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桃花源里好玩聯

桃花源位於洞庭湖畔的湖南省桃源縣境內,背倚巍巍雪峰山,面臨滔滔沅江水,藏風聚氣,環境幽雅,風光秀麗。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世後,文以景傳,景以文盛,文景交融,聲名遠播。桃花源還有很多動聽的別名:世外桃源、桃源仙境、洞天福地……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4個景區,其中桃花山、秦人村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樹林、菊圃、方竹亭、秦人古洞、集賢祠等70餘處景點。

1600多年來,桃花源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佳聯,惜幾經滄桑,大多已付劫灰。民國時期尚存古代木刻楹聯30餘副;至上世紀90年代後期,保存完好的自古至民國時期的木刻楹聯只剩21副。現已收集整理和徵集到楹聯達300多副,僅懸掛在桃花源景區內的楹聯就有100多副,其集句和題句古聯均為明、清和民國名土原作,其中原物已佚者,由後人(包括今人)重書重刻而成。這些楹聯文字優美,意境雋永,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極高,深得遊人喜愛,現選取部分古聯供大家玩味。

桃花山牌坊聯之一:

桃花山牌坊,始建於1943年,後傾塌,1973年按原貌修復。牌坊雄踞在桃花源主景區東端。高16.8米,寬26.8米,中空凈跨12米。具有寬綽的跨度、秀美的雕飾和雄渾的氣勢,集古今彩飾藝術和南北古建築風格於一體,譽為目前我國橫跨國道最大的「中華第一坊」。傳說這裡是人間和仙境的毗鄰之處。坊內即是桃花源仙境。

紅樹青山,斜陽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該聯原為石刻隸書,款署唐伯球題。聯為桃源縣人甘澍撰,已毀。現為石刻行書。上聯「紅樹青山」出自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中句:「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斜陽」指夕陽。「古道」:舊時的官道;桃花源前的大道就是古時的官道。下聯「桃花流水」出自李白《山中問答》中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福地洞天」:唐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中將神仙居住的名山勝境分為「十大洞天」、「 卅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桃花源為「 卅六小洞天」中的第卅五洞天,曰白馬玄光之天。

聯語大意是:此處桃樹紅艷、青山蔥鬱,夕陽下的古代官道,光景尤其奇絕。看到這灼灼桃花,清清流水,絕得這裡真不愧為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

桃花山牌坊聯之二(已佚失)

楚國山川周甲子;

秦人雞犬漢桑麻。

該聯集自清人高屯、田斗光詩句。集句人不詳。上聯大意是:桃花源乃楚國土地,這裡一直用以紀年的仍是周朝的曆法。下聯是說洞中雞犬都是避秦人留下的,避秦人的子孫後代,傳到漢代依然務農,桃花源仍種有茂盛的桑麻。

菊圃大門聯:

菊圃初建於明萬曆三年(1640)。因陶淵明酷愛菊花而建,菊圃建築氣宇軒昂,屋宇盤錯,並點綴以亭閣。圃後有陳列館,展陳古今名人題詠桃花源的字畫和數百件文物。每當秋天,芍藥凝霜,丹菊競放,令人賞心娛目。

卻怪武陵漁,自洞口歸來,把今古遊人忙殺;

欲尋彭澤宰,問田園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木刻行書,上款:「民國三十年冬月」,下款:「益陽夏受祺惺畊甫識」。 甫識即初識。

上聯大意是:只怪那武陵漁人,從洞口回來後說出了桃花源的隱秘,幾乎忙壞了古今遊人;下聯大意為:我要去尋訪陶淵明縣令,問問他所寫的良田美池在哪裡?因現在看到的只有桃花流水依然如故。

菊圃迴廊集句聯:

且欲近尋彭澤宰;

至今傳者武陵人。

該聯原懸於二門,集句人:桃源縣許開椿。上聯集自唐代崔曙詩句:「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彭澤宰指陶淵明,因他曾作過80多天彭澤縣令。的下聯集自韓愈《桃園圖》中詩句:「世俗寧知偽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

聯語大意是:我一來到桃花源,就想尋訪作過彭澤令的陶淵明先生;因他寫的《桃花源記》而使武陵漁人的故事流傳至今。

菊圃內文物室門聯:

避世乃為賢,看流水桃花,送盡六朝人物;

問津猶作吏,搴靈山香草,別開三楚乾坤。

木刻篆體聯,上款是「清蜀東余良棟撰」,下款為「潮陽陳大羽補書」。余良棟為清光緒年間桃源縣令;陳大羽,潮陽人,南京美院教授,全國著名書法家。

上聯「避世」指歸隱;「為賢」指做有道德的人。「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都偏安江南,以建康(今江蘇南京市)為首都,稱六朝。下聯「問津」:游桃花源;「搴」(qiān):拔取。「三楚」:指楚國。江陵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

聯語大意:辭官歸隱的陶淵明,道德高尚,寫出了一篇不朽的《桃花源詩並序》,六朝人物象大浪淘沙般地送走了,只留下千古芳名;我因為做桃源縣令才問津桃花源,我誠心地拔取福地的香草敬獻陶令,感謝他的文章為楚地境內另闢了一個「世外桃源」新天地。

菊圃廊右石圓門聯:

山若有靈①應識我;

水如無意②莫回頭。

木刻行書。上款「民國已卯夏」,下款為「曾傑書」。注釋:①據說名山皆有靈氣,因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②成語有「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句,此處是說水有情意。

聯語大意:桃花山要是真有靈氣,應該認識我這個熱愛山水的遊客;桃花溪的流水,假如沒有情意,它就不會隨著山勢迂迴流轉。

問路橋集句聯(已佚失)

問路橋。由陶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問路」句命名。橋跨桃花山東澗,橋頭懸岩百丈,古木挺立,蔥蔥鬱郁,極為清幽。清光緒十八年修建橋和橋亭,橋與西澗遇仙橋對稱,建築形式亦相似。橋兩端山崖陡峭,古木叢生,橋下流泉輕吟,環境極為幽靜。

桃花流水杳然去;

嬴顛劉蹶了不聞。

該聯集句人:湖南慈利縣吳恭亨(1857-1937),字悔晦,近代古文家、詩人。上聯出處:見桃花源牌坊聯注釋;下聯集自韓愈《桃園圖》中詩句。嬴是秦朝嬴政的姓,劉是漢高祖劉邦的姓;「嬴顛劉蹶」指秦漢的滅亡。「了不聞」指什麼也沒聽到。

聯語大意是:這裡只能看到桃花隨著流水悠然而逝;至於秦與漢的滅亡,桃花源里的人卻一無所知。因為他們的祖先還是秦始皇在位時逃入洞中的,子孫後代都與世隔絕了。

窮林橋集句聯(已佚失)

窮林橋隱於桃林之中,單拱石欄,旁邊便是水清如鏡,汩汩長流的桃花溪。橋頭立一塊桃花碑,碑刻張旭吟詠桃花溪的名詩。窮林橋因《桃花源記》中「欲窮其林」而得名。

山鳥似猶啼往事;

桃花依舊笑春風。

該聯集句人:也是吳恭亨。上聯集自清代陳士本詩句。下聯集自唐朝崔護《題都城南庄》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聯語大意是:在這桃花源里,無數山鳥啼鳴,好像仍在訴說著過去漁樵仙隱的傳說往事;人們在桃花源里看到盛開的桃花,好像在對著春風歡笑,但是只有桃花仍依舊綻放,而其他的卻發生了巨大變化,有撫今追昔之感。

遇仙橋楹聯:

遇仙橋原為橫卧澗上的自然岩橋。明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桃源縣主薄孫廷蕙修成石拱橋。清末。湖廣提督俞益謨於橋上修遇仙亭。1983年因橋左側滑坡,將亭壓倒,後由湖南省文化廳拔款修復。橋下菖蒲業生,松竹復陰,溪流潺潺,遊人至此,遇仙之期冀油然而生。

乘興訪仙家,帶得紅塵入幽谷;不須詢甲子,笑呼村酒醉桃花

原聯為木刻隸書,楚溈李元燮、泰河張敬之集句,衡山尹樂道書。聯已佚。現聯為木刻行書,今人楊炳南補書。

注釋:①清桃源唐祺《游桃川》中詩句。②元代詩人薩都刺《桃源行題趙仲穆畫》中詩句。③古詩有「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句。④明桃源人杜汝晦《桃川》中詩句。

聯語大意:我們乘著濃烈的遊興來訪問人間仙境,遺憾的是把外界的紅塵也帶進幽谷來了;不必向山中人詢問什麼年月,因為這裡面是沒有日曆的,只要笑著叫他們準備家釀,就在桃林里品酒賞花買一醉。

花藏仙溪,落英何許流出;

水引漁者,春風不知從來。

原聯為清吳玉麟集李白《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中句。已佚。現聯為今人

陳國安補書。上聯「仙溪」,指桃花溪。下聯「從來」,指從哪兒來。

聯語大意:桃花是藏在仙溪之內的,片片落花從哪裡流出來的呢?正是那和煦的春風和這流淌著落英的桃花溪,引導武陵漁人進入了一個神秘奇異的境界。但是,陣陣春風又是何處吹來的呢?

淵明祠內聯

三載此棲遲,尋看道士種桃,洞口春風應笑我;

一杯聊共醉,還羨高賢採菊,籬邊秋色最宜人。

木刻隸書。上款:「民國二十四年秋九月」。下款:「桃源縣長長沙劉端廉歸去留題」。上聯中的「棲遲」:生活、居留。「尋」:不久。明桃源觀住持道人曾世顯,人稱種桃道人;唐劉禹錫詩句中有「種桃道人歸何處」。下聯「高賢採菊」,指陶淵明採菊。陶淵明的詩中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秋菊有佳色」句。「最宜人」指最使人感到適意。

聯語大意:在桃源作官三年,不久前看過道士種桃,洞口的春風也應嘲笑我這個宦海沉浮的人;大家聊且共醉一杯重陽酒吧!我很羨慕陶淵明先生採菊東籬下的雅興,不久我也將去領略那適意的籬邊秋色。

(此文刊登在《中華楹聯報》2013115日第二版)

推薦閱讀:

桃花源間 | 群英薈萃四十九期
「世界盡頭」的桃花源:塔斯馬尼亞
欲覓桃花源 除非也穿越
一個人的桃花源【情感美文】
寧兒心語之我在桃花叢

TAG: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