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子通譯(1

老子通譯(1-5)譯者:長弓中國人本-求是君07.03 19:51閱讀97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可以言說清楚的道,不是那永恆的存在者:道;也不能用具體的概念來指稱永恆的存在。非物質存在,可以稱為天地的開始;物質存在,可以稱為孕育萬物之母。所以常常考察非物質存在,可以觀察道的奧妙;常常考察物質存在,可以發現萬物遵循道(依託道或在道里)所發生的變化。非物質存在和物質存在都是出自道,但是名稱不同,都是很玄奧的,對這些玄奧問題的認知,是認識所有存在奧妙的大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

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

教。

譯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這是惡的開始;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這並非善良。也即:非物質存在與物質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衍生的,(都是相對的);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都是在相對中比較而得的。所以,聖人不在這種相對中爭鬥,而是遵行內里無聲的引導。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

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抬高賢能,使民眾不為名爭鬥;不以難得之貨為貴,使民眾不做盜賊,不激發慾望,使民心不亂。這樣聖人的治理之法,乃是:空靈民眾之精神(使其心不被賢名、貨利、奢欲牽引、脅迫或轄制),強健民眾之體魄,常常使民眾不去相對之中迷失,不挑逗民眾物質的慾望,就是再有智能的人,也不敢亂作為。這樣看似沒有什麼作為,卻無不治。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好像一個容器,就是源源不斷向里充水,也不會滿盈,大淵寬廣豐盛,好像是萬物之總根,深不可測,又好像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兒子,在眾存在之前。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

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

天地看起來不講仁慈,萬物好像都是其中的草狗。聖人彷彿也不講仁慈,以百姓為草狗。但是天地的勞作,不像個大風箱嗎?看似空虛卻不缺乏,越是運動生化越多,(這種生化哺養之大德),就是再多的語言也難以窮盡,不如感念保守在心中。


推薦閱讀:

老子學院: 老子《德道經》 (第一章 論德)
李健:被誤傳的老子
老子河上公注修觀第五十四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72--81章 熊春錦
老子一氣化三清:三清信仰的源流、衍變與圖像

TAG: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