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禮儀·你能分清楚拱手禮和抱拳禮嗎?傳統見面禮儀都是怎麼來的?

中國一直是禮儀之邦,從西周時期便有周禮。中國人在與人交際時尤其注重禮節,這種傳統一直流傳至今。當下,現代人見面都以握手為禮儀,一般還會伴有「久仰」「幸會」等敬詞。而在古代,人們所普遍使用的見面禮儀又是什麼呢?  01、古老而典雅的「拱手禮」  看過電視劇《琅琊榜》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劇中人物見面時的各種禮儀。從這些細節處,我們不難發現,古人常見的禮節之一便是行「拱手禮」。  何為拱手禮?其實它早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開始就在同輩人見面、交往時被廣泛採用。所謂拱手,便是兩手稍彎,相疊於胸前或偏上,形成一個「拱形」,當然,也可以一手虛握,用另一隻手抱住。這種拱手禮古今均常用,尤其在一些常祝賀、恭喜或拜年等喜慶場合上。由於中國人講究人與人之間要「敬」,因此在表達喜歡時不像西方人那般親近,於是這種散發著典雅氣息的拱手禮成為了國人最為接受的交往禮儀。  當然,在拱手禮的使用上,也一定要注意男女有別。在古代,一般以左為大,《老子》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拱手禮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壓著右手。而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而女子則恰好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如左右手弄反的話,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  此外,還有一個說法,一般人們用右手持兵器,用左手壓右手則象徵熱愛和友誼的意願。但也注意出席葬禮時一定要右手壓左手,千萬不能搞錯。  02、「抱拳禮」既禮貌還能養生  除了「拱手禮」以外,「抱拳禮」在古代也十分常見。抱拳在中國古代作為一種見面的禮節,猶如現在的握手。在行「抱拳禮」時,要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貼右拳面,左指尖與下顎平齊,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左手為掌,表示德、智、體、美齊備,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手為拳,表示勇猛習武者。  通常,我們一攥拳就會不自覺的豎起大拇指,這從醫理上講,大拇指走肺經,「肺主一身之氣」,而豎起大拇指就隱含了自己有氣勢、了不起的意思。但在抱拳中,大拇指是微屈的,這就表達了「我不做老大」的含義,將中國人謙恭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 抱拳的動作還能養生。每當我們雙手抱於胸前,也就是收於膻中穴處,這個小小的動作能起到收心的作用。這既是抱拳禮的精華之所在,既禮貌得體,又能健身養生。  03、揖讓之禮,大有講究  其實,在古代,揖讓也是一種賓主相見的禮節。一般按尊卑可以分為三種,俗稱三揖: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為天揖,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於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據考證,「揖」大約起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其基本姿勢為雙手抱拳舉。《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時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舉;特揖是一個一個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級分別作揖;旁三揖是對眾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還有長揖,即拱手高舉,自上而下向人行禮。

  中國自古以來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和優秀的傳統美德,這些都值得後人學習和發揚。
推薦閱讀:

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的中國之路
老子《道德經》太上老君,朋友別說你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無所知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漢民族傳統禮儀「祭禮」|
中國青花瓷傳統圖案寓意(2)
傳統歲運看流月

TAG:禮儀 | 傳統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