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薛甄珠的老年再婚夢:誰來陪伴我的後半生?

本周三,話題劇《我的前半生》終於迎來了大收官。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男女主角們情感糾葛塵埃落定之前,羅子君母親薛甄珠的死製造了一波小高潮,賺足了觀眾眼淚,而這個以市儈潑辣見長的老年女性竟也被眾多粉絲奉為「女神」。即便堅韌、強大如薛甄珠,辛苦了大半輩子還沒來得及過上安穩幸福的老年生活,生命就在對卧病「老伴」的照料和為兩個女兒操心奔走中消耗殆盡。觀眾的傷感不僅僅是因為枯木逢春老來真愛沒來得及修成正果,更是唏噓老年戀愛和晚年生活的坎坷是那麼無奈而現實。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年社會,老年人中單身的比例在擴大。據北京大學中國老年健康退休長期調查2015年數據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中,單身的佔35.6%,其中,有再婚想法的老人佔到82%。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劇照。

電視劇中,年近花甲的薛甄珠一開始沖著一塊大金錶鎖定了紳士、多金又寂寞的崔寶劍,希望通過再婚這條路,給兩個生活不如意的女兒減輕養老負擔,也給自己後半生一個保障。然而相處久了,兩位老人都動了真情,卻又遭到崔寶劍「海歸」兒子的強烈反對。在與兒子激烈爭吵後,崔寶劍因為腦溢血住進了醫院。這種遭到子女強烈反對的老年婚姻在現實中並不少見,只是大多數時候沒有這麼戲劇化罷了。如果將年輕人的婚姻和老年人的婚姻相比的話,我們不難發現的一個區別是:父母在子女婚姻中更關注對方的「人」,而成年子女在父母婚姻里也關注「人」,但更關注「錢」。年輕人的婚姻就像是一本新開戶的存摺,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多少餘額的,所以未來的盈利能力是更重要的因素。而老年人的婚姻里,存摺上的餘額已經積累地七七八八,不太可能再有高增長的盈利,因此只能防範風險。所以,老年人再婚往往從一開始就不得不直面許多經濟方面的問題,比如贍養責任、財產分割等。按照中國《繼承法》第二章第十條的規定,如果老年人再婚,配偶屬於法定繼承中的第一順序繼承人之一。就像電視劇所展現的那樣,有些子女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擔心老人再婚後,住房、存款會落入「外人」之手,自己不能繼承全部財產,所以對父母再婚橫加干預。在現實中另一種情況也非常普遍,有些老人由於摸不透對方的心理,不知道對方是「看上我這人還是看上我的錢」,或是害怕再婚後出現經濟糾紛,也會選擇不結婚或是非婚同居。但事實上,這方面的擔憂可以通過再婚前對財產進行公證來解決。在婚前財產公證中,再婚老年人可對各自的財產如何處理、雙方子女對原有財產如何繼承以及婚後的生活方式、贍養、後事等內容進行約定,儘可能避免發生糾紛。

還有一些子女反對父母再婚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比如認為「丟人莫過母改嫁」,或者覺得自己又不是養不起老人,不願意接受「平白無故」多了一個父親或老母,所以不允許外人進入自己的家庭。在這個問題上,老人一方面應該充分尊重子女的意見,主動和子女交流,打消他們對自己再婚的顧慮,爭取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如果子女在老人充分表達意見後,仍不顧老人的感受,老人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因為我國《婚姻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在關於老年再婚問題的討論中,經濟因素總是被擺在第一位,成本意識、風險意識被用來決定感情生活方式,很多時候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反而被忽視了。事實上,許多單身老人的內心是很害怕孤獨的,他們希望有一個「伴」,能陪伴自己走完人生的路。他們渴盼安穩、幸福的晚年生活,並希望得到孩子們的支持與祝福。但不得不承認,老年再婚的成功率遠低於第一次婚姻。這不僅因為牽扯到雙方子女而帶來的複雜親情糾葛,更是因為雙方家庭觀念不同導致的衝突。老年再婚,涉及到兩個家庭的重新粘合,但在再婚後的家庭關係中,父母的自主權常常會受到子女的干涉。父母進入新的婚姻關係之後,很多原先家庭中的規則都會發生改變,而成年子女往往會拒絕改變原生家庭的相處方式。他們把父母的分離舉動看作是對家庭的「背叛」,進行指責和百般阻撓。另一方面,父母也因為害怕「失去」子女的支持而對進入新家庭顯得猶豫和膽怯。如何在新的家庭關係中調整自己的角色,是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老人再婚生活成敗與否,往往取決於能否贏得對方子女的心。父母再婚後,子女都會感受到家庭氛圍發生了變化:父母的生活重心從自己轉移到了新的配偶,新的繼父或繼母對自己的態度並不親切,還會橫加干涉自己父母的情感和經濟生活。衝突在繼父和成年子女之間更容易出現,因為男性往往在家庭中扮演決策性角色,缺乏情感關懷的意識和能力,對於家庭規則的適應敏感度比較低。當然,也有子女會覺得安心和解脫,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自己父親再婚的情況。繼母的出現,能給父親提供更多的關懷和照顧,從而將子女從沉重的照顧責任中解放出來。《我的前半生》中,崔寶劍的兒子正是因為看到父親住院期間,薛甄珠不分日夜地悉心照料,才有條件地接受了父親的這段戀愛關係,和薛甄珠達成表面上的和解。但在現實中,長期照護很可能成為矛盾的爆發點。照顧病人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壓力和不確定性的過程,兩個家庭的價值觀、溝通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都會體現出來。而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和共同生活經驗,繼父或繼母並不了解對方子女的想法,無法指揮子女幫忙。老年人多數會選擇獨自承擔壓力,逐漸疏遠和繼子女的聯繫,默默忍受被孤立被壓抑的痛苦。前段時間瓊瑤女士和丈夫平鑫濤的子女因插喉而引發的論戰,就集中反映了這個矛盾。值得一提的是,與西方不同,中國家庭邊界的混亂已經從父母管理子女延伸到了子女干預父母。讓人感覺到不舒服的家庭相處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家庭邊界混亂的結果。在父母再婚的問題上,很多子女會表現出控制型人格,出現對父母個人邊界的單方面入侵。這些子女會給出巨細靡遺的建議,並且不認可父母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讓年老的父母感覺只有在子女的幫助下才能夠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和父母為成年兒女張羅相親的情形相比,在這種角色倒置當中,身體漸弱的父母處在更加弱勢的地位,子女對他們的控制很多時候是對其情感和權利的漠視。結構派家庭治療鼻祖薩爾瓦多·米紐慶認為,在一個擁有健康親子關係、邊界清晰的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之間彼此連接,都對家有一種「歸屬感」,並且每個家庭成員都具有獨立性,這樣,每個人才能承擔相應的角色和責任。老年再婚的過程中,面臨家庭關係的分離和重組,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作為子女,我們要避免對父母予取予求,尊重父母的邊界,不再讓他們把你的需求當做生命的重心。作為父母,要找到屬於自己的、不僅僅是作為一位父/母親的,而是個人的生活,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不過度參與子女的生活,也不讓子女過度參與自己的生活。

推薦閱讀:

老年人服裝難買:國內中老年市場待拓荒
邁過中老年男人那道坎
適合老年人戴的男士棒針有帽檐帽子
「多死時代」來臨,提早做好「臨終計劃」 快樂的告別人世間
中老年人養生要訣

TAG:陪伴 | 老年 |