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這個實驗震驚了!25%的中國孩子智商偏低

前幾天丹媽在公眾號「一席」上看到一則很震撼的研究:

37年前,一位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斯高,帶著他的團隊來到中國。

然而這位原本是為了研究中國未來經濟的經濟學家,最後卻投身到了農村嬰幼兒教育之中。

這是為什麼?

因為他發現影響未來中國經濟走向的不是經濟上的問題,而是教育上的問題——教育決定未來勞動力的質量。

而中國未來的勞動力,正是如今還在我們懷裡的這些兩三歲的孩子:

20年後,當我們的孩子成人走入社會,如果他們中的大多數能適應社會,勝任工作,那國家經濟就會繼續快速發展,反之,這些孩子將成為財政的負擔,社會的隱患,經濟將停滯不前。

那現在我們中國的小baby們質量都怎麼樣呢?

羅斯高花了近十年的時間研究中國的孩子,他發現如今中國一半的baby,也就是說未來中國一半的勞動力是出生在農村:

而更可怕的是,他們通過大量的科學跟蹤測量發現這些孩子的質量很差:超過一半的農村出生寶寶,在三歲前認知發育緩慢,智力低於標準值。

(53%的孩子到了三歲時認知發育低於標準值)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幾乎25%的中國未來勞動力智力是偏低的,中國經濟未來25%的頂樑柱是先天不足的,這如何撐起國家的未來。

丹媽也是出生農村,如今作為一名身處城市的父母,我對經濟了解不多,但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研究者,依然想將這篇研究分享出來給大家的原因是:

羅斯高教授研究里的許多發現值得我們每個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的父母驚醒與深思:

1、對孩子最划算的投資在3歲以前

為什麼羅斯高教授最後會把精力都放在3歲以下的孩子身上?

所謂3歲看老,3歲孩子認知能力落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些孩子今後學習會遇到困難。

許多孩子學不好,並不只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他們的認知能力有缺陷:認知能力包括孩子的知覺、專註力、運動能力、語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都會在3歲前基本成型。

認知能力是孩子未來學習的加速器:一個孩子學習時專註不下來,遇到問題時不懂很好的用語言表達,碰到一點小事就情緒波動很大,這樣的孩子學習起來註定是很困難的。

因此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家庭,在孩子3歲之前進行投資,是最划算的:

羅斯高教授在演講中也為我們介紹,在他們經濟學上,一個拿過諾貝爾獎的教授赫克曼曾精確的計算出:

當孩子還沒滿3歲:我們在孩子身上投資一塊錢,就會有18塊錢回來;

3到4歲,投資一塊,賺回7塊;

小學後,投資一塊,賺回3塊;

大學裡,投資一塊只能賺回一塊;

育兒啟示: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我們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2、沒有投資,不是愛的問題,是意識的問題

羅斯高教授發現近半數的農村孩子認知能力低下後,他非常驚訝,但他發現其實這些農村的父母和城裡的父母一樣:他們都非常愛孩子,希望孩子好——

● 羅斯高問他們喜歡和孩子玩嗎?如果你可以花錢讓孩子的未來更好,你願意花錢嗎?100%的人說當然!

● 他再問他們,你以後希望孩子會上學上到什麼程度?95%的媽媽和奶奶都說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甚至還有17%的父母表示希望孩子讀到博士!

但在實際調查中,到了初中,三分之一的農村孩子輟學,讀不上高中。

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那麼愛孩子,願意為孩子生,為孩子死,孩子最終卻沒有按照我們的期望去發展?

我相信這也是許多城市父母所疑惑的問題。

而羅斯高教授給出的答案是:教育意識上的錯誤,教育方法上的缺乏。

他隨口問了那些媽媽幾個問題:「你昨天有沒有講故事給你的寶寶聽?」,只有10%的媽媽說有。

剩下的媽媽的反應是笑,羅斯高教授說那種笑,就像是他在問:「你昨天有沒有給你養在魚缸里的小魚講故事?」一樣——這些媽媽很愛孩子,她們去哪裡都帶著孩子,但她們似乎把孩子當成了寵物養,只要吃飽健康就好。

她們不知道要給孩子讀書,陪孩子玩。

她們很愛孩子,很多時間陪孩子,卻沒有給到孩子真正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育兒啟示: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而決定孩子未來差距的,不是愛,是父母的教育理念與育兒方式。

3、三歲之前,我們應該在孩子身上做怎樣的投資,給怎樣的教育?

於是,羅斯高帶領他的團隊在國內農村針對0-3歲父母開展了一個課程。

這個課程很簡單,就是教媽媽怎麼跟0-3歲的孩子玩。

他們把當地的計生幹部培養成育兒師(因為計劃生育取消後,計生委都貌似沒事幹了……)

然後下個各個村,每個星期給當地的媽媽發兩個玩具,一本書——

並在每周一次的課程上教這些媽媽怎麼陪孩子看,給孩子念,陪孩子玩,第二個星期再來收,然後再發新的玩具。

而羅斯高教授之所以會選擇這樣一個課程,正是因為玩中去學,真的是開啟三歲前寶寶認知能力最好最快方式:

孩子在玩耍中會發展精細運動、大運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聽故事、閱讀中會發展到想像力、專註力、記憶力;

孩子在過家家中會發展社交能力……

而最後的結果也說明了,開發孩子智力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高深複雜——6個月,26次課的時間後,近半數參與課程的家庭的孩子,從原來的發展緩慢到完全正常。

丹媽之前也給大家分享過幾篇如何在玩中學的乾貨,戳藍色標題可查看:

→ 我把早教班退了,因為我發現了一個真相!

→一個遊戲,竟讓我發現孩子在幼兒園受虐待6歲之前

→6歲前,這6種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育兒啟示:這個時代做父母要學習的真的太多了,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要鞭策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父母改變一點點,像這些參與課程的農村媽媽一樣去學習,去實踐,去反思,孩子就能進一大步。

4、父母的陪伴,誰也替代不了

剛剛提到,6個月後,近半數參與課程的父母的孩子認知能力都恢復正常,那剩下的一半是怎麼了?

羅斯高進行了調查,發現問題的答案在於奶奶——剩下這一半沒恢復的孩子幾乎都是由奶奶帶大。

而只要是媽媽在家的,100%的孩子在六個月內認知能力完全恢復正常。

因為大部分的農村老人,甚至城市的部分老人很難學會、認同科學育兒中的一些方法,他們習慣於按照過往的經驗去養育孩子:只管養,不管教。

丹媽認為除了老人在育兒技術跟不上的原因之外,父母之所以要作為養育孩子的主要負責人,是因為母愛、父愛的鏈接不是誰都能夠替代的。

每對孩子與父母之間都會產生一種特別親密的關係和感覺,這是一種天然的充滿愛的感覺。

而一個沒有在童年充分感受過母愛父愛的孩子,內心永遠是缺愛和孤獨的。

身為母親,身為父親,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陪玩中帶給孩子的不止是技能上的發展,思維上的啟蒙,更是一種向孩子傳遞愛、交流愛的過程,我們在教會孩子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丹媽曾經分享過一篇《自己不帶娃,還想和娃親 ?做夢!》,我並不是倡導所有媽媽都要全職回家帶娃,而是認為我們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給孩子最高質量的陪伴與教育。

都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去年,中國留學生何江成為首位登上哈佛畢業演講的大陸人:

而何江就是一名來自湖南小山村的一名農村學生,而他之所以能夠有如此的成功,正是因為他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當其他村民都在忙著外出打工,何江的父母選擇了留在家鄉養豬種地,他們說「怕掙了錢誤了小孩」,

當其他的村民把錢都花在了蓋樓裝修,何江家裡的樓房只是簡單粉刷,父母把錢都留給了孩子上學買書;

何江至今都還記得,不管爸爸干農活再忙再累,睡前都會給他們講幾個小故事;

何江的母親識字不多,她就常常讓兩個兒子把課本上的事情講給她聽,不懂的還會和兒子討論,何江和弟弟從小都很喜歡給媽媽上課。

一對農村,生活並不富裕,沒什麼文化的父母尚且能給孩子這樣的教育與陪伴。

而我們許多城市的的父母,卻選擇直接把孩子塞進手機,塞給ipad。

如果我們能少玩一下手機,推掉一個不必要的應酬,給孩子多講一個故事、多玩一個遊戲,認認真真的和孩子說幾句話,聽孩子說幾句話,給孩子更科學、更高質量的陪伴。

像羅斯高教授關注中國教育一樣,去更多地關注我們孩子的教育,就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也是我們能為我們國家的未來,做的最好的事。

我把羅斯高教授的演講視頻貼出來,希望大家能花半個小時看下,真的會有很大觸動和收穫。

(時長31:42分)

●丹媽碎碎念●

最後丹媽想補充下,文章里提到的智力偏低,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孩子真的智商低到要去上特殊學校的那種程度,只是略微低於標準值,智商、認知能力只是孩子能力的一個部分,還有很多能力是在三歲以後發育的,但認知能力對孩子今後學習影響是非常大的,許多父母發現孩子學習吃力,其實其中也有孩子本身智商略低的原因, 不過這只是略低,不專業測量看不出。

這些孩子長大去從事一些文員、工人等機械化的工作完全沒問題,但可能難以從事太複雜考驗思維的工作。研究調查中也顯示城市中也有百分之十幾的孩子智商偏低。

另外,文中指的早教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範疇,我們現在一想到早教就覺得是一個特別專業複雜商業化的東西,丹媽分享這篇文章也絕不是倡導大家都把孩子送去早教班,而是呼籲大家重視孩子三歲前的關愛、陪伴、互動、閱讀。

其實以前的人也沒有早教的觀念,但是就如文尾何江的例子一樣,我們上一代的父母會習慣給孩子講故事,帶在身邊,一起工作,以前也沒有手機ipad,孩子有更多去自由玩耍、夥伴互動的時間,這些已經是一種最基本的早教。

而我見到現在很多農村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是只管養,不管教。每次回老家走親戚,大人只是叮囑多吃飯拚命學習,完全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也跟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有關。就像我一個親戚,爸爸早出晚歸上班,媽媽天天打麻將,根本不管孩子,然後孩子從小讀書不行,天天就去網吧。現在讀初中了,請我幫他補補課,分析下學習不好的原因。說實話,我很想幫忙,但真是有心無力,那樣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惡性習慣,不是一倆天能糾正過來的。

還有個親戚,她夫妻在外打工,小孩從小都放在老家奶奶帶,我問她有沒有給孩子做些早期教育,沒想到她一臉不屑:「不用,現在還小,等到了幼兒園自然會學」。送她一些小寶寶看的書,她覺得不可思議:「這麼小孩子怎麼會看書,奶奶也教不了啊。」這也是激發我做閱讀推廣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個人影響可能不夠,但通過這個平台,不少讀者都受我影響,覺得很欣慰。只是也覺得很可惜,在給孩子讀書這件事上,中國農村還是走的太緩慢了。

-End -

推薦閱讀:

要多低的智商才會喜歡看電視?
假如你是取經路上的妖怪,你會使用什麼方法吃到唐僧肉?
學習演算法和數據結構可以提高智商嗎?
女性孕前體重系寶寶智商高低 新研究顯示可證明
有哪些可以提高智商的電影?

TAG:中國 | 孩子 | 實驗 | 智商 | 震驚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