 約 冤 暈  ①第一行12個韻母,其中「a o e」是單母音;「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是前響復母音。   ②第二行「i」行,10個韻母,是「i」以及「i」與「第一行的9個韻母組合,「i」行韻母都是後響復母音 。  ③第三行「u」行,9個韻母,是「u」以及「u」與第一行的8個韻母組合,其中「ua uo」 是後向復母音,其餘都是三合復母音。  ④第四行「ǖ」行,4個韻母,是 「ǖ」以及「ǖ」與第一行的3個韻母組合,其中  「ǖan」是三合復母音。  4、拼寫規則  ①「知、吃、詩、日、資、雌、思 」等的韻母用「i」 ,寫作zhi chi shi ri zi ci si。  ②韻母er用作韻尾(即兒化音)時,寫成r,如「花兒」拼作huar。  ③「i」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i in ing前加y寫成yi yin ying ;其他i變y,寫成ya ye yao you yan yang 。  「i」行韻母,除i外,都不和zh ch sh r z c s拼。  ④「u」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u前加w,寫成wu;其他u變w,寫成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除u外,都不與b p m f 拼。  全行都不與j q x 拼。  ⑤ 「ǖ」行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加y且去兩點,寫成yu yue yuan yun ;  聲母為j q x 時 ǖ 去兩點,寫成ju qu xu ,與n l拼時,不去兩點,寫成 nǖ lǖ 。  ⑥iou uei uen 前面加聲母時,寫成 iu ui un ,如:niu gui lun 。  ——拼音口訣:  i行開頭變作y,u行開頭變作w, i in ing u 是例外,不去i u 加y w ;  前無聲母 ǖ 打頭,加個y 字在前頭,ǖ 上兩點來去掉,ǖe變yue有根由;  ǖ字前面j q x , ǖ 上兩點不用寫,倘若前面n 和 l ,保留兩點要注意;  iou uei uen 真荒唐,前拼聲母挖肚腸,單獨注音有變化,i u 必須變 y w 。(摘自薛樹禮、於雲秀《語文大觀園》)  5、聲調符號  ˉ ′ ˇ ‵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① 聲調符號標在音節的主要母音上,輕音不標。  如:媽(mā)麻(má) 馬(mǎ)罵(mà) 嗎 (ma)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輕聲  ②母音上標聲調符號的位置先後為:a →o→e →i→ u→ ǖ ,如:miáo ;a o e在前則標在前一個母音上, i u ǖ 在前則標在第二個母音上,如:liú shuǐ yuán。  ——標調口訣:   見a 不放過,無 a 標 o e ,o e 也不在,方可標 i u ,i u 並列時,調號標在後。(《語文大觀園》)  6、隔音符號(』)  a o 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後面的時候,如果音節界限發生混淆,用隔音符號(』)隔開,如:嫦娥(chang』e)。   第三節 漢字音韻  漢字字音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構成的。音韻,就是字音中聲、韻、調三要素的總稱。  一、聲母  (一)什麼是聲母  聲母就是一個漢字音節開頭的輔音。  (二)聲母的分類  按發音部位可分為:  1、舊稱:五音(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五音加上半舌音、半齒音)  2、新名:雙唇、唇齒、舌尖中、舌尖前、舌面前、舌面中、舌根  按發音方法可分為:  全清:指不送氣,不帶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全濁:指帶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清:指送氣,不帶音的塞音、塞擦音。  次濁:帶音的鼻音、邊音、半母音。 二、韻母  (一)什麼是韻母  韻母是指一個漢字音節中除聲母以外的其餘音素。(其中有包含一個母音的,如「馬(mǎ)」字;有包含幾個母音的,如「表(biào)」字;有由母音和輔音結合而成的,如「天(tiān)」字。)  (二)韻母的構成  韻母通常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一個韻母不一定具有韻頭和韻尾,但韻腹必不可少。  1、韻頭:也叫「介音」,是介於聲母和韻腹之間的高母音 i u ǖ 。如:家(jiā)廣(guǎng)宣(xuān)  2、韻腹:韻母的主要母音。如槐(huái)中的(a)基(jī)中的(i)陸(lù)中的(u)  3、韻尾:也叫「收音」,是一部分韻母后面的收尾成分。韻尾分母音韻尾,如「快(kuài)」、「溝(gōu)」中的(i u );輔音韻尾,如「滿(mān)」、「江(jiāng)」、「紅(hóng)」中的(n ng)。  (三)韻母的分類  1、單韻母:只有一個母音構成的韻母,如:a o e i u ǖ er 。  2複韻母:由兩個或三個母音構成的韻母,如:ai ei ao ou ia ie iao iou ua uo uai uei ǖe 。  3、鼻韻母:韻尾是鼻音的韻母(n ng),如: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i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ǖan ǖn 。  4附聲韻:韻尾是輔音的韻母,也就是「閉音節」里的韻母。  5、不附聲韻:沒有輔音韻尾的韻母,也就是「開音節」里的韻母。  (三)韻母的發音方法  1、口音  ①語音中氣流完全通過口腔而不經過鼻腔的聲音,叫口音。  ②口音的發音方法:軟齶上升,使鼻腔通路閉塞,氣流只從口腔流出。  ③除鼻輔音外,所有輔音都是「口音」。  2、四呼  音韻學家根據發音時口腔共鳴空隙的大小,將韻母的發音分為四類即「四呼」: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開口呼和合口呼,沒有i介音,發音時口腔共鳴的空隙較大,故稱「洪音」;齊齒呼和撮口呼,都有i介音,發音時口腔共鳴的空隙較小,故稱「細音」。       三、聲調  (一)什麼是聲調  聲調,也叫「字調」。由一個音節內部的音高變化構成,主要是指某些語言中每一音節所固有的,能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如:媽、麻、馬、罵,都念(ma),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聲音的高低升降不同,如果聲調錯了,意思也會改變。  ——漢藏語系(漢語、藏語、緬甸語等)的語言,以及南非、西非和北美的不少語言都有聲調。英語、俄語是沒有聲調的語言(每個音節的發音不是沒有音高,而是音高並不固定,沒有區別意義的作用)。  (二)調類  聲調的類別。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調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合起來叫「平」,上聲、去聲合起來叫「仄」。語句中,平聲字和仄聲字有規則地出現,可產生強烈的節奏感。  ——不同聲調的音節往往也有長短的差別,普通話上聲字比其他聲調長些,去聲字最短。不過差別相當小。  (三)調值  就是各種聲調的實際讀音。指的是音節的相對音高及其升降變化的實際情況。標記調值用五度制調號,5度最高,1度最低。調值的升降變化有平、升、降、曲折等幾種類型。漢語普通話里有高平調、高聲調、降升調、全降調四種調值型式,用調值來表示:高平調為55,高聲調為35,降升調為214,全降調為51,  如:媽、麻、馬、罵,單念是調值是(55)、(35)、(214)、(51)。  ——聲調口訣:陰平高而平,陽平往上升,上聲先降後升有拐彎,去聲高處往下沖。(鄭林曦《怎樣合轍押韻》)  (四)連讀變調  漢語的每一個音節(一個漢字),都有一定調值,字與字連續時,原來的調值往往會發生變化。  1、兩個字連讀變調  ①兩個去聲字連讀,前一個去聲字調值從(51)變為(53)。  如:「下降」、「注意」,念時,調值都是(51),但連起來下降中的「下」,注意中的「注」調值都變為(53)。  ②兩個上聲字連讀,前一個上聲字的調值從(214)變為(35)。  如:「美滿」、「老虎」、「蒙古」,單念時,調值都是(214),連起來「美滿」中的「美」,老虎中的「老」、蒙古中的「蒙」調值變為陽平(35)。  2、三個字連讀變調  ①前一個單音節的上聲字和後一個雙音節的上聲字連讀。  如:(1)紙老虎,因「老」已經變調,「紙」實際上是和陽平連讀,因此只須讀半上(21-只降不揚)。  ②前面一個雙音節上聲字和後面一個單音節上聲字連讀。  如:如:展覽館,因第一個字「展」已經變調,因此前面兩個字都讀陽平(35)。  3、其他  一、七、八、不等字的變調。  單用和作詞尾都念本調,去聲前變陽平,非去聲前,「七、八、不」讀本調,「一」跟非去聲字都讀去聲。序數「一」字在詞尾讀本調。「一、不」若在詞中間,應該變調讀輕聲。  (五)輕聲  1、什麼是輕聲  ①輕聲也叫「輕音」,是漢語中一個重要的語音現象。  如:先生、姐姐、衣服等不少雙音節詞的第二個音節都讀輕聲。    ②輕聲音節是比較弱的音節,表現為發音比一般的音節短而輕,失去原有的聲調,有時也會引起音質的變化。  ③普通話輕聲音節往往能區別意義。  如:  例字 意義 一般讀法 輕聲讀法  好些 許多(他吃了好些葯。) 好了一點(你的病好些了?)  大意 梗概(寫出段落大意。) 粗心、疏忽(不要太大意了。)  幹事 做事(光吃飯,不干事。) 職務(他在軍區當幹事。)  火燒 用火燒(火燒趙家樓。) 餅類食品(我買兩個火燒。)  2、輕聲的語音特點  ①發音短促  ②不送氣清音聲母在輕聲音節里一般弱化為濁音聲母。  如:喇叭、你的  ③在輕聲音節中,母音音質發生變化,復母音變為單母音,除(i ǖ)外,母音也往往因弱化而變得含混。  如:木頭(muto)——復母音(ou)弱化為單母音(o)。   媽媽——第二個「媽」變得含混。  ④輕聲音節的聲調也會發生變化,失去原有的聲調,變得短促。輕聲音節的調值要看前面一個音節的聲調而定:前面是陰平、陽平念3度,前面是上聲念4度,前面是去聲念1度。  如:桌子、房子、椅子、凳子中的「子」,調值各為3、3、4、1。  ⑤在輕聲音節中存在語音脫落現象。  如:(1)豆腐(doufu)讀成(douf),脫落了「u 」 。  (2)東西(dongxi)讀成(dongx),脫落了「i」。  2、兒化音  ①韻母er跟什麼聲母都不拼音,可以單獨作音節,如:而、二、兒、耳等。  ②兒(ér)作為詞尾,帶在別的音節後面,常常不再成為獨立音節,而跟前面的音節結成捲舌音節,這種音節叫兒化音。漢語拼音方案規定,兒化音節一律不改變原音節的寫法,只加一個r尾。  ③音節兒化以後,本來的韻母也起了一定的變化。  如:(1)棍兒(gùnr)讀成 (guer)收音n變輕了,或者簡直含混不清。   (2)小孩兒(xiaohair)讀成(xiaohar)竹竿兒(zhuganr)讀成(zhugar)板凳兒(bandengr)讀成(bander)  二、語音的發展  (一)歷史音變  很多古詩,按照詩律應該押韻的字,並不押韻,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些字在詩人創作的時候是押韻的,到了現代,之所以不再押韻,那是語音演變的結果。語音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所發生的變化叫作歷史音變。  (二)發生音變的原因  1、中古漢語–i –j -jw 前聲母g k h和z c s到現代漢語都變成j- q- x-。  如:肌(qi) →(ji) 啟(kiei)→(qi)  酒(zjou)→(jiu) 秋(cjau)→(qiu)  香(hjang)→(xiang) 絮(sjwo)→(xu)  ——這是因為受﹝i j jw﹞的影響。﹝q k h﹞移前部位,﹝z c s﹞移後部位,都變成了和i j jw﹞同位的﹝j q x﹞。  2、濁音清化,在濁音清化的過程中,發生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分化。  ①中古漢語的雙唇濁塞音聲母一律清化  如:b『 → b p   ②雙唇濁塞音聲母,凡是平聲的一律變為送氣音,凡是仄聲的(包括上、去、入三聲)一律變為不送氣音。  如:b『(平聲) → p   b『(仄聲) → b  ——其他濁塞音聲母也有類似的變化。  ③濁塞擦音聲母也有清化和分化的變化。  如:d『→ t g『 → k dz『 →ch  d『→ d g『 → g dz『 →zh  3、音位合併   d t d『 三個音位合併成 d t 兩個音位。  如:斗(dou)d→d  偷 (tou) t→t  豆 (d『ou) d『(平聲) → d  頭 (tou) d『(仄聲)→ t   4、音位關係變化  中古漢語 /b:p:b『/ /d:t:d『/ /g:k:g『/ 三組各有清濁的對立,在清塞音音位又有送氣不送氣的對立,到了現代漢語普通話, ﹝b『 d『 g『﹞的消失,引起清濁對立消失,只剩下/b:p/ /d:t/ /g:k/ 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  5、音位間的組合規則(包括音節結構)的變化  ①中古漢語塞音音位﹝b d k﹞可以在音節末尾出現,在現代漢語普通話都不能在上述位置出現。  如:  音位 位置 中古讀音 現代讀音  p 音節尾 塔(tap) (tǎ)  d 音節尾 潑(puad) (pó)  g 音節尾 速(sug) (sù)  ——這種變化意味著漢語喪失了以塞音音位收尾的閉音節  ① 中古漢語舌尖齒齦音位﹝z c s﹞和舌根音位的﹝g k h﹞都能出現在﹝i j﹞之前。  如:酒(zjau) 心(sjam) 飢(gi) 欺(ki) 現代漢語中卻沒有這種可能。  6、聲調的變化  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古代漢語的調類略有不同:古代漢語四個調類分別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古漢語的「平聲」調類里的字,在普通話里分成兩個調類,所以這兩類也都叫「平」,同時又分別冠以「陰、陽」加以區別,清音聲母變為陰平,濁音聲母變為陽平。古漢語的上聲,清音聲母,仍為上聲;濁音聲母的一部分變為上聲,另一部分變為去聲。古漢語的去聲仍為去聲。古代「入聲」調類里的字,在普通話中全部併入其他幾個調類,所以普通話沒有「入聲」。      如圖:  平↗清音聲母(如「詩」) →陰平  ↘濁音聲母(如「時」) →陽平    上↗清音聲母(如「使」) →上聲  ↘濁音聲母(如「你」 ↗  「是」)    ↘  去(如試、事) →去聲    入(濕)↗陽平   (食)↗陰平   (腳)↗上聲   (劇)↗去聲    三、普通話與方言  1、漢語是中國的主要語言。在語言分類上屬於漢藏語系,同中國境內的藏語、壯語、傣語、侗語、黎語、彝語、苗語、瑤語等以及境外的泰語、緬甸語等都是親屬語言。  2、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主要方言有:北方話、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北話、閩南話、粵語等。  3、各地方言和現代漢語普通話,除了辭彙和語法方面有些差異外,在語音方面也各有特點。  ①聲母、韻母和聲調數目各不相同。  ②漢語普通話和各方言里,各個字單念時的調值都不完全一樣。  如:同是一個「媽」字,普通話調值是(55)、天津話(11)、西安話(31)、上海話(51)、廣州話(53)或(55)。  ③普通話和方言的調類名稱相同的,調值不一定相同。  如:  調類 例字 普通話 天津話  陰平 媽 55 11  陽平 麻 35 55  上聲 馬 214 24  去聲 罵 51 42  ④普通話和方言中調值相同的調類名稱不一定相同。  如:普通話調值為(55)屬於陰平,西安話調值為(55)的卻屬於去聲,西安話「罵」和普通話「媽」調值相同。怎樣把字讀准  一、建立字形與字音的聯繫  現代漢字中約有10%的字,沒有表示讀音的字元,這些字主要是傳統的象形字、指事字和會意字,即現代的會意字、記號字、半意符半記號字。它們的字形不具備表音能力,只有通過學習,建立了字形與字音的聯繫以後,才能讀出字音來。  二、根據詞性、詞義和語體的不同來區分多音字。  (一)明「性」確音  詞性不同,讀音往往不同。  如:(1)處,名詞讀chù——辦事處、處長,動詞讀chǔ——處理。   (2)籠,名詞讀lóng——牢籠、籠屜,動詞讀lǒng——籠罩、籠絡。   (3)種,名詞讀zhǒng——種子、種類,動詞讀zhòng——種地。   (4)彈,名詞讀dàn——子彈、彈丸,動詞讀tán——彈棉花、彈球   (5)好、惡,形容詞讀hǎo、è——好看、醜惡,動詞讀hào、wù——好逸惡勞。  (二)名「義」確音  字義不同,讀音也不同。  如:(1)咽,咽喉,讀yān;吞咽,讀yàn;嗚咽,讀yè。   (2)阿,阿拉伯,讀ā;阿諛奉承、剛直不阿,讀ē   (3)強,強化,讀qiáng;勉強、強迫讀qiǎng;倔強讀jiàng  (4)差,「參差」讀cī,「差錯」讀chā,「出差」讀chāi,「差不多」讀chà。  (三)明「體」確音  口語和書面語的讀音也往往不同。  如:(1)露,書面語讀lù——露營、風餐露宿;口語讀lòu——露餡兒、露怯、露馬腳。  (2)色,書面語讀sè——顏色、花色;口語讀shǎi——掉色、變色兒。  (3)熟,書面語讀shú——熟悉、深思熟慮;口語讀shóu——飯熟了、熟透了。  (4)血,書面語讀xuè——血液、嘔心瀝血;口語讀xiě——流血、血淋淋。  三、成組記憶有相同字元的漢字。  有相同字元的漢字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都是形聲字或半音符半記號字  音符的表音情況有兩種:一種整字和音符的聲韻調完全相同,一種整字和音符的聲韻相同,調不同。利用這個規律可以記憶成組的普通話字音。  1、整字和音符聲、韻、調完全相同,即音符能準確地表示讀音。——能夠準確表音的音符,它們的組字能力往往很低。  如:(1)胡——湖、糊、蝴、葫   (2) 皇——簧、煌、惶、蝗、凰、篁  (3)府——俯、腐、腑  (4)善——膳、繕、鄯、鱔  (5) 奐——煥、換、渙、瘓  2、整字和音符的聲韻相同,調不同。  如:(1)安(ān)——氨、鞍、胺(ān)按、案(àn)   (2)畐(fú)——匐、幅、輻、蝠(fú)富、副(fù)  (3)元(yuán)——園(yuán)、遠(yuǎn)院(yuàn)  (4)方(fāng)——芳(fāng)、房、防(faáng)、訪、紡(faǎng)、放(faàng)  3、多音字音符有兩個讀音,有的形聲字也有兩個讀音。  如:暴(bào/pù)——曝、瀑(bào/pù)爆(只讀bào)  4、多音字音符有多個讀音,每個讀音都有一組形聲字。  如:(1)夫,一個讀音「fū」,形聲字:膚、麩、呋  一個讀音「fú」,形聲字:芙、扶   (2)齊,一個讀音「jì」,形聲字:濟、劑、霽、薺,濟(jǐ)、擠(jǐ)、躋(jī)   一個讀音「qí」,形聲字:臍、蠐  (3)會,一個讀音「huì」,形聲字:繪、燴、薈、檜  一個讀音「kuài」形聲字:膾、儈、噲、獪、鄶   (4)茲,一個讀音「zī」,形聲字:滋、孳;  一個讀音「cí」,形聲字:磁、慈、糍、鶿。   (5)令,一個讀音「líng」,形聲字:零、齡、伶、鈴、玲、翎、聆、羚、苓  一個讀音「lǐng」,形聲字:嶺、領  一個讀音「lìng」,形聲字:呤   (6)單,一個讀音「dān」,形聲字:鄲、殫、簞,撣(dǎn)憚(dàn)彈(dàn/tán)  一個讀音「shàn」,形聲字:禪、墠  一個讀音「chán」,形聲字:禪、蟬、嬋、闡(chǎn)  ———認讀形聲字,特別是比較生僻的形聲字,可以根據音符確定念法,不必硬記。  (二)一部分是形聲字或半音符半記號字,一部分是半意符半記號字或合體記號字。  如:形聲字——清(qīng)、晴、情(qíng)、請(qǐng);半意符半記號字——精(jīng)、睛(jīng)菁(jīng)、靖(jìng)、靚(jìng/liàng)、婧、(jìng);合體記號字——靜(jìng)、猜(cāi)。  ——有相同字元「青(qīng)」  (三)多數是形聲字,個別的是半意符半記號字或合體記號字。   如:(1)涸(hé)——固(gù)形聲字:錮、痼、崮、堌(gù)   (2)愎(bì)——復(ù)形聲字:腹、覆、馥、蝮(fù)   (4)收(shōu)——丩(jīu)形聲字:糾、赳(jīu)   (5)靸(sǎ)——及(jí)形聲字:芨、極、級、岌、汲、笈(jí),圾(jī)  (6)殍(piáo)——孚(fú)形聲字:浮、莩、孵、俘(fú)  (7) 排、徘(pai)、罪(zuì)、靠(kào)——非(fei)形聲字:菲、啡、扉、霏、緋fēi)斐、匪、誹、翡(fěi)、痱(fèi)   (四)一部分是形聲字,一部分是與形聲字聲母或韻母相同的半意符半記號字,個別的是聲母韻母都與形聲字不同的半意符半記號字。  如:(1)果(guǒ)——形聲字:裹、猓、餜、蜾(guǒ);記號字:顆、棵、稞、窠、髁(kē)、課、錁、騍(kè)——踝(huái)   (2)馬(ma)——形聲字:媽(mā)、嗎(má)、碼、瑪、螞(mǎ)、罵(mà);記號字:馮(féng)——篤(dǔ)——羈(jī)——闖(chuǎng)   (3)昔(xī)——形聲字惜(xī);記號字:借(jiè)——錯、措、厝(cuò)  (五)全部或大部分都是半意符半記號字或合體記號字。  如:(1)寺(si)——待(dai)、特(te)——詩、恃、峙(shi)  (2)田(tián)——佃、鈿、甸(diàn)——苗(miáo)——男(nán)——累(lèi)——胃(wèi)——畐(fù  四、怎樣記憶半意符半記號字、合體記號字   半意符半記號字、合體記號字,有一部分是古代的形聲字,音符由於語音的演變,失去或部分失去表音功能。但它們仍帶有形聲字的痕迹,仍然有規律可循。  (一)有的半意符半記號字和有相同字元的形聲字的聲母相同。  如:(1) 演(yan)——寅(yin)形聲字:夤(yin)  (2) 悖(bèi)——孛(bó)形聲字:餑(bō)、勃、脖(bó)   (3) 沸、狒、費(fei)—佛(fó)——弗(fú)形聲字:佛、拂、怫(fú)  (4) 臘(臘)、蠟(蠟)、邋、鱲、鑞、蝋、爉、擸(là)——鬣(liè) 形聲字:獵(獵,有的方言也讀「là」)、鬣、躐、犣(liè)  (5) 屢、縷、褸(lǚ))——婁(lóu)形聲字:摟(lōu)、樓、髏(lóu)、簍(lǒu)、瘺(lòu)  (6) 瘦(shòu) ——叟(sǒu)形聲字:搜、艘、餿、颼、瞍(sōu)   (7)缽(bō)——本(běn)形聲字:苯(běn)、笨(bèn)——  (二)有的半意符半記號字或合體記號字和有相同字元的形聲字的韻母相同。  如:(1) 誕(dàn) ——延(yán)形聲字:筵、蜒(yán)  (2) 救(jìu) ——求(qiu)形聲字:球、裘、逑、俅(qíu)  (3) 技、伎、芰、妓(jì)——支(zhī)形聲字:枝、吱、肢(zhī)   (4)煉、楝、練(liàn) ——柬(jiǎn)形聲字:揀(jiǎn)、諫(jiàn)  (5)談、痰、毯(tan)—淡、氮、啖(dan)——炎(yán)形聲字:剡、琰(yán)   (6)悄(qiāo)、俏、誚、鞘、峭(qiào)—稍、梢、捎、筲、鞘(shāo)、哨、艄(shào)—— 肖(xiāo)形聲字:消、銷、削、逍、宵(xiāo)   (7)輥、緄(gǔn)、棍(gùn)—混(hún/hùn)——昆(kūn)形聲字:琨、鯤(kūn)   (8)校、效(xiào)—咬(yǎo)—— 交(jiāo)形聲字:膠、茭、跤、郊、蛟、(jiāo)、皎、姣、狡、絞、鉸、餃(jiǎo)較(jiào)   (9)蹄、啼(tí)—啻(chì)——帝(dì)形聲字:蒂、締、諦(dì)  (三)與形聲字韻母相同的半意符半記號字,有的聲母的發音部位相同或相近。這是因為歷史音變,濁音清化,在濁音清化的過程中,發生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分化:b『分化為p、 b , d『分化為 t 、d , g『分化為 k、 g ,dz『分化為ch、 zh等原因。     如:(1)b、p(綳—棚;鏢-飄;飽-跑;編-偏)  (2)d、t(蒂- 蹄;洞-銅;盪-燙)  (3)g、k、h(姑—枯;瑰-愧;隔—翮;垢-逅;坷—河;抗-杭;跟-懇-很)   (4)z、c、s(綜-淙;遭-槽;鏃-簇;詞-飼;紫-疵;澡-操-臊)   (5)zh、ch、sh(鍾-沖;啁-綢;張-倀;怵-述;錐-椎-誰)  (6)j、q、x(精—情;警-擎;謹-勤;酵—哮;揭—歇;賤-錢-線)  ——有些多音字也有這個規律,如:膀baǎng-páng;提dī-tí;彈dàn-tán;扛gàng-káng;頜gē-hē;強qiáng-jiǎng;長zhǎng-cháng;朝zhāo-cháo;傳zhuàn-chuán;曾zēng-céng;藏zàng-cáng;伺cì–sì;校xiào-jiào;頡xié-jié)  (四)有的有相同字元的半意符半記號字與形聲字,有的韻母相同,有的聲母相同。  如:(1)劈、霹、僻、譬、甓、鷿(pì)、癖、擗(pǐ)—擘、檗(bó)——辟(bì) :避、臂、壁、璧、薜、襞(bì)  (2)敝(bì)——弊、蔽(bì)——憋、鱉(biē)——蹩(bié)——撇、瞥(piē)——撇(piě)。  (3)皮(pi)——披(pī)——疲(pí)——坡、頗(pō)婆(pó)、破(pò)、——波、玻(bō)  (4)咼(guo)——渦、鍋、堝(guo)——禍(huo))——窩、渦、蝸(wo) ——剮(gua)  (五)有的有相同字元的字,與形聲字,有的聲母相同,有的韻母相同,有的聲母韻母都不相同。  如:(1)工、功、攻、紅(gōng)、鞏(gǒng)、貢(gòng)——紅、虹、訌、魟(hóng)——扛、肛、缸(gāng)杠(gang)——扛(káng)——江、虹、豇(jiāng) 。  (2)浚、駿、俊、峻、竣(jùn)——唆、梭、睃(suō)——酸、狻(suān)——悛(qān)   (3)賴、籟、癩(lài)——懶(lǎn)——獺(tǎ)  (4) 輟、啜、惙(chuò)——掇、裰(duō)——綴(zhuì)  (5)彖(tuàn)——椽(chuán)——緣(yuán)——喙(huì)  (6)曷(hé):——喝(hē)、鞨(hé)褐(è)、——渴(kě)——遏(è)——揭(jiē)、竭、碣、偈、羯(jié)  (六)有的半意符半記號字雖然沒有表音字元,但有相同字元的字讀音大部分相同。  如:(1)葵、睽、揆、暌(kuí)——字元「癸」,本字讀「guǐ」。    (2) 掘、崛(jué)、倔(juè)——字元「屈」,本字讀「qū」。    (3)喔(wō)、握、渥、齷、幄(wò)——字元「屋」,本字讀「wū」。  (4)讀、犢、瀆、牘、黷、櫝(dú)個別字:竇(dòu)、覿(dí)。.——字元「賣」,本字讀「mai」。  (七)有的半意符半記號字,雖然沒有表音字元,但與和字元的相同字的聲母或韻母相同。  如:(1)撥(bō)-潑(pō)——字元「發」,本字讀(fā)   (2)睹、都、堵、賭(dù)-暑、薯、署(shu)-褚(cǔ)-諸、豬(zū)——字元「 者」本字讀(zhě)   (八)有兩個讀音的多音字元,其中一個讀音有形聲字。  如:率,一個讀音「shuài」,有形聲字:蟀、摔(shuāi);一個讀音率(lǜ)沒有形聲字   (九)多音字元,每個讀音都有一組形聲字,其中一組或每組形聲字還有韻母相同的字。  如:(1)奇,一個讀音「qí」,形聲字:騎、綺、崎;  一個讀音「jī」,形聲字:畸、犄、寄(ji);韻母相同的有:倚、旖、猗、椅(yi)  (2)氏,一個讀音「shì」,形聲字:舐  一個讀音「zhī」,形聲字:紙;韻母相同的有:芪(qí)  (3)召,一個讀音「zhào」,形聲字:招、昭、詔(zhāo)、——沼、照(zhǎo)  一個讀音「shào」,形聲字:紹、韶、邵、劭、苕(shào);韻母相同有:迢、笤、苕(tiáo)  (4)區,一個讀音是「qū」,形聲字:驅、軀,韻母相同有:傴(yǔ)、嫗(yù)、一個讀音是「ōu」,形聲字:歐、謳、鷗、毆、嘔(ǒu)、慪(òu),韻母相同的字有:摳、瞘(kou)。   (5)句,一個讀音是「jù」,形聲字:拘、駒,韻母相同的字有:朐、劬(qu);  一個讀音是「gōu」,形聲字:佝(gōu)、狗、苟、枸、岣,韻母相同的字有:齁、呴(hōu)。   (上述內容是根據漢字存在的一些現象進行歸納和梳理,使之成組便於識記,而非研究考證,不一定科學,也不一定符合形聲字發展的實際。)  五、字元不表音的原因  (一)語音的變化。  音符的讀音有變化,形聲字的讀音也有變化。有些形聲字的字音是根據音符的古音或舊讀音、異讀音而來的。  如:(1)聲旁「我(wǒ)」,形聲字:硪,「我」舊讀「ě」,形聲字:蛾、娥、峨、俄、鵝(é)、餓(è)。   (2)聲旁「谷(gǔ)」,形聲字:逧,——同韻母的有:俗(sú);「谷」古音讀「yù」,形聲字:峪、浴、欲、裕(yù)。   (3)聲旁「且(qiè)」,形聲字:趄,「且」古音讀「jū」,形聲字:沮、狙、咀、趄、疽、齟、苴;同韻母的有:蛆(qū);韻母相近的有:粗、徂、殂(cū)——租(zū)、組、阻、俎、祖、詛、菹(zǔ)。   (4)聲旁「白(bái)」,形聲字:伯、柏(bǎi),同韻母的有:拍(pāi)-與「拍」同聲母的有:怕、帕(pà);「白」異讀「bó」,形聲字:泊、鉑、舶、伯、柏(bai/bó)-與「泊」韻母相同的有:魄(pò)  (5)聲旁「每(měi)」,形聲字:梅、霉、酶、莓,——海(hǎi)古音讀「mèi」。   (6)聲旁「骨(gǔ)」,形聲字:餶、蓇、鶻,——滑、猾(huá)古音讀「gǔ」。   (7)聲旁「喦(yán)」形聲字:癌(ái),原讀「yán」,因與「炎」同音,口語不好區分,如「肺炎」和「肺癌」,才改讀「ái」,台灣等地區仍讀「yán」。  (二)不是形聲字或不是以此字元為音符的形聲字。  這些字中,有的是會意字,有的是簡化字、假借字,有的是口語異讀,也有的是以另一個字元為音符。  如:(1)良,形聲字:糧、踉(liang)——郎、狼、朗、浪(lang),而娘(niáng)和釀(niàng,聲旁是「襄」的簡化。   (2)令,形聲字:零、領、齡、伶、鈴、玲、嶺(ling),而鄰(lín)和憐(lián),是「鄰」「憐」字的簡化。   (3)永,形聲字:泳、詠,而脈(mài)是「脈」字的簡化。  (4)巳,形聲字:祀、汜,而異(yì)是會意字。  (5)牙,形聲字:呀、鴉(yā)、伢、芽、蚜yá)、雅(yǎ)、訝、砑、迓(yà),而穿(chuān)是會意字。  (5)灰,形聲字:恢、咴、詼(huī)——盔(kui),而 炭(tàn)是會意字。  (6)它,形聲字:鉈、咜(tā)——陀、駝、舵(tuó/duò)、鴕、沱、跎、砣、坨、酡、鉈(tuó),而蛇(shé/yí)是轉注字。  (7)見(jiàn/xiàn),形聲字:艦(jiàn)——現、莧(xiàn)、蜆(xiǎn),而覓(mì)是會意字,視(shì)的聲旁是「礻。  ——字元與形聲字或形聲字之間,聲、韻、調若大部分不同。這類字多半是會意字或會意兼形聲。  如:(1)足(zú)-捉(zhuō)-促(cù)-躉(dǔn)-踅(xué)  (2)耳(ěr)-茸(róng)-聳(sǒng)-耷(dā)-聶(niè)  (3)言(yán)-唁(yàn)-信(xìn)-訇(hóng)  ——俗話說「秀才識字認半邊」,這就是指認讀形聲字而言的。但也有可能識錯,因為現代漢字中很多看似音符的字元卻不能準確而有效地提示讀音。因此,在認讀有相同字元的字時要仔細分辨, 以免讀錯。  六、利用聲、韻、調的配合規律類推糾正方言字音。  (一)韻母錯讀的糾正:  有些方言常常將eng韻的字讀成ong 韻。  糾正方法是:b、p、m、f,不和ong相拼。  如:崩、朋、蒙、風,的韻母不可讀成ong。  (二)平舌和翹舌的區分:  1、韻母ua、uai、uang,只和翹舌聲母zh、ch、sh相拼,不和平舌聲母相拼。  如:爪、耍、拽、踹、率、裝、床、雙等全是翹舌。  2、普通話沒有 shong讀音,只有song,因此送、松、聳、訟、嵩等只能是song。  3、普通話ce、se只有去聲字,不是去聲的車、扯、舌、攝等,應斷定其聲母為翹舌音。
推薦閱讀:

TAG:漢字 | 音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