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高爾夫與割麥子(金台隨感)

打高爾夫與割麥子(金台隨感)

王金昌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1日 12 版)

  我一位同學多次邀請我打高爾夫,並說,像我們這樣身份的幹部,哪還有不會這個的。好像再不學會打高爾夫,我就真的要落伍了,就變成了另類。

  我的同學打高爾夫真是入了迷。他平時在街上走路時,也時不時擺起打高爾夫球的姿勢。有一次在街上,他掄起的胳膊碰到一位女孩子身上,被罵了一句「神經病」。

  我終於跟隨同學體驗了一次。在球場,似曾相識的感覺出現了,一個個曬得黑黝黝的人,在一片綠地碧水的野外弓腰、揮臂,竟然讓我想起了當年在「五七」幹校割麥子。

  在幹校時,每逢麥收季節,把幹校自己種的麥子割完後,還要幫助鄰近郊區農民割麥子。我第一次下鄉割麥子,是我剛大學畢業到幹校。割麥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最深的記憶是腰疼。真是像老鄉說的,女的怕坐月子,男的怕割麥子。

  跟著同學看他打高爾夫,我感慨萬端,過去割麥子的歲月浮現在眼前。它與打高爾夫如此相似,又如此天壤之別。

  打高爾夫與割麥子都是彎腰,都要揮臂,都是在空氣新鮮的野外,面朝大地背朝天。

  打高爾夫與割麥子,都是一群人的集體活動,都是有職有權的幹部,而不同的是,過去是「五七」幹校的學員,現在是花少則幾十萬才能獲得的高爾夫會所會員。

  打高爾夫和割麥子都是坐車到野外,當年幹部去割麥子的交通工具是老農趕的馬車牛車,當今打高爾夫的坐的是清一色的現代高級小轎車。

  兩者都是自帶工具,割麥子用的鐮刀是鐵匠鋪子打出來的,而高爾夫球杆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鐮刀每人都有一把,而高爾夫一個球包可有十多根球杆呢。

  兩者都是起早作業,不同的是,打高爾夫起早,因為早晨空氣涼爽;而割麥子起早,是因為早起有露水珠,麥穗潮濕不易掉粒。

  他們累了,都要吆喝幾句,割麥子喊的是有鄉土氣味的勞動號子,而當今打高爾夫吆喝的是「niceshot,niceshot!」

  割麥子是搶收,割得越多越好;而高爾夫是悠閑自在,打的桿數越少越好。

  打高爾夫有年輕、帥氣、漂亮的球童和顏悅色地提醒和指導;而割麥子是後邊跟個監工,割不幹凈會凶神惡煞地一通訓斥,罵你像「羊拉屎」,我就被罵過。

  打高爾夫,需要在練習場花高薪聘教練,多次訓練之後才好上場;而割麥子,好像天生都有這個細胞,不需要練習,揮鐮刀就能割。

  割麥子是一塊地割完後,再換地塊時,要拖著疲憊的身軀步行而去;而高爾夫打完一個球洞到下個球洞時,往往駕駛進口的電動車,瀟洒地駛入下一個場地。

  割麥子是穿舊衣汗衫布鞋,頭戴草帽,能夠戴上一副線織手套已算奢侈,農民還會罵你小資產階級思想;而打高爾夫是要花成千上萬資金,專門購置名牌鞋帽,連手套都要真皮進口。

  打完一場高爾夫,可在設備豪華不亞於五星級酒店的會所的SPA沐浴更衣,在幽雅奢華的會所餐廳來上一杯冰鎮啤酒,點上幾個喜歡吃的大碟小菜,再加水果、冰淇淋,這樣談笑風生,交流球藝,輕鬆愉快度過美好一天;而割麥子收工後,帶著滿身泥土汗水,飢腸轆轆,走回老鄉的泥牆草屋,吃上用臉盆盛著的饅頭、米飯、山芋、青菜,收工後累得腰酸背疼,精疲力盡,一句話都不想多說。

  割麥子與打高爾夫活動的都是腰,灑下的都是汗水,前者收穫很簡單,就是金色的麥子。後者收穫可謂多也,一說是鍛煉了身體,二說是廣交了朋友,三說是脫離了土味,國際化了。

  我認為,還有一說:附庸風雅,奢侈浪費!

  如今我們的國情,是需要割麥子的幹部呢?還是需要打高爾夫的幹部呢?全國人民心中都有標準答案。


推薦閱讀:

縮小版高爾夫6 實拍上海大眾新一代POLO
一貫中庸之道 體驗一汽-大眾新款高爾夫家族
精選好文 | 關於高爾夫揮杆里的三個「內側」,你一定要知道
以「鋼炮」為名 試駕全新高爾夫GTI
【球技】高爾夫球技中的偽科學

TAG:高爾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