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歲詩話
2010-03-03 14:05:20|分類: 詩話庫 |舉報 |字型大小訂閱
除夕守歲詩話
李君 中國民間有除夕守歲的習俗。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一直要吃到深夜,坐待天曉,謂之「守歲」。 古代對守歲非常重視,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除夕》中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可見除夕守歲,是我國早已成為千家萬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雅士,在此夜以酒為伴,或抒情言志,或憂國憂民、諷時頌世,給後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歡多請未極,賞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尋楊梅。 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釵重,為待曉老催。 這是梁朝徐君倩的《共內入夜坐守歲》的詩。作者從多側面地反映了一千四百多年前人們在除夕之夜歡樂待曉的情景。 唐代專門寫守歲的詩頗多。詩人張說有《欽州守歲》詩:「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詩句描寫了守歲的情景。 詩人白居易在《客中守歲》詩云:「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名人在作客他鄉時都忘不了守歲。當時另一詩人孟浩然在詩中也寫到守歲,詩云:「續明催盡燭,守歲接長筵。」可見當時守歲非同一般,守歲之風頗為普遍。 宋代,「守歲」之風更盛。梅堯臣的《除夕》詩云: 莫嫌寒漏盡,春色應來早 風開玉砌梅,熏歇金爐草。 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 年華日夜催,清鏡寧長好。 詩說,很多年節過去了,如今除夕之夜,家家戶戶依然沿襲著古老的習俗,男女老少高高興興地歡聚一起守歲。 「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古今名人不輕易虛擲光陰,總是把握現在寄望將來。明代才子文徵明《除夕》詩曰:「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詞。」足見其有惜時如寶,大有「一寸光陰一寸金」之意。 令人心情激動的,是清代詩人趙翼在八十五歲時,還寫出自己那老當益壯心情的《除夕》詩: 燭影搖紅焰尚明,寒深知己積瓊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聽雄雞第一聲。 趙老守歲,達旦時萌動一股活力,新的一年要與時俱進,創造新的輝煌。
近代,也有名人在守歲稍後寫詩。一九一八年,胡適在北大執教時,寫了一首題名《除夕》詩: 除夕過了六七日, 忽然有人來討除夕詩! 除夕「一去不復返」, 如今回想未免已太遲! 那天孟和請我吃年飯, 記不清楚幾隻碗; 但記海參、銀魚下餃子, 聽說這是北方的習慣。 飯後濃茶水果助談天, 天津梨子真新鮮! 吾鄉雪梨豈不好, 比起他來不值錢! 若問談的甚麼事, 這個更不容易記。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歐。 這本戲和那本戲。 吃完梨子喝完茶, 夜深風冷獨回家, 回家寫了一封除夕信, 預備明天寄與「他」! (註:孟和也是北大教授) 胡適是「白話詩」的倡導者。從詩中,我們可以知道九十年前大學教授過除夕的景況和心情。 當時同在北大任教的劉半農,也有一首以《除夕》為題的詩,現錄二節: (一) 除夕是尋常事, 做詩為甚麼? 不當他除夕, 當做平常日子過。 這天我在紹興縣館裡, 館裡大樹甚多。 風來樹動, 聲如大海生波, 靜聽風聲, 把長夜消磨。 (二) 主人周氏兄弟(註:周樹人、周作人) 與我談天- 欲招「繆撒」,(註:掌文藝之女神) 欲造「蒲鞭」,(註:日本雜誌中,倡文藝批評之欄目名) 說今年已盡, 這等事,待來年。 除夕之夜豫與周氏兄弟議文藝工作,較之只是吃餃子、海參等似更勝一籌了。 一些革命家,在守歲也留下除夕詩,又有一番情調。陣毅元帥在一九六一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寫道: 忽報歲除俱歡然,滿堂鼓掌迎新年。 躍進鬥志皆奮發,不畏長征有困難。 反映了人民鬥志昂揚,戰勝困難的決心。 林伯渠也有詩云: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若狂。 正是新年風景好,千紅萬紫報春光。 有聲有色,抒發了對祖國的美好頌。
推薦閱讀:
※現在的除夕,神龕底下還剩多少虔誠
※祝??明日除夕??送給你的??除夕年前打開越快越好!
※今天除夕,迎春接福嘍(4組)
※除夕到,提前給您拜年,越快打開越好,祝您狗年大吉幸福快樂!
※祝 除夕前打開!見者得福,越早越好!越快打開越好!
TAG: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