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年之坎

陳鈺鵬

  有人說,中年危機是一種不切合實際的想像,處於中年的人是最為洋洋得意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並非每個人都按某種理論規律生活著的,拿家庭來說,人成了家,按共同制定的「家庭計劃」步入中年,到了中年,早就意識到的事情慢慢都會相繼發生,如果父母不在了,那麼在正常情況下,下一次「死」的就是自己。在婚姻和夫妻關係方面,愛的渴望和追求已經變成了例行公事般的「維持和經營」。事業上,升職或騰達之類的事情,該發生的都已發生。自己希望達到的目標如果至今尚未實現,那麼今後也不會實現了(或者說不再那麼容易實現了)。倘若現在還想跳槽,那就是和比自己年輕得多的人去競爭。從身體狀況來看,運氣好的話,還是一個健康的人,但多數人也許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

  中年危機作為一個概念,1974年首次出現在美國女作家蓋爾·希伊所著的《在人生的中年》一書中,當時被人們認為只是作者的一種假說,但後來許多國際研究小組分別獨立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共同的結論,證明中年危機確實存在。今天,通常把個體進入中年後產生的心理危機感定義為中年危機,兩性的中年危機有所差別,不同性格的人,中年危機也有所不同。國外把中年危機看成一種福利社會的伴隨現象,因為談及中年危機,便離不開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許多研究都獲得了基本相似的幸福曲線,由於這條曲線的形狀呈U字形,所以也稱U形曲線,U字左上端那一點大概是二十幾歲,右上端那一點為六十幾歲,這兩個點的附近,是人對生活最滿意的時候,左邊: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右邊:滿意知足,泰然低調。U字下方的弧形便是人生的心理低谷,通常出現在40至50歲。然而並非全世界的幸福曲線都是一個模式的,在非洲,滿意度在每一個年齡段都顯得較低,在貧困中長大的人,沒有很大的期望,隨時都可能放棄希望。在東歐和南美,期望值開始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連續下降。北歐人的中年危機「癥狀」最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較為滿意。

  進入中年後,由於工作、生活和生理上的不適應,往往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男人時而會覺得有一種「老化」在威脅他們,在單位,一些工作被年輕人接替,產生一種「被靠邊」的感覺,有些人的中年危機持續時間較長,如果不能及時建立新的心理平衡,那麼危機就要持續到退休了,而且退休後還會延伸一段時間(尤其對那些曾經處於高職高位的人來講,容易變成「中年晚期危機」,他們需要努力克服失落感、空虛感、無所事事感及焦慮情緒等)。相對而言,女子的中年危機沒有男子那麼嚴重,因為她們的地位落差較小,但需要過好更年期這一關。

  人到中年,不妨做一個總結平衡,擯棄上半生的不幸、挫折和痛苦,告別至今習慣的生活方式,將自己從某些束縛中解放出來,把中年危機當作一種契機,開闢新的道路。

  最新研究表明,中年危機並非每個人必然會遭遇的,不是不可避免的;這種危機屬於發展心理學範疇的危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可能出現,只不過在中年時期有著特殊的內容。

推薦閱讀:

一蹉跎,一不小心就中年了
金口直斷——耳高齊眉早發於世;耳低照顴中年發跡;耳珠朝口主晚運昌盛,你的耳大運在何時?
這些部位長痣的人,命里暗藏大富貴,早年吃苦,中年財源滾滾
輝煌中年聚VV 萬馬奔騰賀新春 晚會演員
中年危機找上門,不離婚也可以有幸福選擇!

TAG: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